厌氧性细菌及检验共4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6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本章内容一、概述厌氧菌的分类厌氧菌的临床意义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厌氧环境的指示二、常见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厌氧球菌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菌概述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G+有芽胞的梭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可出芽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严重疾病。
G+/G-无芽胞的球菌与杆菌:人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致病性属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概述——分类《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分类标准:无芽胞厌氧菌有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种和亚种;而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130个种。
据耐氧性分类(1)专性厌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0.5%,空气中暴露10min致死,如丁酸弧菌)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2%~8%,空气中暴露60~90min能生存,如大多数人类致病厌氧菌)。
(2)微需氧菌:能在含5%~10%CO2空气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如弯曲菌属。
(3)耐氧菌: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一旦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如第三梭菌、溶组织梭菌。
厌氧菌概述——临床意义及感染感染类型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感染的危险因素:组织缺氧缺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某些手术及创伤易发生厌氧菌感染;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深部需氧菌感染。
感染的临床指征: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多发生在黏膜附近;深部外伤后继发感染;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常见于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阴性。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重要原则: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适宜标本血液、骨髓、脑脊液、关节液、心包液、胸腔积液、腹腔液、胆汁、由活检或尸体解剖获得的组织标本、深部脓肿抽取物、经环甲膜以下或肺穿刺抽取的肺渗出物、后穹窿穿刺抽取的盆腔渗出液及无菌套管抽取的宫腔内容物、膀胱穿刺液及其它组织穿刺液等不宜标本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直肠拭子、喀出的痰液、自然排出的尿液和导出的尿液、流出的脓液、接近皮肤或黏膜的分泌物、阴道分泌物、胃和小肠内容物、粪便(艰难梭菌除外)等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集多采用针筒抽取、穿刺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厌氧菌的生长特性及其检验方法。
2. 掌握厌氧菌分离纯化的基本操作。
3. 学会运用生化反应和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厌氧菌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厌氧技术模拟厌氧环境,可以使厌氧菌生长繁殖,从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厌氧菌培养箱2. 厌氧菌培养基:庖肉培养基、疱肉消化汤、疱肉琼脂平板等3. 实验器材:无菌接种环、无菌试管、无菌吸管、显微镜、酒精灯、培养皿等4. 实验试剂:5%氢氧化钠、95%乙醇、1%结晶紫溶液、革兰氏染色液等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a. 将庖肉培养基、疱肉消化汤和疱肉琼脂平板按照说明书进行制备。
b. 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
2. 样品接种a.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疱肉消化汤中,进行初步培养。
b. 将培养后的疱肉消化汤接种于庖肉琼脂平板上,进行分离纯化。
3. 厌氧培养a. 将接种好的庖肉琼脂平板放入厌氧培养箱中,在37℃条件下培养48小时。
b.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4. 菌落形态观察a. 取少量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
b.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结果,初步判断菌属。
5. 生化反应鉴定a. 对分离纯化的厌氧菌进行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等生化反应。
b. 根据生化反应结果,进一步鉴定菌属。
6. 显微镜观察a. 对分离纯化的厌氧菌进行涂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b. 观察菌体形态、排列方式等特征,辅助鉴定菌属。
五、实验结果1. 厌氧菌在庖肉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灰白色、湿润、边缘不整齐的菌落。
2. 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部分菌落为革兰氏阳性,部分菌落为革兰氏阴性。
3. 生化反应结果显示,部分菌落发酵葡萄糖,部分菌落不发酵葡萄糖;氧化酶试验和过氧化氢酶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4.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部分菌落为革兰氏阳性球菌,部分菌落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考点概念及分类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的别离与鉴定〔内容讲解〕一、厌氧菌概述概念: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生物学分类:主要厌氧菌的分类如以下列图:厌氧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正常人的肠道、口腔、阴道等处均有大量的厌氧菌寄居。
厌氧菌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共同组成人体的正常菌群,其中绝大多数为无芽胞厌氧菌,最多的是类杆菌。
二、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注意: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应尽量预防接触空气。
1.采集〔不同部位采纳不同采集方法〕标本来源搜集方法封闭性脓肿针管抽取妇女生殖道后穹窿穿刺抽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肺穿刺术胸腔胸腔穿刺术窦道、子宫腔、深部创伤用静脉注射的塑料导管穿入感染部位抽吸组织无菌外科切开尿道膀胱穿刺术标本送到实验室,应在20~30分钟内处理完毕,不超过2h。
如不能及时接种,可将标本置室温保存。
〔1〕针筒运送;〔2〕无菌小瓶运送;〔3〕棉拭子运送;〔4〕厌氧罐或厌氧袋运送。
三、厌氧菌的别离与鉴定〔一〕直接镜检依据形态和染色性,结合标本性状与气味,初步对标本中可能有的细菌作出估量。
菌名革兰染色形态及其他特征脆弱类杆菌G-b 两端钝圆,着色深,中间色浅且不均匀,且有气泡,长短不一产黑素普雷沃菌G-b多形性,长短不一,有浓染和空泡,无鞭毛和芽胞。
标本有恶臭,琥珀味,紫外线照耀发红色荧光具核梭杆菌G-b 菌体细长,两头尖,紫色颗粒菌体长轴成双排列,标本有丁酸味坏死梭杆菌G-b 高度多形性,长短不一,菌体中部膨胀呈圆球形韦荣球菌G-c 极小的革兰阴性球菌消化链球菌G+c 革兰阳性呈链状的小球菌乳酸杆菌G+b 细长,有时多形性,呈单、双、短链或栅状排列痤疮丙酸杆菌G+b排列特别呈X、Y、V或栅状,标本有丙酸气味双歧杆菌G+b 多形性,有分支呈Y、V形成棒状,标本有醋酸气味放线菌G+b 分支呈棒状、X、Y、V或栅状,脓汁中得黄色颗粒,有琥珀酸味破伤风杆菌G+b 细长、梭形或鼓槌形,有芽胞,有周鞭毛产气荚膜梭菌G+b 粗大杆菌,呈单或双排列,有芽胞,有荚膜困难梭菌G+b 粗长杆菌,有芽胞,有鞭毛,近来觉察有荚膜〔二〕别离培养主要分初代培养和次代培养两个阶段,初代培养的一般原则是:〔1〕先将标本涂片染色直接镜检,指导培养基的选择;〔2〕尽量选用在厌氧菌中覆盖面宽的非选择性培养基;〔3〕最好多项选择1~2种覆盖面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4〕尽量保证培养基新奇;〔5〕要考虑到微需氧菌存在的可能。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本章内容一、概述厌氧菌的分类厌氧菌的临床意义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厌氧环境的指示二、常见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厌氧球菌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菌概述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G+有芽胞的梭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可出芽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严重疾病。
G+/G-无芽胞的球菌与杆菌:人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致病性属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概述——分类《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分类标准:无芽胞厌氧菌有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种和亚种;而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130个种。
据耐氧性分类(1)专性厌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0.5%,空气中暴露10min致死,如丁酸弧菌)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2%~8%,空气中暴露60~90min能生存,如大多数人类致病厌氧菌)。
(2)微需氧菌:能在含5%~10%CO2空气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如弯曲菌属。
(3)耐氧菌: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一旦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如第三梭菌、溶组织梭菌。
厌氧菌概述——临床意义及感染感染类型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感染的危险因素:组织缺氧缺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某些手术及创伤易发生厌氧菌感染;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深部需氧菌感染。
感染的临床指征: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多发生在黏膜附近;深部外伤后继发感染;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常见于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阴性。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集多采用针筒抽取、穿刺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