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共56页
- 格式:ppt
- 大小:691.00 KB
- 文档页数:56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微生物形态学检查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
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常用显微镜有如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采用自然光或灯光为光源,其波长约为0.4μm。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波长的二分之一,即0.2μm,而肉眼可见的最小形象为0.2mm。
故用油(浸)镜放大1 000倍,能将0.2μm的微粒放大成肉眼可见的0.2mm。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的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不染色微生物形态和运动。
在普通显微镜安装暗视野聚光器后,光线不能从中间直接透入,视野呈暗色,当标本接受从聚光器边缘斜射光后可发生散射,因此可在暗视野背景下观察到光亮的微生物如细菌或螺旋体等。
3.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利用相差板的光珊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位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为光强度差。
在相差显微镜下,当光线透过不染色标本时,由于标本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致而引起光相的差异,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等。
4.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光源、滤光片和聚光器。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是落射光装置,常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可发出紫外光或蓝紫光。
滤光片有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二种。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微生物形态学检查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
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常用显微镜有如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采用自然光或灯光为光源,其波长约为0.4μm。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波长的二分之一,即0.2μm,而肉眼可见的最小形象为0.2mm。
故用油(浸)镜放大1 000倍,能将0.2μm 的微粒放大成肉眼可见的0.2mm。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的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不染色微生物形态和运动。
在普通显微镜安装暗视野聚光器后,光线不能从中间直接透入,视野呈暗色,当标本接受从聚光器边缘斜射光后可发生散射,因此可在暗视野背景下观察到光亮的微生物如细菌或螺旋体等。
3.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利用相差板的光珊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位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为光强度差。
在相差显微镜下,当光线透过不染色标本时,由于标本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致而引起光相的差异,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等。
4.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光源、滤光片和聚光器。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是落射光装置,常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可发出紫外光或蓝紫光。
滤光片有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二种。
用蓝光的荧光显微镜除可用一般明视野聚光器外,也可用暗视野聚光器,以加强荧光与背景的对比。
目录一. 细菌检验的基本技术1.1无菌技术1.2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1.3培养基1.4消毒灭菌二.日常检验工作涉及的项目2.1菌落总数2.2大肠菌群2.3金黄色葡萄球菌2.4沙门氏菌2.5大肠埃希氏菌2.6志贺氏菌三.生物安全基本知识3.1生物安全柜的使用3.2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3.3废弃物处理3.4感染性物质防护技术3.5微生物实验室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溢出的应急处理一. 细菌检验的基本技术1.1 无菌技术无菌:指物体上不存在活菌。
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样品的全部过程必须保证无菌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污染和病原菌的扩散。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1.1进行接种、倾注琼脂平板等均须在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内进行。
以防杂菌污染。
1.1.2无菌室在使用前,用紫外灯照射30min至1h或用5%石炭酸或5%来苏喷雾消毒。
1.1.3所用的物品均应在使用前严格进行灭菌,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与未经灭菌的物品接触,如不慎碰着应立即更换无菌物品。
1.1.4 、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1.1.5 接种环(针)在每次使用前后,应在火焰上彻底烧灼灭菌。
1.1.6 应采用机械移液器。
禁止用口移液,注射器不能用于吸取液体。
1.1.7从培养瓶或试管培养物中取标本或移种时,在打开瓶塞后及塞回前,管(瓶)口部应通过火焰1~2次,以杀死可能附着管口或瓶口的细菌。
开塞后的管口或瓶口应尽量靠近火焰,试管及烧瓶应尽量平放,切忌口部向上和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1.2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可用于细菌的分类与鉴定,并为进一步作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提供依据。
在我们检验中经常会遇到对所要鉴别的细菌进行染色。
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是:涂片(干燥)→固定→染色(媒染)→(脱色)→(复染)常用的细菌染色法:单染色法复染色法:1.革兰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