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常规暗房设备与器材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32
暗室工具黑白胶片显影一、显影的基础将已摄胶片的潜影转化为牢固的负像的化学操作称为显影。
你想最终得到一张好照片,你就必须先制作出一张好的负像底片。
我们已经讨论过制取一张好的负像的前半过程----胶片的准确曝光。
在本课里我们将告诉你另一半----胶片的精确显影。
既使你没有自己的暗室,既使你不准备自己动手冲洗胶片,也需细读本课。
它将教给你怎样认识显影良好和曝光良好的负像。
如果你有意搞一个自己的照相工作室,所有显影冲洗过程都想自己来搞,研读本课程尤为重要。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详细讨论怎样进行暗室操作。
现在先研读这一课程,吸取其精华。
即使没有暗室,也可以在家里采用一个黑布换布袋或一个不透光的小房间练习显影冲洗操作。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怎样进行黑白胶片的显影。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彩色胶片冲洗。
要知道,所有彩色胶片冲洗过程都根源于你在黑白胶片曝光和显影操作所发生若干化学反应之中。
即使你只搞彩色摄影,先学习一下黑白胶片显影的基本概念,学会怎样判断一张已显负像的曝光是否准确,反差是否适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请全神贯注地学好这一课吧!显影步骤显影操作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将你的已摄胶片浸入一种称作显影剂的化学溶液。
它在胶片上有选择地产生作用,把那些已经感光反应的卤化银晶体转化为黑色金属银,而那些未感光的晶体则不发生反应。
让胶片浸在显影中一定时间,使已感光的晶体充分转化为金属银,紧接着,你必须立即制止显影作用。
因为,你的底片如果在显影液中停留时间过长,以后印出的照片,它的反差势必过高。
所以,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告诉你下面的一个操作步骤,即及时把胶片从显影浴槽中取出,并浸入停显浴槽中,使胶片的显影作用立即停止。
然后,将胶片从停显液中取出再浸入定影浴槽。
这种定影剂一般称作海波。
它把没有感光的卤化银晶体溶解,从而清洗掉。
留给你的是一张由黑白金属银,即拍摄时原始景物的反射光使胶片上的卤化银产生光化反应后转化成的金属银组成的底片。
第五章暗室处理技术一、 暗室基本知识1.暗室设备器材使用知识暗室常使用的设备器材包括安全灯、温度计、天平、洗片槽、烘片箱等,有的还配有自动洗片机。
(1)安全灯用于胶片冲洗过程中的照明不同种类胶片具有不同的感光波长范围,此特性称为感色性。
工业射线胶片对可见光的蓝色部分最敏感,而对红色或橙色部分不敏感,因此,用于射线胶片处理的安全灯采用暗红色或暗橙色。
为保证安全,对新购置的安全灯应进行测试,对长期使用的安全灯也应作定期测试。
测试方法为:在工作位置放置胶片,上盖黑纸,打开安全灯,每隔数分钟移动一下黑纸,使胶片不同部位在安全灯下经受不同时间的曝光,然后进行标准显影处痤,将曝光部分与未曝光部分比较,以黑度不明显增大为安全,据此可确定安全灯的性能以及允许工作时间和工作距离。
(2)温度计用于配液和显影操作时测量药液温度可使用量程大于50℃,刻度为1℃或0.5℃的酒精玻璃温度计,也可使用半导体温度计。
(3)天平用于配液时称量药品可采用称量精度为0.1g的托盘天平。
天平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似防腐蚀造成称量失准。
胶片手工处理可分为盘式和槽式两种方式。
由于盘式处理易产生伪缺陷,所以目前多采用槽式处理。
洗片槽用不锈钢或塑料制成,其深度应超过底片长度20%以上,使用时应将药液装满槽,并随时用盖将槽盖好,以减少药液氧化。
槽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2. 配液注意事项(1)配液的容器应使用玻璃、搪瓷或塑料制品,也可使用不锈钢制品,搅拌棒也应用上述材料制作,切忌使用铜、铁、铝制品,因为铜、铁等金属离子对显影剂的氧化有催化作用。
(2)配液用水可使用蒸馏水、去离子水、煮沸后冷却水或自来水,对井水或河水应进行再制,以降低硬度,提高纯度。
(3)配制显影液的水温一般在30~50℃,水温太高会促使某些药品氧化,太低又会使某些药品不易溶解。
配制定影液的水温可升至60~70C,因为硫代硫酸钠溶解时会大量吸热。
(4)配液时应按配方中规定的次序进行,待前一种药品溶解后方可投人下一种药品,切不可随意颠倒次序。
暗室安全操作规程暗室是一种用于处理光敏材料的场所,常见于摄影工作室、印刷厂等地方。
由于光敏材料对光线非常敏感,因此在暗室中需要进行特殊的安全操作。
以下是暗室安全操作的一般规程。
一、进入前的准备工作:1.需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钥匙等放在指定的存放处,以防止产生细微的光线引起图片瑕疵。
2.穿上清洁的工作服,并戴上指定的工作手套。
3.检查暗室内的照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以充分珍惜已进入暗室的时间。
二、进入暗室:1.在进入暗室前,需轻轻关闭暗室门,以减少进入的光线和杂质。
2.进入暗室后,需等待片子适应暗光环境,避免片子受到突然的光线照射而产生瑕疵。
3.如果需要工作台上的光源,请在操作前使用红色防护帽替换红色安全灯泡,以避免对光敏材料的损坏。
三、操作光敏材料:1.暗室内操作时,需保持光敏材料避免直接接触手指、指甲等物品,避免产生指纹或其他瑕疵。
2.只能使用干燥、清洁的弹力手套进行操作,不得使用含有绒毛、纤维或其他容易脱落的材料制成的手套。
3.在移动照片、底片等光敏材料时,需避免过度磨擦,以免产生静电等问题。
四、化学品的使用:1.使用化学液时,需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防止化学品溅入眼睛或对皮肤产生刺激。
2.按照安全数据表上的指示,正确稀释化学品,避免使用过量的化学液。
3.使用过的化学液需妥善处理,按照本地的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处置。
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1.在暗室中使用设备时,需事先排除设备故障,确保其正常运行。
2.使用设备时需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因误操作而导致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
3.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六、保持暗室环境的清洁:1.定期清洁暗室内的工作台、操作区域和设备,以保持光敏材料的清洁度。
2.定期更换暗室内的滤纸和废液容器,避免堆积过多的废液。
3.暗室内不得进食、吸烟或饮水等,以防止灰尘、污染物等进入光敏材料。
以上是关于暗室安全操作规程的一些要点,通过遵循这些规程,能够保障暗室内的安全,并对光敏材料的处理进行保护,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暗房配制1、放大机放大机是我们放大黑白照片最重要的设备,没有它,放大照片就无从说起。
一架用于制作黑白照片的放大机,其价格差距非常之大,用于4×5、8×10英寸底片的名牌专业黑白放大机大都高达万元以上;而简单的小型35mm底片业余放大机也许只有一、二百元钱的价格。
采购自己适用的黑白放大机,一般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确定所要放大的底片面积,如果只放大135底片,就没有必要去购买价格更高的120底片放大机;如果除了135底片还有120底片要放大,就不要去买只能放大135底片的放大机。
能放较大底片的放大机都能够兼容小底片,但小底片放大机却无法容纳大底片。
放大机有聚光型与散光型两种,聚光型的放大机光线强烈,放大出来的照片细节毕现;用散光型的放大机制作出的照片影像则会相对柔和一些,但二者之间的差别并无想象之中的那么大。
放大机又有立式与卧式两种,小型和中型的一般皆为立式,如上幅照片所示。
大型的放大机则多为卧式结构,象一小柜般的放大机在铺设于地面的滑轨之上前后移动,巨幅的相纸被吸附在与之平行的大型真空吸板上,犹如放映电影一般。
放大机更有彩色与黑白之分,用于黑白照片的放大制作两种均可,但纯粹的黑白放大机在用于彩色照片的放大时,则必须加装色彩调整装置。
放大机的品质高低有别,在挑选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各个升降调节机构一定要稳定可靠;业余型放大机光源(灯泡)的位置要能够调节;底片夹,镜头接板,放大机底板三个平面要绝对平行;装好放大镜头并调焦清晰之后,映照在放大底板上的底片范围应该光线均匀。
如果以上的这几个要求不能满足,必将影响所制作照片的质量;如果以上的这几个要求有可能做到,请把您买回的放大机认真地做细致的调整。
放大机的结构并不复杂,如有可能,甚至可以自行制作,所需的必要条件应包括相应的材料,必要的手艺和聪颖的才智。
2、压纸尺压纸尺是放大机的辅助设备,它的作用是将相纸平整地压在上面,并且可以在放大机的底板上移动,用以对准所需放大的影像。
第5章暗室处理技术5.1 暗室的基本知识5.1.1 暗室布局知识一、暗室的重要性(1)射线照相的暗室兼有科学实验室的特点,因此,必须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2)为增强暗室确实是科学实验室的观念,即使它处在黑暗之中,我们也要认真的考虑两点:①冲洗出清晰度很高的射线底片;②冲洗是一种很细微的手段,它要求将曝光形成的影像(潜影)变成有用的可见影像。
二、暗室设计的基本原则:(1)方便,安全;(2)使暗室操作人员省时省工,因为暗室工作效率与射线照相检测的工作效率直接相关三、暗室布局的基本要求:⑴暗室应有足够的空间,不能太小、太窄。
图5-1 手工冲洗的暗室⑵暗室应分为干区和湿区两部分,并应尽可能使两部分相隔远一些。
其中干区用于摆放胶片、暗盒、增感屏和洗片夹等器材,并用来进行切片和装片等工作。
湿区用来进行冲洗过程中的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和干燥等工作。
⑶各种器材的摆放位置应进行根据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布局,以利于工作。
⑷暗室应完全遮光,进出口处应设置过渡间和双重门,以保证人员出入时不漏光,为减少人员出入次数,设置传递口,用于传递胶片或底片。
⑸暗室应有通风换气设备和给排水系统,应有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措施。
⑹暗室地面和工作台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墙壁、工作台应有防水和防化学腐蚀的能力。
⑺暗室附近如有射线源,应注意屏蔽问题。
四、暗室的环境要求暗室的环境条件的要求主要包括:(1)室温控制特别在采用手工处理时,要求室温能控制在20℃±5℃;(2)湿度控制切装胶片工作室应控制湿度在适当范围,经常要求相对湿度为40%~60%;(3)通风暗室应具有排风设备,其换气量应能达到5~10次/h;(4)照明暗室应有两种照明方式——白炽灯、安全红灯;(5)墙壁与地面应反光少,地面和局部墙壁应防水、防化学腐蚀。
(6)暗室不得有任何外部光线进入室内。
暗室漏光与散射射线一样对胶片时非常有害的,必须设法清除。
漏光可能来自门窗、钥匙孔、通风口、墙壁或隔板接缝等。
暗房管理制度
暗房是我院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为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制度:
一、使用者必须遵守琴房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指挥。
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进入。
二、严禁吸烟以及携带食品、饮料、化学药品、危险品等进入。
三、爱护暗房设备,必须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严禁违规操作,以免损害相关仪器、设备。
四、仪器、设备如有损坏,要及时报告登记。
一旦发生事故,要及时采取措施,迅速如实地向有关部门报告,并保持现场,认真分析事故原因。
五、不得随意变动暗房内任何仪器、设备摆放位置。
或将暗房内的各种物品、设备、部件等携带出教室,违者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六、暗房内不得从事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
七、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进出次数,进出房间时必须与其他同学打招呼,以避免感光材料曝光。
八、冲片,放片过程中不允许把片子从器皿中拿出在水洗槽以外的地方观赏,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及药液交叉污染。
九、接触药液后必须及时用清洁液清洗,避免手上残留药液对身体造成伤害或机器和感光材料造成污染。
十、不准无关人员进入暗房参观,冲片,放片等。
十一、离开前必须关闭机器电源、清洗水洗槽内的冲印设备用具、清除水洗槽、打扫清洁地面、关闭所有灯光、门窗。
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十二、学生发生违纪行为时,任课老师应及时劝阻。
若教学检查中发现违纪行为两次以上将上报教务部,作为教学事故认定依据并纳入年底考核范围。
手术室仪器管理5.5.1.41、高频电刀2、冷光源3、摄像显示系统4、C臂机5、环氧乙烷灭菌器6、手术床7、Yb-mdx23型膜式电动吸引器使用、保养及其注意事项一、高频电刀(一)工作原理高频电流在组织中流过时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细胞温度急骤升高,从而使组织快速脱水、分解、蒸发,达到切割、止血的目的。
(二)应用范围本仪器用于手术中组织切割与凝血。
(三)禁忌症危险!!应用高频电刀可能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病人造成伤害,使用前请确认!(四)使用方法1.链接电源线,检查机器性能。
2.将负极板贴于患者身体的合适部位。
3.打开机器开关。
4.调节适当的切割功率和凝血功率。
5.连续好台上的电刀线,即可使用。
6.术后先将电刀的切割功率、凝血功率归零,再关闭开关,拔掉电源。
撤离负极板。
(五)使用注意事项1.电刀头上的焦痂应及时清理,以免影响使用。
2.手术中不用电刀时,应及时收回,以免灼伤患者。
3.术中如发现电刀笔有问题,应予丢弃并更换。
4.负极板的放置,应选择患者肌肉血管丰富且汗毛少及尽量靠近手术野的部位。
15公斤以下的患儿,应选择婴幼儿负极板。
5.固定患者时,要保证肢体不接触金属物,以免发生旁路灼伤。
6.医护人员应戴好绝缘手套及干燥鞋袜,以免灼伤自己。
7.高频电刀发出的电火花遇到易燃物会着火,因而在使用中要注意安全。
术中消毒后,要待酒精挥发干后方可使用,台上使用后的酒精纱球应立即丢弃;对腹腔严重积气的患者,要慎用。
8.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得使用高频、单极电刀。
9.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要使用高频电流避开金属植入物,防止高频涡流加热而烫伤患者组织内部。
(六)仪器的保养1.每次使用后,先将电刀的切割、凝血功率归零,再把开关关闭。
2.电极手柄:不要把电缆缠绕在电极手柄上,否则容易损伤电缆。
3.金属负极板:不要过分弯曲和扭折。
4.搬运脚踏开关时不要拽电缆,不要把电缆紧缠在脚踏开关上。
5.备用的电缆,存放时,不要扭折或缠的太紧,防止损伤电缆。
暗房学习报告底片冲洗一、实验目的或要求:1.熟悉暗房设备与环境2.掌握底片冲洗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3.冲洗底片二.实验设备:显影罐黑白胶片暗袋温度计量杯剪刀药剂(显影液定影液) 搅拌棒胶片夹三.实验过程:1.配置药剂按照显影液D-76的说明先将小包药剂放到200毫升50摄氏度的温水中搅拌溶解,然后将大袋药粉加入溶解,加水到250毫升降温到18摄氏度。
定影液按照老师所配,进行加热到18摄氏度.2.把显影罐胶卷剪刀放入暗袋中封好袋口,关闭暗房的灯在黑暗的环境下把胶片缠进卷轴中(小心不要缠卷一块)放入显影罐中封好3.将显影罐从袋中拿出,把刚配好的显影液缓慢到入,让显影罐倾斜45度.到入后将其在桌子上轻轻磕几下,防止起泡产生.然后按照暗房表上所写摇晃时间进行晃动,根据显影粉的说明罐中显影19分钟.待显影完后把显影液倒出,向罐中倒入清水晃动20秒,进行停影.停影结束后加入定影液按照暗房表上时间进行定影.4.定影结束后就可以拿出胶片了,底片冲洗基本完成.回收定影液将胶片进行水洗,大约10分钟将胶片上的水珠拭去,然后晾干.体会:第一次冲洗完全按照步骤进行,取出胶片后,发现除了个别有一点点像外,其他的好恶影像,胶片发紫,估计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显影不足使底片过薄,其二是我在拍摄时胶片装入时出现错误使得胶片没有足够的曝光.第二次冲洗,由于第一次的冲洗的失误跟经验,更加小心谨慎,于是加大了显影时间,并且得知在显影完成后可以拿出观察,如果不足可以再进行显影,但是这一步的操作没有在安全灯下完成,使得本身第一次就有点显影过度的底片又进行二度显影,以至于整个胶片乌黑一片,实验失败.第三次同样犯了上述毛病,但是没有上次严重,底片稍有过厚。
信心大落。
第四次总结上述错误,重新看过课件,怀着紧张的心进行第四次冲洗,改掉所有的毛病。
冲洗成功。
胶片不薄不厚,边缘透明数字清晰,胶片曝光比较正常。
放大相纸一、实验目的或要求:1.熟悉暗房设备与环境2.掌握相片冲洗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二.实验设备安全灯计时器温度计冲洗盘量杯搅拌棒相纸裁刀放大机相纸胶片镊子三.实验过程1.配置药液,按照显影液D-72 的说明先将小袋药粉放入50摄氏度水中溶解,再将大袋药粉溶解.待均匀后冷却到18摄氏度350毫升. 定影液隔水加热到18摄氏度.2.挑选胶片,找一张构图合理曝光适当冲洗正常的胶片,清理干净.3.将胶片放入底片夹(光面朝上).打开放大机光路调节放大照片的大小,调到最大光圈进行对焦,对焦清晰后设定曝光时间,把光圈调到8-11档上.关闭放大机打开安全灯,准备相纸,将相纸准确的放在尺寸板上,按下开关将按钮调到定时,按下按钮进行曝光(进行曝光测试局部遮挡).曝光完成后,将相纸以45度放入显影液的冲洗盘,不断晃动2分钟后,在安全灯下观察相片显影完成后放入停影(水洗)冲洗盘中进行停影10分钟不断搅动.然后放入定影液冲洗盘中进行30分钟定影.定影结束后进行水洗10-15分钟.水洗之后将相片表面擦干晾干即可完成.体会:第一次放大对焦没有进行,将相片印制较小.并且有局部地方放大曝光不足,细节不够.曝光时间10秒.第二次放大对焦准确,但是由于底片细节很难冲洗,曝光时间设为15秒,显影时间30分钟细节还是没有很好的显现.由于此底片遮挡冲洗不容易操作,所以更换底片冲洗.第三次冲洗更换底片后,再次进行放大,曝光时间25秒,显影2分钟左右,冲洗较为成功,老师点评:构图不足,把影响构图的地方在放大调节焦距时裁去,将放大曝光不足的地方进行曝光补偿,显出细节.注意光圈让画面颗粒度细腻.第四次放大纠正错误,纠正构图切去不需要的画面,光圈8 整体曝光时间25秒,局部增加曝光10秒.按此进行放大.进行制作黑边操作.放大完成比较成功,但是颗粒度还是较大,并且照片在拍摄时局部有点失焦.总结: 经过暗房课的学习不仅仅学到了胶片从拍摄到成像的过程和胶片照相的后期制作的方法技术,还学到的摄影师所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一个作品的出现真的如同一个生灵诞生一样,虽然艰辛但过程充满了情趣,有欢喜有忧愁,有枯燥又有趣味让人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