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园林
- 格式:ppt
- 大小:70.49 MB
- 文档页数:7
日本古典园林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深厚文化的影响。
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园林亦是如此,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日本古典园林,欢迎大家阅读。
日本古典园林历史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深厚文化的影响。
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
园林亦是如此,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
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
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日本古典园林种类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
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池泉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
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筑山庭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的园林构成。
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
日本筑山庭中的园山在中国园林中被称为岗或阜,日本称为“筑山”(较大的岗阜)或“野筋”(坡度较缓的土丘或山腰)。
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山庭为辅。
平庭即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园林,一般在平坦的园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用各种岩石、植物、石灯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组成各种自然景色,多用草地、花坛等。
根据庭内敷材不同而有芝庭、苔庭、砂庭、石庭等。
平庭和筑山庭都有真、行、草三种格式。
茶庭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
面积很小,可设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
日式园林设计说明
日式园林设计是一种受日本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影响的园林设计风格。
它注重营造和谐、自然、平衡的场所,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以下是一些日式园林设计的特点和说明:
1. 自然元素:日式园林设计强调自然元素的运用,包括水、岩石、植物和地形等。
水景常常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包括池塘、溪流和喷泉等。
岩石被用来营造山水景观,以及制造景观的高低起伏。
植物选择也十分重要,常见的包括盆栽、苔藓、竹子和枫树等。
2. 简约而精致:日式园林设计通常采用简约而精致的设计,以实现视觉上的平衡和谐。
园林中的建筑和构造通常是精心设计的,带有浓厚的传统风格,如茶室、拱桥和走廊等。
3. 强调空间感:日式园林设计注重创造不同层次的空间感。
通过布置景观、种植植物和围合空间等方式,营造出不同大小、形状和功能的空间。
这样的设计能够引导人们在园林中游走,发现不同的景观和场所。
4. 考虑季节变化:日式园林设计非常注重季节的变化和自然景色的变幻。
园林中常常固定季节性景观,如绽放的樱花、红叶和雪景等。
在这种设计中,园林的氛围和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5. 引导思考和冥想:日式园林设计追求的是一种宁静和平衡的氛围,能够引导人们沉思和冥想。
通过设置庭院、花园、小徑等,为人们提供一个远离喧嚣的场所,能够促进内心的平静和思考。
总的来说,日式园林设计注重自然、简约和平衡的原则,营造出一个具有和谐氛围的园林空间,让人们与自然和内心达到共鸣。
日本园林日本传统园林有三类:筑山庭。
平庭。
茶亭。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①池泉式庭园(后期为回游式庭园)②枯山水庭园③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日本造园活动发展史古代园林(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形式:早期池泉园、宅院式的寝殿造庭园、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中世园林(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水园林流行•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近世园林(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回游式庭园以及茶庭•代表作:桂离宫现代园林(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桂离宫及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号称京都的四大名园池泉庭园所谓池泉庭园,就是挖坑造园,坑里注满水,里面建上岛屿、钓鱼台、小桥、港湾这样的缩景,并用游廊连接,园子里种植花木,这就是最初的池泉庭园寝殿造庭园寝殿造园林形式是中轴式,轴线为南北向。
园中设大池,池中设中岛,岛南北用桥通,池北有广庭,广庭之北为园林主体建筑寝殿。
寝殿平面形式与唐风时期不同,不再是左右对称,而是较自由的非对称。
池南为堆山,引水分两路,一路从廊下过,一路从假山中形成瀑布流入池中,池岸点缀石组,园中植梅、松、枫和柳等植物。
人们在湖中荡漾着小舟,有音乐的伴奏,吟诗作歌或举行酒宴等活动。
不过这只是一种规范的描述,因地形的变化,湖的形状、建筑的配置等都随之自由地变化。
净土庭园在佛教进一步巩固地位的过程中,平安末期(12世纪70年代)源空开创净土宗,佛家按寝殿造园林格局演化为净土园林,流行于寺院园林之中。
许多舍宅为寺的寺园和皇家敕建或贵族捐建的寺院大多体现了净土园林特点。
园林格局依旧是中轴式、中池式和中岛式,但建筑的对称性明显保留下来。
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是大门、桥、水池、桥、岛、桥、金堂和三尊石(指仿佛教的三座菩萨的石组)。
为与宗教仪式相结合,园林与戒坛结合,用植栽、木牌、垣墙、地形、地物、道路或帷幕把道佛界和俗界分开,石组布局用三尊佛教菩萨作为象征物。
2023-11-20CATALOGUE目录•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概述•日本庭院景观主要风格类型•日本庭院景观的设计要素与技巧•日本庭院景观风格的现代应用与创新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概述01日本庭院景观的定义与特点日本庭院景观,通常也被称为日本园林,是日本传统美学与文化的体现,它以自然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创造出一种和谐、宁静且富有禅意的环境。
特点注重细节与整体和谐的统一,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微妙平衡。
常运用石头、水、植物等元素,以简洁、静谧的氛围见长。
日本庭院景观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历史日本庭院景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受到中国文化和佛教的影响。
在平安时代(794-1185),日本园林开始展现独特风格,摆脱了中国文化的束缚。
禅宗在12世纪传入日本后,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枯山水这种代表性风格。
文化背景日本庭院景观与日本文化、宗教、艺术紧密相连。
如茶道文化与露地(茶庭)的设计,禅宗与枯山水的关联等。
同时,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深刻反映了在庭院设计中。
与中国园林的区别:中国园林注重的是自然山水的再现,讲究的是曲折迂回,而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和抽象,以简洁、静谧见长。
与欧洲园林的区别:欧洲园林通常注重几何对称和轴线布局,强调人工的雕琢和装饰,而日本园林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过多的人工痕迹。
总的来说,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是一种独特且富有深度的园林艺术形式,它深受日本文化、历史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精华,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
日本庭院景观与其他园林风格的区别日本庭院景观主要风格类型02简约禅意。
详细描述枯山水以沙石代替水,常常配以常绿植物、石头、苔藓等元素,构造出一种简约而充满禅意的庭院景观。
这种风格体现了日本禅宗修行者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于极简美学的追求。
总结词冥想空间。
详细描述枯山水庭院设计精巧,沙石的纹路、石头的布局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这种设计旨在为观者提供一个冥想的空间,让人在庭院中能够静下心来,感受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和谐。
日本园林的类型与风格解析资料日本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采用恰当的建筑和植栽手法精心构筑而成的,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注重空间营造和构图美学,强调不同季节、时间和观赏角度的变化。
以下是对日本园林类型与风格的解析资料。
1. 借景园林借景园林是将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园林设计中的一种风格。
设计师常常在园林的景观中寻找与周围环境相呼应的风景,如山脉、水系、树木等,因此借景园林的造景更多地基于自然环境,呈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金阁寺和银阁寺,以及东京的池袋西口公园。
2. 池泉回廊园林池泉回廊是由一条环形游廊围绕着园中池泉而形成的设计模式。
池泉回廊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回廊呈收敛的弯曲形状,给人以流畅和舒适的感觉,并借助池泉的反射和回声,增强了园林的空间感和气氛。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清水寺和奈良的东大寺南大门。
3. 枯山水园林枯山水园林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利用石头的纹理、形态和规模差异来营造园林景观,形成抽象的山水意境。
枯山水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完美的对称性和排列规律性,强调对比和空间感,并加强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的融合。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龙安寺和石头寺。
茶园林是指专门用于茶道和茶会的花园。
茶园林的设计手法非常朴素简洁,常常采用自然山水和树木,并利用几何形状和排列方式来表现内涵。
茶园林注重的是静谧和自然,设计师将茶道的培养和修养融入到园林中,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承。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大德寺和东京的新宿御苑。
5. 游憩园林游憩园林用于人们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花园。
游憩园林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强调园林与公众的互动和联结,使之成为一个人们欣赏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
游憩园林的特点在于其阻隔和透明的空间设计,时而强调视觉的开放和流动,时而突出互动和亲密度。
代表作品包括东京的上野公园和冲绳的销毁冲浪别墅国立公园。
总之,日本园林不仅重视自然的山水环境,更注重人文的内涵和审美价值,在美学和哲学层面上追求极致完美,并进而影响世界园林建筑的发展。
日本园林——缩景园日本庭园特色的形成是与日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与艺术趣味,以及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
日本庭园在古代受中国文化和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后又受到日本宗教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日本民族所特有的“山水庭”,十分精致和细巧。
它是模仿大自然风景,并缩景于一块不大的园址上,象征着一幅自然山水风景画,因此说,日本庭园是自然风景的缩景园。
园林尺度较小,注意色彩层次,植物配置高低错落,自由种植。
石灯笼和洗手钵是日本园林特有的陈设品。
日本传统园林有三类:(一)筑山庭“筑山”即所谓鉴赏型“山水园”,是表现山峦、平野、谷地、溪流、瀑布等大自然山水风景的园林。
传统的特征是以山为主景,以重叠的几个山头形成远山、中山、近山及主山、客山,以流自山涧的瀑布为焦点。
筑山庭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
(二)平庭平庭一般在平坦的园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用各种岩石、植物、石灯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组成各种自然景色。
岩石象征真山,树木代表森林。
平庭中也有枯山水的做法,以平砂模拟水面。
(三)茶庭茶庭是茶道的产物,一般面积很小,单设或与庭园其它部分隔开,四周设富有野趣竹篱或木栅,有小庭门入内,主体建筑为茶屋。
有洗手钵和石灯笼装点。
步石是茶庭的特色,其布局变化无穷。
庭中植以常绿树,忌用花木。
日式庭园的艺术风格1、筑山庭和平庭池泉式指园林构架以池塘和流泉组合为主景观,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地形上筑土为山,筑山庭中的土山相当于中国园林中岗或阜,坡度缓和的土丘称作野筋;平庭对应于筑山庭指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园林规划,在平地上追求深山幽谷之玲珑,海岸岛屿之渺漫的效果;筑山庭和平庭都有真、行、草三种形式,真庭是对真山真水的全方位模仿,而行庭是局部的模拟和少量的省略;草庭是大量的省略。
2、枯山水和池泉枯山水是日本庭园的精华,实质是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做法。
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追求禅意的枯寂美。
日本的传统庭园美丽的人文地貌艺术日本的传统庭园以其精致、和谐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这些庭园展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人们心灵的静谧之所。
通过巧妙地融合自然元素与人文地貌艺术,日本的传统庭园成为了一种美的独特表达,细腻地传递着传统艺术的魅力。
一、传统庭园的起源及特点日本的传统庭园起源于古代宫廷庭园,演化而来。
它们传承了中国古代庭园的经验,但又融入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元素。
传统庭园的设计非常注重细节,并且以自然为主导,力求和谐统一。
1.1 自然元素的运用在传统庭园中,自然元素被广泛运用。
无论是传统的干山水庭园,还是枯山水庭园,都强调自然景观的呈现。
庭园中常见的自然元素包括山石、水景、草木以及各类花卉。
这些元素的组合和摆放都注重平衡与谐调。
1.2 平衡与谐调的追求传统庭园的平衡与谐调是其独特之处。
设计师通过精心布局,使得景观的每一个部分都能相互协调,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庭园中通常会有一条或多条小径,将不同的景物相连,使人在漫步中欣赏到庭园的美景。
二、典型的传统庭园类型日本的传统庭园有多种类型,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庭园类型,它们各自展现了不同的人文地貌艺术。
2.1 依托寺庙的庭园许多传统的日本庭园依托于寺庙。
这些庭园通常被设计成禅修的场所,旨在给人们带来平静与宁静。
庭园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包括石亭、池塘和枯山水。
著名的庭园如京都的金阁寺庭园和岚山的天龙寺庭园都是典型的例子。
2.2 干山水庭园干山水庭园是传统庭园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精心布置的山石、小径和水景来模拟山水景观。
这种庭园以其简约、抽象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著名的干山水庭园有京都的龙安寺和大阪的岸崎公园,它们散发着一种寂静而深邃的美。
2.3 茶庭园茶庭园是日本传统文化中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塑造一个与尘世隔绝的静修环境。
茶庭园通常由精心修剪的灌木、鹿苑、石亭和躺椅组成。
花卉的选择也很重要,通常会选择具有淡雅气质的樱花或菊花。
鹿儿岛的红毛住宅茶庭园和広岛的庭园都是典型的茶庭园。
平安时代平安时代前期庭园要求表现自然,贵族别墅常采用以池岛为主题的“水石庭”。
到平安时代后期,贵族邸宅已由过去具有中国唐朝风格的左右对称形式,发展成为符合日本习俗的“寝殿造”形式。
这种住宅前面有水池,池中设岛,池周布置亭、阁和假山,是按中国蓬莱海岛(一池三山)的概念布置而成的。
例如京都宫道氏旧园,在寝殿(现已不存)南面有水池,池中有三座小岛,池西设泷石组(即叠落式溪流,近似小瀑布)。
这个时期的庭园用石渐多,有泷石组、遣水石组(在水流边的布石)、池中小岛式石组(所谓龟岛、鹤岛、蓬莱岛等)。
一些佛寺也多在大殿前辟水池,池中设岛,或在岛上建塔。
岩手县毛越寺和京都法胜寺即为遗例。
记述平安时期造园经验的《作庭记》,是日本最早的造园著作。
镰仓时代武士阶层掌握政权后,京都的贵族仍按传统建造蓬莱海岛式庭园,鹿苑寺庭园即为一例。
另一方面,由中国传入的禅宗佛教兴盛起来,禅僧的生活态度以及携来的茶和水墨山水画等都对日本上层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也引起日本住宅和园林建筑的变化。
禅、茶、画三者结合孕育而成的思想情趣,使日本庭园产生一种洗练、素雅、清幽的风格。
当时最负盛名的造园家是镰仓末期的禅僧疏石(梦窗国师),他曾设计构筑京都西芳寺、天龙寺、镰仓端泉寺、甲州惠林寺等的庭园。
他也是枯山水式庭园的先驱,对日本庭园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室町时代武士宅园仍以蓬莱海岛式庭园为主。
由于禅宗仍很兴盛,在禅与画的进一步影响下,枯山水式庭园发展起来。
这种庭园规模一般较小,园内以石组为主要观赏对象,而用白砂象征水面和水池,或者配以简素的树木。
典型实例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和龙安寺庭院(均为方丈庭园)。
大仙院建于1513年,庭园位于方丈室前,宽仅5~6米,以一组有“瀑布”的石组为主体,象征峰峦起伏的山景,山下有“溪”,用白砂耙出波纹代替溪水。
这种无水而似有水、有声寓于无声的造园手法,犹如写意山水画,是一种有高度想象力的艺术概括。
龙安寺方丈庭园枯山水全用白砂敷设,不植树木,白砂中缀石组五处,共15块,分为五、二、三、二、三,由东到西,面向方丈室作弧形布置,风格洗练而含蓄,被视为枯山水庭园代表作。
第四章内心的庭园——日本传统园林艺术一、发展简史第一时期:古代(飞鸟、奈良、平安)池泉庭: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
作为住宅形式的寝殿式庭园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土庭园”第二时期:中世时代(镰仓、南北朝、室町)武家式造庭的手法,后又演变成书院式,规模上小些。
禅宗的引入,山水式庭园、“枯山水”园、回游式山水庭园。
用立石表现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用白砂、整形树拟水拟波,伏石和整形树拟岛拟船,以苔藓喻大千世界,以原地静观参悟形式达到境界。
第三时期:近世(桃山、江户)茶道——茶庭,为了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与茶室相配的庭园,是日本庭园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类型。
“佗”是茶庭的灵魂,意思是寂静、简素,在不足中体味完美,从欠缺中寻求至多。
日本的茶道有“三千家”之说,它们是指京都的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
茶庭的构成有垣塀(土围墙)、露地门、腰挂(用于休息的坐凳)、待合(用于等待的建筑)、蹲踞(用于茶客洗手的低矮洗手钵)、雪隐(厕所)、步石、石灯笼、水井、尘穴(尘壶,用于盛垃圾的地方)、躏口(茶客的出入口)、门口役石(出入口用于踏步、装饰、防滑的功能石)。
园林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路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盛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
这一切都是为茶道所讲究的“和、敬、清、寂”。
日本最小的庭园叫坪庭。
坪在日本是一个面积的计量单位,一坪相当于3.3平方米。
坪庭的意思就是很小的园林。
坪庭另有一名字叫“壶”,在日语的发音中与坪的发音一样。
中国有“壶中天地”的说法,也就是说体量虽小,但要素齐全,功能完善,别有一番天地。
第四时期: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手法多样化枯山水、池泉庭、茶庭、西洋式庭园等东京四大名园——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日本枯山水双壁——龙安寺石庭与大德寺大仙院方丈东庭二、日本庭园的建造手法1、筑山与野筋(山的坡度很小)为了抬高主景石的位置;作为背景而不是主景石组:指不加任何人工修饰、加工状态下的自然山石的组合。
日本传统园林有四类:(一)筑山庭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等,是表现山峦、平野、谷地、溪流、瀑布等大自然山水风景的园林。
筑山庭里又分为:1 池泉式(回游式)在7世纪以前,日本的园林主要供围猎骑射之用,娱乐观赏性为辅。
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在大规模输入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引进了中国的园林文化,开始在庭园中凿池引水,构筑假山,并逐渐将造园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技艺。
日本在平安时期停止派遣唐使,逐渐改变对中国文化的直接模仿,注重发展自己的文化,具有日本特点的园林——池泉筑山庭,正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8世纪平安时期,宫城内外修造了几处皇家庭园,如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苑等。
皇室还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兴建离宫或寝殿式邸宅。
这时期的显贵邸宅也多有庭园。
此类庭园较大,以具有自然水体形态的湖面为主,园内有湖,岛,廊,亭,舟楫等。
如果湖面较大,则在湖中堆置岛屿并与桥接岸,有时也以一弯溪流代替湖面,树木和建筑则沿湖配置。
2 寝殿造式(坐观式)住宅前面有水池,池中设岛,池周布置亭、阁和假山,是按中国蓬莱海岛(一池三山)的概念布置而成的。
例如平安宫东南角宫墙外的神泉苑,是年代较早的寝殿式邸宅庭院实例,神泉苑寝殿之前为广庭,广庭之南是一泓池水,曲岸参差,两侧的中廊直抵池边,还设有临垂钓台。
这时的日本庭园与中国园林的差异还不是很大。
(二)平庭平庭一般在平坦的园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用各种岩石、植物、石灯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组成各种自然景色。
岩石象征真山,树木代表森林。
约11世纪以后,“以一木一石写天下之景”为指导思想的写意式庭园在日本得到发展。
13世纪,由中国传入了禅宗和南宋山水画。
禅宗的哲理和南宋山水画的写意技法,再次对日本园林产生了重大影响。
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
是日本写意庭园的极盛时期,并产生了最具特色的园林样式———枯山水。
枯山水庭园即枯庭,是一种无泉池水景,充分利用地势地貌营建的庭园。
枯山水”平庭具有写意风格的类型。
日本古代园林
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内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
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
(一)、早期园林:3—11世纪日本古代宫苑
在3—4世纪时:简单的宫苑外围开壕沟或筑土城环绕周边,只留可供进出的桥或门。
内中有列植的灌木和用植物材料编制的墙篱,宫苑里都开有泉池,以作游赏和养殖。
6世纪中叶,佛教东渡到日本,模仿中国汉代以来“一池三山”的做法,从皇家宫苑遍及到各个贵族私宅庭园之中。
公元8世纪末(794),日本把“一池三山”的格局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特点的“水石庭”,池和岛的主题表现已
经形成,而且总结了前代造园经验,写出日本第一部造庭法秘传书《前庭秘抄》。
(二)、中后期园林: 12世纪—江户时代寺园、枯山水、茶庭及离宫书院式庭园
武士执政期间:对贵族豪华虚荣的生活方式取轻视态度在庭
园中惜爱树木,不作华丽或玩乐设施,一切从朴素或实用出发,造庭趋于简朴。
幕府时期:出现寺园和茶庭及枯山水
江户时代:离宫书院式庭园。
日本最美的15个禅意庭院No.1京都|龙安寺石庭龙安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创建于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安寺的石庭是以油土矮墙围成的长方形庭院,长25m,宽10m。
地面铺着一层细白砂石,表面梳着极整齐的波纹。
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砂石耙成的同心波纹(寓意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禅意十足。
一直以来,关于庭园中组石的独特布局大家众说纷纭。
因石庭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因此凡是入园之人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静静地凝视眼前的景致,通过砂、石之妙趣来参悟布道者的深刻蕴意。
以一草一木,一砂一石为佛陀,目之所及,心为之通。
这样的龙安寺石庭代表着日本人探索世界的一种传统,追求平淡、含蓄、单纯、空灵,体现出外部世界与内在心灵相通的禅宗美学。
No.2冈山县|赖久寺庭园除砂石枯山水这种大家所熟知的庭园类型外,还有一种以常绿低矮灌木植物为主、以砂石为辅的特殊类型的庭园,即所谓的“修剪式枯山水”。
此类枯山水庭园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冈山县的赖久寺庭园,该庭园诞生于桃山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由当时最著名的造园家小堀远州设计。
该庭园中央虽有一小池,但观赏的焦点却是在被修剪过的植物上,因而被人们当作修剪式枯山水来看待。
位于水池东北部的修剪植物有三个层次,前低后高,成条带状,犹如大海的波涛。
水池南面还有象征龟岛和鹤岛的修剪植物,位于白砂坪中,犹如蓬莱仙境一般。
庭园中象征波浪、龟岛、鹤岛的修剪植物是山茶花树和杜鹃花树。
虽说赖久寺庭园因有一个小池可能算不上纯粹意义上的枯山水庭园,但其设计与布局整体上与枯山水庭园并无差异,而且相比于常见的砂石枯山水,其风格也更为独特,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
No.3和歌山县|金刚峰寺金刚峰寺为真言宗全日本三千多寺院的总本山,由弘法大师(空海)开创,位于和歌山县伊都郡高野山,距今已有1200 年历史。
传统日本园林的设计原则与风格日本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其设计原则和风格独具特色,深受世界各地的赞赏和借鉴。
传统日本园林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自然与人工的融合、景观的层次感、空间的精确控制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这些原则使得日本园林独树一帜,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首先,传统日本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日本人崇尚自然,他们将园林视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
在园林中,人工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例如,日本的庭院常常有水池或小溪流经,水池中的鱼儿和水草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此外,园林中的植物也被精心布置,以营造出自然的氛围。
通过将自然与人工相结合,传统日本园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和谐感。
其次,传统日本园林注重景观的层次感。
在日本园林中,景观被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色。
这些区域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景观元素的运用,形成了层次感。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一个中央景点,如一座小山、一块石头或一株特殊的植物,它们成为整个园林的焦点。
围绕中央景点,园林设计师会布置一些次要景点,如小桥、小路、花坛等,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景观结构。
这种层次感使得园林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第三,传统日本园林注重空间的精确控制。
日本园林设计师擅长利用空间,通过精确的尺度和布局来创造独特的氛围。
他们注重空间的开合,通过设置不同的门户和过道,使人在园林中有不同的体验。
例如,日本的庭院常常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人们需要沿着小路走过几个弯角,才能到达目的地。
这样的设计使得空间显得更加广阔和神秘,给人以探索的欲望。
此外,园林中的建筑物也经过精心布置,使得空间更加有序和谐。
最后,传统日本园林注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日本人对细节的追求可见于他们对园林中每个元素的精心设计和布置。
无论是植物的选择、石头的摆放还是建筑物的装饰,都经过精心考虑和精确安排。
例如,日本的庭院中常常有一些小石子,它们的摆放位置和形状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增加美感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