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墙纸
- 格式:ppt
- 大小:597.51 KB
- 文档页数:6
黄色墙纸第一章像约翰和我这样的普通人竟保护着祖传的夏季礼堂,这真是件稀罕事。
这是一所殖民地豪宅,世袭财产,让人感受到浪漫的幸福,然而却幽藏着太多的未知命运,我想说那是一座闹鬼的豪宅。
我还敢大胆地宣布那里必定有些什么怪事发生。
不然为什么这么廉价就出租这豪宅?又为什么这么久了仍无人问津?约翰为我的多虑而嘲笑我,婚后还巴望那些怪事发生。
约翰实际上是一个极端主义者,他对信仰的事情毫无耐心,把它们当作迷信一起的恐惧。
他公开嘲讽那些形而上的抽象言论,因为它们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他是个内科医生,可能(我本不想把这些告诉一个活人,但这是死亡的文书,况且说出来对我也是精神上的安慰)这就是我无法早点重拾健康的原因。
你看,他甚至根本不相信我是病态的!可我又能怎么办呢?如果一个人的亲丈夫是一个自视颇高的内科医生,他对那个人的亲朋好友确信地说那个人并无大碍,只是有些精神衰弱,有那么一点点歇斯底里.那个人又能怎么办呢?我哥哥也是个内科医生,同样自视颇高,他对别人说了同样的话。
因此我开始服用磷酸盐、百忧解之类的,不管它是什么,说它是滋补品也随你便。
随之而来的还有旅行、新鲜空气、足够的体操锻炼,我已被禁止任何“工作”,除非变成健康人。
其实我觉得他们的想法是错的。
其实我觉得适意的工作,带来刺激和新鲜感的工作,对我是件好事。
可我又能怎么办呢?不管他们乐不乐意,我已经写下上面那些话。
可就是这么一点文字也让我觉得身心疲惫不堪,我的心承受着如此重压。
我时常幻想像我这样的人如果多些社交活动和刺激的事该会多好,约翰却告诫我,对我来说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幻想自己的处境。
我也承认这幻想让我痛苦。
所以我们还是谈谈房子吧,让那些幻想飞走吧。
这是个极美的地方,我们的房子孤独地远离公路,远离3公里外的村庄.这里让我想到小说中描绘的英国,一排篱笆,城堡周围环绕着高墙,铁门紧锁,园艺工和农民住在分散的小木屋中。
多么甜美的花园!广阔的花园中树影荫翳,小径交错,藤蔓回环伸展,葡萄藤悄悄爬上凉亭,拥抱着廊柱.本来还有花房,但现在全成了废墟。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作者:刘悦来源:《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第08期摘要:夏绿蒂·柏金斯·吉尔曼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女权主义者之一。
她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体现了其女权主义思想。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通过对“我”各种荒诞行为的描写,揭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受到的束缚和禁锢。
在细读小说的基础上,本文着眼于故事中女主人公话语权的丧失,反讽的运用以及多种意象的象征意义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女性主义解读,通过揭示在父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无情压迫,以试图让女性对自我的处境有个重新的认识。
关键词:《黄色墙纸》;女性主义;话语权;反讽;象征《黄色墙纸》是吉尔曼基于其自身经历创作而成,可以称之为半自传体小说。
该小说情节的发展既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开端、高潮和结局,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有的只是零碎的画面,荒诞的行为以及颠三倒四的语言。
吉尔曼以独特的方式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心理与生活状态。
一、话语权的丧失话语权,简而言之,即说话权,控制舆论的权力。
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福柯论述了权力与知识的关系。
他指出:“我们应该承认,权力制造知识,权力和知识是直接相互连带的;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有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 [5](P29)。
简单说来,就是权力产生话语,并通过话语发生作用。
小说的开篇,作者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女主人公的丈夫约翰是个内科医生,他诊断她有精神衰弱,有歇斯底里的(hysterical)倾向。
因此,她跟随丈夫来到乡下接受治疗。
“歇斯底里的”(hysterical)是个颇有意思的词,在《疯癫与文明》中,福柯引用威利斯对于“歇斯底里的”论述:“在妇女疾病中,歇斯底里的名声很坏,就像是人已半入地狱一般(semi-damnati)它必须承担无数其他疾病的过失”[4](P128)。
作为当事人,女主人公本应对自己的病情是最具有发言权的。
从投射语言看《黄色墙纸》中的人物塑造摘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投射语言的角度对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吉尔曼的代表作《黄色墙纸》进行了文体分析,进而指出作者通过运用大量的投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揭示出作品的主题是女性在男权统治下的痛苦挣扎和逐渐觉醒。
关键词:《黄色墙纸》投射人物塑造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黄色墙纸》是美国女权运动先驱夏洛特·帕·吉尔曼的代表作。
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精神上和情感上与男权统治相冲突和斗争的过程。
女主人公被她的丈夫约翰安排在一座与外界隔绝的充满神秘色彩的乡间别墅里。
作为一位内科医生,她的丈夫认为她的症状是精神衰弱,需要“休息疗法”。
因此,约翰禁止她进行一切活动,尤其是写作和思考。
在所有的行动都受到严格的监视和控制下,女主人公无法进行她喜爱的写作,也无法走出这栋房子去探亲访友。
在这种压抑的、令人窒息的、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下,她开始注意起自己所居住的小小育儿室房间里墙上的黄色墙纸。
渐渐地,她感觉到墙纸后面有一个女人想要竭力从图案里爬出来,但墙纸上的图案紧紧扼住了她。
她帮助墙纸后面的女人撕掉了所有的黄墙纸,并在地板上自由地爬行。
而她的丈夫见到此情景时,晕了过去。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
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可以避免传统文学评论的主观性,实现语言与意义的统一。
《黄色墙纸》作为一部意识流小说,全面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而这些心理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投射语言来实现的。
本文试图以功能语法为基础,通过分析《黄色墙纸》中的投射语言来反观其中的人物塑造。
二投射投射语言指转述或投射自己或他人的话语或思维的语言。
投射语言由投射符号和投射信息构成。
韩礼德认为,投射符号等于投射小句,投射信息指一个被投射小句或一个嵌入言语或事实。
投射信息通过投射,一个小句的内容可以用另一个小句表达。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剖析《黄色墙纸》谭佳佳 四川外国语大学摘 要:《黄色墙纸》取材于女作家夏洛特•帕•吉尔曼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位知识女性深受父权社会压迫而终被逼疯的故事。
本文用文学文体学理论,分别从词汇、句法、修辞和语篇层面探索其文体风格,阐明其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是如何通过语言选择实现的,以达到鉴赏的目的。
关键词:《黄色墙纸》;文体学;女性主义作者简介:谭佳佳(1990.12-),女,汉族,重庆人,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2014级,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118-021、引言文体学可分为普通文体学和文学文体学。
(徐有志,2010)普通文体学研究各类文体的普遍特征。
文学文体学主要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文学作品的文体和作者是如何通过选词凿句来实现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的。
(申丹,2002)本文以文学文体学为理论基础依据Leech和Shorts (2001)提出的文体分析模式对《黄色墙纸》进行文体和语言分析,探索作者是如何巧用文体学方法来阐明主题和增强表达效果的。
此外,对作品进行语言文体剖析能帮助外语学习者理解欣赏外国语言文化,提高学习效率。
2、背景介绍任何一部作品都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情感经历和思想交流。
所以在分析作品之前有必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1作者简介吉尔曼1860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
她出生不久,父亲就抛弃妻子,离家出走。
这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伤害。
少女时代的她立志不婚,但二十四岁时改变初衷,和查尔斯•华特•史得森结婚。
史得森是那个时代典型的美国男人,要妻子在守在身边,以他为荣,毫不在意其文学梦。
吉尔曼生下第一个女儿后,患上了精神抑郁症,身体和精神状态每况愈下。
于是求助名医,接受了“剥夺思想和自由的”的“疗养治疗”。
后因感情不和与丈夫离婚。
1900年吉尔曼再婚。
论《黄色墙纸》的荒诞意蕴在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创作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中,无论是在人物的塑造上还在其存在环境的勾画上都充满了荒诞的美学意蕴。
同时作家在创作小说的意图上也折射出荒诞的光芒。
标签:荒誕黄色墙纸存在环境“荒诞”是西方美学史上重要的一种审美形态。
其基本含义包括:不合理的,悖谬的,出于固执或者片面的认识;可笑的,荒唐的,出于反常而不被认同和接受的言语或行动;人与人之间的不能沟通或人与环境之间的根本失调。
荒诞来源于生活,是人对现有生活的观照与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身为主体的人对自我存在的环境和状态进行观察与反思,当这个主体的人发现其自身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合理性的时候,荒诞便由此而生。
与荒诞联系最紧密的是存在主义。
在理性的前提下,发现人自身所处环境的种种不合理性,就产生了荒诞。
作为美学范畴的荒诞,形成于特定的审美活动,也就是以审美的态度和方式,观照非理性、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体悟生存于困境之中的孤独和焦虑,并在此生存困境中,明知无可抗拒的死亡终将宣布一切努力和抗争都是徒劳,却依然从人世间的一切生命活动中,寻找润泽整个身心的温暖和光明。
[5]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将荒诞定义为“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人的呼唤与世界的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
一般认为“荒诞”难以用理性的语言来进行阐述,文学和艺术则被公认为是表达这一美学范畴的最合适的手段和方式。
小说《黄色墙纸》讲述了一名普通的家庭女性被身为内科医生的丈夫认定为患上了间歇性精神抑郁症之后,在一处偏僻古老的房子里静养,最后病症加重变疯的故事。
一、呼唤与沉默——约翰个性的荒诞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被隐匿了姓名。
她的丈夫约翰是位内科医生,约翰认定他的妻子患有间隙性精神忧郁症。
约翰租了几间偏僻的厅房给妻子静养。
女主人怀疑这房子不同寻常,对丈夫说了自己的看法,约翰却对此“报之一笑”,而且“我早就料到了这一点”。
读者不难推测:约翰一直都对妻子的想法不屑一顾。
《黄色墙纸》的存在主义解读_外国文学论文【精品论文】《黄色墙纸》的存在主义解读_外国文学论文《黄色墙纸》的存在主义解读.摘要:美国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小说《黄色墙纸》,描写了一个处在自我创造过程中的疯女人形象。
疯女人对黄色墙纸所产生的幻觉成为她重塑自我的依托。
这一自我重构的过程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提出的人在实现自我创造时痛苦,孤独,绝望三个的必经过程不谋而合,该小说正是借此来传达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呐喊。
关键词:存在主义《黄色墙纸》女性自我重构现代美国女作家夏洛特•佩金斯•吉尔曼(1860-1935)创作的《黄色墙纸》是一部有关女权主义的经典短篇小说,它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一位患精神病的疯女人在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房子里度过的三个月梦幻般的人生经历。
该小说是一部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作品,研究者们多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认为小说中的女人是“作者的替身,兼具与作者相同的双重身份,她的疯癫并非纯粹的精神错乱,而是以一种隐蔽的形式反抗社会的不公,并从女性角度反映了19 世纪女性的社会地位”[1](P82),指出该小说“注重反映妇女结婚后的经历和个人发展与照顾家庭之间的冲突,甚至对19世纪的婚姻和生育观提出大胆质疑”[2](P431)。
实际上,小说《黄色墙纸》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也有某种程度的契合之处。
存在先于本质”。
在萨特看来,“存在是‘先于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一切规定的无规定,作为绝对出发点的不被规定的东西’”,[3](P40) 而“本质,是人的实在在自身中作为已经是的东西来把握的一切”[3](P65)。
“人之初是无法定义的,因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的。
人只有存在露面,出场,才能表明其自身。
人在此后要成为某种东西是按照他自己的意愿造就的,世界并无人类本性,因为世界并无设定的人类本性的上帝”[4](P34)。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自我选择,自我构建,是因为并没有什么既定规范来限制人所应该具有的特性。
2019年第10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收稿日期:2019年9月19日。
从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解读《黄色墙纸》郑芳(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摘要:《黄色墙纸》是女权运动的经典之作。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体学,从文本中的词语和隐喻这两个方面,分析吉尔曼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并描述女性试图摆脱婚姻、家庭束缚的渴望。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体学;隐喻;男权社会Abstract:《The Yellow Wallpaper 》is a classic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By means of feminist stylistics,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Charlotte Perkins Gilman's criticism against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further depict women's desire for running away from the bond-age of marriage and family.Keywords:Feminist stylistics;Metaphor;Patriarchy1引言夏洛蒂•铂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是美国19世纪、20世纪之交伟大的女权主义者,还是个优秀的作家。
她将小说作为她宣扬女权主义思想的有力工具,揭露现存制度的荒谬不合理,歌颂妇女在创造性劳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传达妇女历来被压抑、忽视和排斥的心声(陈姝波,1995)。
吉尔曼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因与丈夫缺乏共同语言,产后患上了精神忧郁。
为此,她去咨询了当时著名的神经学专家米切尔医生(S.Weir Mitchell )。
后者对她采取了“疗养”法(rest cure ),这是维多利亚时代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女性一贯采用的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养”法不但没有改善吉尔曼的精神状况,反而让她陷入几乎疯癫的状态,而《黄色墙纸》则是吉尔曼在这种疯癫的状态下完成的一部短篇杰作。
国内外《黄色墙纸》女性主义研究综述内容摘要:《黄色墙纸》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著名女权主义先驱兼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由于该小说体现出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自1892年一发表,国内外学者就运用女性主义思想及相关理论对小说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与探究,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本文旨在归纳与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黄色墙纸》女性主义解读的相关成果,试图使国内学者对小说的女性主义研究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并提出国内学者关于该小说女性主义研究方向的可资借鉴的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国内外《黄色墙纸》女性主义研究述评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1860-1935)是美国女权运动第一次浪潮中著名的女权主义先驱,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活跃于美国文坛的作家、演说家和社会学家。
基于自身经历,吉尔曼于1892年1月在《新英格兰杂志》上首次发表了半自传体短篇小说《黄色墙纸》,但该小说一开始并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直到1973年,恐怖小说家H·P·Lovercraft将其收录进他的著作《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小说》(Supernatural Horror in Literature),《黄色墙纸》才被女权主义者“重新挖掘”并被列为女性主义书写的文学经典,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内外学者对该小说的研究开始了持续的升温。
由于《黄色墙纸》的主题、内容、语言等都包含了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国内外学者便从多维度、各个层面对其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解读,并取得了值得后人借鉴的不菲成果。
本文旨在归纳与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黄色墙纸》女性主义解读的相关成果,试图使国内学者对小说的女性主义研究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并提出国内学者关于该小说女性主义研究方向的可资借鉴的建议与展望。
一.国外《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研究综述被称为“美国妇女知识分子领袖”的吉尔曼在小说《黄色墙纸》中将其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展现地淋漓精致。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黄色墙纸》中意象的象征意义马天利 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吉尔曼女士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是美国早期女性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她抨击了当时社会男性对于女性的压制。
本文将重点探讨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并分析它们对于深化主题的作用。
关键词:《黄色墙纸》;女性意识;象征意义作者简介;马天利(1993.3-),女,满族,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级研究生西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132-01夏洛蒂•柏金丝•吉尔曼是美国杰出的作家,社会学家,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女权主义者之一。
1884年吉尔曼嫁给了一名有抱负的艺术家。
在她产下女儿后,就被神经衰弱症困扰。
吉尔曼在1886年开始接受医生的治疗。
医生的建议她尽量在室内生活,只要活着就不要碰钢笔或者铅笔。
吉尔曼女士在之后的自传中讽刺了这个医生的建议,并且这段经历给了她灵感,创作了她最有名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
一.故事梗概《黄色墙纸》使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在她的秘密日记中记载了她精神上所受到的折磨和摧残。
叙述者是个患有临时性神经衰弱症的年轻母亲,她的丈夫是个医生,命令她只能在他改造的婴儿室中“休息”,不允许阅读,写作甚至照看她的新生儿。
《黄色墙纸》运用了很多的意象,这些意象都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很恰到好处得表达了小说的主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并分析它们对于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主要意象分析(一)婴儿室女主人公被丈夫安排住在婴儿室里,她并不喜欢自己的这个房间。
她常常想:“要是有一节可爱的短楼梯连接我的阁楼,有丛玫瑰拥簇在我的窗口,有老式印花布挂在屋内,那该多美妙啊。
”多么富有生活气息,有朝气,又富有诗意的房间啊。
可是女主人公的丈夫约翰并没有听从她的建议。
男主人公约翰为女主人公挑选婴儿室为卧室,实际上就表明了约翰并没有把他的妻子看作是个独立的个体。
黄色神仙墙纸设计理念
黄色神仙墙纸设计理念
黄色被视为充满活力和积极性的颜色,它能够带来快乐和愉悦的情绪。
黄色还象征着温暖、亮丽、友善和乐观。
因此,我选择黄色作为神仙墙纸的设计理念。
首先,选择黄色作为主色调有助于营造一个明亮和愉悦的空间。
无论是在家庭的起居室还是在办公室的工作区域,黄色墙纸可以给人一种愉悦和舒心的感觉。
这种明亮的颜色可以使人们感到更加积极和乐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其次,神仙墙纸的设计理念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放松和平静的环境。
黄色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墙纸上可以设计一些柔和的图案和元素,如花朵、鸟儿、云彩等,这些元素能够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此外,黄色还可以增强社交交流的效果。
在一个黄色温馨的房间中,人们更有可能感到轻松和自在,从而更愿意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因此,黄色神仙墙纸可以成为社交空间的理想选择,如会议室、餐厅等。
最后,黄色神仙墙纸设计理念还可以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创造层次感。
可以选择不同深浅的黄色来打造墙纸设计,创造出一种立体感。
通过精心设计的影子效果和光线反射等技巧,可以使黄色的墙纸更具艺术感和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黄色神仙墙纸设计理念是基于黄色的积极性和充满活力的特性,它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愉悦的情绪,营造明亮、愉悦、放松和平静的环境,增强社交交流效果,以及创造层次感和艺术感。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工作环境中,黄色神仙墙纸都可以为人们带来积极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黄色墙纸》夏洛特•佩金斯•吉尔曼著杨晓照译第一章像约翰和我这样的普通人竟保护着祖传的夏季礼堂,这真是件稀罕事。
这是一所殖民地豪宅,世袭财产,让人感受到浪漫的幸福,然而却幽藏着太多的未知命运,我想说那是一座闹鬼的豪宅。
我还敢大胆地宣布那里必定有些什么怪事发生。
不然为什么这么廉价就出租这豪宅?又为什么这么久了仍无人问津?约翰为我的多虑而嘲笑我,婚后还巴望那些怪事发生。
约翰实际上是一个极端主义者,他对信仰的事情毫无耐心,把它们当作迷信一起的恐惧。
他公开嘲讽那些形而上的抽象言论,因为它们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他是个内科医生,可能(我本不想把这些告诉一个活人,但这是死亡的文书,况且说出来对我也是精神上的安慰)这就是我无法早点重拾健康的原因。
你看,他甚至根本不相信我是病态的!可我又能怎么办呢?如果一个人的亲丈夫是一个自视颇高的内科医生,他对那个人的亲朋好友确信地说那个人并无大碍,只是有些精神衰弱,有那么一点点歇斯底里。
那个人又能怎么办呢?我哥哥也是个内科医生,同样自视颇高,他对别人说了同样的话。
因此我开始服用磷酸盐、百忧解之类的,不管它是什么,说它是滋补品也随你便。
随之而来的还有旅行、新鲜空气、足够的体操锻炼,我已被禁止任何“工作”,除非变成健康人。
其实我觉得他们的想法是错的。
其实我觉得适意的工作,带来刺激和新鲜感的工作,对我是件好事。
可我又能怎么办呢?不管他们乐不乐意,我已经写下上面那些话。
可就是这么一点文字也让我觉得身心疲惫不堪,我的心承受着如此重压。
我时常幻想像我这样的人如果多些社交活动和刺激的事该会多好,约翰却告诫我,对我来说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幻想自己的处境。
我也承认这幻想让我痛苦。
所以我们还是谈谈房子吧,让那些幻想飞走吧。
这是个极美的地方,我们的房子孤独地远离公路,远离3公里外的村庄。
这里让我想到小说中描绘的英国,一排篱笆,城堡周围环绕着高墙,铁门紧锁,园艺工和农民住在分散的小木屋中。
多么甜美的花园!广阔的花园中树影荫翳,小径交错,藤蔓回环伸展,葡萄藤悄悄爬上凉亭,拥抱着廊柱。
吉尔曼小说《黄色墙纸》中的反讽艺术作者:李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9期摘要:《黄色墙纸》是美国著名女权主义作家夏洛蒂·泊金斯·吉尔曼的代表作,它采用一位疯女人的第一人称叙述,在看似“不可靠叙述”中体现出反讽的叙述手法,讲述了19世纪女性在父权统治社会中受到的压迫,最终走向疯癫的悲剧故事。
关键词:吉尔曼;《黄色墙纸》;言语反讽;戏剧反讽作者简介:李璇,女(1986-),浙江温岭人,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026-01一、引文夏洛蒂·泊金斯·吉尔曼是19世纪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著名代表之一,她的《黄色墙纸》与凯特·肖邦的《觉醒》被誉为女权主义作品的经典。
小说通过吉尔曼自身的经历改写而成,作为一位身患抑郁症的女性作家,小说的主人公受到了双重的父权压迫,即被关在一所老房子丧失人身自由,还被剥夺了写作权利,最终只能通过走向疯癫以重获“自由”。
采用这样一位疯女人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读者不禁感到“这故事可靠吗?”,虽然小说叙述中有多处由于疾病引起的反复无常的陈述,但主人公是一位作家,在病情未加重之前,她非常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能洞察出外界所发生的一切。
吉尔曼正是联合这一天真的叙述者对当时的父权社会进行讽刺。
二、反讽艺术《黄色墙纸》中的反讽语气其实非常浓厚,正如反讽学家德·柯·缪克(D. C. Muecke)所指出的,“所有好的文学本质上都是反讽的”;“反讽家不仅仅像个艺术家,而且就是艺术家” [1]。
但《黄色墙纸》中的反讽叙述却不同于一般的反讽作品,因为小说女主人公不仅仅是讽刺父权社会制度的主体,也是作者反讽的对象。
根据曼·赫·艾布拉姆斯在其《文学术语汇编》中对反讽的分类,反讽可分为言语反讽、结构反讽和戏剧反讽。
2522019年30期总第470期ENGLISH ON CAMPUS论《黄色墙纸》中女性的困境——以双重意象解读文/杨文颖境界的表意之象”,而本文提到的“双重意象”指的是“客观物体经过创造而具有了双重含义,并且这两个含义彼此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在《黄色墙纸》中,部分意象是具有双重含义的,其中最为明显有:“房间”“孩子”以及“墙纸”。
“房间”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庇护所”,同时又象征了限制她自由的“牢笼”;“孩子”既象征了不受社会所约束的“自由”,又象征着会带给女主人公的“束缚”;“墙纸”既象征了“压制”,又象征了“反抗”。
这些意象所具有的截然相反的双重含义,揭示了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们逃无可逃,避无可避。
一、“房间”的双重意象“房间”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庇护所”,同时又象征了限制《黄色墙纸》是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社会学家以及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一篇半自传体短篇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生存的心理状态:痛苦,压抑,甚至变得疯狂……女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备受男性压制的状态。
女主人公的丈夫和哥哥都是“内科医生,同样自视颇高”,其实她的丈夫和哥哥都是男权社会中一个男性的缩影,他们地位颇高,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发言权,对于其他人而言,他们就是“权威”,同时他们又对女性的心理状态漠不关心,喜欢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女性,习惯主观地去看待女性。
《黄色墙纸》中出现了诸多意象,如“房间”“孩子”“墙纸”以及“写作”等。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摘要】《黄色墙纸》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一篇半自传体短篇小说。
在这篇短篇小说中出现了诸多意象,本文通过分析“房间”“孩子”以及“墙纸”的双重意象,探索《黄色墙纸》中女性的困境。
【关键词】《黄色墙纸》;双重意象;女性【作者简介】杨文颖(1989.07.01-),女,侗族,贵州铜仁碧江人,贵州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解读《黄色墙纸》中的象征意象作者:冯丽珠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6期摘要: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是20世纪初美国首波女权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十九世纪末短篇小说《黄色墙纸》的发表,奠定了吉尔曼在女性文学界的稳固地位。
《黄色墙纸》中,吉尔曼并未直接控诉女性命运的曲折与压抑,而是选择了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通过这些象征意象,反映了主人公“我”在家庭生活中的压抑地位。
关键词:《黄色墙纸》;象征意象;女性命运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明显患有产后抑郁症的“我”被身为内科医生的丈夫约翰带到一所庄园里疗养的经历。
文中我的丈夫约翰是一位极现实的,“对迷信怀有强烈恐惧的”“高水平”的内科医生,他根据“神经学专家”威尔·米切尔的方法,将“我”带到“一栋神出鬼没的”庄园,对我进行精神治疗,并且绝对禁止我工作,直到我再次康复为止。
但我却认为约翰医生的职业“或许是我无法更快好起来的一个原因”。
整个故事的叙述中,女主人公“我”始终处在一系列象征意象中,庄园,育儿室,窗户,墙纸,这些构成女主人公起居环境的看似普通而又常见的事物在文中被作者赋予了象征意义,正是这众多的象征符号共同的作用下,建构起了一位深受夫权压迫的女性形象。
一、庄园叙述者所叙述的故事自始至终都在一所被“我”一开始就定义为为“神出鬼没”,“有鬼怪之处的”的庄园里进行着。
这座“远离公路,距村子足足有三里地”的封闭的庄园作为小说中的重要象征符号,在这里,“我”的每个钟点都被丈夫约翰预先安排好了,我必须按照约翰的这份“细心的”“作息计划表”起居,就连“我”的写作也遭到了约翰的严厉禁止。
家本来是幸福温馨的代名词,而在这里它代表着由约翰为中心的父权文化建构起来的古老大厦,女主人公“我”被当做“享福的小鹅”,被约翰理所当然的豢养在冰冷的由男性话语符号砌成的笼子里。
约翰作为父权的代表,他的话语严厉而具有权威,每当“我”尝试和约翰沟通时,都被约翰以“神经过敏”的理由驳回,对于约翰决定的一切“我”只能言听计从,显然,女主人公“我”自始至终无法与丈夫约翰平等对话,甚至被约翰剥夺了话语权,处于一种无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