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政治权利与义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案编号02 备课人使用时间2月13日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明确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
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通过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的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题内容学习,使学生增强对改革发展的信心,理性判断我国社会政治发展成就,培养国民人格。
教学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教学难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候课(复习提问):1、什么是“国体”?你是怎样理解的?2、怎样理解“人民民主专政”?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广大的劳动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老百姓到底能享有什么权利?以此导入。
互动探究一多媒体展示教材P8探究材料。
将班级分为北大队(北京大学队)、南大队(南京大学队)和中大队(中山大学队),鼓励展示和辩论。
问题设置:图片说明,我国公民依法行使哪些政治权利、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归纳概括。
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各队内部谈论,群策群力,初步解决问题,推举一人准备班内交流展示,各代表队代表展示发言,各队互相质疑、合作释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精讲点拨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除教师展示外,鼓励学生将自己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展示、思考2.政治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3.监督权。
通过教师简单的叙述,使学生清楚:①谁监督,②监督谁,③怎样监督。
公民行使监督权,能约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这是一件好事。
但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诬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样是违法的!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学案主备:审核:2011.2.23【使用说明】⒈根据预习案提示,认真研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出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
⒉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
⒊在预习过程中熟记公民的三大政治性权利、四条政治性义务、公民遵循的三原则等重点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⒈理解并熟记三权利、四义务、三原则等重要知识,提高运用公民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时政材料的能力。
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和对比认识事物的方法。
⒊感悟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预习导学案】(要求:限时20分钟;先通读一遍教材,勾画出重点问题;熟记三权利、四义务、三原则等重点知识,构建好知识体系。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⒈含义⒉内容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条件:②含义:③地位:⑵政治自由①内容:②意义:⑶监督权①含义:②内容: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⒈。
识记地位。
⒉。
了解地位。
⒊。
⒋。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原则⒈坚持原则。
识记含义和表现。
⒉坚持原则。
识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这一原则的要求。
⒊坚持原则。
识记这一原则的原因和要求。
【构建本框知识体系】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我的收获与疑问】(在熟练预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你的收获和疑问写在下面,与组内同学交流)(要求:先进行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列出提纲,课堂上小组内再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并进行小组展示。
限时15分钟)探究1:情景模拟。
采用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展现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
把知识寓于娱乐之中,让同学在快乐中明白事理。
探究2:材料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充分享受其给工作、学习、交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迅速传播的电脑病毒的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
主权利和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关
发参与政治生活的日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
的基本政治权利
政治生活的准则》
都没有选举权吗
教师活动:关注政治生活:选举或被选举为国)含义(
行使选举权利的法律
权和控告权
、依法服
方框内容
权利是神圣的,义务是庄严的。
我国宪法赋予公民政治权利秘自由,又要求公民依法承担对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卢启云学习目标1、明确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2、知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原则;3、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4、提高自己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培养自己的“国家意识”。
基础梳理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国家,________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_______________;我们的全部政治是以依法行____________ _、履行为基础和准则的。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__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和_________、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
即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_________代表和被选举为_________的权利。
它是公民基本的_________,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_________和。
②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威的自由。
③权。
即公民有监督一切_________和国家_________的权利。
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3.公民的政治性义务(1)含义:指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
★(2)内容:①维护和。
②遵守和。
③维护国家、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
【特别提示】(1)选举权是指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而不能笼统地说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2)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人民更自
觉地尽自己的义务。
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为公民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
与义务对立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这
就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
所以,观点二是错误的。
师:了解了权
利与义务的关系后,我们又该怎么做呢?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情
境3:春节大调节:李某夫妻搬到一个四合院,其邻居是一个老大爷,平时
养一条狗.李某妻子是护士经常上夜班,且很怕狗。
李某与老大爷交涉了
几次没有结果,遂放言,“如果你再不把狗拴起来,我就把它毒死”,结
果老人家买了监视设备,监督着李某一进一出,使邻居矛盾进一步激化(: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当劳累过度的陈再新爬上两米多高的铲车,脚底
下忽然一滑,掉了下来,再也没有起来……(颁奖词:一段临渊而上、蜿
蜒曲折的生命线,每一寸路面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车车救灾物资从这
里飞驰而过,数百名伤员在这里看到曙光。
37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最终,他把生命最华彩的一章,刻在了自己深爱的公路上……)
6/8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明确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明确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2.知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原则。
.知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原则。
3.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4.提高自己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培养自己的“国家意识”。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二)进行新课一、一、 神圣的权利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哪些内容?(1)、含义、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知识,使学生明白作为公民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怎样履行自己的政治性义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公民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履行的义务,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二、学习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三、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性原则。
四、知识链接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的基础上,期中第二框介绍我国公民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性权利。
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五、学法指导(一)知识篇:重难点问题分析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公民的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方法篇1、对比法。
通过对民主和专政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从而理解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关系。
2、联系实际分析法。
回顾过去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六、自主梳理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等,都有;但是除外。
”2、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的权利,是公民的;3、公民依法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第二课时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导入认识政治生活现象,体会政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广西一位高三学生朱皓基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登陆世界杯赛的官方网站——美国雅虎网站时,发现其展示的中国地图上台湾岛、澎湖列岛等岛屿未与我国大陆用同样的橘黄色标明,给人的感觉是这些岛屿不属于中国领土。
于是,他当即向该网站发出电子邮件,严正指出其错误,强烈要求该网站修正。
(1)请对朱皓基同学的做法给予评价。
(2)假如该同学在网上对雅虎网站进行恶语中伤,大肆诽谤,以抗议雅虎网站的做法,你如何评价?★教学预习1.在我国,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怎样的新型关系?我们的全部政治是以什么为基础和准则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_________;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我们的全部政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2.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1)公民依法参与国家_________、管理_________和_________、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即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_________代表和公民被选举为_________的权利。
教学目标:1.理解权利和义务的概念,能够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2.掌握一些常见的权利和义务,并能够举例说明;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尊重他人权利和履行自己义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权利和义务的概念;2.掌握一些常见的权利和义务,并能够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1.理解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尊重他人权利和履行自己义务的意识。
教学准备:1.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及例子的相关资料;2.小组活动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询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学生有权要求得到一个公平的教育,但同时也有义务按时完成作业和参加考试等。
引导学生思考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其区别,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权利和义务的定义。
2.阐述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权利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中得到的特定的合法利益,而义务是指个人或群体应当按照法律、道德或约定尽的责任和义务。
3.举例说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例如,个人有权要求得到一个公平的教育,但同时也有义务按时完成作业和参加考试等。
4.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积极参与讨论,对于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Step 3:常见的权利和义务(20分钟)1.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权利和义务,例如言论自由、财产权、生命权等,并向学生解释其含义。
2.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和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权利和义务,并在班级中展示并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平衡是否存在,如何平衡个人权利与社会义务。
Step 4: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以实际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社会生活中,当个人权利与他人或社会的权益产生冲突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平衡权利和义务。
Step 5:扩展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角色在特定情境下面临的权利与义务的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居投身于政治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三)教学难点: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五)学法指导:讨论法、归纳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课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那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进行新课第二节: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1、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探究与共享的六幅图片并思考教材上提出的两个问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师归纳点评:2、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思考: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及内容?①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是依法享有的。
课件展示: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监督权。
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课件展示:图片“国家领导人投票选举”并思考问题:上述图片说明了我国公民在行使什么权利?师提出问题: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条件、含义和地位是什么?议一议:你选举班干部是不是选举权的体现?你被选举为班干部是不是被选举权的体现?为什么?那下面呢?镇长的选举,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居委会和村委会的选举呢?学生讨论回答。
政治权利与义务教案一、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
这些权利是公民在民主社会中参与政治决策、监督政府、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1. 选举权选举权是公民在选举中行使的权利,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在中国,选举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但是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具有选民资格、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等。
2. 被选举权被选举权是公民在选举中被选举为代表的权利。
在中国,被选举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年满23周岁的公民都有被选举权,但是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具有选民资格、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等。
3. 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公民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方面的自由权利。
在中国,言论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4. 结社自由结社自由是公民在组织、加入和退出社会团体的自由权利。
在中国,结社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5. 游行示威自由游行示威自由是公民在游行、示威、集会等方面的自由权利。
在中国,游行示威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二、政治义务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参与选举、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等。
这些义务是公民在民主社会中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1. 参与选举参与选举是公民在民主政治中应尽的义务。
公民应当积极参与选举,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遵守法律遵守法律是公民在民主社会中应尽的义务。
公民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3. 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是公民在民主社会中应尽的义务。
初中道德与法治《权利与义务》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关系以及重要性。
(2)学生能够列举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基本义务。
2、能力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的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并能够运用这一原则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权利与义务的存在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公民在生活中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讲授新课(1)权利的含义和内容讲解权利的定义: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列举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并进行简单解释。
(2)义务的含义和内容解释义务的概念:义务是指法律规定公民应承担的责任。
介绍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纳税、服兵役等。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讲解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二、讲授新课(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老师:观察我们身边的人与事,看看他们在行使什么权利,履行什么义务学生:选举权,监督权,集会游行权老师:从几张简单的照片中我们就能轻而易举的看出我们行使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如果想当一个合格的主人,就必须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享受什么样的权利履行什么样的义务。
所以我们一起来进入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学习,了解一下我们享有的权利以及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我们全部的政治生活都是以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3 、内容:公民的政治权利⑴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含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
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意义: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判断:下面属于公民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有(1)杰克(美国人)的选举(2)16周岁的小王的选举(3)镇长的选举(4)区人大代表的选举(5)班干部、三好学生的选举在我国即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重要标志的是()➢ A 生存权与劳动权➢ B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C 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 D 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权(2)政治自由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含义: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内容: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意义: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要求: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
1.2政治权利与义务教案
一、教学内容和解析
内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解析:高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题
二、教学目标和解析
1、目标:识记: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
理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法无禁止即自由”,明确法律与自由的关系。
初步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2、解析:教学重点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内容在学习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的关系时可能有问题
四、教学支持条件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问题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民主有什么特点?
问题2 仔细阅读8页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他们反映了我国的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哪些政治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①通过学生论坛,讨论:①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资格;②选举权与选举班长之间的区别
②通过学生简单的讨论,由教师得出结论,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就是选举权;
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就是被选举权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③引导学生讨论“假如你有选举权,你会选举出什么样的人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来代表你行使国家权利?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如果你没有认真行使选举权,就意味着你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国家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如果你认真行使了选举权,就意味着你的权利和国家的利益都得
到了保证!
所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网络灌水,如果你在网上发表一些反政府反人类的言论,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引导学生得出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自由是法律的体现,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
换句话说,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去做!引导学生讨论:“法无禁止即自由”
教师总结:这句话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从道德的角度,就不一定正确。
如花钱买选票,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样做是非法的。
(3)监督权
通过教师简单的叙述,使学生清楚:①谁监督,②监督谁,③怎样监督。
”
教师总结:公民行使监督权,能约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这是一件好事。
但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诬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样是违法的!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问题3:公民除了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之外,还必须履行哪些的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参加政治生活的准则
问题4: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钱的与没钱的,有权的与没权的,地位低卑的与地位崇高的是否都遵循着这样游戏规则?。
教师总结:不管你是有钱还是没钱,不管你有权还是没权,在政治生活中你都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原则,③坚持公民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例题1:辨析题: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指我国公民具有立法、司法和守法的平等。
通过这道辨析题,教师要讲明: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
该题表述不全面。
②平等的适用法律是指公民平等的司法和守法,而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
③法律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法律只能由统治阶级来制定。
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只能是广大的劳动人民。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例题2:辨析:
观点一: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观点二: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等的。
观点三: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学生简单讨论。
教师总结:
①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②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的履行义务。
③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等的。
你享有多少权利,就得履行多少义务。
④享有权利是公民个人的权利,你可以享有,也可以放弃;但履行义务是公民的什么职责,不能不履行。
(3)坚持公民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的相结合。
例题3:辨析题:
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实现了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也就得到了实现。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
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②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一致的,但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个人利益也会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
③当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④所以,公民的个人利益实现了,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就得到了实现。
目标检测1我国是人们民主专政的国家,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新型的关系,新在哪里?
2、权利与义务是什么关系?
配餐作业:导与练
学案
1.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执行时间:班级:姓名:
一、教学目标和解析
目标:识记: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
理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法无禁止即自由”,明确法律与自由的关系。
初步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分析:教学重点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问题与例题
问题导入:
问题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民主有什么特点?
1、公民的政治权利
问题2 仔细阅读8页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他们反映了我国的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哪些政治义务?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问题3:公民除了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之外,还必须履行哪些的义务?
3、参加政治生活的准则
问题4: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钱的与没钱的,有权的与没权的,地位低卑的与地位崇高的是否都遵循着这样游戏规则?。
例题1:辨析题: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指我国公民具有立法、司法和守法的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例题2:辨析:
观点一: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观点二: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等的。
观点三: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3)坚持公民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的相结合。
例题3:辨析题: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实现了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也就得到了实现。
目标检测
1我国是人们民主专政的国家,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新型的关系,新在哪里?
2、权利与义务是什么关系?
配餐作业:导与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