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铺带成型适宜性研究

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铺带成型适宜性研究

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铺带成型适宜性研究
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铺带成型适宜性研究

第31卷 第21期

2009年11月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Vol.31 No.21 Nov.2009DOI:10.3963/j.issn.1671-4431.2009.21.012

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铺带成型适宜性研究

蒋诗才,邢丽英,陈祥宝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95)

摘 要: 为考察不同耐温等级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铺带工艺适宜性,研究了不同环氧及双马树脂体系预浸料的室温粘性,并给出预浸料分级的评分方法。结果表明:低温环氧LT03A/T700、中温环氧3234/T700、高温环氧5228A/T700为1级,适合室温自动铺带成型工艺;低温环氧LT03/T700、高温环氧5228/T700、双马5429/T700为2级不适合室温自动铺带成型工艺。对确定的预浸料体系自动铺带工艺适宜性方法进行了自动铺放工艺验证,证明预浸料体系自动铺带工艺适宜性的判定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 预浸料; 粘性; 自动铺带; 成型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V254.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4431(2009)21-0044-04

ResearchonMoldingSuitabilityofPrepregCompositesforAutomatedTapePerformance

JIANGShi-cai,XINGLi-ying,CHENXiang-bao

(BeijingInstituteofAeronauticalMaterials,Beijing100095,China)

Abstract: Forinvestigatingthemoldingsuitabilityofthedifferenttemperaturelevelsprepregcompositewithautomatedtapeperformance,theprepregviscositiesatroomtemperaturewithdifferentepoxyandbismaleimide(BMI)resinswerestudied,andascoreforclassificationofprepregmethodwasapprovedinthispaper.Theresultshowsthat,LT03A/T700withlow-tempera-ture,3234/T700withmiddle-temperatureepoxy,5228A/T700withhightemperatureepoxyisclassifiedas1-levelandissuit-abletoautomatedtapeperformanceatroomtemperature,whileLT03/T700withlow-temperatureepoxy,5228/T700withhigh-temperatureepoxy,BMI5429/T700areclassifiedas2-levelandisunsuitabletoautomatedtapeprocessatroomtempera-ture.Theprepregmoldingsuitabilityexperimentofautomatedtapeperformanceconfirmstheeffectivenessofthescoreforclassification.Keywords: prepreg; viscosity; automatedtapeperformance; moldingsuitability

收稿日期:2009-06-15.作者简介:蒋诗才(1973-),男,工程师.E-mail:li0324@sina.com自动铺带(AutomatedTape)成型以有隔离背衬纸的单向预浸带为原料,在铺带头中完成预定边界形状切割,然后在压辊作用下按设计轨迹直接铺叠到模具表面。有研究表明[1],手工铺叠复合材料效率为3磅/h,而自动铺带技术能达到15~30磅/h;手工铺叠复合材料废料量为15%~20%,而自动铺带技术只有5%左右。还有研究表明,利用自动铺带技术制备的复材料构件具有尺寸精度较高,内应力低等特点,是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已应用自动铺带机生产了军机如B1和B2轰炸机的机翼蒙皮;近年来用于NavyA6轰炸机机翼、F22战斗机机翼和波音777飞机机翼、水平和垂直安定面蒙皮。Vought飞机公司应用自动铺带机生产包括军用C-17运输机的水平安定面蒙皮、全球鹰PQ-4B大展弦比机翼,以及波音公司应用

自动铺带技术生产了如777水平安定面蒙皮等。90年代后,西欧开始研制生产自动铺带机,如西班牙的11轴铺带机和法国的双向铺带头技术。EADS-CASA在欧洲最早使用自动铺带技术生产复合材料结构,生产了如A330和A340水平安定面蒙皮、A340-600尾翼蒙皮、Dornier728喷气飞机的水平面和垂直安定面蒙皮

以及翼梁,以及A380的安定面蒙皮[2-4]。

国内现有的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以手工铺叠为主,其不足是生产效率低、原料浪费严重、批次稳定性较差,且一些大的具有一定曲面复合材料构件难于制造。国内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成型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文章通过建立不同耐温等级预浸料粘性评分标准对不同预浸料的粘性打分,再根据分数评价不同树脂基预浸料的自动铺带适宜性,为进一步开展树脂基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成型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 实 验

预浸料是自动铺放/热压成型复合材料的中间材料。预浸料粘性的

好坏直接决定了预浸料的可铺覆性,进而影响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列位置,对复杂形状,可能铺叠不实而引起纤维架桥,从而影响成型的工艺性和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预浸料粘性可作为评价树脂基复合材料自动铺带工艺适宜性的一个关键指标。预浸料的粘性目前没有定量的表征方法,该文通过粘贴在钢板上的2片预浸料叠层彼此剥离的难易程度来评定预浸料的粘性。首先通过尝试法确定1种适宜于自动铺带样机铺叠的树脂体系预浸料,测试其粘贴在钢板上的2片预浸料叠层彼此开裂或脱落或叠层与钢板开裂或脱落所

经历的时间,确定其预浸料粘性得分,得分标准如表1所示。再测量其它树脂体系粘贴在钢板上的2片预浸料叠层彼此开裂或脱落或叠层与钢板开裂或脱落所经历的时间,最后得出不同树脂体系粘性得分,来判定不同树脂基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成型工艺适宜性。

表1 预浸料粘性等级评分标准评判标准分值可自身粘接2不可自身粘接0可无损剥离2

不可无损剥离0与垂直金属板粘接时间>1h3与垂直金属板粘接时间<1h1

不可与垂直金属板粘接0 粘性等级:1级:6~7分;2级:4~5

分;

3级:3分;4级:2分以下。其中1级为室温可铺,2、3级为室温不可铺,采取一定措施后可铺,4级为不适宜自动铺放。 1)预浸料自身粘性试验

取2个100mm×100mm的预浸料试样,分别揭掉每个试样上的隔离层;把第1个试样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其有隔离层的一面接触工作平台);将第2个试样的隔离层面朝上,并与第1个试

样呈90°交叉铺贴,用刮板赶出气泡;观察并记录2个试样是否相互粘结;当试图将2个试样彼此分离时,观察并记录试样间是否为无损分离。

表2 室温自动铺带成型工艺适宜性试验结果不同树脂体系预浸料评判情况粘性评分等级自动铺带成型工艺适宜性低温环氧/碳纤维(LT03/T700)自身相互粘接2不能无损剥离0与垂直金属板粘接t≥8h32室温不可铺中温环氧/碳纤维(3234/T700)自身相互粘接2可无损剥离2与垂直金属板粘接1h≤t≤5h31室温可铺高温环氧/碳纤维(5228/T700)自身相互粘接2可无损剥离2与垂直金属板粘接t≤1h12室温不可铺双马/碳纤维(5429/T700)自身相互粘接2可无损剥离2不能与垂直金属板粘接02室温不可铺 2)预浸料在垂直金属板上的粘性试验 取3个100mm×100mm的预浸料试样;在垂直金属板上铺放3层预浸料(每层预浸料纤维与垂直板底边平行),然后用刮板压紧;观察并记录预浸料叠层彼此开裂或脱落或叠层与钢板开裂或脱落所经历的时间。

作者根据预浸料自身粘接、剥离能力及与垂直金属板粘接时间的不同制定了1个预浸料粘性等级评分标准。

54第31卷 第21期 蒋诗才,邢丽英,陈祥宝: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铺带成型适宜性研究

2 结果与讨论

2.1 树脂基复合材料自动铺带工艺适宜性的判定

研究了室温下不同预浸料的粘性及其自动铺带工艺适宜性,

结果见表2。

研究了表2中不同树脂体系粘温特性,其粘度-温度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LT-03树脂体系粘度偏低,5228及5429树脂体系自身粘度偏高。其中5429树脂体系粘度明显高于其它树脂体系。针对不同树脂体系的粘度特性,对LT-03及5228树脂体系进行了改性,改善了其树脂体系粘度,结果见图2。5429树脂体系如果从结构上改善粘度,将带来韧性性能的下降,因此采取了提高自动铺带成型模具温度的方法来调整粘度。

改进后不同预浸料粘性的分级及自动铺带成型适宜性结果见表3。

64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2009年11月

2.2 树脂基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成型工艺性的验证

上述研究结果在哈尔滨飞机公司引进的自动铺带机得到验证。采用宽度为150mm的5228A/T700、5429/T700预浸料在哈飞公司引进的大型自动铺带机上进行了铺放试验,验证自动铺带成型用预浸料见

表3 改进后自动铺带成型工艺适宜性结果

原材料体系改进后材料体系改进措施改进后材料体系评分/等级自动铺带成型工艺适宜性5228/T7005228A/T700树脂体系改进7/1室温可铺5429/T7005429/T700提高模具温度7/130℃可铺图3。常温时5228A/T700预浸料能够连续铺放,满足技术要求,结果见图4;5429/T700预浸料在室温铺放时出现预浸料不能有效地和金属模具贴合,因此不能连续铺放,当模具温度升高到30℃时,5429/T700预浸料能有效地和金属模具贴合,可以连续铺放,满足技术要求,结果见图5。

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确定的自动铺带预浸料粘性分级方法与实际铺放情况是对应的,对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成型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具有实用意义。

3 结 论

a.对不同耐温等级树脂体系进行分级,其中中温环氧3234/T700,适合自动铺带室温成型工艺;低温环氧LT03/T700、高温环氧5228/T700、双马5429/T700为2级不适合室温自动铺带成型工艺;b.经树脂体系改性后,低温环氧LT03A/T700、高温环氧5228A/T700适宜于室温自动铺带成型、通过提高模具温度到30℃,实现了双马5429/T700自动铺带成型;c.对确定的预浸料体系自动铺带工艺适宜性方法进行了自动铺带工艺验证,结果表明预浸料体系自动铺带工艺适宜性的判定方法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DanielL.AutomatedTapPlacementwithIn-situElectronBeamCure[J].SAMPE,2000,36(2):11-33.

[2] 李 勇,肖 军.复合材料纤维铺放技术及其应用[J].纤维复合材料,2002(3):39-41.

[3] TattingBF,GürdalZ.DesignandManufactureofTow-placedVariableStiffnessCompositeLaminateswithManufacturing

Considerations[A].Proceedingsof13thU.S.NationalCongressofAppliedMechanics[C].Gainesville,FL,1998(6):21-26.[4] WuKC,GürdalZ.ThermalTestingofTow-placed,VariableStiffnessPanels,Proceedingsofthe42ndAIAA/ASME/AS-CE/AHS/ASCStructures[A].StructuralDynamicsandMaterialsConference[C].Seattle,Washington,AIAA2001-1190,2001(4):16-19.74第31卷 第21期 蒋诗才,邢丽英,陈祥宝: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铺带成型适宜性研究

复合材料的预浸料模压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的预浸料模压成型工艺 模压成型工艺基本过程是:将一定量经一定预处理的模压料放入预热的模具内,施加较高的压力使模压料填充模腔。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使模压料逐渐固化,然后将制品从模具内取出,再进行必要的辅助加工即得产品。 1.压制前的准备 (1)装料量的计算 在模压成型工艺中,对于不同尺寸的模压制品要进行装料量的估算,以保证制品几何尺寸的精确,防止物料不足造成废品,或者物料损失过多而浪费材料。常用的估算方法有①形状、尺寸简单估算法,将复杂形状的制品简化成一系列简单的标准形状,进行装料量的估算:②密度比较法,对比模压制品及相应制品的密度,已知相应制品的重量,即可估算出模压制品的装料量:③注型比较法,在模压制品模具中,用树脂、石蜡等注型材料注成产品,再按注型材料的密度、重量及制品的密度求出制品的装料量。 (2)脱模剂的涂刷 在模压成型工艺中,除使用内脱模剂外,还在模具型腔表面上涂刷外脱模剂,常用的有油酸、石蜡、硬脂酸、硬脂酸锌、有机硅油、硅脂和硅橡胶等。所涂刷的脱模剂在满足脱模要求的前提下,用量尽量少些,涂刷要均匀。一般情况下,酚醛型模压料多用有机油、油酸、硬脂酸等脱模剂,环氧或环氧酚醛型模压料多用硅脂和有机硅油脱模剂,聚酯型模压料多用硬脂酸锌、硅脂等脱模剂。 (3)预压 将松散的粉状或纤维状的模压料预先用冷压法压成重量一定、形状规整的密实体。采用预压作业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4)预热 在压制前将模压料加热,去除水分和其它挥发份,可以提高固化速率,缩短压制周期;增进制品固化的均匀性,提高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提高模压料的流动性。

(5)表压值的计算 在模压工艺中,首先要根据制品所要求的成型压力,计算出压机的表压值。成型压力是指制品水平投影面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它和表压值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 复合材料的预浸料模压成型工艺 在模压成型工艺中,成型压力的大小决定于模压料的品种和制品结构的复杂程度,成型压力是选择压机吨位的依据。 2、压制工艺 (1)装料和装模 往模具中加入制品所需用的模压料过程称为装料,装料量按估算结果,经试压后确定。装模应遵循下列原则:物料流动路程最短:物料铺设应均匀;对于狭小流道和死角,应预先进行料的铺设。 (2)模压温度制度 模压温度制度主要包括装模温度、升温速率、成型温度和保温时间的选择。 ①装模温度 装模温度是指将物料放入模腔时模具的温度,它主要取决于物料的品种和模压料的质量指标。一般地,模压料挥发份含量高,不溶性树脂含量低时,装模温度较低。反之,要适当提高装模温度。制品结构复杂及大型制品装模温度一般宜在室温-90℃范围内。 ②升温速率 指由装模温度到最高压制温度地升温速率。对快速模压工艺,装模温度即为压制温度,不存在升温速率问题。而慢速模压工艺,应依据模压料树脂的类型、制品的厚度选择适当的升温速率。 ③成型温度

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铺带成型适宜性研究

第31卷 第21期 2009年11月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Vol.31 No.21 Nov.2009DOI:10.3963/j.issn.1671-4431.2009.21.012 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铺带成型适宜性研究 蒋诗才,邢丽英,陈祥宝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95) 摘 要: 为考察不同耐温等级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铺带工艺适宜性,研究了不同环氧及双马树脂体系预浸料的室温粘性,并给出预浸料分级的评分方法。结果表明:低温环氧LT03A/T700、中温环氧3234/T700、高温环氧5228A/T700为1级,适合室温自动铺带成型工艺;低温环氧LT03/T700、高温环氧5228/T700、双马5429/T700为2级不适合室温自动铺带成型工艺。对确定的预浸料体系自动铺带工艺适宜性方法进行了自动铺放工艺验证,证明预浸料体系自动铺带工艺适宜性的判定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 预浸料; 粘性; 自动铺带; 成型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V254.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4431(2009)21-0044-04 ResearchonMoldingSuitabilityofPrepregCompositesforAutomatedTapePerformance JIANGShi-cai,XINGLi-ying,CHENXiang-bao (BeijingInstituteofAeronauticalMaterials,Beijing100095,China) Abstract: Forinvestigatingthemoldingsuitabilityofthedifferenttemperaturelevelsprepregcompositewithautomatedtapeperformance,theprepregviscositiesatroomtemperaturewithdifferentepoxyandbismaleimide(BMI)resinswerestudied,andascoreforclassificationofprepregmethodwasapprovedinthispaper.Theresultshowsthat,LT03A/T700withlow-tempera-ture,3234/T700withmiddle-temperatureepoxy,5228A/T700withhightemperatureepoxyisclassifiedas1-levelandissuit-abletoautomatedtapeperformanceatroomtemperature,whileLT03/T700withlow-temperatureepoxy,5228/T700withhigh-temperatureepoxy,BMI5429/T700areclassifiedas2-levelandisunsuitabletoautomatedtapeprocessatroomtempera-ture.Theprepregmoldingsuitabilityexperimentofautomatedtapeperformanceconfirmstheeffectivenessofthescoreforclassification.Keywords: prepreg; viscosity; automatedtapeperformance; moldingsuitability 收稿日期:2009-06-15.作者简介:蒋诗才(1973-),男,工程师.E-mail:li0324@sina.com自动铺带(AutomatedTape)成型以有隔离背衬纸的单向预浸带为原料,在铺带头中完成预定边界形状切割,然后在压辊作用下按设计轨迹直接铺叠到模具表面。有研究表明[1],手工铺叠复合材料效率为3磅/h,而自动铺带技术能达到15~30磅/h;手工铺叠复合材料废料量为15%~20%,而自动铺带技术只有5%左右。还有研究表明,利用自动铺带技术制备的复材料构件具有尺寸精度较高,内应力低等特点,是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已应用自动铺带机生产了军机如B1和B2轰炸机的机翼蒙皮;近年来用于NavyA6轰炸机机翼、F22战斗机机翼和波音777飞机机翼、水平和垂直安定面蒙皮。Vought飞机公司应用自动铺带机生产包括军用C-17运输机的水平安定面蒙皮、全球鹰PQ-4B大展弦比机翼,以及波音公司应用

复合材料的预浸料模压成型工艺设计

复合材料的预浸料模压成型工艺 预浸料模压成型工艺基本过程是:将一定量经一定预处理的模压料放入预热的模具,施加较高的压力使模压料填充模腔。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使模压料逐渐固化,然后将制品从模具取出,再进行必要的辅助加工即得产品。 1.压制前的准备 (1)装料量的计算 在模压成型工艺中,对于不同尺寸的模压制品要进行装料量的估算,以保证制品几何尺寸的精确,防止物料不足造成废品,或者物料损失过多而浪费材料。常用的估算方法有①形状、尺寸简单估算法,将复杂形状的制品简化成一系列简单的标准形状,进行装料量的估算:②密度比较法,对比模压制品及相应制品的密度,已知相应制品的重量,即可估算出模压制品的装料量:③注型比较法,在模压制品模具中,用树脂、石蜡等注型材料注成产品,再按注型材料的密度、重量及制品的密度求出制品的装料量。 (2)脱模剂的涂刷 在模压成型工艺中,除使用脱模剂外,还在模具型腔表面上涂刷外脱模剂,常用的有油酸、石蜡、硬脂酸、硬脂酸锌、有机硅油、硅脂和硅橡胶等。所涂刷的脱模剂在满足脱模要求的前提下,用量尽量少些,涂刷要均匀。一般情况下,酚醛型模压料多用有机油、油酸、硬脂酸等脱模剂,环氧或环氧酚醛型模压料多用硅脂和有机硅油脱模剂,聚酯型模压料多用硬脂酸锌、硅脂等脱模剂。 (3)预压 将松散的粉状或纤维状的模压料预先用冷压法压成重量一定、形状规整的密实体。采用预压作业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4)预热 在压制前将模压料加热,去除水分和其它挥发份,可以提高固化速率,缩短压制周期;增进制品固化的均匀性,提高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提高模压料的流动性。

(5)表压值的计算 在模压工艺中,首先要根据制品所要求的成型压力,计算出压机的表压值。成型压力是指制品水平投影面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它和表压值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 复合材料的预浸料模压成型工艺 在模压成型工艺中,成型压力的大小决定于模压料的品种和制品结构的复杂程度,成型压力是选择压机吨位的依据。 2、压制工艺 (1)装料和装模 往模具中加入制品所需用的模压料过程称为装料,装料量按估算结果,经试压后确定。装模应遵循下列原则:物料流动路程最短:物料铺设应均匀;对于狭小流道和死角,应预先进行料的铺设。 (2)模压温度制度

预浸料性能及指导应用案例

一、预浸料定义 1、预浸料定义 预浸料俗称模塑料,是用树脂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及其织物而制成的组合体,是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的中间体。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结构单元,可进行结构设计,其某些性质直接移植到复合材料制品中,预浸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质量。 2、预浸料产品标准 QJ 3184 T300碳纤维∕AG-80环氧树脂预浸料规 HB 6701 LWR—1 T300中温固化环氧碳纤维预浸料 GJB 3945 芳纶∕环氧树脂预浸料规 GB/T 25043 连续树脂基预浸料用多轴向经编增强材料 HB 7069 环氧树脂玻璃布预浸料规 JB/T 10942 干式变压器用F级预浸料 HB 7737 飞机辅机零件专用环氧聚酰胺涂料规 JC/T 774 预浸料凝胶时间试验方法 JC/T 775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 JC/T 776预浸料挥发物含量试验方法 JC/T 780 预浸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ASTM D 3532 环氧碳纤维预浸料凝胶时间试验方法 HB 7736 复合材料预浸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二、预浸料种类 预浸料是复合材料的中间体,根据选用树脂种类可以分为:热固性预浸料和热塑性预浸料;根据选用树脂的类型分为:环氧预浸料、聚酰胺预浸料、酚醛预浸料、氰酸酯预浸料、聚砜预浸料、聚醚预浸料等;根据增强材料类型分为:碳纤维预浸料、玻璃纤维预浸料、芳纶纤维预浸料、玄武岩纤维预浸料、硼纤维预浸料等;根据增强材料结构型式可分为:单向纤维预浸料、短切纤维预浸料、织物预浸料等。我公司主要生产以碳纤、芳纶、玻纤为增强材料的环氧、氰酸酯、聚酰亚胺类的热固性树脂预浸料。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大全及说明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大全及说明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是复合材料工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随着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宽,复合材料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老的成型工艺日臻完善,新的成型方法不断涌现,目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已有20多种,并成功地用于工业 生产。 视所选用的树脂基体材料的不同,各方法适用于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生产,有些工艺两者都适用。复合材料制品成型工艺特点:与其它材料加工工艺相比,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1)材料制造与制品成型同时完成一般情况下,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也就是制品的成型过程。材料的性能必须根据制品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因此在选择材料、设计配比、确定纤维铺层和成型方法时,都必须满足制品的物化性能、结构形状和外观质量要求等。(2)制品成型比较简便一般热固性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成型前是流动液体,增强材料是柔软纤维或织物,因此用这些材料生产复合材料制品,所需工序及设备要比其它材料简单的多,对于某些制品仅 需一套模具便能生产。 ◇ 层压及卷管成型工艺1、层压成型工艺层压 成型是将预浸胶布按照产品形状和尺寸进行剪裁、叠加后,

放入两个抛光的金属模具之间,加温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工艺。它是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发展较早、也较成熟的一种成型方法。该工艺主要用于生产电绝缘板和印刷电路板材。现在,印刷电路板材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收音机、电视机、电话机和移动电话机、电脑产品、各类控制电路等所有需要平面集成电路的产品中。层压工艺主要用于生产各种规格的复合材料板材,具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但一次性投资较大,适用于批量生产,并且只能生产板材,且规格受到设备的限制。层压工艺过程大致包括:预浸胶布制备、胶布裁剪叠合、热压、冷却、脱模、加工、后处理等工序。2、卷管成型工艺卷管成型工是用预浸胶布在卷管机上热卷成型的一种复合材料制品 成型方法,其原理是借助卷管机上的热辊,将胶布软化,使胶布上的树脂熔融。在一定的张力作用下,辊筒在运转过程中,借助辊筒与芯模之间的摩擦力,将胶布连续卷到芯管上,直到要求的厚度,然后经冷辊冷却定型,从卷管机上取下,送入固化炉中固化。管材固化后,脱去芯模,即得复合材料卷管。卷管成型按其上布方法的不同而可分为手工上布法和连续机械法两种。其基本过程是:首先清理各辊筒,然后将热辊加热到设定温度,调整好胶布张力。在压辊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将引头布先在涂有脱模剂的管芯模上缠上约1圈,然后放下压辊,将引头布贴在热辊上,同时将胶布拉上,盖

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以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增强各种热塑性树脂的总称,国外称FRTP (Fiber Rinforced Thermo Plastics)。由于热塑性树脂和增强材料种类不同,其生产工艺和制成的复合材料性能差别很大。 从生产工艺角度分析,塑性复合材料分为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两大类:(1)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①注射成型工艺;②挤出成型工艺;③离心成型工艺。(2)连续纤维增强及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①预浸料模压成型;②片状模塑料冲压成型;③片状模塑料真空成型;④预浸纱缠绕成型;⑤拉挤成型。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特殊性能如下: (1)密度小、强度高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1~1.6g/cm3,仅为钢材的1/5~1/7,比热固性玻璃钢轻1/3~1/4。它能够以较小的单位质量获得更高的机械强度。一般来讲,不论是通用塑料还是工程塑料,用玻璃纤维增强后,都会获得较高的增强效果,提高强度应用档次。 (2)性能可设计性的自由度大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都是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种类、配比、加工方法、纤维含量和铺层方式进行设计。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种类比热固性复合材料多很多,因此,其选材设计的自由度也就大得多。 (3)热性能一般塑料的使用温度为50~100℃,用玻璃纤维增强后,可提高到100℃以上。尼龙6的热变形温度为65℃,用30%玻纤增强后,热形温度可提高到190℃。聚醚醚酮树脂的耐热性达220℃,用30%玻纤增强后,使用温度可提高到310℃,这样高的耐热性,热固性复合材料是达不到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未增强的塑料低1/4~1/2,能够降低制品成型过程中的收缩率,提高制品尺寸精度。其导热系数为0.3~0.36W(㎡·K),与热固性复合材料相似。 (4)耐化学腐蚀性复合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主要由基体材料的性能决定,热塑性树脂的种类很多,每种树脂都有自己的防腐特点,因此,可以根据复合材料的使用环境和介质条件,对基体树脂进行优选,一般都能满足使用要求。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耐水性优于热固性复合材料。 (5)电性能一般热塑性复合材料都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不反射无线电电波,透过微波性能良好等。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比热固性玻璃钢小,故其电性能优于后者。在热塑性复合材料中加入导电材料后,可改善其导电性能,防止产生静电。 (6)废料能回收利用热塑性复合材料可重复加工成型,废品和边角余料能回收利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有很多优于热固性玻璃钢的特殊性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从国外的应用情况分析,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用于车辆制造工业、机电工业、化工防腐及建筑工程等方面。 1、注射成型工艺 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主要生产方法,历史悠久,应用最广。其优点是:成型周期短,能耗最小,产品精度高,一次可成型开关复杂及带有嵌件的制品,一模能生产几个制品,生产效率高。缺点是不能生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和对模具质量要求较高。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注射成型的最大产品为5kg,最小到1g,这种方法主要用来生产各种机械零件,建筑制品,家电壳

热固性复合材料与热塑性复合材料

热固性复合材料与热塑性复合材料 1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复合型材料,这种材料是经过复合而成,在许多高科技产品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例如在大型客运机的应用中,其不仅减轻了重量,并且还优化了飞机的性能,减轻了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阻碍,热固性树脂具有非常优异的开发潜能,其应用领域也会在其改性后得到更大的发展。 典型的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分为以下几种: (1)酚醛树脂复合材料:随着对阻燃材料的强烈需求,美国西方化学公司,道化学公司等一系列大型化学公司都先后研制成功了新一代的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其具有优异的阻燃、低发烟、低毒雾性能和更加优异的热机械物理性能。在制备这种具有阻燃效果的材料上,研究人员重新设计思路,在加入不饱和键等其他基团条件下,提高了反应速度,减少了挥发组分。使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在其应用领域得到大力发展。 (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由于环氧树脂本身的弱点,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两方面的改性研究,一方面是改善湿热性能提高其使用温度;另一方面则是提高韧性,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含有环氧树脂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己经大力应用到机翼、机身等大型主承力构件上。 (3)双马来酞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在双马来酞亚胺树脂复合材料中,由于双马来酞亚胺树脂具有流动性和可模塑性,良好的耐高温、耐辐射、耐湿热、吸湿率低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异性能,所以这种树脂则会广泛运用在绝缘材料、航空航天结构材料、耐磨材料等各个领域中。 (4)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以及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其在航空发动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可明显减轻发动机重量,提高发动机推重比。所以在航天航空领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运用。 2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自身中的基体是热塑性树脂,该类复合

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应用

摘要: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具有韧性、耐蚀性和抗疲劳性高,成形工艺简单、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预浸料存放环境与时间无限制等优异性能而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进入航空制造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在欧盟以及空客、福克航宇等航空制造企业的强力推动下,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民机上频频崭露头角,在一些部件上成为热固性复合材料的有力竞争对手。热塑性复合材料如果想继续扩大在民机上的应用,必须进入机体主承力构件,然而,热塑性应用于主承力构件还三个挑战,即原材料成本高,铺放工艺缓慢,以及预浸料粘性问题。 关键词:热塑性复合材料碳纤维机体内饰主承力结构 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以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烃纤维及其它材料增强各种热塑性树脂所形成的复合材料,因具有韧性、耐蚀性和抗疲劳性高,成形工艺简单、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预浸料存放环境与时间无限制等优异性能而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进入航空制造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在欧盟以及空客、福克航宇等航空制造企业的强力推动下,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民机上频频崭露头角,在一些部件上成为热固性复合材料的有力竞争对手。 1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民机应用潜质 以聚苯硫醚(PPS),聚醚酰亚胺(PEI),聚醚醚酮(PEEK)和聚醚酮酮(PEKK)为基体的先进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TPC),具备高刚度、低加工成本和重新加工能力,拥有良好的阻燃、低烟和无毒(FST)性能,固化周期可以以分钟记,且其成形过程是天生的非热压罐工艺。这些固有属性使其成为轻质、低成本航空结构的理想材料。为西科斯基公司直升机提供大型热塑性复合材料地板的纤维锻造公司提供了如下一组数据:热塑性复合材料比钢轻60%,硬度是其6倍;比铝轻30%;比热固性复合材料强韧2倍;比注射模塑塑料硬5倍;在生产中比板材少60%碎屑。 上述性能特点和数据对比表明,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一种天生的航空结构材料,并且在民机应用上拥有巨大的潜质,甚至可能在未来为航空复合材料制造带来一场热塑性革命。 2 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民机上的典型应用 目前,热塑性复合材料(TPC)在民机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机体结构件和内饰件上,这其中,碳纤维增强PPS的TPC占大多数。 2.1 机体结构件 机体结构件中,TPC主要应用在地板、前缘、控制面和尾翼零件上,这些零件都是外形比较简单的次承力构件。空客A380客机、空客A350客机、湾流G650公务机和阿古斯塔·韦斯特兰AW169直升机都是热塑性机体结构件的应用大户。 空客A380客机上最重要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结构件是玻璃纤维/PPS材料的机翼固定前缘。每个机翼有8个固定前缘构件,其中热塑性材料占到了整个用料的三分之二。在固定前缘蒙皮的纤维铺放中,制造商福克航空结构公司选择了先进的超声点焊作为铺放设备的加热系统。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

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摘要】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工程材料已在土木工程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目前在水泥复合材料中掺加一定量的纤维,可以改善并且提高水泥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等性能指标。 【关键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水泥 1、发展及应用 自60年代开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有较大进展。1964年,丹麦科学家应用复合材料理论探讨纤维增强无机与有机凝胶材料的机理。1967年英国人试制成功抗碱玻璃纤维增强波特兰水泥砂浆。随后美、日等国也相继投产。我国进入80年代用抗碱玻璃纤维增强低碱铝硅酸盐水泥,现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物中以及工程装备中。 2、特点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与普通混土相比,其显著特点是轻质高强,具有良好的断裂韧性。其拉压比一般可达1/4~1/6(普通混凝土为1/10)。 3、复合材料的组成 1、纤维增强水泥原材料 3.1.增强材料 纤维加入脆性的水泥基体中,其作用是提高水泥集体的抗拉强度和韧性,改善其冲击强度和疲劳性能。增强水泥所用纤维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金属纤维,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三大类。 用于增强水泥的纤维可分为短切纤维、连续纤维或纤维织物等。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为短切纤维。 2.水泥基体材料 硅酸盐水泥、氯氧镁水泥、高铝矿渣水泥等 4、成型工艺及设备 GRC的成型方法有喷射法、预拌法、注射法、铺网法、缠绕法等多种方法。其中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喷射成型法。 1、成型工艺 A:直接喷射法 用人工手动或通过机械移动装置使切割喷射机在模型上方作往复移动,将纤维水泥砂浆喷在模型表面。

热塑性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

热塑性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 张磊杨卫平张丽 (中航工业一飞院,西安) The applications of Thermoplastic matrix Composite on aircraft 摘要:阐述了热固性复合材料的缺点,分析了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优势,并介绍了其在国内、外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上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国内外的差距,最后对国内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disadvantage of thermosetting matrix composites, the advantage of thermoplastic matrix composites and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rmoplastic matrix composites on aircraft. In addition we pointed out the gap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of thermoplastic matrix composites. 关键词:热塑性、热固性、聚醚醚酮、聚苯硫醚、抗冲击性 Keywords: Thermoplastic、Thermosetting、PEEK、PPS、impact resistance 复合材料按树脂类型可分为热固性复合材料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目前国内外飞机上,大量使用的复合材料为热固性复合材料,包括机翼、机身等主要承力构件。但是热固性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热压罐生产工艺,成型时间长,而且在材料运输、存储、工艺准备、实施等方面要求都比较严格,因此生产成本比较高。另外热固性复合材料对冲击比较敏感,设计和使用时要重点考虑冲击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而热塑性复合材料在这些方面都有一定优势,所以近年来其逐步受到重视[1]。 1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优点 与热固性复合材料相比,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有以下优点[2~5]: (1)韧性、损伤容限性能、抗冲击,抗裂纹扩展等性能较好。由于热塑性树脂分子链的运动能力比热固性树脂强得多,因此热塑性树脂的韧性普遍要高很多,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损伤能力。以碳纤维/聚醚醚酮(PEEK)树脂复合材料为例,其压缩后冲击强度(CAI)值高达342 MPa,与第一代环氧复合材料170 MPa,增韧环氧复合材料250 MPa的平均水平相比,优势明显; (2)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节约成本。热固性复合材料主要的成型方法是预浸料/热压罐工艺,热压罐固化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时间,增加制造成本,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成型过程仅仅发生加热变软和冷却变硬的物理变化,只需升温、加压成型、冷却即可完成制备过程,可采用热压成型工艺,故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另外,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材料运输、存储、工艺准备、实施等比热固性复合材料要求低,因此生产成本更低。两种材料生产制造对比见下表1; 表1 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对比 属性热固性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 材料运输材料低温运输,并需要温度监控材料普通运输 材料存储1、低温存储,-18℃以下存储; 2、材料力学性能寿命,一般12个月; 3、工艺性能寿命,一般240小时; 1、室温存储,一般库房即可; 2、材料力学性能寿命无要求; 3、工艺实施无特殊要求;

航空用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复合材料的应用

航空用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复合材料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2-10-18 13:06:25 目前,航空结构用复合材料主要采用预浸料和热压罐固化工艺制造。尽管热压罐成型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优异、质量稳定可靠,但其高昂的工艺成本一直被人诟病[1],热压罐设备成本比相同容积的烘箱高10~100万英镑。另外,高压固化增加了芯材塌陷和真空袋破裂的风险;零件尺寸受到热压罐尺寸的限制,不利于大型整体化零件的成型[2]。因此,热压罐外固化(主要是指烘箱固化)预浸料成型技术应运而生。 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Out-of-Autoclave Prepreg),也叫非热压罐固化预浸料(Non-Autoclave Prepreg 或V a c u u m - B a g - O n l y - C u r a b l e Prepregs),最早于20 世纪90 年代提出,此后欧洲和美国投入了大量精力用于研究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复合材料技术,一些支持项目如:欧洲的CASCADE(Civil Aircraft StructuralComposite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EFFICOMP(LowTemperature Cure Cost Effective C o m p o s i t e M a t e r i a l s f o r A i r c r a f t Structure using Out of Autoclave Processing)、ALCAS(Advanced Low Cost Aircraft Structure)、NGCW(Next Generation Composite Wing)和美国的LCS(Lightweight Composite Structures)[3-4]。 相对于传统的热压罐固化预浸料体系,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体系在烘箱内即可加热固化,大大节省了设备费用;而且采用烘箱固化时,固化工艺制度简单,只需要控制温度和真空度水平(一般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固化过程中都采用满真空);烘箱的形状和尺寸更容易按零件大小要求定制,适合大型零件整体化成型。因此,低成本的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复合材料技术在最近10 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的特点 航空结构用复合材料采用热压罐固化的主要作用是限制层合板内的孔隙量,对于主承力结构件,孔隙含量应低于1%;对于次承力结构件,孔隙含量应低于2%。热压罐的高压作用可以使铺层内的残余空气和其他挥发性成分塌陷或溶解在树脂中,从而降低孔隙含量[5]。对于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固化过程中只能采用真空袋施加一个大气压。若传统的热压罐固化预浸料体系在热压罐外(如烘箱)固化时,固化后层合板内孔隙含量可高达5%~10%[6]。因此,开发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体系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如何在一个大气压的工艺压力下,降低复合材料的孔隙含量,以满足主承力结构件性能要求。 为降低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复合材料中的孔隙率,必须优化预浸料形式和黏性、树脂体系的挥发份含量、黏度和反应活性等,这也是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体系与传统热压罐固化预浸料的区别所在[4]。 1 预浸料形式 单向预浸料存在2 种形式: (1)尽可能浸渍纤维使预浸料中干纤维的量最少; (2)控制预浸料中的浸渍程度,既能提供足够的排气通道,又不至于使干纤维过多。前者更适合采用自动铺丝和自动铺带技术,后者更适用于手工铺层。对于织物形式的预浸料,无论是采用双膜还是单膜制备,部分浸渍更有利。采用双膜制造的预浸料产品,可有意使树脂分布不平衡,以控制排气通道和黏性水平。 2 预浸料黏性 不同的铺层方法对预浸料黏性程度要求不同。通常,对于自动铺丝和自动铺带,较低的黏性有助于自动化去除防粘纸和聚酯膜,并避免在压实头处裹入空气;对于手工铺层,适当的黏性则有助于复杂几何面处的铺层,防止纤维滑移。 3 树脂中挥发份含量 对于袋压成型用树脂,应保证空气和挥发份含量尽可能低。因此,溶剂溶解混合技术在所有的热压罐外固化材料体系(包括胶黏剂和表面膜)中都不可用。 4 树脂黏度 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通常被认为具有“可控流动性”。为保证其热压罐外成型成功,应仔细设计其黏度范围,包括调整黏度/ 温度曲线与控制凝胶点。在部分浸渍预浸料中,通常室温下黏度高于50000 Pa?s 时,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介绍(1):模压成型工艺 模压成型工艺是复合材料生产中最古老而又富有无限活力的一种成型方法。它是将一定量的预混料或预浸料加入金属对模内,经加热、加压固化成型的方法。模压成型工艺的主要优点:①生产效率高,便于实现专业化和自动化生产;②产品尺寸精度高,重复性好;③表面光洁,无需二次修饰;④能一次成型结构复杂的制品;⑤因为批量生产,价格相对低廉。 模压成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模具制造复杂,投资较大,加上受压机限制,最适合于批量生产中小型复合材料制品。随着金属加工技术、压机制造水平及合成树脂工艺性能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压机吨位和台面尺寸不断增大,模压料的成型温度和压力也相对降低,使得模压成型制品的尺寸逐步向大型化发展,目前已能生产大型汽车部件、浴盆、整体卫生间组件等。 模压成型工艺按增强材料物态和模压料品种可分为如下几种:①纤维料模压法是将经预混或预浸的纤维状模压料,投入到金属模具内,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用途广泛。根据具体操作上的不同,有预混料模压和预浸料模压法。 ②碎布料模压法将浸过树脂胶液的玻璃纤维布或其它织物,如麻布、有机纤维布、石棉布或棉布等的边角料切成碎块,然后在金属模具中加温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③织物模压法将预先织成所需形状的两维或三维织物浸渍树脂胶液,然后放入金属模具中加热加压成型为复合材料制品。④层压模压法将预浸过树脂胶液的玻璃纤维布或其它织物,裁剪成所需的形状,然后在金属模具中经加温或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⑤缠绕模压法将预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或布(带),通过专用缠绕机提供一定的张力和温度,缠在芯模上,再放入模具中进行加温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⑥片状塑料(SMC)模压法将SMC片材按制品尺寸、形状、厚度等要求裁剪下料,然后将多层片材叠合后放入金属模具中加热加压成型制品。⑦预成型坯料模压法先将短切纤维制成品形状和尺寸相似的预成型坯料,将其放入金属模具中,然后向模具中注入配制好的粘结剂(树脂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成型。 模压料的品种有很多,可以是预浸物料、预混物料,也可以是坯料。当前所用的模压料品种主要有:预浸胶布、纤维预混料、BMC、DMC、HMC、SMC、XMC、TMC及ZMC等品种。 1、原材料 (1)合成树脂复合材料模压制品所用的模压料要求合成树脂具有:①对增强材料有良好的浸润性能,以便在合成树脂和增强材料界面上形成良好的粘结;②有适当的粘度和良好的流动性,在压制条件下能够和增强材料一道均匀地充满整个模腔;③在压制条件下具有适宜的固化速度,并且固化过程中不产生副产物或副产物少,体积收缩率小;④能够满足模压制品特定的性能要求。按以上的选材要求,常用的合成树脂有: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树脂、呋喃树脂、有机硅树脂、聚丁二烯树脂、烯丙基酯、三聚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为使模压制品达到特定的性能指标,在选定树脂品种和牌号后,还应选择相应的辅助材料、填料和颜料。 (2)增强材料模压料中常用的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开刀丝、无捻粗纱、有捻粗纱、连续玻璃纤维束、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毡等,也有少量特种制品选用石棉毡、石棉织物(布)和石棉纸以及高硅氧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如芳纶纤维、尼龙纤维等)和天然纤维(如亚麻布、棉布、煮炼布、不煮炼布等)等品种。有时也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混杂料作增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研究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研究 碳纤维质量比金属轻,但是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耐腐蚀,在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膨胀系数小且 具有各向异性,但是传统使用碳纤维除了用作隔热保温材料之外,一般是不会单独使用的,多是会作为增 强材料加入到金属、瓷器、树脂等材料中作为复合材料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性特征,同时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一代增强纤维,可用作人工韧带、飞机结 构材料、火箭外壳、工业等等领域,市场需求巨大。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是铝镁合金、钢铁等金属的理想替代材料,但是在基于国外技术封锁等原因,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国内的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缓慢。苏州挪恩 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专注碳纤维相关技术的研究,在热塑性碳纤维增强PEEK复合材料、热塑性碳纤维增强PPS复合材料、热塑性碳纤维增强PEI复合材料、热塑性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方面苦心孤诣,与日本美国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也让挪恩拥有了成熟的产品生产经验。 现在国内的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主要是由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金属成型技术移植而来。按照设备的不同可以分为纤维缠绕成型、真空袋成型、模压成型、热压罐成型、双膜成型等等方法,其中 纤维成型缠绕型、真空袋成型、模压成型、双膜成型是目前用的较多的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方法。 1、纤维缠绕成型 纤维缠绕成型工艺是指浸过树脂的连续纤维按照一定的规律缠绕在芯模上,继而经过固化、脱模而得 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根据纤维缠绕成型时树脂基体的物理化学状态不同,也可分为干法缠绕、半干法 缠绕和湿法缠绕三种。干法缠绕工艺最大的特点是生产效率比较高,制作环境卫生环境好,但是相应的干 法缠绕设备较贵,投资较大;半干法缠绕是利用纤维浸胶后至缠绕芯模的途中,多加了一套烘干设备,省 却了预浸胶的工序;湿法缠绕则是将纤维浸胶后直接缠绕在芯模上,在成本方面比干法缠绕可以降低约35%,纤维排列平行度也会更好,但是操作环境差、树脂浪费也是湿法缠绕的明显缺点。 2、真空袋成型 真空袋成型是将预浸料铺放在模具中,利用真空袋和密封胶将真空袋抽至真空状态,将模具加热,预 浸料即可在高温和大气压的作用下成型。 3、模压成型 将预浸料裁剪至合适的大小铺设在模具中升温加热,等温度升至可成型温度后,再在压机台面上加压,待温度降温后就可脱模取出。此时需要注意压机表面必须拥有较高的平行度和平整度,否则很容易导致产 品发生翘曲。 4、双膜成型 双膜成型是将裁剪后的预浸料放置于两层可变形的金属膜或树脂膜之间,在膜的四周做好密封,成型 的过程中需要将温度调至成型温度并施加一定的成型压力,最后冷却定型,需要注意的是,在双膜成型的 过程中需要处于密封环境中进行。

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解析

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解析 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以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增强各种热塑性树脂的总称,国外称FRTP(Fiber Rinforced Thermo Plastics)。由于热塑性树脂和增强材料种类不同,其生产工艺和制成的复合材料性能差别很大。 从生产工艺角度分析,塑性复合材料分为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两大类:(1)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①注射成型工艺;②挤出成型工艺;③离心成型工艺。(2)连续纤维增强及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①预浸料模压成型;②片状模塑料冲压成型;③片状模塑料真空成型;④预浸纱缠绕成型;⑤拉挤成型。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特殊性能如下: (1)密度小、强度高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1~1.6g/cm3,仅为钢材的1/5~1/7,比热固性玻璃钢轻1/3~1/4。它能够以较小的单位质量获得更高的机械强度。一般来讲,不论是通用塑料还是工程塑料,用玻璃纤维增强后,都会获得较高的增强效果,提高强度应用档次。 (2)性能可设计性的自由度大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都是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种类、配比、加工方法、纤维含量和铺层方式进行设计。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种类比热固性复合材料多很多,因此,其选材设计的自由度也就大得多。 (3)热性能一般塑料的使用温度为50~100℃,用玻璃纤维增强后,可提高到100℃以上。尼龙6的热变形温度为65℃,用30%玻纤增强后,热形温度可提高到190℃。聚醚醚酮树脂的耐热性达220℃,用30%玻纤增强后,使用温度可提高到310℃,这样高的耐热性,热固性复合材料是达不到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未增强的塑料低1/4~1/2,能够降低制品成型过程中的收缩率,提高制品尺寸精度。其导热系数为0.3~0.36W(㎡·K),与热固性复合材料相似。 4)耐化学腐蚀性复合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主要由基体材料的性能决定,热塑性树脂的种类很多,每种树脂都有自己的防腐特点,因此,可以根据复合材料的使用环境和介质条件,对基体树脂进行优选,一般都能满足使用要求。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耐水性优于热固性复合材料。 (5)电性能一般热塑性复合材料都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不反射无线电电波,透过微波性能良好等。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比热固性玻璃钢小,故其电性能优于后者。在热塑性复合材料中加入导电材料后,可改善其导电性能,防止产生静电。 (6)废料能回收利用热塑性复合材料可重复加工成型,废品和边角余料能回收利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有很多优于热固性玻璃钢的特殊性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从国外的应用情况分析,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用于车辆制造工业、机电工业、化工防腐及建筑工程等方面。 1、注射成型工艺 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主要生产方法,历史悠久,应用最广。其优点是:成型周期短,能耗最小,产品精度高,一次可成型开关复杂及带有嵌件的制品,一模能生产几个制品,生产效率高。缺点是不能生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和对模具质量要求较高。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注射成型的最大产品为5kg,最小到1g,这种方法主要用来生产各种机械零件,建筑制品,家电壳体,电器材料,车辆配件等。 2、挤出成型工艺 挤出成型是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生产中应用较广的工艺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生产过程连续,生产效率高,设备简单,技术容易掌握等。挤出成型工艺主要用于生产管、棒、板及异型断面型等产品。增强塑料管玻纤增强门窗异型断面型材,在我国有很大市场。挤出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工艺流程如下:3、缠绕成型工艺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缠绕成型工艺原理和缠绕机设备与热固性玻璃的一样,不同的是热塑性复合材料缠绕制品的增强材料不是玻纤粗纱,而是经过浸胶(热塑性树脂)的预浸纱。因此,需要在缠绕机上增加预浸纱预热装置和加热加压辊。缠绕成型时,先将预浸纱加热到软化点,再与芯模的接触点加

复合材料用预浸料00-7

国内外典型预浸料和性能 5 美国年预浸料指南介绍了国外近 1999 30 个预浸料公司不同类型预浸料和其性能还有德国法国 意大利等国家的厂家 增强纤维有碳纤维模量 模量4T300G30500 276 高模量碳纤维 也有芳纶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 硼碳混杂纤维等 多种预浸料形式和多个供应厂家在表中的 -2 性能具有代表性 由供应商提供通用的和按要求改 进的预浸料具有以下性能提高的介电性能可室温和低温固化 快速固化性耐高温 适于和缠绕工艺等基本是各公司自产自用近年来相继从日本 并批量生产各种民用预浸料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从年代开始研 1960 究和开发预浸料产品 拥有各种预浸料设备 共台 9 包括溶液法 热熔胶膜法 既可制造热固性树脂预浸料 能制造单向预浸料 研究开发树脂体系 约个 酚 醛聚酰亚胺 热塑性树脂等基体 不同增强材料制成的预浸料约个品 50 种 固化工艺 阻燃阻尼承力 不承力 典型预 浸料见表 相当一部分通过使用考核有 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 全文完 68. [2] M.MOLYNEUX. Prepreg, Tape and Fabric Technology for Advanced Composite[J]. Composites,  :. , , 1984. 7684. [4] J.DE BOSSU, G.BRIENS, G.E.GREEN. Looking ahead for materials and processes[M]. Netherlands: ±±?? ±±??o???2?á??D???o 100095 7 Vol.25, No.6Dec., 200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V258 : 文章编号A : 1007-9815 2000 06-0030-05 第二十五卷第六期 年月 200012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Hi-Tech Fiber & Applic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