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微生物培养基(上)
- 格式:ppt
- 大小:250.00 KB
- 文档页数:75
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或culturemedium)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
因此任何培养基都应具备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且其间的比例是合适的。
任何培养基一旦配成,必须立即进行灭菌,否则很快引起杂菌丛生,并破坏其固有成分和性质。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在微生物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配制合适的培养基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
但是,许多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去选用一种现成的培养基,而且还经常要求亲自去设计一种更合适的培养基,这就要求人们除了熟悉微生物的营养知识和规律外,还要有一套科学的设计培养基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不巧的是,在一般的书籍中,这方面的内容不易找到。
为此,这里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了四个原则和四种方法,以作为总结这类工作的一个尝试。
(一)四个原则1.目的明确在设计新培养基前,首先要明确配制该培养基的目的,例如,要培养何菌?获何产物?用于实验室作科学研究还是用于大规模的发酵生产?作生产中的“种子”,还是用于发酵?等等。
如果某培养基将用于实验室研究,则一般不必过多地计较其成本。
但必须明确对该培养基是作一般培养用,还是作精细的生理、代谢或遗传等研究用。
如属前者,可尽量按天然培养基的要求来设计,如系后者,则主要应考虑设计一种组合培养基(即“合成培养基”,详后)。
拟培养的微生物对象也十分重要。
不同大类的微生物,对培养基中碳源与氮源间的比例、pH的高低、渗透压的大小、生长因子的有无以及特殊成分的添加等都要作相应的考虑。
如果某培养基将用于大规模的发酵生产上,则用作“种子”的培养基,一般其营养成分宜丰富些,尤其氮源的含量应较高(即C/N比低);相反,如拟用作大量生产代谢产物的发酵培养基,则从总体来说,它的氮源含量宜比“种子”培养基稍低(即C/N比高)。
除了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应考虑其特定条件外,在设计发酵培养基时,还应特别考虑到生产的代谢产物是主流代谢产物,或是次生代谢产物。
微生物检验技术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1.微生物可分为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四大类。
(×)2.具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其毒力强。
(√)3.食用前将食品充分加热可以防止一些食物中毒的发生。
(√)4.细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形态可能有变化。
(√)5.根据细菌所含DNA的不同,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两大类。
(×)6.所有细菌仅需20~30分钟即可繁殖一代。
(×)7.菌落是指一群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团。
(×)8.大肠杆菌是食品和饮用水卫生检验的指示菌,(×)9.真菌进化程度高于细菌,所以真菌为多细胞的微生物。
(×)10.在微生物中,只有霉菌才能以菌丝体的形式进行生长。
(×)11.酵母菌是一种多细胞的微生物。
(×)12.霉菌主要是通过产生各种有性孢子进行繁殖的。
(×)13.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霉菌的菌落较大,比较湿润粘稠,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蜘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
(×)14.霉菌往往在干燥的环境中大量生长繁殖,有较强的陆生型。
(×)15.微生物营养物质中氮源的功能是:提供氮素和能量来源。
(×)16.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单纯扩散是利用浓度差,从浓度低的向浓度高的进行扩散。
(×)17.任何微生物培养基中均需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分等五种营养物质。
(×)18.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生物氧化而获得。
(√)19.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就是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质。
(√)20.微生物的酶具有特殊的催化能力。
可以在发酵工艺上利用任何一种酶来进行生产。
(×)21.细菌生长达到稳定期,菌体生长速度等于零,细菌停止生长。
(×)22.不断加温可以增加细菌的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和细菌的生长速度。
常见微生物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有的培养基还含有抗菌素和色素。
按所用原料不同可分为两类应用肉汤、马铃薯汁等天然成分配制的称为天然培养基应用化学药品配成并标明成分的称为合成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
化学试剂中的培养基大多为合成培养基。
由于液体培养基不易长期保管现在均改制成粉末。
培养基由于配制的原料不同使用要求不同而贮存保管方面也稍有不同。
一般培养基在受热、吸潮后易被细菌污染或分解变质因此一般培养基必须防潮、避光、阴凉处保存。
对一些需严格灭菌的培养基如组织培养基较长时间的贮存必须放在2~6。
C的冰箱内。
常见培养基有1、细菌培养基配方一牛肉膏琼脂培养基牛肉膏0.3克蛋白胨1.0克氯化钠0.5克琼脂 1.5克水100毫升在烧杯内加水100毫升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钠用蜡笔在烧杯外作上记号后放在火上加热。
待烧杯内各组分溶解后加入琼脂不断搅拌以免粘底。
等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用10%盐酸或10%的氢氧化钠调整pH值到7.27.6,分装在各个试管里加棉花塞用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
配方二马铃薯培养基取新鲜牛心除去脂肪和血管250克用刀细细剁成肉末后加入500毫升蒸馏水和5克蛋白胨。
在烧杯上做好记号煮沸转用文火炖2小时。
过滤滤出的肉末干燥处理滤液pH值调到7.5左右。
每支试管内加入10毫升肉汤和少量碎末状的干牛心灭菌备用。
配方三根瘤菌培养基葡萄糖10克磷酸氢二钾0.5克碳酸钙3克硫酸镁0.2克酵母粉0.4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1%结晶紫溶液1毫升先把琼脂加水煮沸溶解然后分别加入其他组分搅拌使溶解后分装灭菌备用。
2、放线菌培养基配方一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克硝酸钾0.1克磷酸氢二钾0.05克氯化钠0.05克硫酸镁0.05克硫酸亚铁0.001克琼脂2克水100毫升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
1、营养琼脂(普通琼脂)成份:牛肉浸液(或其它浸液,消化液或肉膏汤)100毫升琼脂(视天气,琼脂质量而定)制法:将上物加热溶解,补足水,调ph至7.6,过滤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
用途:作普通琼脂平皿。
2、血琼脂平板(BA)制法:取营养琼脂(PH7.6),加热使其溶解待冷至45-50℃,以灭菌操作于每100毫升营养琼脂加灭菌脱纤维羊血或兔血5-10毫升,轻轻摇匀,立即倾注于平板或分装试管,制成斜面备用。
用途:1. 一般棉拭子均接种此培养基2.尿液,脓液3.分离细菌标本用。
3、基础培养基(肉膏汤BB)成份:蛋白胨10克牛肉膏5克氯化钠5克水1000毫升制法:将以上各物称好,加水煮沸溶解,用1NNOH校正PH至7.6,过滤分瓶,121℃高压灭菌,20分钟备用。
用途:1 作耐药试验,增菌用分装小管2,作普通琼脂斜面。
4、血液培养基(大管肉汤培养基)成份:1 新鲜牛肉浸液1000毫升2 PABA(对氨基苯甲酸〔相当于10mg/毫升〕)1g% 1毫升3 MgSO4 [相当于0.493/100毫升] 49.3% 1毫升4 枸椽酸钠0.3g制法:1 将1号,4号混合液,2号,3号液分装高压灭菌。
2 取灭菌1,4号混合液用无菌法加入PABA,MgSO4,再分管,行无菌试验三天方可使用。
用途:作血,骨髓培养用。
5、肠道杆菌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成份:蛋白胨10克乳糖10克氯化钠5克琼脂25(22)克水1000毫升2%伊红溶液20毫升0.5%美兰溶液20毫升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琼脂称好,加水1000毫升使溶解,校正PH7.4过滤,补足失水,加入2%伊红溶液20毫升,0.5%美兰溶液20毫升,(115℃高压20分钟),冷却至50℃左右倾注平板,凝固后存冰箱备用。
(高压以后方可再加乳糖)用途:用作分离沙门氏,志贺氏菌属,也作菌群调查。
6、罗文斯坦培养基成份:磷酸二氢钾 2.4克硫酸镁0.24克枸椽酸钠0.6克天门冬素3.6克纯甘油(丙三醇)12毫升水600毫升马铃薯粉30克鸡蛋1000毫升(约3公斤)2%孔雀绿水溶液20毫升制法:1 除鸡蛋外(还有孔雀绿)。
常见微生物培养基1. 肉汤培养基(Nutrient Broth):这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培养基,适用于多种微生物的生长。
它含有牛肉浸膏、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胨等成分,提供了丰富的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
2. 肉汤琼脂(Nutrient Agar):在肉汤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琼脂,使其成为固体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常用于分离和鉴定微生物,因为固体培养基可以形成单个菌落,便于观察和计数。
3. 血琼脂(Blood Agar):在肉汤琼脂中加入5%的脱纤维羊血或马血。
这种培养基对于需要氧气和营养丰富的环境的微生物(如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特别有效。
4. 麦康凯琼脂(MacConkey Agar):这是一种选择性培养基,用于分离和鉴定肠道杆菌。
它含有胆盐和结晶紫,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同时促进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5. 沙保罗琼脂(Sabouraud Agar):这是一种用于培养真菌的培养基,含有葡萄糖、蛋白胨和琼脂。
它还含有抗生素氯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6. 鲁哥氏碘液(Lugol's Iodine):这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菌的染色剂,通常与革兰氏染色法一起使用。
它可以帮助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7.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这是一种用于培养真菌的培养基,含有马铃薯提取物和葡萄糖。
它为真菌提供了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氮源。
8. 三糖铁琼脂(Triple Sugar Iron Agar):这是一种用于鉴定肠道杆菌的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
通过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产酸情况,可以区分不同的肠道杆菌。
9.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这是一种用于区分细菌的染色法,通过观察细菌在染色后的颜色,可以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10. 荧光染色法(Fluorescent Stain):这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菌的染色法,通过观察细菌在染色后的荧光颜色,可以区分不同的细菌种类。
微生物检验技术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1.微生物可分为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四大类。
(×)2.具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其毒力强。
(√)3.食用前将食品充分加热可以防止一些食物中毒的发生。
(√)4.细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形态可能有变化。
(√)5.根据细菌所含DNA的不同,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两大类。
(×)6.所有细菌仅需20~30分钟即可繁殖一代。
(×)7.菌落是指一群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团。
(×)8.大肠杆菌是食品和饮用水卫生检验的指示菌,(×)9.真菌进化程度高于细菌,所以真菌为多细胞的微生物。
(×)10.在微生物中,只有霉菌才能以菌丝体的形式进行生长。
(×)11.酵母菌是一种多细胞的微生物。
(×)12.霉菌主要是通过产生各种有性孢子进行繁殖的。
(×)13.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霉菌的菌落较大,比较湿润粘稠,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蜘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
(×)14.霉菌往往在干燥的环境中大量生长繁殖,有较强的陆生型。
(×)15.微生物营养物质中氮源的功能是:提供氮素和能量来源。
(×)16.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单纯扩散是利用浓度差,从浓度低的向浓度高的进行扩散。
(×)17.任何微生物培养基中均需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分等五种营养物质。
(×)18.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生物氧化而获得。
(√)19.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就是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质。
(√)20.微生物的酶具有特殊的催化能力。
可以在发酵工艺上利用任何一种酶来进行生产。
(×)21.细菌生长达到稳定期,菌体生长速度等于零,细菌停止生长。
(×)22.不断加温可以增加细菌的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和细菌的生长速度。
高中生物学中的培养基培养基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等生长所需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不同培养基可根据实际需要,添加一些自身无法合成的化合物,即生长因子。
因此,根据生物的结构和代谢特点,以及营养需求人为制作的,所以其成分不尽相同。
从成分角度来分的培养基种类1.无土栽培培养基是用全素培养液来代替植物生长所需土壤,而植物从土壤中获取的是水和矿质元素,因此该培养基只需水和植物所需的全部必需矿质元素,当然还要考虑各种成的浓度和比例。
在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还要通氧,避免抑制根部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
2.植物组织培养基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由离体的细胞经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的细胞还不具备光合作用能力,所以在提供水和全部必需矿质元素外,还必需提供有机小分子。
脱分化和再分化还需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节。
所以组培培养基中含有水、无机盐、有机小分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动物细胞培养基动物细胞培养其本质是细胞增殖,即产生新细胞过程,所以需要细胞构建的全部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脂类,氨基酸(蛋白质成分),葡萄糖,外加动物血清。
4.微生物培养基(不包括病毒)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5.病毒培养基病毒是非细胞结构,寄生在细胞内的生物,在单独存在下,不具有任何生命迹象,所以培养基是必需含活细胞的培养基。
因此若要标记病毒,必需用标记细胞来培养病毒才能达到目的。
微生物培养基从功能角度来分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或结构特点,在基本培养基上加入某种成分或是减少某种成分,以期达到淘汰他菌而选择某种菌的目的。
1.无氮源培养基:选择培养自生固氮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
2.无碳源培养基:选择培养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
3.含高浓度食盐培养基: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
4.含抗生素培养基:淘汰细菌,选择培养真菌。
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无论是以微生物为材料的研究,还是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都必须进行培养基的配制,它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基础。
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1. 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总体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长繁殖均需要培养基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及能源,但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复杂,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首先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配制针对性强的培养基。
自养型微生物能从简单的无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复杂的有机物,因此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
例如,培养化能自养型的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的培养基组成(见表6-9)。
在该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并未专门加入其它碳源物质,而是依靠空气中和溶于水中的CO2为氧化硫硫杆菌提供碳源。
培养其它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与上述培养基成分基本类似,只是能源物质有所改变。
对光能自养型微生物而言,除需要各类营养物质外,还需光照提供能源。
培养异养型微生物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物,而且不同类型异养型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差别很大,因此其培养基组成也相差很远。
例如,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组成比较简单(表6-9),而有些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成份非常复杂,如肠膜明串珠菌需要生长因子,若配制培养它的合成培养基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因子多达33种,因此通常采用天然有机物来为它提供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
就微生物主要类型而言,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及病毒之分,培养它们所需的培养基各不相同。
在实验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简称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细菌(表6-9);用高氏1号合成培养基培养放线菌(表6-9);培养酵母菌一般用麦芽汁培养基,它是将麦芽粉与4倍水混匀,在58~65℃条件下保温3~4小时至完全糖化,调整糖液浓度为10о巴林, 煮沸后用纱布过滤,调pH为6.0配制而成。
微⽣物学实验常⽤培养基的⽜⾁膏蛋⽩胨培养基(培养细菌⽤)121℃灭菌20min。
2、⾼⽒(Gause)1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配制时,先⽤少量冷⽔将淀粉调成糊状,倒⼊煮沸的⽔中,在⽕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其他成分,溶化后,补⾜⽔分⾄1000mL。
121℃灭菌20min。
3、查⽒(Czapek)培养基(培养霉菌⽤)121℃灭菌20min。
4、马丁⽒(Martin)琼脂培养基(分离真菌⽤)112℃灭菌30min。
临⽤前加⼊0.03%链霉素稀释液100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µg。
5、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培养真菌⽤)培养基的配制:马铃薯去⽪,切成块煮沸30min,然后⽤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熔化后补⾜⽔⾄1000mL。
121℃灭菌30min。
6、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基的配制:(1)、取⼤麦或⼩麦若⼲,⽤⽔洗净,浸⽔6—12⼩时,⾄15℃阴暗处发芽,上⾯盖纱布⼀块,每⽇早、中、晚淋⽔⼀次,麦根伸长⾄麦粒的两倍时,即停⽌发芽,摊开晒⼲或烘⼲,贮存备⽤。
(2)、将⼲麦芽磨碎,⼀份麦芽加四份⽔,在65℃⽔浴中糖化3—4⼩时,糖化程度可⽤碘滴定之。
加⽔约20mL,调匀⾄⽣泡沫时为⽌,然后倒在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后再过滤。
(3)、将糖化液⽤4—6层纱布过滤,滤液如混浊不清,可⽤鸡蛋⽩澄清,⽅法是将⼀个鸡蛋⽩加⽔约20mL,调匀⾄⽣泡沫时为⽌,然后倒在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后再过滤。
(4)、将滤液稀释到5—6波美度,pH约6.4,加⼊2%琼脂即成。
121℃灭菌30min。
7、⽆氮培养基(⾃⽣固氮菌、钾细菌)113℃灭菌30min。
8、半固体⾁膏蛋⽩胨培养基121℃灭菌20min。
9、合成培养基加12 mL0.04%的溴钾酚紫(pH5.2—6.8,颜⾊由黄变紫,作指⽰剂)。
121℃灭菌20min。
10、⾖芽汁蔗糖(或葡萄糖)培养基培养基的配制:称新鲜⾖芽100g,放⼊烧杯中,加⼊⽔1000mL,煮沸约30min,⽤纱布过滤。
微生物培养基第一篇:“细菌培养基”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其在医学、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均有广泛应用。
而在实验室中,为了培养和繁殖各种细菌,我们需要用到各种培养基。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几种经典的细菌培养基。
1.营养琼脂营养琼脂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细菌培养基,它使用琼脂为基质,再加入牛肉精、酵母粉、氯化钠、葡萄糖等成分。
这种琼脂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可作为大部分菌株的培养基。
它具有凝胶状,能够保持细胞的形态和位置,便于观察。
2.青霉素-链霉素琼脂青霉素-链霉素琼脂是一种限制性培养基,在这个琼脂中,加入了青霉素、链霉素、氯化钠等成分。
青霉素和链霉素分别能够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蛋白质合成酶,从而抑制了大部分菌株的生长,只有一些特定的菌株能够在这种琼脂上长出来,适用于分离和鉴定细菌。
3.大肠杆菌属选择培养基(MacConkey琼脂)MacConkey琼脂是一种特异性培养基,用于培养大肠杆菌属(如Escherichia coli),并可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这种琼脂中加入胆盐、中性红和双氧水等成分,能够判断细菌的葡萄糖发酵和胆红素分解能力,对于研究肠道菌群和临床医学有一定的意义。
4.霍乱弧菌培养基霍乱弧菌是一种能够引起重症霍乱的致病菌,只有在特定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这种培养基包括密切培养基、Gilbert培养基等,它们均是基于盐分浓度、pH值、碳氮比等因素的特定配方,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繁殖出霍乱弧菌,为临床诊断和疫情监测提供了基础保障。
以上仅是细菌培养基中的几种常见类型,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培养基,根据菌株特性、实验目的等因素不同,我们会选择不同的培养基来进行研究和分离。
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细菌生长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我们需要不断实验和探索,不断完善培养基的配制和优化,让培养基更好地服务于细菌学的研究。
第二篇:“真菌培养基”除了细菌,还有一类微生物也经常被用于实验室中的研究和应用,那就是真菌。
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长生代谢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在配成之后,都应该马上灭菌,否则就会有杂菌生长,改变培养基的固有成分和性质,不合适再来培养微生物。
培养基中必须具备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六大类营养元素,以及合适的ph,渗透压及氧化还原电势等条件。
用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积累代谢产物,分离微生物菌种,鉴定生物种类,微生物细胞计数。
一.明确目的:针对不同的培养基对象及目的,选取或设计不同营养特点的培养基,不同培养基的微生物对所需要的营养要求也不同。
二.营养协调:微生物能否维持最适生长,不仅与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要素的合理供给有关,还要与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及配比有关,这就是营养协调。
C 无氧变酸} c/N=糖/Pr=酸/NH4+N 有氧变铵} (改变培养基的PH值)碳源不足,菌体容易早衰;碳源过量,菌体生长过旺,代谢产物积累不足,氮源不足,菌体生长缓慢,故要获得大量的菌体,c/N宜低些,要获得含碳量的优谢产物,c/N宜高些,要获得含氮量大的优谢产物,c/N宜低些。
水>碳源>氮源>p, S>K, Mg>生长因子三.条件适宜PH每种微生物生长都有自己的最适PH范围。
细菌PH 7.0---8.0 放线菌7.5----8.5 酵母菌3.8----6.0 霉菌4.0---5.81.外援调节:按实际需要添加碱液或酸(强酸,强碱)2.内源调节:(1).缓冲剂<K2HPO4/KH2PO4>(2).不溶性的碳酸盐(CaCO3)(3).调节培养基的碳氮比。
氧化及氧化还原电位1.好氧型微生物<通入无菌风,搅拌>2.厌氧型微生物<除氧气,添加还原态化合物,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减少氧气对其生长繁殖影响)。
渗透压:由于膜半透性及两侧水分子浓度差异形成的水压。
当环境渗透压远低于细胞原生质的渗透压时,就会出现细胞的膨胀,轻者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重者出现细胞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