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63.56 KB
- 文档页数:2
一、目的:建立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规范培养基的管理,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二、范围:适用于检验用微生物培养基的管理。
三、职责:1、品质部:微生物室对培养基的使用负责,包括日常贮存、配制及登记使用情况等。
2、供应部:从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必要时应当会同品质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四、内容:1、培养基的管理1.1培养基的购买1.1.1培养基保管人或岗位检验人根据培养基使用情况及剩余量及时向化验室负责人进行申购,经过审批后方可购买,应当从审计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生产厂家应尽量稳定,一次性购入不应过多。
1.2培养基的接收1.2.1培养基购进后,培养基保管人负责接收,并填写相应的接收记录。
1.3培养基的保管1.3.1购进后的培养基应核对品名、数量等,并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条件进行储存。
1.4培养基的发放1.4.1培养基保管员负责培养基的发放工作,发放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
1.4.2培养基发放前,发放人检查外观是否良好,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
1.4.3填写领用记录1.5培养基制备前的准备工作:1.5.1在使用前,先检查培养基名称及有效期等信息,同时检查其外观,确保符合实验要求。
1.5.2干粉培养基在第一次开瓶使用后及时填写开封人、开封日期及有限期至。
1.5.3配制培养基采用的水为纯化水,配制容器为按实验用清洁管理规程(XYK/SMP-QC0018)内容项下3进行处理的容器。
6培养基的使用6.1在使用前,先检查培养基名称及有效期等信息,同时检查其外观,确保符合实验要求。
6.2干粉培养基在第一次开瓶使用后及时填写开封人、开封日期及有限期至。
2、培养基的制备2.1不同种类培养基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称量、配制、过滤、分装、灭菌。
脱水培养基应完全溶于水中,再进行分装与灭菌,配制时若需要加热助溶,应注意不要过度加热,以避免培养基颜色变深,如需要添加其他组分时,加入后应充分混匀。
2.3 应确定配制的每批灭菌后培养基的pH值(应冷却至室温25℃测定)。
1 目的建立检验检测用培养基管理规程,规范检测人员的操作流程。
2 范围适用于检验检测用培养基的管理。
3 职责3.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办法的监督和实施。
3.2检测人员承担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及保存等工作。
3.3质控人员负责培养基的有效性控制等工作。
4 工作程序4.1培养基的申购根据检测项目、工作量和工作进度的需求,提前一个月进行所需的培养基申购。
建议实验室储备常用培养基一次购买一个季度或者半年的量。
4.2培养基的验收培养基到货后,微生物室检测人员应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核对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商,应与申购单一致;检查培养基包装有无破损、包装是否完整、产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填写《培养基验收记录表》。
4.3培养基的贮藏未开封的脱水培养基在阴凉、干燥、和避光条件下贮存。
已开封的脱水培养基应盖紧,并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贮存条件、有效期和使用方法进行培养基和试剂的保存和使用。
灭好菌的培养基置相应已灭菌区域备用,灭菌后一般培养基储存期为7天。
4.4培养基的配制4.4.1培养基的添加量、pH值、高温灭菌的时间或温度,都需遵照规定;培养基名称、配方(成品培养基记录体积和重量)、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员姓名都必须详细记录,填写《培养基配制记录表》。
4.4.2培养基配制批号原则:比如2021年07月01日配制的培养基,配制批号为:210701。
配制好的培养基贴好标签。
(注:同一天同一培养基配置多次的,在原批号后加“-”加“数字”表示,如210701-01)。
4.4.3水及容器的要求:配置培养基应使用室纯水机制出来的水,不得使用自来水,特殊说明时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培养基配制使用的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
4.4.5称量、溶解及分装:小心称量所需量的脱水合成培养基(需佩戴手套、口罩或在通风柜中操作,以防接触性和吸入含有有毒物质的培养基粉末),先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混合,然后加水至所需的量后,根据说明书要求选择是否加热,并重复或连续搅拌使其快速分散,必要时应完全溶解,制作斜面时培养基需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后分装,分装体积不超过容器体积的2/3。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管理规定编号:版本:编制:日期:审定: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管理部门:发放部门:生产部 质管部 工程部 研发部 PMC 采购部 仓库 营销中心 人事行政中心 财务部1.目的:为了规范微生物检验室所用的培养基的制备、贮藏、质量控制及接收,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舒友仪器设备限公司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基的使用与管理。
3. 职责:微生物室检验人员负责培养基的接收、制备、贮藏、质量控制及储存工作。
4. 管理内容:4.1定义:4.1.1培养基(Media):是微生物试验的基础,直接影响微生物试验结果。
适宜的培养基制备方法、贮藏条件和质量控制试验是提供优质培养基的保证。
4.2 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培养基可按处方配制,也可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在制备培养基时,应选择质量符合要求的脱水培养基或按单独配方组分进行配制。
脱水培养基应附有处方和使用说明,配制时应按使用说明上的要求操作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结块或颜色发生改变的脱水培养基不得使用。
脱水培养基或单独配方组分应在适当的条件下贮藏,如低温、干燥和避光,所有的容器应密封,尤其是盛放脱水培养基的容器。
商品化的成品培养基除了应附有处方和使用说明外,还应注明有效期、贮藏条件、适用性检査试验的质控菌和用途。
为保证培养基质量的稳定可靠,各脱水培养基或各配方组分应准确称量,并要求有一定的精确度。
配制培养基最常用的溶剂是纯化水。
应记录各称量物的重量和水的使用量。
配制培养基所用容器不得影响培养基质量,一般为玻璃容器。
培养基配制所用的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可用纯化水冲洗以消除清洁剂和外来物质的残留。
对热敏感的培养基如糖发酵培养基其分装容器一般应预先进行灭菌,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脱水培养基应完全溶解于水中,再行分装与灭菌。
配制时若需要加热助溶,应注意不要过度加热,避免培养基颜色变深。
如需要添加其他组分时,加人后应充分混匀。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1. 引言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操作之一。
培养基的配制质量直接影响微生物培养实验的结果,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基的配制。
本文档介绍了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操作规程,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2. 材料和仪器•试剂:包括蛋白胨、葡萄糖、琼脂、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等。
•仪器:包括天平、电热板、烧杯、移液器等。
3. 培养基配制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清洗容器:将烧杯、烧瓶等容器用肥皂水彻底洗净,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确保容器干净无杂质。
•消毒操作:将容器用高温高压自动消毒器进行消毒处理。
充分消毒后,放置在无菌条件下待用。
3.2 培养基成分配制1.清量试剂:根据配方,使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试剂。
注意避免交叉污染,每次称取完一个试剂后,清洁秤盘。
2.溶解试剂:按照配方所需的顺序,将试剂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并使用电热板加热搅拌溶解。
3.pH调节:根据培养基的需求,使用磷酸二氢钾或氢氧化钠溶液进行pH调节。
使用pH计检测pH值,调节至所需范围内。
3.3 琼脂平板制备1.蒸汽消毒:将琼脂平板瓶放入高温高压自动消毒器中,进行蒸汽消毒处理。
注意避免瓶内产生真空现象,以免使琼脂变质。
2.冷却倒填:倒出适量的琼脂溶液,均匀铺平于无菌工作台上,并迅速冷却至约40℃左右。
3.加药:将需要添加的抗生素等药物加入琼脂中,并充分混匀。
4.转移菌液:待琼脂冷却凝固后,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微生物菌液转移到琼脂平板上。
3.4 培养基灭菌1.灭菌器验证:使用化学指示剂验证培养基灭菌器的灭菌能力,确保达到灭菌要求。
2.灭菌操作: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无菌烧瓶或试管中,使用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培养基的需求进行设置。
3.冷却保存:灭菌完成后,将烧瓶或试管放置在无菌条件下,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保存。
4. 注意事项1.操作无菌技术: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采用无菌技术,防止外源菌的污染。
培养基和检定菌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保障实验室内培养基和检定菌的质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培养基和检定菌的采购、储存、保管、使用和处理等各个环节。
二、培养基的管理1. 培养基的采购1.1 实验室内所需的培养基应由专门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统一采购,采购前应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和质量保证协议。
1.2 采购人员应根据实验需要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品牌和规格的培养基。
1.3 采购人员应对采购的培养基进行验收,并及时将验收结果登记在培养基验收记录表上。
2. 培养基的储存和保管2.1 培养基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高温和潮湿。
2.2 培养基在储存和保管过程中应避免受到日光直射,应放在避光的柜子或箱子内。
2.3 储存室内应有定期检查的制度,确保培养基的有效期和质量。
2.4 培养基的容器上应贴有标签,标注培养基的名称、批号、保质期和储存日期等信息。
3. 培养基的使用和处理3.1 使用培养基前应先进行检查,验证培养基的标签和有效期。
3.2 使用培养基时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使用过程中的洁净和无菌。
3.3 使用完的培养基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4. 培养基的废弃4.1 培养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实验室内的废弃物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4.2 废弃的培养基应分类存放,并在指定的时间内送到指定的处理单位进行处理。
5. 培养基的检定5.1 对新购的培养基应进行检定,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5.2 对储存一段时间的培养基应进行定期的检定,确保其有效期和质量。
三、检定菌的管理1. 检定菌的采购和保存1.1 实验室所需的检定菌应由专门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统一采购,采购前应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和质量保证协议。
1.2 采购人员应根据实验需要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品种和规格的检定菌。
1.3 采购人员应对采购的检定菌进行验收,并及时将验收结果登记在检定菌验收记录表上。
1. 目的规范微生物使用及保藏的相关操作,避免二次污染。
2. 范围适用于企业内所有微生物的使用及保藏3. 职责微生物保管人员负责保藏,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情况。
4. 内容4.1培养基需经验证合格后准许使用,使用前需灭菌。
4.2质检菌种的培养及菌种保藏4.2.1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活化及培养固体平板法:选用适用细菌培养的培养基(如:LB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灭菌。
酒精灯旁打开融化的无菌培养基瓶口,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2~3次后,打开无菌平皿上盖,在酒精灯火焰上在开口处灼烧2~3次,将培养基到入平皿中,盖上平皿上盖,水平放在超净台上冷却完全凝固后使用。
每次倒平板尽量将培养基到完,并及时放回冰箱4℃保存。
点燃酒精灯,酒精灯外焰灼烧接种针(环),烧至通红,冷却后,在酒精灯旁用接种针(环)轻轻挑取待活化的菌种,进行划线培养。
待长出单菌落,挑取单菌落进行液体振荡培养过夜。
平板制备示意图菌种划线培养示意图4.2.2黑曲霉的培养黑曲霉的培养选择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将土豆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入水煮沸20min 后,纱布过滤,清液中加入琼脂粉加热溶解后加入葡萄糖。
待葡萄糖溶解后,分装在试管中,塞上管塞,高压蒸汽灭菌后,将试管摆斜面等凝固后接种使用。
接种时用接种环挑沾取黑曲霉孢子,并在试管斜面上由内向外划波浪线。
接种完毕后塞回试管塞并在霉菌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一般5-7天长出孢子。
孢子长出后,放置在4℃冰箱中保藏。
斜面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接种环的灼烧示意图试管斜面的接种示意图4.2.3菌种的保藏菌种保藏可分为液体甘油保藏及试管斜面保藏。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都采用甘油菌保藏法。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做甘油保藏。
甘油保藏:接种环灼烧冷却后,挑取单菌落进行过夜增值培养16-18h。
移液器吸取1ml 新鲜培养物于1.5ml离心管中,4500r/min常温离心5min,弃上清。
北京博康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培养基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本规程规范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申购、配制、培养基质量控制、储存、使用、废弃处理等。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用的所有培养基。
三、责任:QC部质检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四、内容:1.操作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五、正文1.培养基(Media)是指人工配制的生物营养物质,即用人工方法将多种物质按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配成的一种混合营养物。
通常指干粉培养基(Dehydrated Medium)和配制好的琼脂(Agar)、肉汤(Broths)、稀释液(Diluents)等等。
2.程序2.1.购买2.1.1.质量控制部提出采购计划,并填写《采购计划》,注明培养基名称、数量、质量要求、生产厂家等,由相关人员审核,交采购部采购。
2.1.2.培养基买回后,由使用部门填写领料单,由物流部发出。
2.1.3.领回后的干粉培养基,开瓶后应贴上《开启标签》,注明开口日期、有效期至、开口人、贮存条件,并且不得把原标签覆盖。
使用时填写《干粉培养基使用记录》。
2.1.4.检验人员必须依据培养基生产厂家的操作说明进行配制,并填写《培养基配制使用记录》,配制记录上注明所用培养基的批号;盛装配制好的培养基的容器外应贴《培养基标签》,标签应注明:名称、批号、配制人、配制日期、有效期至等信息。
批号定义为:同一批灭菌的培养基为一批,批号编号方式为年XX,月XX,日XX,流水号XX,例如:2010-05-01配制的培养基第一批灭菌的培养基批号为:10050101。
2.1.5.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在一定时间内,按说明书规定时间进行灭菌,避免微生物滋生。
2.1.6.必要时,灭菌后的培养基在配制后必须进行pH值的测定以确保符合药典及生产厂家的规定。
2.2.培养基质量控制2.2.1.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在使用前,每批配制好的培养基在灭菌后用于供试品检验之前都应进行培养基质量控制检查。
微生物培养基管理规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1、目的:建立培养基管理规程,保证培养基的正确使用。
2、范围: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的培养基。
3、责任人:微生物限度检查员。
4、正文:
培养基的配方必须符合现行版药典要求。
所用试剂纯度至少为化学纯。
培养基由经过培训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员配制。
培养基的消毒必须严格按现行版药典规定执行。
培养基凝固后应透明、无沉淀。
培养基使用前须按规定灭菌,达到无菌后在冷藏箱中贮存。
灭菌后的培养基一般在二周内用完,否则应检查培养基是否无菌。
检查培养基是否无菌,可将细菌培养基经30~35℃,48小时培养,霉菌培养基经20~25℃,72小时培养后检查无菌方可使用。
检查合格的培养基必须在三日内使用。
经加热使用后剩余的培养基不得再重复使用。
培养基使用完毕须将用具及时清洗干净、晾干,保存在规定位置防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