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信息云计算服务平台安全规范》等8项行业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3.01 KB
- 文档页数:1
自然资源部公告2018年第25号关于发布《海洋信息云计算服务平台安全规范》等8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海洋信息云计算服务平台安全规范》等8项行业标准已经我部审核通过,现予以公布。
该文件同时在自然资源部网站进行公开。
自然资源部
2018年7月9日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HY/T240-2018
海洋信息云计算服务平台安全规范
2018-07-09
2018-10-01
2
HY/T243-201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与验潮站并置建设规范
2018-07-09
2018-10-01
3
HY/T244-2018
海洋调查标准体系
2018-07-09
2018-10-01
4
HY/T245-2018
海水淡化装置能量消耗测试方法
2018-07-09
2018-10-01
5
HY/T246-2018
海岛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
2018-07-09
2018-10-01
6
HY/T247-2018
海水淡化产品水水质要求
2018-07-09
2018-10-01
7
HY/T248-2018
高纯镁砂
2018-07-09
2018-10-01
8
HY/T249-2018
大生活用海水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2018-07-09 2018-10-01。
自然资源部公告2020年第3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海啸术语》等8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
•【公布日期】2020.05.29
•【文号】自然资源部公告2020年第38号
•【施行日期】2020.09.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海洋资源
正文
自然资源部公告
2020年第38号
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海啸术语》等8项行业标准的公告《海啸术语》等8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自2020年9月1日起实施。
编号及名称如下:
HY/T 0281-2020 海啸术语
HY/T 0282-2020 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技术导则
HY/T 187.4-2020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4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
HY/T 0283-2020 海水中镉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HY/T 0284-2020 海洋信息云计算服务平台资源管理与服务规范
HY/T 0285-2020 海况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HY/T 0286-2020 海洋岸滩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指南
HY/T 0287-2020 海洋环境监测浮标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指南
自然资源部2020年5月29日。
县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发布时间:2022-08-21T02:21:36.27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4月7期作者:宋楚南[导读]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通过推进实施自然资源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宋楚南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200120摘要: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通过推进实施自然资源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矿产资源“三查”以及数字国土工程、金土工程、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等工作,积累了海量覆盖全国、实时更新的空间数据,并依托项目建设了一批支撑自然资源部门审批、监管的信息系统和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的信息共享平台。
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供了技术基础。
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可以挖掘国土空间数据资源潜力,为政府进行数据管理提供支撑、为规划提供保障、为监管提供证据,提高政府管理决策水平关键词: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县级;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引言2018年,自然资源部提出自然资源相关业务系统要由二维系统向三维系统转变。
2019年,在“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时提出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纳入自然资源部“十四五”基础测绘重点工作。
《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全面增强自然资源三维动态监测与态势感知能力,提升地上、地下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形成地上地下、陆海相连、集成融合、可持续更新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大数据体系。
加快推进各类自然资源、国土空间各类要素的三维实景数据获取,开展物理空间实体对象的单体化和对象化的仿真建模,建立二三维一体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三维实景数据库,实现客观世界的大场景三维动态可视化管理,并努力实现动态实时实景可视化,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
1总体架构本文利用已有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结合现有的先进技术,搭建了总体架构,一共含有五个层次和二大保障,五个层次分别是: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门户层;二大保障分别是:安全运维保障和标准规范保障。
中国八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一、概述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先进产业。
它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二、政府主要目标2023年8月22日,工信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四部门发布了《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下称《实施方案》),主要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形成“8+9”的新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
《实施方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9大未来产业,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
为兼顾新产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实施方案》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分别提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标,工程化推进实施。
到2025年,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
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更加高效。
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0项以上,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00项以上,以标准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有力。
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10000家以上,以标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更加凸显。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0项以上,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支撑和引领新产业国际化发展。
到2030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
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更加显著。
到2035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供给更加充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开放融合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形成。
新产业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巩固,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发展新动力,需要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本战略纲要是根据新形势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一、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势(一)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中办 国办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全文)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
信息、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互联网推动产业变革,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国际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
网信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重大变革,成为重塑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发展新格局的主导力量。
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
发达国家持续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全力巩固领先优势。
发展中国家抢抓产业链重组和调整机遇,以信息化促转型发展,积极谋求掌握发展主动权。
世界各国加快网络空间战略布局,围绕关键资源获取、国际规则制定的博弈日趋尖锐复杂。
0引言我国拥有300多万km 2的管辖海域和1.8万km大陆岸线,海洋资源丰富,构建协同性海洋数字平台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临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根据计划,排海时间至少持续30年[1]。
这对全球公海环境及我国临海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极大压力,也对海洋水环境监测提出更明确的要求。
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水环境监控预警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实行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明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加强水环境监控预警国际交流合作[2]。
2021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总体方案(2021—2025年),方案包括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典型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海洋生态分类分区、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同监测、监测能力建设等[3]。
我国海洋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智慧海洋信息技术和平台建设总体上能力不强,不能满足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总体需求[4]。
针对水污染预警及海洋生态多样性保护,建立综合性、预警性海洋大数据平台有深远意义。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以综述方式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海洋数据平台的研究现状,并对海洋数据平台建设提出具体意见,以期为高融合、协同性海洋数据提供信息支撑。
1数据平台及海洋数据平台研究现状1.1可视化及聚类分析1.1.1以“数据平台”为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为更加直观地分析海洋数据平台的发展状况,本文利用中国知网学术平台,以“数据平台”为主题词,设检索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29日,得到1387篇期刊论文,利用Vosviewer 软件制作关键词聚类表(见表1)。
通过关键词聚类可以快速定位数据平台中的热点探究领域。
聚类区1区突出了数据平台的概念性特征,如信息化、全产业链及大数据平台等;聚类2区重点突出数据平台的技术,如区块链技术,同时可以看到,数字平台在医疗和政府政务服务中普及度较高;聚类3区聚焦于医疗临床科研、智慧校园及数据平台的安全性等领域。
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行业规范条件一、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行业管理,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引导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生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制定本规范条件。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二)国家鼓励企业做优做强,提高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国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生产企业实行公告管理,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
(四)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的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生产企业。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五)本规范条件中的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以下简称海工平台)是指海上移动式作业与生产装备与设施,主要包括自升式平台、柱稳式(半潜)式平台、坐底式平台、水面(船式/驳船)式平台等。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二、基本要求(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有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包括船舶或海上作业设施类建造。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七)具有生产场所用地长期的合法土地使用权,同时具有专业、专属的海工平台生产设施。
(八)企业合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用工制度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九)按照ISO 9000或GB/T 19000系列、ISO14000或GB/T24000系列、OHSAS18000或GB/T28000系列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十)金融机构信用等级达到AA级及以上。
三、技术创新能力(十一)企业应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具有省级及以上部门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2%,并具有与海工平台设计建造相关的专利和专有技术。
海洋大数据标准体系
海洋大数据标准体系是一个包含多个标准的体系,主要用于规范海洋大数据的采集、管理、存储、共享和应用。
该标准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 海洋大数据采集标准:针对海洋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数据类型、采集方法、采集设备、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
2. 海洋大数据管理标准:规范海洋大数据的命名、分类、元数据管理、数据存储、备份等方面的管理。
3. 海洋大数据存储标准:规范海洋大数据的存储格式、存储介质、存储设备、存储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4. 海洋大数据共享标准:规范海洋大数据的共享方式、共享范围、共享条件、共享协议等方面的要求。
5. 海洋大数据应用标准:规范海洋大数据在海洋科研、海洋生态、海洋经济等领域中的应用方式、应用范围、应用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海洋大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进海洋大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集成化,促进海洋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创新应用。
同时,该标准体系的建立也将为海洋大数据的跨机构、跨领域、跨国界的共享与合作提供基础支撑。
- 1 -。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5.0框架的升级设计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化局发布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信息系统集成与管理规范》等组成,这些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的信息技术服务需求,但是由于时代发展变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原有的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标准体系升级改造工作。
但同时,我国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标准化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标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并对其进行了改进,最终完成了该标准体系的升级改造工作。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从标准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
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针对其提出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最终完成了该标准体系的升级改造工作。
关键词: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5.0框架;升级设计引言: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化局发布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信息系统集成与管理规范》等组成,但这些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前的信息技术服务需求,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原有的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标准体系升级改造工作。
一、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5.0框架的需求分析(一)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5.0框架的目标和特点1.ITSS 5.0框架概述ITSS 5.0是一个基于Web技术的标准化框架,旨在为企业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信息处理方式。
该框架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将各种业务流程整合在一起,使得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其内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
2.ITSS 5.0框架的特点ITSS5.00框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支持多语言,能够满足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需求;二是具备高度安全性能,保障数据安全;三是可扩展性强,可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进行不断完善;四是可以实现跨平台操作,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五是可以集成其他相关软件工具,如ERP系统、CRM系统等等。
国家海洋局关于批准《海洋监测规范》等十三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正文:
---------------------------------------------------------------------------------------------------------------------------------------------------- 国家海洋局关于批准
《海洋监测规范》等十三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1991年12月20日国海科发(1991)787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一九八九、一九九0年海洋标准制修订计划,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已完成《海洋监测规范》等十三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经审查,符合标准的编制要求,现予以批准发布:HY003.1-91海洋监测规范总则;HY003.2-91海洋监测规范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HY003.3-91海洋监测规范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HY003.4-91海洋监测规范水质检测与分析HY003.5-91海洋监测规范沉积物分析;HY003.6-91海洋监测规范生物体分析;HY/T003.7-91海洋监测规范大气分析;HY/T003.8-91海洋监测规范放射性核素测定;HY/T003.9-91海洋监测规范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HY/T003.10-91海洋监测规范污染物入海通量调查HY004-91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档案分类法HY005-91SZC6-1型数字传输式温盐深剖面仪;HY006-91SBA3-2型台站声学测波仪。
以上标准中:前十一项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实施,后二项自一九九二年七月一日起实施。
——结束——。
敬件打茨与窓用信Q与电1B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2021年第5期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研究陈扬(上海市水务信息中心,上海200050)摘要:为落实上海市政府全面推进“一网通办”的建设要求,本文针对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行政许可及相关业务的现状和需求,提出进一步完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与全市“一网通办”系统进行深入对接,实现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最大程度利企利民的目标。
关键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行政许可中图分类号:TP391.41;TP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003-9767(2021)05-090-03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Services inShanghai's"Integrated Online Platform*'CHEN Yang(Shanghai Water Informationg Center,Shanghai200050,China)Abstract:To implement the demands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Integrated Online Platform*',this paper propos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the Municipal Bureau's"Integrated Online Platform"government servic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mands of the Shanghai Water Authority's(Shanghai Municipal Oceanic Bureau)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and relevant businesses.Through the approval of the original bureau's"Integrated Online Platform'1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it has a further deep connection with the municipal"Integrated Online Platform"system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services and maximizing the degree of benefiting enterprises and people.Keywords:integrated online platform;government service;administrative license0引言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上海市正在全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目标是建成上海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形成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政府基本框架。
- 2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1902159009);江苏海洋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J2019-2、GJ2019-28)。
作者简介: 管燕,女,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教改;仲兆满,男,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理论与实践教改。
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涉海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教学设计管 燕,仲兆满(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升涉海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团队以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视角,对信息技术理论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成果对高校大学生信息类课程的开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素养提升;涉海专业;信息技术理论教学;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应用一般来讲,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三个层面。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力、敏锐度和判断力,其来源于前期的信息知识积累;信息技能强调的是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技能,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道德指的是依靠观念和准则形成的,旨在约束人们在信息制造、传播、使用过程中的规范行为[1]。
当前,各个高校普遍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开设了“大学计算机”(或“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归集、信息处理、信息创新和运用的能力,即通过该课程提升大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本论文以“大学计算机”课程为例,从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角度设计了涉海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教学内容,以期为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参考。
一、相关研究一些学者围绕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在培养途径、教学内容、实验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针对与海洋相关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相对薄弱,而且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