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人员职务犯罪典型案例解析与预防55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7.45 MB
- 文档页数:2
税务人员玩忽职守案例税务人员是国家税收管理的重要执行者,他们的工作责任重大,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税务人员却因为个人私利或者其他原因,玩忽职守,导致税收管理出现漏洞,甚至损害国家利益。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税务人员玩忽职守的案例。
案例一,某地税务局工作人员在办理某企业税务登记手续时,未严格审核相关资料,导致该企业虚假登记,逃避缴纳税款。
经查,该工作人员因私下收受该企业负责人的贿赂,才放松了审核,给企业以可乘之机。
最终,该工作人员因渎职被开除公职,该企业也被追缴欠税。
案例二,某地税务局一名主管税务人员在审批企业纳税申报表时,未严格把关,导致多家企业逃避纳税。
经查,该主管税务人员与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有着不正当的利益关系,因私下收受贿赂而放任这些企业逃税。
最终,该主管税务人员被依法处理,这些企业也被追缴了欠税。
案例三,某地税务局一名税务稽查人员在对某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时,未严格执行稽查程序,导致该企业逃避了大量税款。
经查,该税务稽查人员与该企业负责人有着利益交换关系,因私下收受贿赂而疏于履职。
最终,该税务稽查人员受到了严肃处理,该企业也被追缴了欠税。
这些案例都是税务人员玩忽职守的典型案例。
他们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税收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损害了国家利益,严重影响了税收的正常征收。
因此,税务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认真履行职责,维护税收管理的公平公正。
税务人员玩忽职守不仅会损害国家利益,也会影响税收管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因此,税务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工作,不能因为个人私利而放任违法行为。
同时,税务部门也要加强对税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激励和惩处机制,确保税收管理的公平公正。
综上所述,税务人员玩忽职守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必须严肃处理,维护税收管理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只有税务人员严格履行职责,才能保障税收管理的正常运行,维护国家税收利益。
希望所有税务人员都能牢记自己的使命,做一个合格的税收管理者。
税务人员渎职犯罪及预防近几年来,针对税务人员渎职犯罪的新形势,最高人民检察院同国家税务总局多次联合下发了会议纪要,出台了专项文件。
明确对2003年以后的税务案件将作为检察机关的重点复查范围。
作为税务执法人员,不要仅认为没有经济问题就不会构成犯罪,因不负责任造成国家税款严重流失后果,同样会受到失职、渎职的司法追究。
在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中,受纳税人税务违法案件的牵连,税务人员国涉嫌渎职犯罪被立案查处的已是屡见不鲜,具体到我院反渎职侵权局近三年的办案中,已有二名税务干部被立案侦查。
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好查处国税干部渎职犯罪与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的关系,如何把握一般工件失误与渎职犯罪的界限,仍是我们广大国税干部认识上的薄弱环节。
为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执法风险,保护基层干部,必须深刻认识税务人员渎职犯罪的具体构成及其表现形式,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防微杜渐,做好税务人员渎职犯罪的预防工作。
一、税务人员渎职犯罪的具体构成和表现形式当前,我国对渎职罪的立法,是以刑法第397条所规定的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徇私舞弊罪为其一般性规定,以第398条至第419条所规定的具体渎职犯罪为其特殊性规定的渎职罪法律规范体系。
税务人员涉嫌渎职可能构成的罪名主要有以下六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以上六个税务人员渎职罪名,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利用职权行为。
利用职务或职权的影响,为配偶、子女和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谋取非法利益。
如报载的武汉市国税局汉南分局原局长徐刚业,在发现广泰公司有偷、漏税问题后,强行干预,导致国税局继续违规为其超量、超次发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国家造成1000余万元经济损失的利用职权不征、少征税款案例。
二是滥用职权行为。
如超越权限,擅自减免税。
这种情况直接发生在税款征收过程中,或擅自降低税率,改变税目,或给纳税人开具发票而不征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