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19个
- 格式:docx
- 大小:11.79 KB
- 文档页数:5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国家级开发区,是中国国家级经济管理区域的一种,是国家批准设立的特殊经济区域,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和吸引外商投资。
国家级开发区多为跨行政区划设立,具有较高的自主权和较大的政策支持。
以下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录:1.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位于北京市东南部,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开发区,集中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3.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1996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中国第一个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开发区。
4. 天津滨海新区:成立于2006年,位于天津市东北部,是中国政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而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目标是打造国家级经济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5.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以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
6.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
7.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
8.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江苏省最大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
9.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等为主导产业。
10.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重点发展港口物流、装备制造、海洋经济等产业。
【数据发布】我国批准的各类经济区域最新名单:新区、自贸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综改区
截至2017年4月,我国有7个经济特区、19个国家级新区、11个自贸试验区、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5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中国开发区网对各类经济区域名单进行了详尽整理,供大家参考。
一、国家级经济特区(7个)二、国家级新区(19个)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在各地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
新区名称主体城市批获时间面积(平方公里)浦东新区上海1992年10月1210.41滨海新区天津2005年10月2270两江新区重庆2010年6月1200舟山群岛新区舟山2011年6月陆地1440海域20800兰州新区兰州2012年8月1700南沙新区广州2012年9月803西咸新区西安、咸阳2014年1月882贵安新区贵阳、安顺2014年1月2451西海岸新区青岛2014年6月陆地2096海域5000金普新区大连2014年6月2299天府新区成都、眉山、资阳2014年10月1578湘江新区长沙2015年4月490江北新区南京2015年6月2451福州新区福州2015年9月1892滇中新
区昆明2015年9月482哈尔滨新区哈尔滨2015年12月493长春新区长春2016年2月499赣江新区江西2016年6月465雄安新区河北2017年4月100(起步区)。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名单(最新)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市: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尔滨利民开发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北部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阳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林城乡综合改革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漳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银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防城港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来宾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梧州悟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州柳工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崇左涉越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市:四川省:广东省:安徽省: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
国内各类国家级经济区域梳理2018-10-17国内各类国家级经济区域梳理自我国批准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大经济特区以来,国内陆续出现了众多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区域,这些国家级经济区域在不同的时间点成立,具有不同的名称、级别和规模,同时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
国家级经济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基于不同的定位和目标,创建了国家级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多种经济区域,下面对上述经济区域进行分类梳理。
一、国家级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用减免税收等优惠办法和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出口的特定地区,其实质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经济特区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当前,国内有7大经济特区,具体名单如下:序号经济特区名称所在地批准时间1 深圳经济特区广东1980年8月2 珠海经济特区广东1980年8月3 厦门经济特区福建1980年10月4 汕头经济特区广东1981年10月5 海南经济特区海南1988年4月6 喀什经济特区新疆2010年5月7 霍尔果斯经济特区新疆2014年6月二、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属于副省级行政单位,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在各地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
国家级开发区“属地兼管”模式的利弊本文阐述了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和模式,在分析国家级开发区“属地兼管”管理模式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属地兼管”管理模式存废的思考及对策,即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实施“属地兼管”模式是弊大于利,应该采取“专管”领导模式。
标签:开发区;属地管理;兼管模式一、开发区管理体制和模式据商务部统计,当前全国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家,开发区行政隶属关系类别多,管理模式层次多,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事业管理和公司管理三种。
(1)行政管理模式是开发区管委会代行地方政府所有事务决策权、审批权和执法权,是上级行政部门派出机构,主要承担规划建设管理、产业发展、投资促进、企业服务、社会稳定等任务,管委会主任是专职专任。
在开发区设立初期,大部分开发区都采取这种管理模式,但职能范围大小有别。
(2)事业管理模式是开发区管委会部分地承担地方政府决策权和独立经营权,主要适用于产城融合度较高的开发区经营建设,管委会主任是由开发区所属地行政一把手兼任。
这种开发区基本进入成熟期,如中关村管理模式。
(3)公司管理模式是开发区管委会是地方政府部门的职能部门,独立承担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任务,在决策、规划、执法等方面受地方政府领导,管委会主任是专职聘任,如深圳高新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公司制模式。
在开发区机构设置上,地方更倾向于单独设置,以便实现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
国家级开发区的管理模式是向多样化演进的,主要有“专管”和“兼管”两种。
在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初期,专设产业开发建设任务明显,由于产业规模小、人口散、公共设施不完备,大部分开发区采取准政府的模式,实行放权经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具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和话事权,即“专管”模式。
当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到“家大业大”的产业规模,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新城区,就要求开发区在产业发展、就业稳定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协调和统筹管理,升级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
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概况(附国家级经开区数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及进出口总额情况)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大陆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设立的现代化工业、产业园区,主要解决中国大陆长期存在的审批手续繁杂、机构叠床架屋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问题。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我国现存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居于最高地位。
分布的《2020-2026年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市场运作模式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自2013年的210个增长到2015年的219个,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背景下,国家级开发区的审批更为审慎,2019年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为218个。
2019年我国218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万亿元,同比增长5.88%;实现财政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3%;实现税收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76%;实现进出口总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1.78%。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城市的GDP总量大,对我国财政收入贡献较大。
2019年我国财政收入为19.04万亿元,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现的财政收入占比为11.03%。
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地区分布来看,2019年,东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92万亿元,同比增长 2.82%,占比为64%;中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02%,占比为22.59%;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8%。
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实现财政收入 1.47万亿元,同比增长8.89%,占国家级经开区总财政收入的比例为70%;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实现财政收入0.38万亿元,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实现财政收入0.23万亿元,同比增长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