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2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4
氧化还原反应(二)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一下氧化还原反应。
首先我们来分析锌和盐酸的反应,反应中锌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锌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一个锌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锌单质被氧化,可表示为化合价升高,失去两个电子,被氧化,氢元素从正一价降低到零价,两个氢原子得到两个电子,氯化氢被还原,可表示为化合价降低,得到两个电子,被还原。
以上,我们用双线桥法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变化情况,双线桥是分析反应前后,同一变价元素的变化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而化合价变化的内在原因是发生了电子转移,因此,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们要在线桥上标明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以及被氧化或被还原的情况等。
下面,我们用双线桥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反应中铁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一个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铁单质被氧化,铜元素从正二价降低到零价,一个铜原子得到两个电子,硫酸铜被还原。
我们再来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反应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钠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一价,两个钠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钠单质被氧化,生成了氯化钠,氯元素从零价降低到负一价,一个氯分子得到两个电子,同时氯气被还原,生成了氯化钠。
用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箭头从反应物中的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中的相应元素。
其次,线桥上标注化合价变化情况、电子得失情况以及被氧化或被还原等情况。
此外,电子转移的总数要相等。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方程式如下所示,请同学们思考,被氧化的元素以及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什么?反应中锰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锰元素的化合价从正四价降低到正二价,一个锰原子得到两个电子,二氧化锰被还原,氯元素的化合价从负一价升高到零价,但同时我们还发现,氯化锰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一价,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分析氯原子失电子数目必须要注意到未变价的氯元素。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2)辅导教案I −、Ba 2+,确定存在3NO -、24SO -、Mg 2+、Al 3+,可能存在K +、Cl −。
课程导入1、[2019·上海]工业上将Na 2CO 3和Na 2S 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 2,可制取Na 2S 2O 3,同时放出CO 2。
在该反应中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每生成1 mol Na 2S 2O 3,转移4 mol 电子D .相同条件下,每汲取10 m 3 SO 2就会放出2.5 m 3 CO 2【答案】A 【解析】在反应物Na 2S 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在SO 2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产生的物质Na 2S 2O 3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介于−2价与+4价之间,因此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正确。
B .依据题意可得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Na 2CO 3+2Na 2S+4SO 23Na 2S 2O 3+CO 2,在反应中氧化剂SO 2与还原剂Na 2S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2∶1,错误。
C .依据B 选项的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3 mol Na 2S 2O 3,转移8 mol 电子,则产生1 mol Na 2S 2O 3,转移8/3 mol 电子,错误。
D .依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消耗的SO 2与产生的CO 2的物质的量的比是4∶1,但是由于SO 2简洁溶于水,而CO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所以相同条件下,每汲取10 m 3 SO 2放出CO 2的体积小于2.5 m 3,错误。
本节学问点讲解一、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推断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推断 对于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Fe+CuSO 4FeSO 4+Cu ,则有:氧化性:CuSO 4>FeSO 4;还原性:Fe>Cu 。
按反应物、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生成物种类化合反应的多少和类别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①化学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有无离子参加离子反应②非离子反应能量变化③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本质。
2、掌握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些概念及相关计算: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要理解并能准确的找出(价态变化规律)】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表示方法(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5、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应用。
6、利用电子守恒会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7、掌握细节上的氧化还原反应。
8、会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9、会陌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记住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及其对应的产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成员总结,其它同学补充理解完善知识点,通过例题体会知识点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氧化还原反应在整个化学学习中起着贯穿作用,是一块重要的理论,在高考中也是必考内容。
目标一: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1.下列反应中,属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B.3Cl2+6KOH 5KCl+KClO3+3H2OΔC.3H2O2+2KCrO2+2KOH==2K2CrO4+4H2O D.3CCl4+K2Cr2O7==2CrO2Cl2+3COCl2+2KCl2、重铬酸铵(NH4)2Cr2O7受热易分解,关于重铬酸铵受热分解的产物,下列判断符合实际的一组是()A.CrO3+NO+H2OB. Cr2O3+NH3+H2OC. CrO3+N2+H2OD. Cr2O3+N2+H2O目标二: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①图的形式,②文字形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六 氧化还原反应一、知识整理1.凡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一类反应称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在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必定相等。
2.一般来说,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其还原性,氧化性较弱。
如2I - + Cl 2 2Cl -+ I 2 强还原剂 强氧化剂 弱还原性 弱氧化性据此判断:氧化性Cl 2>I 2 还原性I ->Cl -3.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决定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决定于得失电子的多少。
物质越易得到电子,其氧化性越强,常见的氧化剂有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以及含较高价态元素的物质,如Fe 3+、Sn 4+、O 2、Cl 2、KMnO 4、K 2Cr 2O 7、浓H 2SO 4、HNO 3等。
元素的最高价态物质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态物质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物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物质越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含较低价态元素的物质常作还原剂,常见的还原剂有金属单质,H 2、C 、CO 、S 2-、I -、Sn 2+、Fe 2+等。
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金属的金属性、金属活动性越弱,则该金属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4.同种元素间,价态相距越大,发生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价态相近或相邻,则难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Fe 与Fe 3+能反应,Fe 2+与Fe 3+,SO 2与H 2SO 4(浓)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含同种元素的还原剂、氧化剂的化合价升降不会出现交叉状态。
如出现如下情况是错误的:例如:3H 2)4(6O S 浓++-22S Na 2NaHSO 4+24O S +↑+0S ↓+3H 2O6S +4S +而不是0S2S-0S 而不是42O S +当一种还原剂与几种还原剂接触时,一般是还原性强的还原剂首先与氧化性强的物质反应。
二、重点知识解析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有电子得失或转移(微观)。
高考复习专题第2讲氧化还原反应(2)规律及其应用【基础练习】1.工业上制取碘酸钾的反应为:I2+2KClO3===2KIO3+Cl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性:I2>Cl2B.每生成1 mol KIO3转移电子2 mol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含有共价键2.分析如下残缺的反应:RO-3+________+6H+===3R2↑+3H2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一定是周期表中的第ⅤA族元素B.R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小C.上式中缺项所填物质在反应中作氧化剂D.RO-3中的R元素在所有的反应中只能被还原3.N2O既是医学上的一种麻醉剂,又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
制取N2O的方法有很多,例如①NH4NO3===N2O↑+2H2O②K2SO3+2NO===K2SO4+N2O↑③2NH3+2O2===N2O↑+3H2O④2NaNO3+(NH4)2SO4===2N2O↑+Na2SO4+4H2O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硝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是氧化产物B.反应②中K2SO3是还原剂,NO是氧化剂C.反应③中1 mol O2参加反应转移8 mol电子D.反应④中NaNO3是还原剂,(NH4)2SO4是氧化剂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6 g组成为C2H6O的有机物,所含C—H键数目一定为0.6N AB.8.7 g MnO2与40 mL 10 mol·L-1的浓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氯气分子数为0.1N AC.0.1 mol N2与0.3 mol H2在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氨分子数为0.2N AD.在反应5NH4NO32HNO3+4N2↑+9H2O中,每生成4 mol N2,转移电子数为15N A5.对于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硫酸铜作氧化剂B.SO2-4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C.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的质量比为3∶7D.1 mol硫酸铜可以氧化57mol的硫6.已知: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Cl2+2FeCl2===2FeCl3;2KI+2FeCl3===2KCl+I2+2FeCl2。
氧化还原反应(二)一、回顾:1、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2、下列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置换反应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有得必有失,得失电子总数必然,还原剂电子,被,发生反应,其产物为;氧化剂电子,被,发生反应,其产物为;氧化剂、还原剂都是,氧化产物、还原产物都是;(反应物或生成物)二、新课:氧化还原反应单线桥、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1、双线桥: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从还原剂、氧化剂指向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只画有电子得失的元素,标明每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和总数(用乘法)、并写明“得”或“失”2、单线桥: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从失电子的原子画起指向的电子的原子,写明转移电子总数即可注意:无论电线桥还是双线桥表示,方程式都必须先配平【例】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2+Cl2===2FeCl3I 2+SO2+2H2O===H2SO4+2HI3、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的相关讨论【例】2FeCl3+2KI===2FeCl2+2KCl+I2生成1molI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FeCl2+Cl2===2FeCl3氧化1mol FeCl2需要消耗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I 2+SO2+2H2O===H2SO4+2HI:转移1mol电子可生成HI的物质的量是: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对于同一元素来说: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化合价越低还原性越强;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遇强氧化剂表现还原性、遇强还原剂表现氧化性,在某些条件下发生自身氧化反应---歧化反应)FeCl2 + Zn== Fe + ZnCl22FeCl2+Cl2===2FeCl3H2O + Cl2 == HClO + HCl 2HCl + Zn==H2+ ZnCl2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例】已知下列反应:2Fe Cl3+2KI===2FeCl2+2KCl+I2①2FeCl2+Cl2===2FeCl3②I 2+SO2+2H2O===H2SO4+2HI③请判断下列物质的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I->Fe2+>Cl->SO2 B.Cl->Fe2+>SO2>I-C.Fe2+>I->Cl->SO2 D.SO2>I->Fe2+>Cl-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单质其离子氧化性越弱、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单质其离子还原性就越弱: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与金属活动顺序相反)Ag+>Fe3+>Cu2+>Pb2+>Sn2+>Fe2+>Zn2+>Al3+>Mg2+>Na+>Ca2+>K+【附】常见氧化剂a、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F2、Cl2、Br2、I2、O2、O3b、变价元素中的高价态化合物:KMnO4、KClO3、Fe3+、K2Cr2O7、浓H2SO4浓稀HNO3、固体硝酸盐c、电离出H+的物质:稀硫酸、稀HCl (表现H+的氧化性)d、其它:HClO、Ca(ClO)2、MnO2、Na2O2、NO2、H2O2、银氨溶液Ag(NH3)2OH、新制Cu(OH)2常见还原剂a、金属性较强的单质K、Na、Mg、Al、Fe、Znb、某些非金属单质H2、C、Sic、变价元素中的低价态化合物:CO、H2S、硫化物、Fe2+、Fe(OH)2、HBr、HI、碘化物、SO2及亚硫酸盐d、其它:单质S、Sn2+、浓HCl、NH3氧化性强弱:KMnO4>Cl2>浓H2SO4>Br2>Fe3+>I2>Cu2+>H+>Fe2+还原性强弱:Fe>H2>Cu>I—>SO2>Fe2+>Br—>Cl—>Mn2+【例】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A.2NaW+Z2===2NaZ+W2B.2NaX+Z2===2NaZ+X2C.2NaY+W2===2NaW+Y2D.2NaZ+X2===2NaX+Z2【例】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2)1、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海带提碘B.氯碱工业C.氨碱法制碱D.海水提溴2、下列水处理方法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用明矾处理水中的悬浮物B.用2Na S 处理水中的2+2+Cu Hg 、等重金属离子 C.用4FeSO 处理含2-27Cr O 的酸性废水,再调节pH 除去3+CrD.用NaOH 处理含高浓度+4NH 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3、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下列两篇古代文献中都涉及到了KNO 3。
文献①:《开宝本草》记载:(KNO 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文献②《本草纲目》“火药乃焰硝(KNO 3)、硫黄、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
”下列对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文献①中提取KNO 3利用了溶解、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B.用文献①中方法制取KNO 3是因为KNO 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C.文献②中使用火药的产物不会污染环境D.文献②中火药的使用体现了硝酸钾的氧化性4、2SO 气体与足量()243Fe SO 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227K Cr O 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①32-2+224SO 2Fe 2H O SO 2Fe +4H ++++=+ ②223+3272Cr O 6Fe 14H 2Cr 6Fe 7H O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2-3+272Cr O Fe SO >>B.22K Cr O 7能将23Na SO 氧化成24Na SOC.每有1mol 22K Cr O 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A 6ND.若有6.72L 2SO (标准状况)参加反应,则最终消耗0.2mol 22K Cr O 75、向Cu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KI 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 ,溶液变为棕色。
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 通过对化学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分析,使学生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认识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认识并建立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是什么呢?二、讲授新课(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思考】我们能否方便直观的显示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呢?【讲解】1.双线桥法表示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电子转移的情况。
(1)基本步骤(2)注意事项①箭头、箭尾必须对应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②必须注明“得到”或“失去”;③被还原的物质和被氧化的物质得、失电子数守恒。
如(3)巧记口诀先标化合价,再看价变化;起止同元素,桥上标变化。
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过程中不同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
(1)基本步骤(2)注意事项①不需要标明“得到”或“失去”,只标明电子转移数目;②要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③箭头由反应物中失电子元素原子指向得电子元素原子。
如(3)巧记口诀先确定变价元素,再计算价态变化;桥上标明电子数,箭头还原到氧化。
例1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选项A中应该转移2个电子;选项B中是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失去电子;选项C中,碳失去电子,氧气得到电子。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讲解】1.氧化剂和还原剂(1)氧化剂①氧化剂是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②氧化剂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
第七节氧化还原反应二一、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间电子的转移情况。
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前后不同元素原子间电子的转移情况。
CuO+H2==△==Cu+H2O3.特殊举例练习2Na2O2+2H2O=4NaOH+O2↑(单线桥)Cl2+H2O=HCl+HClO(单线桥)3S+6NaOH=2Na2S+Na2SO3+3H2O(单线桥)KClO3+6HCl=KCl+3Cl2↑+3H2O(双线桥)2H2S+SO2=3S↓+2H2O(双线桥)二、氧化还原配平1.配平方法——电子得失守恒一标化合价:标出变价元素化合价二列变化式:根据化合价升降,计算转移电子总数三定:根据最小公倍数确定反应物质计量数四平:用观察法配平其他计量数五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2.不同类型氧化还原的配平方法——附带氧化还原配平练习题(1)全变:例1:C+HNO3——CO2↑+NO2↑+H2O例2:NH3+O2——NO+H2O(2)部分变:例3:Cu+HNO3——Cu(NO3)2+NO↑+H2O例4:KMnO4+HCl——MnCl2+Cl2↑+KCl+H2O(3)歧化:例5:NO2+H2O——HNO3+NO例6:Cl2+NaOH——NaCl+NaClO3+H2O(4)归中:例7:H2S+SO2——S↓+H2O(5)整体配:例8:FeS2+O2——Fe2O3+SO2例9:Cu2S+HNO3——Cu(NO3)2+NO↑+H2SO4+H2O (6)零价法:例10:Fe3C+HNO3——CO2↑+Fe(NO3)3+NO2↑+H2O 练习:三、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守恒规律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转移电子数=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失电子数2.价态规律最高价元素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元素只有还原性。
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第5章 氧化还原反应【5-1】指出下列物质中划线原子的氧化数: (1)Cr 2O 72-(2)N 2O(3)NH 3(4)HN 3(5)S 8(6)S 2O 32-解:(1)Cr: +6; (2)N: +1;(3)N: -3; (4)N: -1/3; (5)S: 0; (6)S: +6 【5-2】用氧化数法或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233234As O +HNO +H O H AsO +NO →?(2)227224242432K Cr O +H S+H SO K SO +Cr SO +()S+H O → (3)232KOH+Br KBrO +KBr+H O →?(4)24242K MnO +H O KMnO +MnO +KOH →? (5)332432()Zn+HNO Zn NO +NH NO +H O →? (6)2223I +Cl +H O HCl+HIO →(7)-+2+42222MnO +H O +H Mn +O +H O → (8)-2--2-2-43442MnO +SO +OH MnO +SO +H O →解:(1)2332343As O +4HNO +7H O=6H AsO +4NO ?(2)227224242432K Cr O +3H S+4H SO =K SO +Cr SO +3)S+7H (O (3)2326KOH+3Br =KBrO +5KBr+3H O ?(4)242423K MnO +2H O=2KMnO +MnO +4KOH ? (5)3324324Zn+10HNO =4Zn NO ()+NH NO +3H O ? (6)2223I +5Cl +6H O=10HCl+2HIO ?(7)-+2+422227MnO +5H O +6H =2Mn +5O +8H O (8)-2--2-2-434422MnO +SO +2OH =2MnO +SO +H O【5-3】写出下列电极反应的离子电子式: (1)Cr 2O 72- → Cr 3+ (酸性介质) (2)I 2 → IO 3-(酸性介质) (3)MnO 2 → Mn(OH)2 (碱性介质) (4)Cl 2 → ClO 3-(碱性介质)解:(1)Cr2O72- + 14H+ + 6e-→ 2Cr3+ + 7H2O(2)I2 + 6H2O →2IO3- +12H+ +10e-(3)MnO2 + 2H2O +2e-→ Mn(OH)2↓ + 2OH-(4)Cl2 + 12OH-→ 2ClO3- + 6H2O + 10e-【5-4】下列物质:KMnO4, K2Cr2O7, CuCl2, FeCl3, I2和Cl2,在酸性介质中它们都能作为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知识要点】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一)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1. 反应方向:由强到弱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2. 反应条件:强易弱难达到相同的氧化程度(还原剂升高到同一价态),强氧化剂容易,弱氧化剂难;达到相同的还原程度(氧化剂降低到同一价态),强还原剂容易,弱还原剂难。
3. 反应产物:氧化还原程度:强大弱小氧化同一还原剂,强氧化剂比弱氧化剂氧化程度大,即使还原剂的化合价升得更高;还原同一氧化剂,强还原剂比弱还原剂还原程度在,即使氧化剂的化合价降得更低。
(二)根据金属活动性判断还原性K>Ca>Na>Mg>Al>Zn>Fe>Sn>Pb>Cu>Hg>Ag>Pt>Au氧化性K+<Ca2+<Na+<Mg2+<Al3+<Zn2+<Fe2+<Sn2+<Pb2+<Cu2+<Fe3+<Hg2+<Ag+(三)根据化合价推断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般是价态越高的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的还原性越强。
【典型例题】【例1】根据下列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②2KI+Cl2=2KCl+I2③Na2S+I==2NaI+S判断有关物质氧化性从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A. Cl 2>I 2>KMnO 4>SB. KMnO 4>Cl 2>I 2>SC. I 2>Cl 2>KMnO 4>SD. KMnO 4>Cl 2>S >I 2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依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或电子转移总数相等。
(2)配平方法: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转移法。
(3)配平步骤:①标价态: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氧化还原反应(2)
目标:1初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遵循规律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一些方法
【知识要点】
一.守恒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比较与判断规律
1. 通过同一反应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根据下列化学反应比较有关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2)已知氧化性:Cl 2>Fe 3+>I 2。
试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①Cl 2+2Fe 2+===2Cl -+2Fe 3+ ②2Fe 2++I 2===2Fe 3++2I - ③Cl 2+2I -===2Cl -
+I 2
2. 通过不同反应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化学工作者分别用S 、Cl 2与Fe 反应,其实验结果如下:
①Fe +S=====△FeS ②2Fe +3Cl 2=====△2FeCl 3
比较氧化性:S________Cl 2。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得金属镁、铜分别与硝酸的反应:
①5Mg +12HNO 3===5Mg(NO 3)2+N 2↑+6H 2O
②3Cu +8HNO 3===3Cu(NO 3)2+2NO ↑+4H 2O
比较还原性:Mg________Cu 。
3. 通过竞争反应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为比较Cu 2+、Fe 2+
的氧化性的强弱,小明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请你协助完成:
三. 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变化规律
1. 有化合价升高,一定有化合价降低。
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规律等知识,推测下列反应的部分产物(无需配平):
(1)在催化剂作用下,汽车尾气的净化反应之一:NO 2+CO ―→N 2+________
(2)氯气通入亚硫酸钠溶液:Cl 2+SO 2-3+H 2O ―
→Cl -
+________+________ 2.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化合价升降不交叉。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两种价态只可以向中间靠近,最多都变成中间的一个相同价态,化合价升降不可以发生“交叉”。
(1)回答下列问题,体验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变化规律。
①S +2H 2SO 4(浓)===3SO 2↑+2H 2O 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②2K 2S +K 2SO 3+3H 2SO 4===3S +3K 2SO 4+3H 2O 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③H 2S +H 2SO 4(浓)===S +SO 2+2H 2O 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你所发现的规律,书写下列两个你没有学习过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酸性条件下,将氯化钠与次氯酸钠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化合价升高(还原剂失电子)与化合价降低(氧化剂得电子)的定量关系。
(1)在氧化还原反应2Fe +3Cl 2=====△2FeCl 3中,若有2molFe 参与反应,则还原剂失去电子和氧化剂得到电子分别为多少?
(2)在反应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中,若生成1 molCl 2,则还原剂失去电子和氧化剂得到电子分别为多少?
(3)根据上述实例分析,请你对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总结出一条规律。
四. 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规律应用
1.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以________Cu +________HNO 3(浓)===________Cu(NO 3)2+________NO 2+________H 2O 的配平为例:
第一步: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纯粹”性,确定采用“逆向”配平比较方便。
第二步:计算1 个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电子转移(化合价变化)情况。
________Cu +________HNO 3(浓)===________Cu(NO 3)2+________NO 2+________H 2O
第三步:根据“电子守恒”,n [Cu(NO 3)2]∶n (NO 2)=1∶2。
________Cu +________HNO 3(浓)===__1__Cu(NO 3)2+__2__NO 2+________H 2O
第四步: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其他化学计量数,并检验。
__1__Cu +__4__HNO 3(浓)===__1__Cu(NO 3)2+__2__NO 2+__2__H 2O
(1)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① Cu + FeCl 3=== FeCl 2+ CuCl 2 ② NH 3+ O 2=====催化剂
△
NO + H 2O ③ C + HNO 3=== CO 2+ NO 2+ H 2O
④ NO -3+ Mg + H 2O=== N 2↑+ Mg(OH)2+ OH -
⑤ S + KOH=== K 2S + K 2SO 3+ H 2O
(2)分享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时,如何确定采用“顺向法”还是“逆向法”?
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策略。
先选1~2例你较熟悉的氧化还原反应,按下述步骤书写其化学(离子)方程式:
(1)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并书写其化学式。
(2)根据电子守恒,对氧化剂、还原剂(或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进行配平。
(3)根据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原理及介质属性,进一步确定其他反应物、生成物并配平。
试写出Cl 2(氧化剂)通入SO 2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 将NO -3+Zn +OH -+H 2O ―→NH 3+Zn(OH)2-4配平后,H 2O 的化学计量数是
A. 2
B. 4
C. 6
D. 8
2. 在KClO 3+6HCl (浓)===KCl +3Cl 2↑+3H 2O 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原子个数比为
A. 1∶6
B. 6∶1
C. 1∶5
D. 5∶1
3.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以下各组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①Cu +2FeCl 3===2FeCl 2+CuCl 2 ②2FeCl 2+Cl 2===2FeCl 3
③2KMnO 4+16HCl (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A. KMnO 4、FeCl 3、Cl 2、CuCl 2
B. Cl 2、FeCl 3、KMnO 4、CuCl 2
C. KMnO 4、Cl 2、FeCl 3、CuCl 2
D. CuCl 2、FeCl 3、Cl 2、KMnO 4
4. 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 3+5O 2=====催化剂
△
4NO +6H 2O 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 A. 2NH 3+3CuO=====△3Cu +N 2+3H 2O B. H 2SO 4+2NH 3===2NH 4SO 4
C. 2Na +2NH 3(l)===2NaNH 2+H 2↑
D. 3SiH 4+4NH 3=====一定条件Si 3N 4+12H 2
5.氢化钙可作为生氢剂(其中CaH 2中氢元素为-1价),反应方程式为:CaH 2+2H 2O===Ca(OH)2+2H 2↑,其中水的作用是
A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B 、是氧化剂
C 、是还原剂
D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6.在下列酸性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是
A. Ag + NO 3- Cl - K +
B. Cu 2+ NH 4+ Br - OH -
C. Ag + OH - Ba 2+ SO 42-
D. SO 42- NO 3- Fe 2+ Na +
7. 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 NO 2+ CO=== N 2+ CO 2 (2) MnO -4+ H 2C 2O 4+ H +=== Mn 2++ CO 2+ H 2O (3) (NH 4)2SO 4=== NH 3+ N 2↑+ SO 2↑+ H 2O
8.鲜榨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
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 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的Fe 2+变为棕黄色Fe 3+。
这个变色的过程中的Fe 2+被 (填“氧化”或“还原”)。
若在榨汁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 ,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这说明维生素C 具有: 。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酸性
D 、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