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25.00 KB
- 文档页数:7
普通生物学练习题第二章组织、器官和系统答案一、选择题(每题0.5分,总共18分。
答案必需写在括号内)1、不是由一个胚层发育而来的组织是( C)A.肌肉组织 B.神经组织 C.上皮组织 D.结缔组织2.高等动物胚的外胚层发育出( D )A.呼吸道的上皮 B.真皮 C.消化道的上皮 D.神经系统3.土壤表层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垂直向下长,与种子存在的位置(横放,竖放等)无关。
其原因是:( A)A.根冠 B.分生区C.土层的结构D.成熟区4.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属于( B )A.外胚层发育而成的外分泌腺 B.内胚层发育而成的外分泌腺C.外胚层发育而成的内分泌腺 D.中胚层发育而成的内分泌腺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B)A、低温、干燥、低氧 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C、高温、干燥、高氧D、高温.湿度适中、高氧6.人体下列各组织器官分别依次来自外、中、内胚层是( B )A.脊髓、肾脏、子宫B.眼睛、脊柱、肝脏C.毛发、胰脏、膀胱D.肾脏、心脏、肝脏7.动物胚的发育过程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的是(A )①海豚②鸵鸟③蛇④狗⑤蝾螈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8. 大豆种子的胚是由下列哪项发育而来的?( C )A.基细胞 B.泡状细胞 C.受精卵 D.受精极核9. 皮肤的生发层和卵巢分别是由哪个胚层发育来的?( A )A.外胚层和中胚层B.内胚层和中胚层 C.外胚层和内胚层D.内胚层和外胚层10. 被子植物受精作用完成于( C )A.花柱 B.柱头 C.胚珠 D.卵巢11. 下列腺体中,不是由外胚层分化而成的是( C )1)肠腺2)睾丸 3)皮脂腺 4)汗腺5)小唾液腺A.1) 3) 5) B.2) 3) C.1) 2) 5) D.3) 4) 5)12. 我们所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是取自于植物种子(B)A.胚乳、子叶、子叶、胚乳B.胚乳、胚乳、子叶、子叶C.胚乳、子叶、子叶、子叶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13. 人的胃腺是由下列哪项发育而成的( A )A.内胚层B.中胚层 C.外胚层D.内、中、外胚层都有14.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依次要经过的过程是:( C )A.细胞分裂、器官形成、组织分化B.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细胞分裂C.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 D.器官形成、细胞分裂、组织分化15. 高等脊椎动物和人体以下各器官分别来自外、中、内胚层的是( D)A.脊髓、睾丸、子宫B.汗腺、眼球、心脏C.毛发、肾、卵巢D.指甲、脊柱、鼻腔上皮16. 下列各项中,由胚胎的外胚层发育成的是( D )A.呼吸道上皮B.真皮C.消化道上皮D.神经系统17.切西瓜和番茄果实时,流出的汁液是( B )A、水分B、细胞液C、细胞质D、液泡18、植物组织的形成是( D )的结果。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用户作业可以通过()方式由用户自己按照作业来进行操作。
A.脱机B.自动控制C.在线处理D.联机处理2.()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专门语言,它由操作系统的专门机制解释处理。
A.C语言B.JCL语言C.Ada语言D.Pascal语言3.作业调度算法中()调度算法最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A.先来先服务B.优先数C.响应比最高优先D.均衡4.终端用户在终端上控制作业的执行要经历四个阶段,最初阶段是()。
A.用户注册B.终端连接C.作业控制D.用户退出5.在下面作业调度算法中()调度算法最有利于小作业,从而提高系统吞吐能力。
A.先来先服务B.计算时间短的作业优先C.优先数D.响应比最高者优先6.当中央处理器处于目态时,它可以执行的指令是()。
A.计算机系统中的全部指令B.仅限于非特权指令C.仅限于防管指令D.仅限于特权指令7.作业调度算法常考虑因素之一是使系统有最高的吞吐率,为此应()。
A.不让处理机空闲B.能够处理尽可能多的作业C.使各类用户满意D.不使系统过于复杂8. 分时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的作业通常称为()。
A.后台作业B.长作业C.批量型作业D.终端型作业9.在作业调度算法中,若所有作业同时到达,则平均等待时间最短的算法是()。
A.先来先服务B.优先数C.响应比最高优先D.计算时间段的作业优先10.作业调度程序从处于()状态的作业队列中选取适当的作业投入运行。
A.执行B.提交C.完成D.后备11.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
A. 先来先服务B.优先数C.响应比最高优先D.均衡12.()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周转时间B.响应时间C.等待时间D.执行时间13.作业从进入后备队列到被调度程序选中的时间间隔称为()。
A.周转时间B.响应时间C.等待时间D.触发时间二、多项选择题1.响应比最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是()调度算法的折衷。
1.某企业2008年8月1日赊销一批商品,售价为120 000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l7%。
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计算现金折扣时考虑增值税。
客户于2008年8月15日付清货款,该企业收款金额为( )元。
A.118 800 B.137 592C.138 996 D.140 40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在计算现金折扣时要考虑增值税,该企业收款金额=120 000×(1+17%)×(1-1%)=138 996(万元)。
2.一般纳税人委托其他单位加工材料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的,其发生的下列支出中,不应计入委托加工材料成本的是()。
A.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B. 支付给受托方的加工费C. 支付给受托方的增值税D. 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一般纳税人委托其他单位加工材料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的,只有支付给受托方的增值税,不应计入委托加工材料成本。
3. F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董事会提出的利润分配方案,确认应当支付给股东相应的利润时,应贷记( )科目。
A. 利润分配-股利分配B. 应付股利C. 利润分配-应付利润D. 应付利润【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决定向股东分配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贷记“应付股利”。
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职工薪酬范畴的有()。
A.业务招待费 B.辞退职工经济补偿C.医疗保险费 D.工会经费【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业务招待费不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报酬。
5.下列税金中,不需要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A.由受托方代扣代交的委托加工直接用于对外销售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B.由受托方代扣代交的委托加工继续用于生产应纳消费税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C.进口原材料交纳的进口关税D.小规模纳税企业购买材料交纳的增值税【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由受托方代扣代交的委托加工直接用于对外销售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由受托方代扣代交的委托加工继续用于生产应纳消费税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应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进口原材料交纳的进口关税应计入原材料成本;小规模纳税企业购买材料交纳的增值税应计入存货成本。
第二章练习题1. 填空题1-1 直角自由切削,是指没有参加切削,并且刃倾角的切削方式。
1-2 在一般速度范围内,第Ⅰ变形区的宽度仅为~。
切削速度因此可以近似视为一个平面,称为剪切面。
,宽度愈小,1-3 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
1-4 在已加工表面处形成的显着变形层(晶格发生了纤维化),是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和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所造成的,这一变形层称为变形区。
1-5 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和崩碎切屑四种类型。
1-6 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7 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刀具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8 经过塑性变形后形成的切屑,其厚度h ch通常都要工件上切削层的厚度h D,而切屑长度L ch通常切削层长度L c。
1-9 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主要是剪切滑移,所以用系数精确些。
1-10 相对滑移是根据纯剪切变形推出的,所以它主要反映形系数则反映切屑变形的综合结果,特别是包含有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变形区的变形情况,而变变形区变形的影响。
1-11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间的摩擦不同,因为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压力很大(可达~以上),再加上几百度的高温,致使切屑底面与前刀面发生现象。
1-12 在粘结情况下,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是切屑粘结部分和上层金属之间的摩擦,即切屑的。
1-13 根据摩擦情况不同,切屑与前刀面接触部分可分为两个摩擦区,即和滑动区。
1-14 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变形区变形的重要成因。
1-15 硬脆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切除过程有所不同,其切除过程以为主。
1-16 磨削时砂轮表面的微小磨粒切削刃的几何形状是不确定的,通常有较大的负(-60°~-85°)和刃口楔角(80°~145°),以及较大的半径。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SNA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变量实际变量净出口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绿色GDP2.试述六大经济总量包括哪些项目?各个经济量之间有何关系?4.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哪几种?5.简述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以及四部门经济具体如何循环的?6.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GNP、NNP、NI、PI和PDI这六个经济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7.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9.经济国民经济核算时要遵循社么样的平衡原则。
10.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例介绍SNA的基本内容。
11.试用收入法说明GDP的构成。
11.如何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产出等于支出两个等式?12.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82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400亿美元,消费是76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200亿美元。
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13.假定某国各项经济指标如下:消费支出:3000亿;总投资:2000亿;政府支出:900亿;进口:300亿;出口:150亿;工资:4200亿;间接税未知;利息:200亿,租金:250亿;利润:400亿;折旧:100亿;非企业收入:400亿‘根据所给资料进行:(1)用支出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2)该国间接税为多少?(3)该国国内生产净值为多少?1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出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1.名词解释(1)SNA: 即国民账户体系。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一、填空题1.某反应,当升高反应温度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若只增加体系总压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则此反应为热反应,且反应物分子数(大于、小于)产物分子数。
2.对于反应,其反应级数一定等于反应物计量系数,速度常数的单位由决定,若k的单位为L2·mol-2·S-1,则对应的反应级数为。
3.可逆反应A(g)+ B(g)⇌C(g)+Q达到平衡后,再给体系加热正反应速度,逆反应速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4.在500K时,反应SO2(g)+1/2O2(g)⇌SO3(g)的K p = 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K p =。
5.反应:HIO3+3H2SO3→HI+3H2SO4,经实验证明,该反应分两步完成;(1)HIO3+H2SO3 → HIO2+H2SO4(慢反应),(2)HIO2+2H2SO3 →HI+2H2SO4(快反应),因此反应的速度方程式是。
6.在298K温度下,将1摩尔SO3放入1升的反应器内,当反应2SO3(g)⇌2SO2(g)+O2(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有0.6摩尔的SO2,其K C是,K p是。
(R = 8.314 kPa·L·K-1·mol-1)。
7.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H2S(g),K c=1.0 ×10-3;S(s)+O2(g)⇌SO2(g),K c= 5.0 ×106;H2(g) + SO2(g)⇌H2S(g) + O2(g)的平衡常数K c为。
8.简单反应A= B + C,反应速度方程为,反应级数为,若分别以A、B两种物质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度,则V A与V B。
9.阿仑尼乌斯公式中e-Ea/RT的物理意义是。
10.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它改变了反应的,降低了反应的,从而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1.某温度下2N2O5= 4NO2 + O2该反应的速度和以各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度的关系为:V = 1/2V N2O5= 1/4V NO2= V O2 。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一、选择题1.随着公共汽车车票的价格上升,会出现公共汽车车票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B.本题考察需求量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化。
表示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2.随着公共汽车票的价格大幅下降,会出现私人汽车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D.本题考察需求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也就是非价格因素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的变化。
表示在每一个与以前相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公共汽车和私人汽车互为替代品,替代品价格下降,被研究对象的需求会跟着下降,消费者在相同的价格下减少了对私人汽车的需求数量。
3.随着汽油价格大幅下降,会出现私人汽车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C.本题考察需求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也就是非价格因素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的变化。
表示在每一个与以前相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汽油和私人汽车互为互补品,互补品价格下降,被研究对象的需求数量会增加,消费者在相同的价格下增加了对私人汽车的需求数量。
4. 随着养猪专业户的增加,会出现生猪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A. 本题考察需求量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需求量的变化。
表示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本题供给增加导致生猪价格下降,在较低的价格下消费者增加了生猪的需求数量,是需求量的变化。
5.随着商品房价格上升,商品房的()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
解析:B.本题考察供给量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导致的供给数量的变化被称供给量的变化。
一、判断题1. 在使用配置了触摸屏的多媒体计算机时,可不必使用鼠标器。
T2. 盘和内存之间以簇为单位交换数据。
F3. 光盘是一种可读不可写的存储器。
F4. VGA是显示器主机间的接口。
F5. 激光打印机使用的墨水质量很高。
F6. 扫描仪工作时,将被扫描的图件正面朝上。
F7. 数码相机的成像技术与传统相机的成像技术基本相同。
F8. CMOS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
T9. SRAM比DRAM速度慢。
F10.ROM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T11.利用Cache能加快程序的运行速度,其依据的原理是Cache速度快。
F12.主存储器的编址单位是字节。
T13.I/O控制器可以完全脱离CPU控制I/O操作的全过程。
F14.CPU总线、存储器总线和I/O总线统称系统总线。
T15.I/O接口就是用于连接I/O设备的各种插头插座。
F16.总线控制器包含在主板的芯片组内。
T17.USB接口按双向并行方式传输数据。
F18.ALU与浮点运算器可以同时进行整数和实数的运算。
T19.CPU主频即CPU总线频率。
F20.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为键盘、鼠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
T21.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一定互相不兼容。
F22.PC机的主存储器包含大量的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都可以存放8个Byte。
F23.在使用输入设备进行输入时,目前还只能输入文字、命令和图像,无法输入声音。
F24.为了提高CPU访问硬盘的工作效率,硬盘通过将数据存储在一个比其速度快得多的缓冲区来提高与CPU交换的速度,这个区就是高速缓冲区,它是由DRAM芯片构成的。
T25.在一台已感染病毒的计算机上读取一张CD-ROM光盘中的数据,该光盘也有可能被感染病毒。
F26.存储容量是数码相机的一项重要性能,不论拍摄质量如何,存储容量大的数码相机可拍摄的相片数量肯定比存储容量小的相机多。
F27.绘图仪、扫描仪、显示器、音箱等均属于输出设备。
F28.PC机的主板又称为母板,上面可安装CPU、内存储器、总线、I/O控制器等部件,它们是PC机的核心。
第二章自测题一、选择题(30题)1.毛泽东在()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A. 1927年3月B. 1929年6月C. 1929年12月D. 1930年5月2.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纠正()的问题A. 主观主义B. 官僚主义C. 宗派主义D. 教条主义3.毛泽东在()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A. 《反对本本主义》B. 《实践论》C. 《矛盾论》D. 《改造我们的学习》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召开A. 1978年3月B. 1978年5月C. 1978年12月D. 1980年5月5.在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中,最根本的是()A.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B. 密切联系群众C. 自我批评D. 批评6.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中,强调求真务实的领导人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7.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中,特别强调与时俱进的领导人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8.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对中国革命危害最大的是()A. 经验主义B. 教条主义C. 宗派主义D. 自由主义9.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是在()A. 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B.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C.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D.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10.1978年邓小平在领导和推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针对的问题是()A. “苏联模式”B. “以阶级斗争为纲”C. “两个凡是”D. “文化大革命”11.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 制度创新B. 科技创新C. 文化创新D. 理论创新12.改革开放的前提和先导是()A. 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B. 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 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D. 群众路线上的拨乱反正13.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 马克思主义B. “三个有利于”标准C. 实践D. 生产力14.对“实事求是”首先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是()A. 陈独秀B. 毛泽东C. 刘少奇D. 邓小平15.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A. 1977年4月邓小平以个人名义致中共中央的信B. 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 1986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毛泽东思想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实事求是17.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针对长期存在的()A. 教条主义B. 马克思主义C. 自由主义D. 实用主义18.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共同特点是()A. 主观与客观脱离B. 思想与行动不一致C. 理论与实践脱节D. 认识与实践脱离19.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A. 政治纲领B. 组织原则C. 思想路线D. 工作作风20.邓小平正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是在()A. 十二大B. 十三大C. 十四大D. 十五大21.毛泽东在()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第二章自测练习/返回首页/本章教学大纲/本章教学内容/本章自测练习答案/一、判断题1.间接生产费用是指需要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
()2.生产费用要素反映企业在生产中发生了哪些费用,而成本项目反映生产中发生的这些费用到底用在了哪里。
()3.生产费用是产品成本形成的基础,产品成本则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
()4.在实际工作中,某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也可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5.直接生产费用都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 )6.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工业企业或车间中,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都是直接计入费用。
()7.如果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误记为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企业将虚增本期的利润,而以后相关期间的利润被虚减。
()8.在成本核算中,应该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防止任意提高或降低月末在产品费用,人为调节完工产品的成本。
()9.在成本核算中,应该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防止任意提高或降低月末在产品费用,人为调节完工产品的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间接生产费用的是()。
a.生产工人工资 b.机器设备耗用电费c.机器设备折旧费用 d.车间厂房折旧费用2.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是()。
a.对外投资发生的支出 b.固定资产盘亏损失c.季节性停工损失 d.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损失3.为正确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本期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应划清()之间的界限。
a.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 b.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c.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d.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4.间接生产费用都()a.是间接计入费用 b.是直接计入费用c.专设成本项目 d.不专设成本项目5.由于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很难严格区分,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将其纳入()a.管理费用 b.期间费用 c.制造费用 d.当期损益6.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
a.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 b.产品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c.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d.生产车间的办公费用7.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计入费用的有()。
第一章需求和供给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张某对面包的需求表示( C )A.张某买了面包B.张某没有买面包,而买了煎饼C.面包卖每个1元时,张某准备用现有的收入买4个,而每个为2元时,准备买1个D.张某准备买10个,但钱没带够E.以上都不表示需求2、需求规律说明(B)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汽车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E.羽毛球的价格下降,球拍的销售量增加3、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 )A.需求增加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减少 D.需求量减少E.无法确定4、对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C)A.气候异常严寒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种植C.大白菜的价格下降D.化肥价格上涨E.无法确定5、供给规律说明(D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供给量增加;C.消费者更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6、需求的减少意味着需求量(E )A 在任何价格水平下都不降低B 仅在均衡价格水平下降低C 在一些价格水平下降低D 在大部分价格水平下降低E 在所有价格水平下降低7、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 )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买者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8、政府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可能导致( B )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卖者卖出了希望出售的商品9、均衡价格随着( B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下降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面包的需求向右移动( D )A. 面粉价格的上涨B. 果酱价格的上涨C. 收入的下降D. 花生酱价格的下降11、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后,均衡价格将( A )A. 大于4B. 小于4C. 等于4D. 小于或等于4E. 无法确定12、当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 D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确定E. 使得均衡数量不变13、需求和收入正相关的是(D )A 替代品B 互补品C 劣等品D 正常商品1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 B )A 正值B 负值C 0D 115、当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5%,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B )A 大于1B 小于1C 等于1D 等于016、若供给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等于1,则供给曲线只能是一条( B )A 过原点的45 线B 过原点的直线C 平行于横轴的直线D 垂直于横轴的直线17、如果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美分,那么这种做法将引起这种商品的( B )A.价格上升5美分B.价格的上升少于5美分C.价格的上升大于5美分18、当需求曲线斜率始终为负而供给曲线斜率始终为正时,如果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 B )(A)收敛型的(B)发散型的(C)封闭型的二、判断题1、某经济学杂志今年价格比去年上升20%,销售量却比去年增加了30%,这不符合需求定理(F)2、随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均衡价格上升10%,均衡产量上升10%,此时需求为单位弹性(F )3、如果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销售税主要由购买者承担。
第二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体系和环境之间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情况,可将体系分成、、。
2、强度性质表现体系的特征,与物质的数量无关.容量性质表现体系的特征,与物质的数量有关,具有性。
3、热力学平衡状态同时达到四种平衡,分别是、、、。
4、体系状态发生变化的称为过程.常见的过程有、、、、。
5、从统计热力学观点看,功的微观本质是,热的微观本质是。
6、气体各真空膨胀膨胀功W= 07、在绝热钢瓶中化学反应△U= 08、焓的定义式为。
二、判断题(说法对否):1、当体系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
( √)2、当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χ ) 3.因= ΔH, = ΔU,所以与都是状态函数。
(χ)4、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χ)错。
只有封闭系统不做非膨胀功等压过程ΔH=Q P5、状态给定后,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状态函数确定后,状态也就确定了。
(√)6、热力学过程中W的值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7、1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经过不同的循环途径后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不变。
( √ )三、单选题1、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 C )A 、T、P、V、QB 、m、W、P、HC、T、P、V、n、D、T、P、U、W2、对于内能是体系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C )A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B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C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D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3下列叙述中不具有状态函数特征的是(D )A体系状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值也确定B体系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只由体系的始终态决定C经循环过程,状态函数的值不变D状态函数均有加和性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物体温度越高,说明其内能越大B物体温度越高,说明其所含热量越多C凡体系温度升高,就肯定是它吸收了热D凡体系温度不变,说明它既不吸热也不放热5、下列哪一种说法错误( D )A焓是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B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焓变△H才与体系吸热相等C焓是状态函数D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能进行热交换的能量6、热力学第一定律仅适用于什么途径(A)A同一过程的任何途径B同一过程的可逆途径C同一过程的不可逆途径D不同过程的任何途径7. 如图,将CuSO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系统的是( A)(A)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 两个铜电极;(C)蓄电池和铜电极;(D) CuSO4水溶液。
第二章练习与答案一、多选题1、下列各项中,()表示资金时间价值。
A.纯利率B.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C.通货膨胀率极低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D.不考虑通货膨胀下的无风险收益率【答案】ACD【解析】利率不仅包含时间价值,而且也包含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的因素,由此可知,资金时间价值相当于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利率,因此,纯利率就是资金时间价值,所以A正确;由于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包含风险和通货膨胀因素,所以B错误;由于国库券几乎没有风险,所以,通货膨胀率极低时,可以用国债的利率表示资金时间价值,因此,C 正确;无风险收益率是资金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补偿率之和,不考虑通货膨胀下的无风险报酬率就是资金时间价值,所以,D正确。
2、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普通年金终值系数计算出确切结果的项目有()。
A.偿债基金B.先付年金终值C.永续年金现值D.永续年金终值【答案】:AB【解析】:偿债基金=年金终值×偿债基金系数=年金终值/年金终值系数,所以A正确;先付年金终值=普通年金终值×(1+i)=年金×普通年金终值系数×(1+i),所以B正确。
选项C的计算与普通年金终值系数无关,永续年金不存在终值。
3、下列各项中,能够衡量风险的指标有()。
A.方差B.标准差C.期望值D.标准离差率【答案】:ABD【解析】:参见教材。
4、下列各项中,其数值等于即付年金终值系数的有()。
A.(P/A,i,n)(1+i)B.{(P/A,i,n-1)+1}C.(F/A,i,n)(1+i)D.{(F/A,i,n+1)-1}【答案】:CD【解析】:参见教材。
即付年金终值系数是在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基础上,期数加1,系数减1,也等于普通年金终值系数再乘以(1+i)。
5、在下列各项中,能够影响特定投资组合β系数的有()。
A.该组合中所有单项资产在组合中所占比重B.该组合中所有单项资产各自的β系数C.市场投资组合的无风险收益率D.该组合的无风险收益率【答案】: AB[解析]:投资组合的β系数受到单项资产的β系数和各种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两个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A.《改造我们的学习》B.《论联合政府》C.《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2、在我党的领导人中,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3、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三大D.中共六大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争取外援5、毛泽东在哪篇著作中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A.《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B.《论联合政府》C.《〈共产党人〉发刊词》D.《反对本本主义》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A.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实事求是C.批评与自我批评D.理论联系实际7、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党八股》D.《反对本本主义》8、在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把教条主义者比喻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是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本本主义》D.《为人民服务》9、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10、中国共产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A.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C.有无群众观点D.消除腐败11、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A、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目标B、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C、马克思主义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二、多项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实事求是基本要求是A.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B.调查研究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解放思想2.刘少奇在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所概括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A.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B.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解放自己的观点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3.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包括: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C、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一致D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E、开拓马克思主义境界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主要方面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谦虚谨慎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主要表现在A.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B.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C.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D.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6、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的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是A.向群众调查实际材料B.要有正确的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C.必须做正确的调查D.必须反对主观主义7、在当代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它们在哪几方面高度统一A.理论基础 B.原则立场 C.思想方法 D.历史革命8、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是A.形式主义B.主观主义C.尾巴主义D.命令主义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是A.科学地总结了建国32年的历史,B.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评价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章 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练习题一、选择题1.将大小为100N 的力沿x 、y 方向分解,若在x F F 轴上的投影为86.6N ,而沿x 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115.47N ,则在y 轴上的投影为 1 。
F ① 0;② 50N ;③ 70.7N ;④ 86.6N ;⑤ 100N 。
2.已知力的大小为=100N ,若将沿图示F F F x 、y 方向分解,则x 向分力的大小为 3 N ,y 向分力的大小为 2 N 。
① 86.6;② 70.0;③ 136.6;④ 25.9;⑤ 96.6;3.已知杆AB 长2m ,C 是其中点。
分别受图示四个力系作用,则 3 和 4 是等效力系。
① 图(a )所示的力系;② 图(b )所示的力系;③ 图(c )所示的力系;④ 图(d )所示的力系。
4.某平面任意力系向O 点简化,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力 和一个力偶矩为Mo 的力偶,则该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R 为 3 。
① 作用在O 点的一个合力;② 合力偶;③ 作用在O 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④ 作用在O 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5.图示三铰刚架受力作用,则A 支座反力的大F 小为 2 ,B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2。
① F/2; ② F/; ③ F ;2④ F ; ⑤ 2F 。
26.图示结构受力作用,杆重不计,则A 支座约束力的大P 小为 2 。
① P/2;② ;③ P ;④ O 。
3/3Pa 7.曲杆重不计,其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 的力偶,则图(a )中B 点的反力比图(b )中的反力 2 。
① 大;② 小 ;③ 相同。
8.平面系统受力偶矩为M=10KN.m 的力偶作用。
当力偶M 作用于AC 杆时,A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4 ,B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4 ;当力偶M 作用于BC 杆时,A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2 ,B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2 。
① 4KN ;② 5KN ;③ 8KN ;④ 10KN 。
9.汇交于O 点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二力矩形式。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图中()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 湖泊湿地,b能和缓的加热大气C. 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读下列图表,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B.上海中雨,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C.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D.西宁晴,外出应做好防晒、防中暑准备4.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下图中能正确解释其根本原因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左图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右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回答5-6题。
5.乙图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6.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据石家庄机场透露,7日,16时30分,受雾霾影响石家庄机场能见度由1400米骤降至100米,导致55个航班被迫取消。
16时58分石家庄机场能见度提高,达到起飞标准,第一个离港航班NS3267石家庄至深圳顺利起飞,机场航班陆续恢复正常。
下图为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
回答7-8题。
7.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8.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多雾,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火山冬天是指因一座较大的火山爆发,全球数年或者某年没有夏天而只有冬天。
2014年9月2日冰岛东南部的巴达本加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的火山灰。
下图为火山喷发对大气影响示意图。
回答9-10题。
9.火山冬天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A.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弥漫在对流层散射了太阳辐射B.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到达平流层削弱了太阳辐射C.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削弱了大气逆辐射D.火山喷发形成酸雨削弱了太阳辐射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爆发的动力是太阳辐射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对航空运输不会产生影响C.冰岛冬季受低压控制,天气晴朗D.火山喷发可能会导致降雨量增大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实验(如下图)。
完成11-12题。
1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 水循环B. 温室效应C. 热力环流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2.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回答13-14题。
13.图中()A.①比②气温高B.②比③气温低C.③比④气压低D.④比①气压高14.图中()。
A.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东南风B.③地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形成对流雨C.近地面气流流向为:③→②D.等压面分布状况一般出现在夏季的白天美国脐橙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大多被栽种在丘陵地区山谷中。
但北半球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出现的近地面逆温现象经常使脐橙遭受冻害。
左图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
右图为美国西部某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
完成15-16题。
15.春季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6.美国佛罗里达洲大量种植脐橙,其遭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
图中,若按逆温垂直递增率1℃/10米计算,则该山谷种植脐橙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A.6米B.24米C.40米D.60米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17-18题。
17.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 ①处为陆风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 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18.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 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 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①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₂、NO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③④20.有关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温带地区B.热岛效应≥1.0℃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说明高原产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C.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D.1月份温带地区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无关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浙江多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温度降到4度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读我省某地茶园今年3月份每日6时近地面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21-22题。
21.根据气温垂直分布图分析,该地安装“防冻风扇”的理论高度是()。
A.1米B. 2~3米C. 4米D. 7米22.“防霜冻风扇”实际防霜冻的作用原理是因为风扇()。
①吹出的热风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②转动可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强度③扰动气流使上下层空气混合提高气温④转动带动气流,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下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风向轨迹图,④是稳定风向,回答23-24题。
23.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是()。
A.向北B.向东C.向东北D.不能确定24.有关④地风向,正确的是()。
A.北半球近地面风向B.南半球近地面风向C.北半球高空风向D.南半球高空风向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25-26小题。
25.图中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26.关于甲、乙两地气流运动和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流上升,天气晴朗B.乙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C.甲地气流下沉,高温多雨D.乙地气流上升,寒冷干燥图甲、乙为冬季某日沈阳附近20时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H代表高压中心、L代表低压中心,①、②分别对应地面③、④。
据此回答27-28题。
27.依据等压线示意图,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气压值最高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8.判断此时与图乙中沈阳风力状况相比,图甲中沈阳的()。
A.风力更大,且风向一致B.风力更小,且风向一致C.风力更大,且风向相反D.风力更小,且风向相反29.位于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读博斯腾湖及周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是对甲地区的形象描述。
简析甲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2)炎热的夏季午后,人们来到博斯腾湖边,能感受到湖面吹来的习习凉风,请用所学知识简析“凉风”的成因。
30.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答案选择题:1-5 B C C B D 6-10 A C D B D 11-15 D C D C D 16-20 B D C B C 21-25 C B C A C 26-28 B D A综合题:29.(1)该地气候干旱,云雾少,大气透明度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相对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若,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相对较低,因而气温日较差大。
(2)由于湖水(湖泊)比周边陆地比热容(热容量)大;白天,湖泊升温面慢(湖滨陆地升温快),湖面形成高压(湖滨陆地形成低压),湖滨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湖泊升温慢,湖面形成高压);大气从湖面高压向湖滨低压作水平运动,形成习习凉风(风从湖面高压吹向湖滨低压)。
30.(1)甲地位于乙地西北侧;(1分)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1分)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1分)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1分)风从甲地吹向乙地,即西北风。
(1分)(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1分)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1分);盛行的西(北)风受狭管效应的影响(或答盛行的西(北)风“与谷地走向一致”,)(1分),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