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不完全是“科技”》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及答案一、课外阅读。
花瓣飘香①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②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③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
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④“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⑤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⑥“摘花瓣做什么呀?”⑦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些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⑧“你爸爸呢?”⑨“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⑪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结合短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小女孩摘带露水的花瓣是因为自己喜欢。
(____)②小女孩摘花瓣想寄给在南沙当解放军的爸爸。
(____)③小女孩摘花瓣想让生病的妈妈早日好起来。
(____)④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不想让生病的妈妈生气。
(____)3.根据短文内容和提示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__________(时间),一个__________(人物)为了让自己生病的妈妈_______(起因),在__________(地点)摘下_________________(经过),想让_______________(结果)的故事。
4.文中“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主要通过对小女孩的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
《误入劳动者天堂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误入劳动者天堂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巧是创造性劳动,需要通过辛勤锻炼才能产生。
所以,任何巧事都要从“笨事”做起。
A不愿做“笨事”,不愿下“笨工夫”的人,就不能做到巧。
艺术上的灵巧熟练,首先要从基本功练起,按照严格的规矩和程序把功夫练到家。
B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实实在在地打好了根底,认真地掌握了这些基本动作的规律以后,才能得心应手,做到熟能生巧。
科学技术中的许多发明创造,同样也要经过几十次、几百次以至更多的实验,经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才能获得成功。
没有百折不挠的科学实践,根本不可能有发明创造。
C人们要做好工作,都必须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讲究技巧,讲究方法,反复地研究,反复地实践。
有了这种务实精神,才能为巧干提供动力和前提。
D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灵巧()熟练()得心应手()百折不挠()2.“由此可见,实干是一切巧干的基础”一句是从上文中摘出来的,应放在文中A、B、C、D中哪一处最恰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短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巧干__________B.实干是巧干的基础C.在工作中,必须脚踏实地,勤学苦练D.必须重视基本功的训练4.文章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画横线的句子后面各补充一个名人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笨拙生疏力不从心半途而废2.C3.B4.道理论证5.①京剧大师梅兰芳为演《霸王别姬》,天天下腰拧身、早起练剑。
②爱迪生发明电灯。
《误入劳动者天堂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⑴他这个人是从来不讲实用的。
⑵他找不到有实际用处的工作做,因此整天想入非非。
他塑造一些小玩意儿一—男人、女人、城堡和锒嵌着海贝的泥雕。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
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
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
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域后,用途十分广泛。
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
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
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
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
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江苏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
我国从2017年6月1日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逆行线陈浩在科技爆炸的中心——电脑城顶楼租金最便宜的角落里,有一家招牌上写着“全场一折”的二手配件店。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近年来店里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而且短期内都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上星期店主陈一看到一批货实在是便宜,一时头脑发热就赌了两集装箱,结果爆出一堆众人皆晕的垃圾,现在它们都堆在托运站仓库里吃灰。
店里积压的配件越来越多,越来越旧,在科技发展的单行线上,过时货就别指望还有出头之日了。
看来真的要将它们加工成现代气息浓厚的工艺品卖了……陈一无奈地想。
他回到座位上继续看新闻,暂时不去计算还要多久自己就将成为饿殍。
网站上有条快讯引起了他的关注,大意是说:部分45纳米级CPU和40纳米级CPU 相继出现质量问题,制造商表示他们对前景深感担忧。
陈一突然有一种无比奇快的感觉,好比某个神经细胞“啪”地闪出一串亮蓝色冷光,把周围的同伴们吓了一大跳。
他起身看了看四周,喧闹的市场里似乎一切正常,但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了……“给我把那个一百元电脑的售价增加一个……不……两个零。
”直觉引导着陈一说道。
店里的伙计们基本认定自己的老板已经想钱想疯了。
五个月后,集成电路技术差不多已经倒退了五年。
那些对高科技极度崇拜的国家,全都不幸地成了最精密的CPU,现在玩不转了。
先是金融危机,现在又冒出这种无处讲理的纳米危机……面对这场选择性的毁灭打击,一些主要工业国只能一筹莫展地死扛着。
当然,凡事总有正反两面,也有极少数人为纳米危机欢欣鼓舞,从咸鱼中翻身。
现在,陈一的店铺已经从电脑城顶楼搬到了一楼租金最贵的地方,生意火爆得不得了。
凭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在纳米危机尚未全面爆发时就开始控制出货量,他那充足的库存都成了炙手可热的金娃娃。
“把灰都掸干净,用袋子套好放到柜台里。
”陈一吩咐伙计们。
虽然现在65纳米级芯片尚未被完全吞食,但趋势表明130纳米的时代很快就将会重新来临。
如此甚好……陈一惬意地靠在椅背上,数码产品要是都成了不可再生的资源,那自己可就发大财了。
科学与科学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科学与科学精神》阅读材料科学与科学精神刘长城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是以经过实践验证的精确概念表达的知识体系。
分析来看,科学有以下特性:科学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是以精确的概念表达的体系;概念的真理性经过实践的验证。
与科学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是科学技术,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科学与技术是有明显区别的。
具体表现在:(1)科学是认识世界,探求客观真理,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用来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技术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和信息手段。
(2)科学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表现为物质形态。
(3)科学没有眼前的、近期的经济效益;技术的功能明显,可为国民经济提供明显的效益。
其实,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复杂过程。
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在我国经常被混为一谈,社会上大多数人也难以区分科学与技术。
“科学”一词很少在中文中单独出现,它总是与技术连在一起,称为“科学技术”或“科技”,而人们理解科技时往往更强调后面的“技术”,而不是前面的“科学”。
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区别开来。
由此来看,我国古代虽然曾经有过发达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四大发明”,但只能说中国古代有技术无科学。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惊奇地发现,科学技术发达的文明古国mdash;mdash;中国,却没能率先进入现代文明。
其实,“科学”这个词是舶来品,是日本人对“Science”一词的翻译(1832年),是“分科之学”的意思。
中国人最初把“Science”译为“格致”,1896年梁启超的《变法通议》,1898年康有为的奏折中开始使用科学一词。
直到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科学才打开古老中国的大门,严复、陈独秀等人为中国的科学启蒙做出了卓越贡献。
罗素说:“人类的思想有两种冲动,一种是神秘的,一种是逻辑的。
由前一冲动发生宗教学、伦理学;由后一冲动,乃发生自然科学。
”在中国古代,由于“天人合一”思想把人和自然统一在一个精神世界里,没有产生和使用形式逻辑思维,大大阻碍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自然世界的规律性探索,所以科学没有能在古代的中国建立和发展起来。
七年级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相对于共享经济中的增量,我更关注存量部分的资源盘活。
”全国政协委员汪浩然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国有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量闲置资源以及公共资源共享还存在瓶颈,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社会财富的很大浪费。
目前一些租赁模式的共享经济在资本炒作下增量过快,一味通过从增量中找增量的方式,出现了无序投入、资源浪费的情况。
共享经济想要健康发展,还须“从存量中找增量,而不是从增量中找增量”。
江浩然呼吁,“国家应该在鼓励共享破除瓶颈上出台政策措施,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共享经济要发展更要健康》人民日报)材料二:共享经济的萧条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降临的。
2018年12月,大概是ofo最难捱的日子。
自中旬起,ofo总部就遭到讨还押金的用户的围堵,队伍从五楼排到一楼,又从大堂延伸到马路上。
曾与ofo分庭抗礼的摩拜单车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去。
在被美团收购后20多天时间里,摩拜毛损人民币4.07亿元,平均每天亏损1500多万元。
仅在几年前,共享单车发展的速度如同搭上火箭。
2015平10月底,ofo投放单车数量仅2万辆,到2017年,这一数字迅速攀升至2300万。
疯狂扩张的背后,是投资者们不断输送的融资血液。
数据显示,2016年有超过20家共享单车企业共存,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
用户规模也呈指数级增长,2016年共享单车的用户1886万人,同比增长700%。
但到2017年底,共享单车死亡名单越来越长,悟空单车、3Vbike单车、小鸣单车、酷骑单车等皆上榜。
市场洗牌、管理失控、烧钱恶性循环、资本逃离,甚至挪用押金填补缺口,这些因素汇聚起来,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刺向还未成熟的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大败局》)材料三: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公司管理不善,“罪魁”或许来自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无底线的炒作和国民素质的全面挑战。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稳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平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用“√”画出选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这两个自然段是按从_______到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3.读选文第一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概括蟋蟀住宅外部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文段一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猫》节选文段二小花猫遇到什么东西都会很好奇。
有一次,妈妈从菜市场买回一些龙虾,小花猫好像发现了敌情一样,它弓起脊背,翘起尾巴,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
然后它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向龙虾靠拢。
等靠近时,它用爪子去拨弄龙虾,龙虾张开两只大钳子,也不甘示弱。
就这样你来我往,小花猫和龙虾大战了起来。
最后,龙虾乘小花猫不注意,张开大钳子在小花猫鼻子上狠狠地夹了一下,小花猫“喵”地叫了一声就跑开了,逗得我和妈妈大笑起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日前,华为在北京发布了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致力打造极简5G,助推全球5G大规模快速部署。
华为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积极投入、持续创新。
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C Band 3.5G、2.6G)”网络,并将最好的5G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表示:“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以全面领先的5G端到端能力,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和生态成熟。
”据介绍,华为发布的全球首款5G 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PA(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
同时,该芯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应对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挑战。
(摘自中国经济网《华为发布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材料二: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仅芯片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而同期全国高校培养规模约10万名,算上30%的流失率,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才不到7万人,缺口近半。
迫在眉睫的中国芯在此刻,不仅要避免急功近利,更要以长远眼光在人才的培养和挖掘上下苦功夫,遵循市场规律,在夹缝中砥砺前行,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中国芯想要真正逆袭,面临诸多挑战,一个是技术差距,另一个是制作水平的薄弱。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放下手机,不然你真的会瞎李斐然①微软的报告称,77%的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会在做任何事之前先伸手去找自己的手机。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奥尔特研究了这种技术上瘾的现象。
在他的调查里,超过59%的人承认,他们依赖社交媒体,如果超过半小时没有上网查看,他们就会觉得焦躁不安,无法集中精力。
在另一次调研中,46%的人表示,他们无法忍受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
显然,我们被眼前的这个屏幕迷住了,逐渐上瘾。
②为什么屏幕会吞没我们的生活,抢走这么多的时间?在采访了开发者,查阅了数据报告后,我终于开始明白,我们每个人身边究竟在发生什么——根据微软加拿大分公司发布的关于人类注意力的研究报告,在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持12秒,而到了2013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
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用户的注意力。
所以,一个成功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在一个又一个8秒内不断地释放新的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③这一切细微设计,从医学角度看,简直就是一出悲剧。
在正常状态下,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要眨15到20下,也就是说,每隔3秒钟左右,眼睛有一次不自主的眨眼,这个过程被称为“瞬目过程”。
每一次完全的瞬目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2秒的休息。
④但是,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甚至减少至1/3。
更要命的是,屏幕还在源源不断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从一个刺激点接连不断地转移到另一个刺激点,在移动过程中,眼睛持续保持紧张状态,完全瞬目次数明显减少。
⑤屏幕上的这些设计,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增加了泪液的蒸发。
最新的研究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
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美版)一、阅读理解《巨人的花园》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
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
谢谢你!”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
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情(_________)寒冷(_________)2.填空:巨人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一年级起,我们已学过了很多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通过本学期这几篇童话故事的学习,你能说说章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
神奇的克隆《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许多植物先天就有克隆的本领。
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这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高考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解题方法一、科普文章的含义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合为一体,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甚至诗的清醇。
二、科普文章的文体特点1、短小性。
它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
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2、知识性。
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常州给读者。
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
3、文学性。
它要以优美文字、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
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4、思想性。
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起启示,发人深省。
三、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
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
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
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四、科普文章阅读的基本要求①首先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来看待1、理清说明顺序。
了解并记住说明文常使用的说明顺序。
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
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语言标志。
2、掌握结构特点。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引出说明对象、详细解说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每一颗巨星的陨落,都会让我们伤感一番,都会让我们头顶的星空暗淡些许。
然而,似乎很少有一颗巨星之殇,会如钱学森的离去一样,引起从上至下的深切关注。
在中国,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
1947年2月,刚满36岁的钱学森因在空气动力学、火箭飞行理论、数学等领域的优异才能,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条件,一心想要回到祖国。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
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
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
”钱学森的好友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摘编自《此生睢愿长报国》)材料二:钱学森素以治学严谨著称。
在交大求学期间,他就秉承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至今,交大校园里还在盛传他在水力学考试和热工实验报告中“两个100分”的故事。
他在科研中形成的手稿,字体工整秀丽,图形表格规范,等号划得如同直线一般,有的计算数字精确到小数点之后8位,充分体现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在领导“两弹一星”工程期间,他严格贯彻“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精心组织工程实施,经常亲自到第一线具体指导,在航天界传为佳话,并影响了几代科技工作者。
他指导青年同事们,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做研究都必须做到“严谨、严肃、严格、严密”。
(摘编自《弘扬钱学森的精神》)材料三: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01 人与社会--科学与技术Passage 1(2024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Natural disasters like earthquakes and storms can pull down buildings easily. It's difficult for the search and rescue teams (搜救队) to find those who are trapped (陷于困境) in the fallen buildings.But an unlikely assistant, mice, is being trained up to help out. The project started by Belgian APOPO, is planning to tie tiny, high-tech backpacks to mice to help search for survivors (幸存者).“Mice like to explore —and that is key for search and rescue.” said Donna Kean, a scientist and leader of the project.“ Besides, their small size and excellent sense of smell make them perfect for locating (定位) things in small spaces.”The mice are being trained in a basic environment at present. They must first locate the target (目标) person in an empty room, pull a switch that starts an alarm on their clothes, and then return home, where they are given a treat.For the next part of training, Kean said the team would create “disaster-similar areas”. Once the mice are confident in these areas, the project will move to Turkey for further preparation in more real environments. If that goes well, the mice would probably enter real- life situations.The mice are still in the early progress of training. And APOPO is working with the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o develop a backpack with a video camera, a two-way microphone, and a locating tool to help communicate with survivors. “Together with the backpack and the training, the mice are very useful for search and rescue,” said Kean. “Even if our mice find just one survivor, we would be happy toknow they have made a difference somewhere.”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s the reason for mice to be chosen for search and rescue① Because their nature of exploring.② Because their small sizes.③ Because their ability to smell something.④ Because their perfect eyesight in the dark.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Which paragraph tells how the mice are trainedA.Paragraph 1. B.Paragraph 2.C.Paragraph 3. D.Paragraph 4.3.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A.Donna Kean is a survivor in an earthquake.B.The mice are being trained in real-life situations.C.APOPO scientists haven’t invented the high-tech backpack.D.The mice are often given a treat before they complete the task.4.What does Donna Kean think of the projectA.Nervous. B.Interesting.C.Hopeful. D.Impossible.【答案】1.A 2.D 3.C 4.C【导语】这是一篇说明文。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人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练习22024.10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4分)校学生会拟举办“君子自强不息”主题文化展览活动,请你协助筹备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君子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中华儿女,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君子在个人修养方面要能做到“君子固穷”“君子坦荡荡”“君子泰而不骄”“君子以自强不息”等。
“君子”内涵与时偕行。
新时代,“君子”仍是世人共同推崇的高尚人格。
淬炼君子人格是当代青年立身处世的价值标杆。
1.你想知道“君子固穷”的意思,查阅典籍,发现古代学者的解释为:“固穷”者,言穷当固守也。
你认为“君子固穷”的意思是(2分)A.君子应该固守穷困的境遇,不被外物诱惑而改变自己的追求。
B.君子固然有穷困的时候,只需守候得志之时到来,实现抱负。
C.君子处于穷困条件下,还能固守自己志向,坚持自己的操守。
第二部分自强不息——古今榜样的精神引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
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忍,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古有屈原行于长路,上下求索;有李白长风破浪,扬帆济海;有郑燮千磨万击,迎风坚韧。
今有奥运健儿不惧伤病,勇于夺冠,为国争光;有身残志坚的陆鸿虽患脑瘫,但逆流而上扶贫创业;有华坪女高学子面对坎坷求学路,仍刚强勤敏心怀远志。
新时代青年更要提高自强不息的精神,共同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不断塑造自我的人格。
2.你想选以下的一幅书法作品参展,哪幅题字更能体现主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请你发表看法。
(2分)小东:作品1好。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
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
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
”这句话何其爽直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菲尔、伦伯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亲切地表示画家“艺术心灵的探险史”与造物肉搏时的悲剧与光荣的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
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
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
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
然而北齐时(550-577)曹国(属土耳其斯坦)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
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域影响者。
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
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
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
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确认过“掌纹”找到对的人①将新兴技术毫不吝啬地搬上荧屏,让观众一饱黑科技奇观的眼福,是好莱坞电影长期以来的噱头和卖点。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早已是影视黑科技中的常客。
《变形金刚2》年轻的男主角和他的小伙伴们过关卡时骗过了值班的士兵,却栽在了人脸识别技术上;《碟中谍4》出现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隐形眼镜;《惊天危机》临危受命的查宁·塔图姆借助虹膜扫描进入地库;2014年新版《机械战警》中,墨菲第一次公开亮相就在人群中扫描所有人的脸,瞬间发现了一个逃逸多年的通缉犯,并将其制服。
②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虽然电影里的黑科技不可完全复制、粘贴到现实生活中,但科学家们已通过相应的技术原理逐步拉近荧幕与现实的距离。
“指纹开金库”“扫脸抓逃犯”等一些传奇桥段早已走下神坛,披着“指纹解锁”“刷脸支付”的亲民外衣步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iometrics)是指利用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特性和长年累月形成的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鉴定的一种识别技术。
该技术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远高于口令、密码或者ID卡等传统方式。
举个例子,只要将你的目标特征(例如指纹和脸蛋儿)通过扫描设备告诉你的手机,从此它就对你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了,除了宝宝本尊,其他任何人都无法解锁。
这的确是一件又方便又安全还很酷的事情。
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体特征都可以当作目标特征来用,它必须满足唯一性和稳定性等基本要求。
目前可用于身份识别的人体特征包括指纹、虹膜、面部、掌纹、静脉等生理特征和步态、笔迹、声音等行为特征。
⑤犯罪甄别对身份识别技术的迫切需求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英国和法国都开始研究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utomatic Finɡ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AFIS),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指纹自动识别,从而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献里的“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因定的词组,其中科学位于技术前头。
但是,很多人却把它们看成是同样的东西,在实践中往往还把它们的位置颠倒过来。
科学,更明确地说,自然科学,指的是通过观察、实验、仿真和分析去研究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并探求其原理的学科总类,目的是认知世界;技术,则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手段、形式、方法及过程的集成,它在现有事物基础上产生新事物,或者改变现有事物的性能和功用,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
两者之间,科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而技术进步则不断地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反过来激励科学发展。
科学的进步一直是由人类试图认知世界内在基本原理的好奇心所推动,而不是出于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
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之前不曾预测过或者从来都未有计划去实现的偶发事件,而且短期内往往看不出有什么用处。
这样的例子俯首可拾。
数学中的数论有3000多年历史,但它在成为现代信息保密手段之前一直被认为是个最无用处的。
显而易见,我们对科学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不应该采取同样的做法;特别是,不应该简单地把发展技术的思路和措施直接搬过来为发展科学铺路,也不应该简单地套用管理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方式来经营科学发展。
但是,今天学术部门中常见的却是决策者们以“技术管理思维”去指引和管治科学发展,以为通过集中筹划、巨额资助、快捷升职等手段便可以刺激基础科学迅速发展并立即开花结果。
这样一来,许多基础科学研究都被贴上“无用”的标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在这里回顾一下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管理经验是有益的,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主席 Helmut Schwarz最近刊文指出:“科学研究中大多数颠覆性的发现都不是事前就计划好的。
相反,它们都像淘气的小妖精那样突然出现在墙角,因为它们都是科学家们满腔热忱地探讨未知事物所导致的发现和发明。
因此,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由及充足的经费是一个学术机构成功的关键。
”
值得指出的是,中文里的常用词“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简写,但它往往导致一种错误的理解,即把科学与技术看成是同一回事,让许多人对它们作同等的分析演绎。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这一直是一个被不恰当地解释和处置的问题。
无数的事件和事实表明,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可能还是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进步着眼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各种技术,但它们并没有演化出现代科学知识和基本理论。
例如,熟知的火药发明并没有建立起现代化学,指南针的应用并没有建立物理学的电磁理论,数学中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并没有建立起现代数论,等等。
中国在古代曾经有过诸多先进技术发明和改进,但却没有让自己成为一个创立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国家,这一事实长期以来让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感到迷茫困惑。
不言而喻,只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解决,中国才有希望能够很快地进入世界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选自陈关荣《“科学与技术”,不完全是“科技”》,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献里“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固定词组,现实中很多人往往对两者不加区分,混为一谈。
B. 科学以认知世界为目的,人类试图认知世界内在基本原理的好奇心推动科学的进步。
C. 技术以为人类社会服务为目的,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D. 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人对科学与技术作同等的分析演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分析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点,把论证推向了对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论述。
B. 文章通过数论的例子,论证了许多科学发现不仅是偶发事件,有时短期内还看不出有什么用处。
C. 文章引用 Helmut schwarz的话批评了以“技术管理思维”去指引和管治科学发展的做法。
D. 文章在论述中提到了我国对科学与技术认识的现状及历史上存在的问题,有其现实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许多基础科学研究被贴上“无用”的标签是因为学术部门中决策者们没有分清科学与技术的不同。
B. 只要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由及充足的经费,就能有颠覆性的科学发现。
C. 着眼于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并不能演化出现代科学知识和基本理论,所以技术进步意义不大。
D. 只有真正地理解和解决了科学与技术的问题,中国才有机会进入世界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参考答案】1. D 2. A 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