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潮州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

广东潮州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

广东潮州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
广东潮州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

划定成果报告

(征求意见)

潮州市湘桥区农林业局

饶平县兴林工程设计室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项目名称: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报告项目委托单位:潮州市湘桥区农林业局

项目编制单位:饶平县兴林工程设计室

法人代表:陈应娟

项目负责人:张炳辉

资格证书:丙级证书编号丙19-058

参加编制人员:

饶平县兴林工程设计室:

张华通陈建新陈应彪王俊林张炳辉庞伟玲陈梦婷余丽萍陈衍楷沈树鸿赖松涛

湘桥区农林业局:

陈俊才李滨沈刚

项目负责人:审核人:

审定人:签发人:

目录

一、基本概况 (1)

二、划定总则 (3)

三、划定过程 (5)

四、划定内容 (6)

五、划定方法与技术路线 (7)

六、划定成果 (8)

七、管控措施 (12)

附表:

1、森林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2、林地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3、湿地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4、物种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5、林地、湿地红线划定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

6、湿地红线划定按保护分类面积统计表

7、林地红线划定按地类面积统计表

8、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面积统计表

附图:

1、森林红线区划图

2、林地红线区划图

3、湿地红线区划图

4、物种红线区划图

附件: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4]44号)

2、《广东省林业厅关于转发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林[2014]106号)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报告

一、基本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湘桥区也称“府城”,地处韩江中下游,居闽粤交通要冲。在域内有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而得名。境内“三山一水护城廓”的独特风貌,与其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相得益彰,使之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区和旅游观光之胜地。1991年12月,湘桥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县级建制区,成为潮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安县,设立为潮州市潮安区,原潮安县的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划归潮州市湘桥区管辖,现辖区面积319.14平方公里。

2、气候:湘桥区地处亚热带,滨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水热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4℃,极端最低气温为0.5℃,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年降水量1696毫米,多集中在4-9月。无霜期长(平均350天),有利于植物生长,生物繁衍更迭活跃。

3、土壤:全区山地土壤属于花岗岩、石英斑岩和流纹岩发育的黄壤、红壤、赤红壤、以山地赤红壤为主。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

4、植被:本区属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区,自然植被以次生类型

为主。该地区维管束植物计约192科、705属、1162种(含栽培种),其中,蕨类植物26科42属62种,裸子植物7科9属10种,双子叶植物132科533属916种,单子叶植物27科121属174种。有不少种类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在植被的组分中,乔灌木502种,占总种数的43.2%,藤本168种,占14.5%(木质藤本8.7%),草本492种,占42.3%。乔木层的优势树种有马尾松、杉木、红锥、米锥、木荷、油桐、黧蒴栲、南岭栲、柠檬桉、黄樟、石栗及竹类等;灌木层的主要种类有桃金娘、梅叶冬青、豺皮樟、杜鹃、滨盐肤木等;层间植物有木质大藤本楠藤、买麻藤、中华青牛胆、牛大力藤等,还有山银花、玉叶金花、络石、金樱子等在乔灌丛中占一定的优势;草本层主要以细毛鸭嘴草、芒、芒萁、贯众、金毛狗等为主。乔灌木种类大都是常绿的,但也有一些落叶性种类,如枫香、油桐、山乌桕等63种,占总数的5.4%。

(二)社会经济概况

1、社会经济

近年来,湘桥区委区政府把握“城市东扩”战略带来的契机,以转型升级为动力,着力提升经济整体实力,以“环境创优”为抓手,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以“扩容提升”为目标,着力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1.43亿元,比增7.8%;完成区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8亿元,增长16.02%;实现税收总收入18.10亿元,比增 6.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74亿元,比增

22.17%。

2、交通概况

湘桥区是潮州市交通枢纽,省道233、231贯穿南北,北连丰顺与凤凰,南连汕头;省道335贯穿东西连接饶平与揭阳;汕汾高速横穿湘桥区铁铺镇。湘桥是集高速公路、省道和地方道路为一体辐射周边地区,交通十分方便。

(三)森林资源现状

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579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3278.8公顷,未成林地3802.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53.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1%,林木绿化率55.8%。全区境内分布有森林植物1500多种,其中乔木树种200多种。常见树种有杉木、松、红锥、栲、木荷、桉、相思、茶等。植被主要有芒箕、乌毛蕨、大芒、黄枝子、桃金娘等。

二、划定总则

(一)划定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将具有珍稀濒危性、特有性、代表性及不可替代性等特征,以及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显著和生态脆弱区或敏感区,对于人们生产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林地、湿地划入重点保护红线范围,强化管理措施,坚守生态屏障。

2、坚持保护为本原则。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

生产力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牢牢把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要求,坚守生态底线,夯实生态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3、坚持实事求原则。

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应基于我省现有各类森林、湿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禀赋的实际情况,与受保护对象、经济水平和监管能力相适应,突出重点,确定目标,分类施策,确保划定的林业生态红线得到有效管控。

(二)划定依据

1、《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 1954-2011)。

2、《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5-2011)。

3、《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资地函[2012]2号)。

4、《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4)。

5、《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GB/T 26424-2010)。

6、《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 214号)。

7、《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标准》。

8、《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调整管理办法(试行)》(粤林[2009]173号)。

9、《广东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广东省林业厅,2014)。

10、《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操作细则》(广东省林业厅,2014)

(三)划定范围

划定范围为行政辖区内的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红线,包括区域范围内省市属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等范围内的森林、林地、湿地,以及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林业发展的土地。

(四)控制期限

2015-2020年。

(五)划定目标

森林、林地、湿地和物种4条红线目标。

三、划定过程

主要包括前期准备、目标确定、区划调查、数据库建立、成果公示和成果编制等。

(一)前期准备

广泛收集基础地理、森林资源调查、专业调查及其他相关规划资料,并与湘桥区农林业局协商,获取相关资料。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做好具体的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经验总结。

(二)目标确定

划定范围为区级行政辖区内的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红线,包括区域范围内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范围内的森林、林地、湿地,以及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林业发展的土地。

(三)区划调查

利用最新航空遥感影像,结合外业调查核实,将森林、林地、湿

地和物种保护生态红线范围落实到山头地块,以小班为基本单元,调查相关属性因子,明确林地、湿地保护区域等级。

(四)数据库建立

区划调查工作完成后,利用林业生态红线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平台进行内业整理和数据录入,建立湘桥区级林业生态红线数据库。

(五)成果公示和成果编制

将数据汇总,形成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成果数据。编写划定成果报告,统计相关表格,制作相关专题图。建立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一张图”。构建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管理信息系统。

四、划定内容

(一)明确区级林业生态红线保护的目标、任务,将林业生态红线目标分解到镇(场)。

湘桥区辖4个镇(意溪、磷溪、铁铺、官塘)、9个街道(桥东、凤新、城西、湘桥、西湖、金山、太平、南春、西新)、1个公园、1个开发区、1个部队和1个林场(红山林场)。利用林业生态红线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平台将湘桥区分割成桥东街道、意溪镇、凤新街道、城西街道、湘桥街道、西湖街道、金山街道、太平街道、南春街道、西新街道、公园、红山林场、开发区、部队、磷溪镇、铁铺镇、官塘镇共17个小块进行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红线划定,并划定范围内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及已审批被征用土地等。

(二)将林业生态红线范围落实到山头地块,以小班为单元,开展生态红线主要属性因子调查,明确林地、湿地保护区域等级。

根据林业局提供的湘桥区森林资源档案更新数据和实地调查,对各小班的生态红线主要属性因子进行调查记录,并根据《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操作细则》的要求明确林地、湿地保护区域等级,将区域内各类林地、湿地划分为Ⅰ、Ⅱ、Ⅲ、Ⅳ级共4个保护区域等级。

(三)建立林业生态红线地理空间数据库。

林业生态红线数据库是在林业数据库属性字段基础上,对增加、扩充、删除、错划和漏划的情况进行记录更新,建立林业生态红线地理空间数据库。

(四)建立林业生态红线一张图。

根据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结果和建立的林业生态红线地理空间数据库,建立林业生态红线一张图。利用广东林地更新县级软件,导出森林红线区划图、林地红线区划图、湿地红线区划图、物种红线区划图、生态公益林分布图和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等级分布图。

五、划定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划定方法

1、划定调查本底数据库

以2011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数据库为基础,根据湘桥区最新镇级行政界线,重新生成调查本底数据库,并以镇为基本单位分发数据。

2、资料收集

主要收集本区林地变更调查基础资料和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其中

包括遥感影像、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飞播造林等造林设计(图)和验收资料、森林主伐、低产(效)林改造和更新性采伐等森林采伐设计(图)和验收资料、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的可研报告以及相关审核审批资料和设计图等。

3、红线划定

严格按照《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操作细则》(2015年)的标准和要求执行,划定行政辖区内的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红线。

(二)技术路线

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技术路线是,以镇级行政区域为区划和变更调查基本单位,以林地落界(或最新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收集掌握间隔期内的林地范围、地类和管理属性变更资料,应用前后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判读区划变化图斑,通过调查核实后,确定林地变化情况,产出本期林地变更调查成果,并将林业生态红线落实到山头地块,经逐级汇总,变更广东省林地数据库,生成林业生态红线数据库。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处理、核实调查、成果生成3个主要技术环节。

六、划定结果

(一)红线类型范围

1、森林红线(包括非林地中的森林)

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结果显示,全区现有森林面积为17239.27公顷(非林地上森林为1640.26公顷),2020年全区森林保有量目标为不低于7794.0万公顷(1.631亿亩,含非林地中的森林)。

森林红线目标不包括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

森林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统计单位:单位:公顷、%

统计单位国土总面

森林红线

区划

森林红

线目标

森林现状需

预期森林

覆盖率

小计

林地中森

非林地

中森林

1 2 3 4 5 6 7 8 9 湘桥区34403.89 17239.27 7794.0 17239.27 15599.01 1640.26 0 22.65

2、林地红线(明确现状林地、规划林地和被占林地)

全区划定现有林地面积17516.15公顷(其中拟规划林地1678.95公顷)。以年均使用林地80公顷推算,现状林地和规划林地之和基本能保证2020年全区林地保有量目标不低于6916.5公顷。

林地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统计单位:单位:公顷

统计单位国土总面

林地红线目

林地红线区划

小计

现状林地

规划林

林业部门管

非林业部门

管理

1 2 3 4 5 6 7

湘桥区34403.89 6916.5 17516.15 15837.2 38.69 1678.95

3、湿地红线

本次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结果表明,全区湿地面积为2280.59公顷。

湿地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统计单位:公顷、%

统计单位湿地红

线目标

总面积

近海与

海岸湿

河流湿

湖泊

湿地

沼泽

湿地

人工湿

天然湿

地率

1 2 3 4 5 6 7 8 9

湘桥区11.4 2280.59 0 1554.28 0 0 726.31 68.15

4、物种红线

本次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结果表明,全区没有国家、省、市区级保护区。

(二)保护区域等级

根据资源空间分布情况、生态区位重要性、生态功能脆弱性等,按照全面保护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将区域内各类林地、湿地划分为Ⅰ、Ⅱ、Ⅲ、Ⅳ级共4个保护区域等级,根据不同的保护区域,实行差别化的管控措施。

1、划分标准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1.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1.其他的一、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地 1.其他的生态公益林地 规划

林地、

其他

林地、

湿地 2.自然保护区缓冲区 2.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2.未纳入Ⅰ、Ⅱ级保护区

域的国有林场林地 3.世界自然遗产地 3.省级(含)以上森林公园核心景观区和生态保育区 3. 省级(含)以上森林公

园其他功能区

4.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原生地 4.严重石漠化地区 4.其他森林公园

5.重要水源涵养地 5.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5.天然阔叶林地

6.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 6.沿海防护基干林带 6. 国家、地方规划建设的优质用材林、木本粮油林基地范围内的林地

7.土壤侵蚀达到严重侵蚀程度的林地

7.自然保护小区 7.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他区域内的湿地 8.森林分布上限与高山植被上限之间的林地 8.重要交通干线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林地

8. 省级湿地公园 9.国际重要湿地 9.重要河流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林地 9.其他河流湿地

10.国家级湿地公园保育区 10.重要湖泊水库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林地

10.其他近海与海岸湿地

11.城市规划区内坡度25°以上区域的林地

12.国家重要湿地

13.湖泊湿地

14.沼泽湿地

15.红树林类型的湿地

16.珊瑚礁类型的湿地

17.重要水库、重要河流

18. 国家级湿地公园恢复区

19.湿地多用途管理区

2、划分结果

全区共有现状林地17516.15公顷,根据上述标准进行区划,其中区划为保护区域等级Ⅰ级的共0万公顷,占0%;Ⅱ级的共0万公顷,占0%;Ⅲ级的共4809.99公顷,占27.46%;Ⅳ级的共12706.16公顷,占72.54%。

全区现有湿地面积2280.59公顷,其中其中区划为保护区域等级Ⅰ级的共0万公顷,占0%;Ⅱ级的共1250.85公顷,占54.85%;

Ⅲ级的共217.62公顷,占9.54%;Ⅳ级的共812.12公顷,占36.00%。

林地、湿地红线划定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

统计单位单位:公顷

统计单

位合计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林地湿地林地湿地林地湿地林地湿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湘桥区

18156.1

8

0 0 0 1250.85 4809.99 217.62 12706.16 812.12

七、管控措施

对不同保护区域等级的林地、湿地,实行差别化的管控措施。

1、Ⅰ级保护区域。实行全面封禁管护,禁止各种生产性经营活动,

禁止猎捕野生动物和采挖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原则上禁止改变用途。

对计划建设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等省级以上重点线性工程项目需

穿越Ⅰ级保护区域的,要在通过项目建设合法性、必要性、选址唯一

性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权威专家评审等有关程序,并制定将环保风

险降至最低程度的相关技术措施后,按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2、Ⅱ级保护区域。实施局部封禁管护,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通过补植套种和低效林改造,改善林分质量和森林健康状况。严格控制商品性采伐,区域内的商品林地要逐步退出,并划入生态公益林管理范围。除国家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征收外,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变用途。湿地因国家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征占用的,须按占补平衡原则恢复同等面积的湿地。国家有其他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3、Ⅲ级保护区域。严格控制占用征收有林地,适度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设施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勘查、开采矿藏和其他项目用地。重点商品林地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生态公益林林地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不受威胁或损害下,允许适度经营和更新采伐。鼓励人工恢复、增加湿地面积。

4、Ⅳ级保护区域。严格控制林地、湿地非法转用和逆转,控制采石取土等项目用地。推行集约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生产潜力。

生态红线的理解

生态红线 一、生态红线来历 (1)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2011]35号明确提出,在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陆地与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首次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出现“生态红线”概念并提出任务。 (2)2012年环境保护部提出编制指南工作,4-10月草拟了《全国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2015年完善 (3)2012年试点验证,确定内蒙古/江西为红线划定试点,随后湖北与广西也列入试点。 (4)2013年开始试点省的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5)2014年广西开始试点河池市凤山县与桂林市资源县的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6)2016年广西全区完全铺开 2012:理论与方法探讨阶段 2013:试点划定阶段 2014:至今:全面推进阶段 二、生态红线概念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就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与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与资源利用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与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

严格管控边界,就是国家与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生态红线政策 (1)《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2014年1月 (2)《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2015年5月 (3)《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与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九条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与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建议方案》:2015年1月27日,环保部生态司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建议方案》(以下简称《建议方案》)专家论证会。明确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总体空间分布与类型划分,提出了分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重点区域、面积及比例要求,红线分布科学合理,可作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依据,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办法》 2015年4月送审稿《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方案》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类型,主要包括陆域与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其中,陆域生态保护

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9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海洋局会同农业部,中央编办,环境保护部办理 提案人:致公党中央 主题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高度重视沿海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先后制定完善了海洋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生态建设规划,为沿海开发划定了“红线”。但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渔业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扭转,海洋沙漠化发展的趋势没有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海洋法制意识、生态意识不强。各地、各级政府为了片面地追求发展速度,忽略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顾海域审批程序、不顾海洋使用论证、不顾海洋环境评价,在没有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违法用海的现象常有发生,更不谈其对海洋生态环境应负的责任。 2.对海洋的过度无序开发。各地掀起的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区建设、化工园区和滩涂围垦等热潮,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和不同程度的破坏。沿海很多地方都在建港口或规划建港口,化工园区更是遍布沿海各地,其对海洋生态影响巨大。更有甚者,一些化工企业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对排放的工业污水不予深入处理、净化,甚至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大面积的围垦,使沿海滩涂湿地迅速缩减,而消失的滩涂湿地,使绝大部分的鱼、虾、蟹等的幼体无法生长发育,成长为成鱼。加之工业的污染,近海沙漠化已不可避免。 3.海洋生态异象频发。山东青岛连续多年浒苔大面积爆发,去年江苏海域的水母爆发、以及一年胜似一年赤潮等。无不警示我们,海洋生态环境已经脆弱到多么严重的程度。甚至连今年的梭子蟹、鮸鱼“丰收”都不一定是好现象,它是海洋渔业资源剧烈动荡的象征。生态异象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及到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状态。 4.沿岸径流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据有关报道,长江、淮河等大小河流的径流对海洋的污染占海洋总污染的70%以上,而这部分的污染目前还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制造业大国”给我们的海洋经济带来的“恩惠”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5.渔业生产与管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沿海渔民急功近利式的捕捞方式也是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失衡的直接推手,加之渔业管理方式陈旧,任何渔业资源的兴起都经不住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由此形成了渔业资源的此起彼伏,动荡不定。 6.跨界、跨流域污染成了治理难点。在苏鲁交界处的海州湾沿岸,兴建许多的化工、冶炼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部分是重污染企业,平时看不到什么污水排放,但一到雨水季节,大量的带有重金属污染的污水就随洪水顺流而下,在苏北沿岸流的带动下严重地污染了

在林业局201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林业局201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林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主要是全面总结2019年工作,精心谋划2019年工作,奋力开创xx林业发展新局面。 一、全面总结2019年工作 2019年,是我县林业工作的“管理强化年”、“工作落实年”、“作风建设年”。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双增”目标,通过抓队伍、建制度、用好人,让管理硬了起来;通过定考核、重检查、比绩效,让工作实了起来;通过上项目、善经营、促发展,让经济活了起来。一年来,我们全面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强化森林培育和管护,不断加强林业队伍建设,林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年来,经过全县林业系统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林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营造林实绩情况和征占用林地情况在去年7月得到了国家林业局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林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2019年森林资源更新数据统计,全县有林地面积394.87万亩,对比2019年增加1.15万亩;森林蓄积1241.89万立方米,对比2019年增加62.91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74.93%,对比2019年提高0.21%;林木绿化率75.53%,对比2019年提高0.21%,实现了森林资源“双增”预期目标。 (一)推进造林绿化,扩张生态支撑力 2019年,我局以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重点抓好县城周边及交通要道两旁、江河两岸、大型水库周边等重要地段的植树造林工作,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改善了我县生态环境,扩张了生态支撑力。目前,我县共完成造林种植面积6.2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702万亩、补植套种0.6万亩、更新改造0.908万亩。完成备耕打穴4.8万亩,“一灭三改”社会造林1.82万亩。完成封山育林面积10.025万亩。总计完成24.645万亩,占2019年建设任务22.8325万亩的108 %。 1、全力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省下达我县去年碳汇生态工程造林任务12.8万亩,封山育林任务10.025万亩。我局做到早规划、早宣传、早部署,全力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去年5月16日成功竞得2019年省级森林碳汇一类资金,成为全省6个“Ⅰ类建设任务4万亩以上”的省级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县之一,获得了近4000万元资金扶持,为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林业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去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同时,邀请省设计院专家完成我县2019年的造林地调查和基线调查,为下一

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

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 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 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物工程技术: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以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生态技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生态设计原则,如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原理、种群匹配原理等,从工厂使用的原 料开始,系统全面地对工厂的运作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做到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将其 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维持在最小的水平,甚至根本杜绝对环境的破坏。 4.自我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个层次结构中某一成分改变,或外界的输出发生一定变化,系统本身主要通过反馈机 制,自动调节内部结构(质和量)及相应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有序性。 5.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称为生态位。 6.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系统处于某种非平衡 态时,它能够产生维持有序性的自组织,不断和系统外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8.黑箱原理:又称为等级组织原理或整合层次原理,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并非要完全知道系统以下层次的构成, 了解该系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只需要有第一层次的资料,第二层次的资料是不必要的。在复杂的生 态系统研究中,重要特征的定性解释和预言,比非重要特征的精确阐明更有价值。 9.生态系统模型:在对生态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反映系统本质的属性,以文字、图式、符号或数字表达式 对系统描述的方式。或者说,模型是客观生态系统的抽象和简化。 10.概念模型:即文字模型,在构建物理或数学模型时,通常将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分室或每个生态过程进行划分和确 定,并以符合生态生物学习惯的文字加以叙述的方式。 11.能量模型系统:在模拟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独特的生态系统模型。该模型力图将所有物质形态包 含的能量标准化,即将热能、电能、化学能等形式的能量均转换为太阳能,并提出统一的能量符 号——能值。 12.加环:在一个生态系统或复合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或生产流程中,增加一些环节,改变食物链(或生产流程) 结构,扩大与增加系统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以发挥物质生产潜力,更充分利用原先尚未利用的那部分 物质和能量,促使物质流与能量流的途径畅通的方式。 13.能值:生产或形成某个产品(物)所需的太阳能的数量。 14.环境容纳量:一个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种群密度值。 15.湿地:介于典型的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生生态系统。世界之肺-热带雨林;世界之肾-湿地。 16.湿地生态工程:利用湿地的水文和化学物质贮存器的特点,所设计的控制过剩营养物、沉积物和污染物,并且改 善水质的生态工程,或利用上述特点综合整治低洼湿地,使其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成为 良性生产-生态系统的生态工程。 17.小流域:美国将集水区面积小于1000km2的流域称为小流域,欧洲国家则将集水区面积在50 km2 -100 km2以下的 流域称为小流域(或称荒溪)我国将小于50 km2的流域作为综合治理的地理单元,在一般情况下所谓小 流域可有几个平方公里到几十个平方公里。 18.环境保护: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 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9.可持续发展:协调社会的物质需求、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20.废弃物:某些无价值的应从它原来存在的环境中被抛弃出去的物质,也指基于当前法令而抛弃、将要抛弃或不得 不抛弃的任何东西。包括生活垃圾和废水、废气(居民的和公用的)、工业垃圾(和废水、废气)和一些 特殊行业(如医院、科研部门等)的废气、废水和丢弃物等。 21.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之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棕榈、竹类等) 与其他栽培植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等)和动物,在空间上或按一定的时序安排 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经营系统的综合。在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中,在不同的组分间应具 有生态学和经济学上的联系。 22.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把生 产、加工、流通紧密结合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23.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要旨:以生态学、生物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合理的低投入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尤其重视培肥 土壤,注重生态经济的综合效益,目标是实现农业的自我维持能力和持久发展,为人类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管用海项目审查审批工作规范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管用海项目审查审批工作规范 一、前期准备阶段 (一)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表) 1. 海域使用申请人自行向有关部门及技术服务单位咨询用海事宜。 2.海域使用申请人组织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表)(送审稿)。 (二)评审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表) 3. 海域使用申请人向项目所在的属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表)(送审稿)和审查申请;跨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的项目,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受理。 4.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组织进行现场踏勘、召开海域使用论证专家评审会,省、市、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海洋综合执法机构可派员参加,并视情况邀请同级发展改革、生态环境、交通、水利、海事、航道等部门派员参加。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海域使用论证有关规定的,不予以评审,退回申请材料。评审专家应当从国家级或省级评审专家库中选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海域使用申请人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进行修改,取得专家组长的复核意见,编制完成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表)(报批稿)。 (三)进行用海预审 若需要用海预审意见用于有关人民政府或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项目用海,申请人应当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通过评审后,向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用海预审申请。

5. 海域使用申请人提出用海预审申请 属地受理、逐级审查的项目,海域使用申请人向地级以上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用海预审申请;省级直接受理的项目,海域使用申请人向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用海预审申请(申请材料一式两份,并附电子版光盘): (1)用海预审申请函; (2)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表)(报批稿)及修改说明、评审组评审意见、专家评审意见; (3)项目用海图件(宗海图、界址点坐标等)。 6. 出具用海预审意见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收到用海预审申请材料后,对用海材料的齐全性进行初步审查。材料不齐全的,退回申请材料,并一次性告知需补充材料。材料齐全的,视情况进行现场踏勘,组织开展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表)(报批稿)技术审查,同时对项目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性、海洋生态红线符合性、选址合理性、岸线利用合理性、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管控指标和建设项目用海控制指标、是否符合现行产业政策、申请海域有无权属争议或计划设置其他海域使用权等进行审查。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省级直接受理项目征求地级以上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意见。依法需要听证的,受理部门出具预审意见前应当组织听证。审查符合要求的,出具用海预审意见。 二、审核审批阶段

云南省林业厅科技成果登记公示

云南省林业厅科技成果登记公示 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科技成果登记和信息发布实施办法〉的通知》(云科奖发﹝2015﹞2号)要求,现将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申报的“DpwCPV制剂研发及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集成与应用”成果登记信息公示如下: 一、成果概况 (一)成果名称:DpwCPV制剂研发及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集成与应用(二)成果类别:应用技术 (三)第一完成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四)主要完成人:陈鹏、槐可跃、袁瑞玲、王艺璇、冯丹、杜春花、梁文君、焦晓旭、聂学文 二、成果简介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松毛虫(Dendrolimus sp.)是一类重要林业害虫,全国每年危害面积达5000万亩以上,约占我国林业食叶害虫发生面积的一半,是我国最大的森林食叶害虫。松毛虫也是云南省8000万亩针叶林的第一大历史性害虫,平均每年发生面积200-300万亩,最严重年份发生面积高达450万亩以上。松毛虫的危害导致木材减产,松树枯死,造成严重生态、经济损失。为了控制松毛虫危害,数十年来,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造成严重恶果:化学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所用药剂毒性越来越高,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松毛虫治理陷入越防治越严重、防治费用越来越高的恶性循环之中。此外,松毛虫的危害也是次期性害虫(如:小蠹虫)暴发成灾的最大诱因。如何有效可持续控制松毛虫危害成为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否充分发挥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松毛虫病毒是松毛虫类害虫的致命性传染性病原体,主要感染松毛虫及少数鳞翅目害虫,对人畜,害虫的天敌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中其它物种不具任何感病作用,而且病毒可通过遗传传染给害虫下一代,在下一代生存条件恶化时群体性发病,最终死亡,因此病毒具有可持续控制害虫的特点,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松毛虫的最佳选择。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CPV,以下简称松毛虫病毒),

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

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 https://www.doczj.com/doc/123582859.html, 14-12-09 17:13 多彩贵州网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科学划定我省生态红线,扎实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最新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林业工作实际,特制定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方案。 一、我省林业生态红线的内容 林业生态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林业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控制线、保障生态安全的警戒线、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按照《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确保红线区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以上”的规定和《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包括林地保有量、森林面积保有量、森林蓄积保有量、公益林面积保有量、湿地面积保有量、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物种数量、古大珍稀树木保有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等9项内容。具体红线指标如下表。 序号红线名称2020年目标 1 林地保有量不少于1.32亿亩 2 森林面积保有量不少于1.32亿亩 3 森林蓄积保有量不少于4.71亿立方米 4 公益林面积保有量不少于8891.39万亩 5 湿地面积保有量不少于315万亩 6 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不少于1890万亩 7 物种数量不少于现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8 古大珍稀树木保有量不少于现有古大珍稀树木的种类和数量 9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5.2% 二、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区域及其分级管控区的划分 (一)红线区域。 按照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内容和指标,将全省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迹等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水源地、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中的林地、湿地及禁止开发区以外的国家级和地方公益林地等重要区域划为林业生态红线区域。红线面积共计920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4.85%,其中:林地8891万亩、湿地315万亩。 (二)红线区域内分级管控区的划分。 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区域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一级管控区的范围是:全省一级国家公益林地(包含流程1000公里以上江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源头汇水区的林地、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林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林地、重要湿地和大型水库周围的林地、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林地、森林分布上限与高山植被之间的林地)

生态工程重点

生态工程学 时间:2011.12.21下午:2:00-4:00 地点:环B106考试形式:闭卷满分:100分题型:选择题1.5*20 (面涉及宽。多注意细节) 填空题1*5 名词解释3*5 (概念性为主) 简答题6/7/7 (以概念为主) 计算题10 (湿地工程计算题。两个公式) 论述题2*10 (概念性、综述性事物的理解。。。。反复强调的理论概念性东西) 例题: 单项选择题: 1?生物处理废水主要利用什么来实现的?C。微生物代谢 2?湖泊的主要功能有?具有初级生产力、为水生动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和优秀的栖息地、水源 地、可以滞留与降解污染物、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娱乐、休闲、科研等社会功 能。 填空题: 1?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力。防治环 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2?自生原理:自生原理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和自 我设计等一系列机制。 名词解释:(课堂上打勾的重点) 1. 生态工程的目标 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2. 河道的自然净化 是河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河流受到污染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然净化使河流恢复到受污染以前的状态。简答题: 1. 简述生态恢复的定义,以及恢复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2. 简述生态工程学的工程学原理的三条基本原理(原理加上相关扩展内容) 3. 简述生态工程设计的总体原则论述题: 试论述山地-沙地-平原生态工程类型的异同点。(对于典型地域特征的生态整治) (山地:如何保墒,两种地形的特异性选择;沙地:草?树?;平原:普通生态系统)论述湖泊-河道-湿地生态工程类型的异同点。 湖泊:三圈系统;湖泊底泥,旅游,渔业,大气的污染控制河道:陆地-水陆交错带-河体。土地渗滤、地表满流。…… 湿地:自然湿地,湿地的构造方面入手;人工湿地的诊治。 作业中做过的习题当论述题 生态学中先锋物种和外来物种的关系。(对于有争议的手段的工程学认识) 解释先锋植物&外来入侵中,在极端情形下,利用外来入侵中的生物学特性作为先锋植物, 但是可以对其进行控制。

云南省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26日修改稿)

云南省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 认定和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省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的认定和管理工作,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促进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9号)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云发〔2009〕20号)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是在云南省范围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林业产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各项指标达到规定条件,并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企业。 第三条申报或已获准为云南省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的企业,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的认定和管理部门,具体工作由云南省林业厅林业改革与产业发展处负责。 省级龙头企业的认定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竞争淘汰机制,每两年年检一次,进行动态管理。认定工作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申报工作应当坚持企业自愿,逐级上报的原则,并发挥产业协会和专家的作用。

第五条各州(市)应当开展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认定工作,未开展认定工作的,应尽快开展。 第六条申报企业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二)依托森林资源,从事林业生产、经营、加工的企业; (三)申报企业原则上是州(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 (四)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品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质量稳定,未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所开发和生产的主营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能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相关新产业的形成。 第七条申报企业除具备第六条基本条件外,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企业发展潜力较大,并能辐射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企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也可以申报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 (一)总资产3000万元以上; (二)企业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年实现利润100万元以上(含已减免税金); (三)直接从事或辐射带动速生用材林种植50000亩以上或特色经济林种植10000亩以上的企业;

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MR)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 监测报告 (F-CCER-MR) 第1.0版 监测报告(MR) 项目活动名称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项目类别1(一)采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中国自愿减排项目 项目活动备案编号537 项目活动的备案日期2016年2月2日监测报告的版本号 1.0 监测报告的完成日期2017年1月15日 监测期的顺序号及本监测期覆盖日期监测期序号:01 本监测期覆盖日期:2012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项目业主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类型领域14:造林与再造林 选择的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AR-CM-001-V01 项目设计文件中预估的本监测期内温 室气体减排量或人为净碳汇量 47,201 本监测期内实际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或 人为净碳汇量 37,785 1包括四种:(一)采用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减排项目;(二)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但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三)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前就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四)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签发的项目。

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 A.1.项目活动的目的和一般性描述 森林具有吸收CO2的功能,本项目拟通过植树造林,以增加森林碳汇量、减少大气中 CO2的总体含量,达到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目的。 为响应广东省绿化造林的号召,根据《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5 年)》和《大埔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于2012年初起,在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实施碳汇造林项目,造林规模为7,400公顷,造林活动开始于2012年4月,以开始造林地的整地活动为标志。从2012年至2015年的4年时间里,每年分别造林约1,850公顷,共计7,400公顷;其中荒地造林4,248.86公顷、疏残林地造林3,141.14公顷。造林活动开始前,造林地为宜林荒山或只有残次林附着的荒山,疏残林地的郁闭度小于0.2,均为非农业和其它用地。 A.2.项目活动的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境内的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三 河镇、大麻镇、枫朗镇、银江镇、光德镇、大东镇、西河镇、桃源镇和百侯镇;具体地理位置如图A.1所示: 图A.1 大埔县碳汇造林位置图

广东潮州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 划定成果报告 (征求意见) 潮州市湘桥区农林业局 饶平县兴林工程设计室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项目名称: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报告项目委托单位:潮州市湘桥区农林业局 项目编制单位:饶平县兴林工程设计室 法人代表:陈应娟 项目负责人:张炳辉 资格证书:丙级证书编号丙19-058 参加编制人员: 饶平县兴林工程设计室: 张华通陈建新陈应彪王俊林张炳辉庞伟玲陈梦婷余丽萍陈衍楷沈树鸿赖松涛 湘桥区农林业局: 陈俊才李滨沈刚 项目负责人:审核人: 审定人:签发人:

目录 一、基本概况 (1) 二、划定总则 (3) 三、划定过程 (5) 四、划定内容 (6) 五、划定方法与技术路线 (7) 六、划定成果 (8) 七、管控措施 (12) 附表: 1、森林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2、林地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3、湿地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4、物种红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5、林地、湿地红线划定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 6、湿地红线划定按保护分类面积统计表 7、林地红线划定按地类面积统计表 8、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面积统计表 附图: 1、森林红线区划图 2、林地红线区划图 3、湿地红线区划图

4、物种红线区划图 附件: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4]44号) 2、《广东省林业厅关于转发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林[2014]106号)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报告 一、基本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湘桥区也称“府城”,地处韩江中下游,居闽粤交通要冲。在域内有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而得名。境内“三山一水护城廓”的独特风貌,与其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相得益彰,使之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区和旅游观光之胜地。1991年12月,湘桥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县级建制区,成为潮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安县,设立为潮州市潮安区,原潮安县的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划归潮州市湘桥区管辖,现辖区面积319.14平方公里。 2、气候:湘桥区地处亚热带,滨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水热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4℃,极端最低气温为0.5℃,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年降水量1696毫米,多集中在4-9月。无霜期长(平均350天),有利于植物生长,生物繁衍更迭活跃。 3、土壤:全区山地土壤属于花岗岩、石英斑岩和流纹岩发育的黄壤、红壤、赤红壤、以山地赤红壤为主。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 4、植被:本区属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区,自然植被以次生类型

生态工程

1. 生态工程:为了控制生态系统,人类应用来自自然的能源作为辅助能对环境的控制”,“人 类利用少量的辅助能对环境进行管理,来控制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2.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的比较: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的最大区别:生态工程考虑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有利于自然和人类两者的设计。环境工程利用一系列的技术净化或防治环境污染。生物工程: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中国的生态工程: ⑴五大防护林生态工程: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海岸带 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 ⑵环保生态工程 4. 农业生态工程: 核心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过程,利用物种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调动共生互利关系和自我调节能力;强调运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对维持和优化系统功能的作用;依靠作物轮作、套作,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生态化处置和利用,保持土壤肥力;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防治有害生物;避免使用无机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及饲料添加剂。 措施:以具体农场或工厂的实践为主,科研参与其中,以调查研究为主。 5. 全球变化与经济发展对生态工程的要求:⑴1997年制定了《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12 年前全球30多个国家按照各自减排目标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⑵我国重点开发核能、氢能,进一步开发水电、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⑶生态学在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 6. 生态工程学整体性原理:①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来研究。整体理论是综合了 解系统如生物圈、生态系统整体性质以及解决威胁区域一直全球生态失调问题的必要基础。②生态工程的对象是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或由异质性生态系统组成的、比生态系统更高层次的景观。③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通过协调进化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成分的表现、行为、动态变化和功能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或被作用于其它成分。受到其他生物共生、竞争、排斥等作用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其它因子。 7. 生态工程学协调原理(Harmony principle):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 文本 珠海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区划目的 (1) 第二条区划依据 (1) 第三条区划目标 (3) 第四条区划原则 (5) 第五条区划范围 (5) 第六条分类体系 (6) 第七条区划成果 (8)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8) 第八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8)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9) 第十条开发利用现状 (10) 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11) 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13) 第十二条总体布局 (13) 第十三条海洋基本功能分区概述 (15) 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16) 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16) 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7) 第十七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 第十八条海洋保护区 (19) 第十九条特殊利用区 (19)

第二十条保留区 (20) 第四章实施保障措施 (20) 第二十一条区划实施管理 (20) 第二十二条海域使用管理 (22) 第二十三条海洋环境保护 (23) 第二十四条基础能力建设 (23) 第二十五条监督检查与执法 (23) 第二十六条法制建设与宣传 (24) 第五章附则 (24) 第二十七条区划效力 (24) 第二十八条区划附件 (2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综合考虑珠海市海域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制定本区划。以协调和规范珠海海域开发活动,加强对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海域开发、保护和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区划依据 (一)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 1 —

云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区植物

云南省分布的公家重点保护植物 (1)根据《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实验室编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1999年8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该目录共包括246种8类(种以上的分类单元),其中云南就有114种8类,总总数达146种。与国家发布的名录相比,云南游分布的146个物种中,以种为单元的有111种,其中,真菌类2种,为国家发布种类的100%;蕨类植物11种,占国家发布种类的33.3%;被子植被86种,占国家发布种类的43.1%。在中以上的8类分类大院中,有蕨类15种,其中,蚌壳蕨科1种,桫椤科10中,水韭科水韭属2种、水蕨科水蕨属2种。裸子植物20种,其中,苏铁科苏铁属14种,松科黄杉属2种,红豆杉科红豆杉属3种,榧属1种。可见云南不仅完全具有这8类分类单元,而且具有极为丰富的种类,两种分类单元合计,蕨类植物达27种,裸子植物达34种。书中收录的144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级别中,共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8种,占云南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26.4%,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06种,占云南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73.6%。在受威胁程度评价方面,根据已有评价资料的124个统计物种中,濒危的占41.1%,稀有种占35.5%,渐危种占23.4%。 (2)根据《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李玉媛,司马永康等,云南植物研究,2003,25(2):181~189):云南省具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资源,是举世闻名的植物王国。1999年8

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了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共列植物246种8类(即2科和6属)。其中,云南就有114种8类,种类数几为全国的一半。因此,云南是中国植物种类最丰富的省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3)根据《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邹新慧,硕士论文,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依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两部出版物,分布于云南省范围内的珍稀濒危植物共计83科152属191种(不重复统计),其中,蕨类植物13科13属17种,裸子植物7科15属24种,被子植物63科124属150种。植物的生活型以乔木为主,共有131种,占总种数的68.6%,数据表明,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中以系统演化地位中古老原始的木本植物尤其是乔木的受威胁状态最为严重,急需加强保护。 (4)根据《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杨子国,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3月,第36卷第1期):1999 年8 月4 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 624种8 类中云南省记录有分布的114 种8类, 总种数达146种。但桦木科的金平桦在5云南植物志( 第五卷)中已记录,并入华南桦,在云南分布广泛,还有豆科的花榈木在云南记录为引进种。在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4种,其中蕨类植物26 种, 种子植物116种。 (5)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野生植物资源监测中心)

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施工合同(-标段)(范本).doc

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施工合同(标段)(范本) 甲方:河源江东新区农林水务局(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保证项目造林工程质量,依期完成造林各项任务。本项目经公开摇珠招标,由乙方承担项目的施工。现经双方协议,订立本施工合同,以明确责任权利,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名称、实施内容及地点 1、工程名称: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2、工程实施内容及地点:造林地点为江东新区镇,造林面积亩。具体详见《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 第二条工程质量要求 1. 乙方施工必须严格按《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标准和要求等进行,保证本工程质量达到作业设计标准。造林完成当年第一次抚育后,至年月日前竣工验收时,保存率达90%以上,种植的各类苗木平均树高应达到作业设计要求。否则,不予验收付款。 2. 凡本工程中出现质量不符合标准需返工的情况,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三条工程价款结算、验收方法及付款方式 1、工程造价:工程总造价为元整(¥元)。各工序单价造价以《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文本为依据,按实际完成工作量验收结算。 2、造林验收方法及付款。 (1)、造林验收必须由乙方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列出需验收各要项(如造林地点、完成面积等),监理单位出具核实证明(盖章),然后由甲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验收。按规划范围,以作业小班为单位,对合格的作业小班进行验收,并用地形图勾绘完成面积;不合格的作业小班必须返工,直至合格才予验收。规划范围外的不予验收。验收分工序(阶段)进行,上一道工序(阶段)未通过验收的,不得申请下一道工序(阶段)验收。 (2)、验收方法分四个阶段(工序):第一阶段:林地清理、备耕打穴,林地清理是否按设计要求实施,打穴规格、株行距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第二阶段:施基肥、复土,主要是验收放肥情况及复土质量;基肥用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30%以上;第三阶段:种植,主要是检查种植情况,包括是否按设计要求的树种配比混交、种植质量是否合格;第四阶段:造林种植后二个月,根据作业设计图实地核实造林面积,检查验收成活率及是否按要求进行抚育。造林面积核实要求达100%,成活率要求达95%以上,否则,需补种、补植后才验收。 (3)、造林付款方式:根据乙方施工进度、质量验收情况实行分期付款方式。第一次在完成林地清理、整地打穴、施基肥复土后,凭

广丰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1

广丰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进入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拉开序幕、开局起步的五年。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求,通过参阅相关法律法规,走访相关部门,基层实地调研,总结“十三五”工作,思考“十四五”林业发展,形成以下“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一、发展思路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和“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的系统思想,按照生态保护优先的要求,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纯净广丰”。 二、发展定位 以建设“绿色纯净广丰”为目标,严守林地和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引进、推广林业适用技术,开展植物种质资源保存、良种选育、快繁技术研究,促进全区森林资源总量、质量和均量“三量齐升”,不断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着力做好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广丰绿水青山,打造

“绿色纯净广丰”林业品牌,推进全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跻身全省林业第一方阵。在“十四五”期间,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62.3%,森林蓄积量年增长3.8%以上,毛竹株数达到 0 万根,林地保有量在公顷。 1、建设好绿水青山。把科学经营森林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明确具体措施,因地制宜,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坚持造林绿化不松懈,大力实施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实施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和乡村绿化美化改造。为全域旅游打造森林美景,让广丰森林实现质量高,景观美。 2、保护好绿水青山。切实保护好我区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筑牢全区生态保护屏障,对森林、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保护,让广丰呈现山长绿、水长流。 3、利用好绿水青山。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将生态优势焕发出经济活力,依托林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提升植树造林、种苗花卉、经济林培育、林下种植等传统产业,突出抓好“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林业生态产业,实现多栽树,不砍树,能致富。 四、发展布局 在全国林业发展区划江西省三级区划,江西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的基础上,根据林业特点和广丰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将全区规划为“三区一廊”的发展总体布局,即生态保护建设区、近自然培育森林生态修复区、绿色产业建设区和生态廊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