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原始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2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一、工程名称:xxx工程二、施工单位:xxx建筑公司三、预应力筋张拉记录:1、预应力筋的种类及规格:本工程采用牌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规格为Φ15.24mm,强度等级为1860MPa。
2、张拉设备:本工程采用公司生产的YDC240Q型千斤顶和ZB4-500型油泵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
3、张拉程序:预应力筋的张拉遵循“双控”原则,即以张拉应力控制为主,以钢绞线的伸长值进行校核。
首先进行初始应力(10%σcon)的张拉,然后逐渐增加张拉应力至50%σcon、75%σcon、100%σcon (持荷5分钟锚固)。
4、张拉记录:四、本工程的预应力筋张拉记录表明,所有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均未出现断裂现象,且实测伸长值符合设计要求,说明本工程的预应力筋张拉合格。
预应力张拉记录表在建筑工程中,预应力张拉是一种重要的施工方法,用于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增强结构的耐久性。
预应力张拉记录表是记录预应力张拉过程和结果的重要工具。
一、预应力张拉记录表概述预应力张拉记录表是一份详细记录预应力张拉过程和结果的文件。
它包括施工时间、施工地点、施工方法、张拉材料、张拉设备、张拉结果等重要信息。
预应力张拉记录表是工程质量和安全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要资料。
二、预应力张拉记录表的重要性1、质量控制:预应力张拉记录表提供了详细的施工过程和结果,有助于质量控制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2、安全控制:预应力张拉记录表记录了详细的施工过程和结果,有助于安全控制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3、竣工验收:预应力张拉记录表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要资料,其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验收结果。
三、如何填写预应力张拉记录表1、施工时间:填写预应力张拉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施工地点:填写预应力张拉的具体位置,包括建筑物的名称、楼层、跨度等信息。
3、施工方法:填写预应力张拉的施工方法,如后张法、先张法等。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原始记录.docx 第一篇范本:(专业风格)本文档详细记录了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每个步骤和相关数据,供工程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质检人员参考。
以下是文档的详细内容:1. 施工单位信息- 施工单位名称:- 施工单位联系人:- 施工单位地址:- 施工单位联系方式:2. 施工日期和地点- 施工日期:- 施工地点:3. 本次施工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4. 工作准备4.1 材料准备- 预应力钢束:- 预应力锚具:- 预应力套管:- 张拉油脂:- 其他材料:4.2 设备调试- 张拉设备:- 张拉机调试情况: - 油泵调试情况:5. 张拉过程记录5.1 张拉开始时间:5.2 预应力钢束编号: 5.3 张拉力大小:5.4 张拉油脂用量:5.5 张拉是否平稳:5.6 张拉是否达到要求:6.2 预应力钢束编号:6.3 张拉剩余应力:6.4 张拉均匀性:6.5 张拉是否达到要求:7. 张拉数据统计7.1 张拉力统计表张拉时间 ---- 预应力钢束编号 ---- 张拉力大小 ---- 张拉剩余应力------------------------------------------时间1 ---- 编号1 ---- 力大小1 ---- 剩余应力1时间2 ---- 编号2 ---- 力大小2 ---- 剩余应力2 ------------------------------------------7.2 张拉记录曲线图附件:- 张拉记录表- 张拉记录曲线图法律名词及注释:- 张拉力:预应力钢束在张拉过程中的受力大小。
- 剩余应力:预应力钢束张拉后,松弛后剩余的预应力大小。
第二篇范本:(简洁风格)本文档记录了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的详细步骤和相关数据,供参与施工的各方参考。
以下是文档的内容:1. 施工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 联系人:- 地址:- 联系方式:2. 施工日期和地点- 施工日期:- 施工地点:3. 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4. 工作准备- 材料准备:- 设备调试:5. 张拉过程记录- 张拉开始时间:- 预应力钢束编号: - 张拉力大小:- 张拉油脂用量:- 张拉是否平稳:- 张拉是否达到要求: - 预应力钢束编号: - 张拉剩余应力:- 张拉均匀性:- 张拉是否达到要求:7. 张拉数据统计- 张拉力统计表附件:- 张拉记录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 张拉力:预应力钢束在张拉过程中的受力大小。
成贵铁路CGZQSG-4标段犍为制梁场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编制:复核:审核:目录1、计算公式 (2)2、划分计算分段 (3)3、计算钢绞线理论伸长量 (3)4、伸长量的测量 (4)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两项因素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1、计算公式1.1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1)ΔL= Pp×L /Ap×Ep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1.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2)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对于圆曲线,为该段的圆心角,如果孔道在竖直面和水平面同时弯曲时,则θ为双向弯曲夹角之矢量和。
设水平角为α,竖直角为β,则θ=Arccos(cosα×cosβ)。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注: a、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p是决定计算值的重要因素,它的取值是否正确,对计算预应力筋伸长值的影响较大。
所以钢绞线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试验,计算时按实测值Ep’进行计算。
b、 k和μ是后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其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管道的成型方式、预应力筋的类型、表面特征是光滑的还是有波纹的、表面是否有锈斑,橡胶抽拔棒的布设是否正确,弯道位置及角度是否正确,成型管道内是否漏浆等,计算时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预应力张拉记录表一〈后张法〉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_____施工部位:_____构件编号:_____混凝土强度等级:_____预应力筋种类:_____锚具类型:_____二、预应力筋参数预应力筋规格:_____预应力筋长度:_____根数:_____三、张拉设备千斤顶型号:_____油压表编号:_____千斤顶与油压表配套校验报告编号:_____四、张拉控制参数设计张拉力:_____张拉控制应力:_____超张拉系数:_____理论伸长值:_____五、张拉过程记录|张拉次序|油压表读数(MPa)|千斤顶伸长量(mm)|夹片外露量(mm)|备注||||||||10%σcon |_____ |_____ |_____ |||20%σcon |_____ |_____ |_____ |||100%σcon |_____ |_____ |_____ ||在每次加载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油压表的读数和千斤顶的伸长量。
同时,注意观察预应力筋和锚具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张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实际伸长值计算实际伸长值=100%σcon 时千斤顶伸长量10%σcon 时千斤顶伸长量+ 2×(20%σcon 时千斤顶伸长量10%σcon 时千斤顶伸长量)将计算得到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比较,其偏差应在±6%以内。
如果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七、回缩量测量在持荷 5 分钟后,卸荷至零,测量锚具的回缩量。
回缩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八、锚固情况检查检查锚具的锚固情况,确保锚具夹片紧密咬合预应力筋,无松动和滑丝现象。
九、施工人员签名张拉操作人员:_____记录人员:_____监理人员:_____这份预应力张拉记录表是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张拉过程的详细记录和数据计算,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预应力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原始记录表
承包单位:***有限公司合同段:
监理单位:***监理有限公司本表编号:
检查:复核:
注:1 、此表为钢绞线、钢筋等预应力筋后张法通用记录表,应根据实际施工工艺对相关栏目进行填写。
“ 预应力筋弹性模量”预应力筋实际的弹性模量(可经试验测得或出厂牌号上取得);2、“理论伸长量”是指根据实际弹性模量计算的构件两端工具锚内侧之间,从零应力至终应力的张拉束理论延伸量值;;3、张拉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的张拉过程对表格进行调整;4、初测上拱度为张拉完后的上拱度测值,复测上拱度为张拉后三天的上拱度测值。
关于后张法施加预应力的张拉程序及说明一、准备工作:1.人员安排:技术负责人:孙维民质检工程师:王玲责任工程师:任建武专职操作工人:王绍山2.千斤顶与压力表到货后送到业主授权(或指定)的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校验。
出具校验结果报告。
3.由于我标段订的千斤顶、油泵、锚具等都是开封中原预应力工艺设备厂的产品,所以保证了配套使用。
4.张拉设备、机具齐全后,拟在施工前请厂家专家来上技术课,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张拉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5.试验室提供经监理认可的压浆试验报告及准备要张拉预应力空心板7天的抗压强度。
二、张拉程序及施工工艺:1. 有关张拉的计算:①设计提供有关数据:φ15.24钢铰线截面:A=140(mm2)控制应力:бcon=1395(Mpa)初拉应力б初=0.1бcon =139.5(Mpa)②张拉力计算:1)控制拉力:K con=140mm2×1395 Mpa=195.3(KN)2)初拉力:K初=0.1 K con=19.53(KN)3)超张拉力:1.05 K con=205.07(KN)③预应力钢筋的理论伸长值:1)N1钢铰线L =1/2×20.768=10.384m=10.384×103(mm)X= 10.384×103(mm)Q=7°10′=0.12508查附表G-8:K=0.0015 μ=0.25P P= P(1-e-(kx+μQ) )Kx+μQ= P.1-e-(0.0015×10.384+0.25×0.12508)0.0015×10.384+0.25×0.12508= P.1-e-0.0468460.046846=0.9769 P控制张拉力时:Δl con= (195.3×10.384×103×0.9769)/(140×20×104)=70.7(mm)(此为一端的伸长值)两端合计伸长值:70.7×2=141.4(mm)Δl初= 0.1×Δl con =7.1(mm) 两边合计:14.2(mm) Δl超= 1.05×Δl con =1.05×70.7=74.2(mm)两边合计:148.4(mm)2)N2钢铰线L =1/2×19.40=9.70m=9.70×103(mm)X= 9.7×103(mm)Q=0°30′=0.008727查附表表G-8:K=0.0015 μ=0.25P P= P(1-e-(kx+μQ) )Kx+μQ= P.1-e-0.01661750.0015×9.70+0.25×0.00827=0.9917 P控制张拉时:Δl con= (0.9917×195.3×9.7×103)/(140×20×104)=67.1(mm)两端合计伸长值:67.1×2=134.2(mm)Δl初= 0.1×Δl con =6.70(mm) 两边合计:13.4(mm) Δl超= 1.05×Δl con =1.05×67.1=70.5(mm)两边合计:70.5×2=141.0(mm)3)负弯矩钢铰线l=5.50m+0.30m=5.80m由于该桥位于R=600m的圆曲线上,所以在曲线内侧(左侧)和外侧(右侧)桥跨有缩短和伸长,按变化值的一半计算:L左=5.80m-0.375/2m=5.6125m L右=5.80m+0.375/2m=5.9875mX=5.80m (X max =5.9875m X min =5.6125m)Q=1°=0.017453(弧度)K=0.0015 μ=0.25P P= P(1-e-(kx+μQ) )Kx+μQ= P.1-e-0.01306330.0015×5.80+0.25×0.017453=0.9935 P(X max时P p=0.9934 P X min时P p=0.9936 P)控制张拉力时:Δl con =(0.9935×195.3×5.80×103)/(140×20×104)=40.0(mm) { l左=5.6125m 时Δl con =38.9(mm)l右=5.9875m 时Δl con =41.5(mm) }两端合计:40×2=80mm(最外侧:83 mm 最里侧:77.8 mm )Δl初= 0.1Δl con =4.0 mm 两边合计:8.0 mm最外侧:4.2 mm两边合计:8.3 mm最内侧:3.89 mm两边合计:7. 8 mmΔl超=1.05×Δl con =1.05×40=42.0(mm)两边合计:84 (mm)最外侧:43.6(mm) 两边合计:87.2(mm)最内侧:40.8(mm) 两边合计:81.6(mm)4)张拉压力表读数及有关数据:注:2385#压力表:R=-1.75+0.28021F2360#压力表:R=-2.17295+0.27422F2. 张拉程序及工艺:1)张拉程序:0 K初 1.05K con(K超)持荷2min 锚固2)张拉顺序:①对N1、N2张拉顺序:先拉N1,再拉N2;②按锚具竖直放置情况张拉的顺序:锚具竖直放置的,张拉由上而下进行;锚具水平放置的,张拉由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
预应力(后张法) 张拉记录1.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记录1.1 张拉日期1.2 施工单位1.3 执行单位1.4 工程名称1.5 施工位置2. 设备准备2.1 张拉设备2.2 钢束情况2.3 钢束头部情况2.4 护理材料情况2.5 张拉锚具情况3. 张拉前准备3.1 钢束安装情况3.2 钢束应力状态检查3.3 钢束布置情况3.4 钢束固定情况3.5 预应力作用于建筑构件的外力状态检查4. 张拉过程记录4.1 张拉序号4.2 预应力张拉力4.3 张拉时间4.4 张拉次数4.5 张拉方法4.6 张拉状况记录(张拉力、变形、锚固效果等)5. 张拉结束5.1 张拉停止时间5.2 张拉结果检查5.3 张拉后的相关工作6. 张拉后检查6.1 预应力张拉力检查6.2 预应力钢束锚固效果检查6.3 砼活性检查6.4 其他相关检查7. 张拉记录7.1 张拉编号7.2 预应力张拉力记录7.3 张拉时间记录7.4 张拉次数记录7.5 其他相关记录附件:张拉记录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通过钢筋、钢束等预先施加在构件上的压力,以增加构件的承载能力。
2. 后张法:即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采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钢束进行后张,提高预应力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增加构件的抗弯承载能力。
3. 钢束:用于预应力张拉的一种钢制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性。
4. 张拉锚具:用于将钢束固定在结构上的装置,确保预应力力量的传递和固定。
5. 预应力张拉力:预应力钢束施加的力量。
6. 锚固效果:预应力张拉后预应力力量被固定在构件上的效果。
2.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记录1. 张拉日期:2. 施工单位:3. 执行单位:4. 工程名称:5. 施工位置:1. 设备准备- 张拉设备:- 钢束情况:- 钢束头部情况:- 护理材料情况:- 张拉锚具情况:2. 张拉前准备- 钢束安装情况:- 钢束应力状态检查:- 钢束布置情况:- 钢束固定情况:- 预应力作用于建筑构件的外力状态检查:3. 张拉过程记录- 张拉序号:- 预应力张拉力:- 张拉时间:- 张拉次数:- 张拉方法:- 张拉状况记录(张拉力、变形、锚固效果等):4. 张拉结束- 张拉停止时间:- 张拉结果检查:- 张拉后的相关工作:5. 张拉后检查- 预应力张拉力检查:- 预应力钢束锚固效果检查:- 砼活性检查:- 其他相关检查:6. 张拉记录- 张拉编号:- 预应力张拉力记录:- 张拉时间记录:- 张拉次数记录:- 其他相关记录:附件:张拉记录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通过施加在结构构件上的预先应力,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1.1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预应力混凝土后张预应力液压张拉施工(不包括构件和块体制作)。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预应力筋:预应力用的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反复试报告。
冷拉Ⅰ、Ⅱ、Ⅲ级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2.1.2 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的规定进行验收和组装件的静载试验。
2.1.3 灌浆用的水泥不得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单。
2.1.4 主要机具有:液压拉伸机、电动高压油泵、灌浆机具、试模等。
2.2 作业条件2.2.1 施加预应力的拉伸机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
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
灌浆机具准备就绪。
2.2.2 混凝土构件(或块体)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构件(或块体)的几个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经检查验收合格,要拼装的块体已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 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
2.2.4 预应力筋或预应力钢丝束已制作完毕。
2.2.5 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封端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2.2.6 张拉场地应平整、通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
2.2.7 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吨位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牌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3.1 工艺流程:检查构件(或块体)↓预应力筋制作→穿预应力筋↓锚具检验→安装具及张拉设备张拉设备预检↓张拉↓孔道灌浆→制作水泥浆试块↓起吊←压水泥浆试块3.2 检查构件(或块体):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交底记录预应力后张法(Post-Tensioning)是一种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的一种先进的结构测试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在使用预应力后张法进行梁柱结构的建设时,需要进行相应的交底记录,记录了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施工方法等细节,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一、施工前准备1.检查预应力钢束和锚具的质量是否合格,确保使用的预应力材料符合设计要求;2.审查设计文件,了解预应力钢材的布置要求、张拉力与收缩力的控制要求等;3.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以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要求,如地基的平整度、周围环境的湿度等。
二、预应力钢束的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钢束的布置位置和数量,并在梁柱结构上做好标记;2.检查模板的准确性,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留预应力孔;3.将预应力钢束进行悬挂、定位和固定,并对预应力钢束进行预长调整。
三、缓冲器和锚具的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缓冲器和锚具,并安装在预应力钢束上;2.检查缓冲器和锚具是否安装正确,保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张拉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张拉计算,并确定张拉力的大小;2.使用适当的张拉设备和工具,进行张拉操作;3.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张拉顺序,以确保工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4.监测张拉力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和调整,以确保张拉力的准确性和稳定性;5.完成张拉后,调节张拉力,保证预应力钢束的预应力设定值符合要求。
五、固定和收缩1.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到设计要求之后,进行固定,使用适当的方法和材料将预应力钢束固定在预应力梁柱结构上;2.确保固定牢固可靠,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收缩计算和控制;3.在固定和收缩过程中,请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六、后处理1.在梁柱结构固定和收缩后,及时进行后处理,例如预应力钢束端部的涂刷保护层的施工;2.检查工程的完整性和质量,修复任何可能的瑕疵和缺陷;3.清理施工现场,保持整洁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