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运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共57页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3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平板运动试验(Exercise Stress Test)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心脏诊断方法,也是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试验通过让患者在心电图监测下进行不同程度的体力活动,以观察心电图变化和心肌缺血情况,从而对冠心病进行判断和诊断。
本篇文章将从平板运动试验的实施原理、试验结果的解析、诊断意义以及应用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平板运动试验的原理平板运动试验的原理是利用体力活动刺激心脏,使心脏供应缺血区域的氧气需求增加,从而引发心肌缺血或缺血性改变。
患者在心电图监测下进行有规律的步行或跑步等体力活动,不断增加运动强度,直到达到预定的终点(通常是心率达到一定数值或出现相关症状)。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心电图记录和血压测量均在监测范围内。
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率反应:心率在试验过程中随着运动而逐渐升高,正常人心率可达到最大心率的70%-85%。
心率反应异常可能表示心脏功能失调。
2. 心电图变化: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心肌缺血可能引发心电图ST段改变,如ST 段下降、水平或上斜型抬高;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心室扑动等。
3. 症状反应: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指示冠心病的发生程度。
4. 舒张压反应:在运动过程中舒张压也会随着强度增加而增加,但血压升高幅度不宜超过正常范围。
根据上述指标,可对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解析,进而作出合理的临床评估和诊断。
平板运动试验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脏功能不全等问题,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的诊断:1. 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心绞痛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绞痛表明存在心肌缺血,可作为诊断心绞痛的一种方法。
2. 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对于无症状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可发现心肌缺血情况,及时判断和诊断。
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可区分心肌缺血的发生是由心肌梗死还是稳定性心绞痛所引起。
分析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价值李水珠; 莫基斌【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9(038)023【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运动平板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假阳性; 临床应用价值【作者】李水珠; 莫基斌【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图室福建福州 350005; 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4科福建福州 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随着物质生活改善及社会压力对人体影响,近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率有所提高,且偏年轻化。
目前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仍然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但运动平板试验较之相对安全、无创、简单、廉价且无需住院,更容易为患者接受,故常作为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段。
为此,该研就对2018 年4—12 月入住该院心内科75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运动平板试验,并对其展开分析讨论。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方便选择住该院心内科75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性55 例,女性20 例,年龄37~77 岁,平均年龄(59.04±7.61)岁。
其中高血压病史有55 例,糖尿病史25 例,高血脂史21 例,吸烟史24 例。
患者均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所有患者均有检查前风险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了运动平板试验的禁忌证后进行检查。
1.2 研究方法1.2.1 运动平板试验(TET)检查前3 d 需暂停β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等药物,并确保非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查前均应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再次确认无禁忌证。
运动平板试验采用GE-T2100 平板仪,患者在平板机上运动,运动速度级别和平板坡度隔3 min增加一次,并同步监测心电图和血压,达到运动终点时记录即刻心电图,试验后恢复期观察10 min。
运动终止标准[1]:①全程确保超过7 min,并达到亚极量心率,其公式为(220-受试者年龄)×85%;②代谢当量>10 Mets;③运动负荷增加但收缩压下降≥20 mmHg 或收缩压低于运动前;④收缩压>230 mmHg,舒张压>115 mmHg;⑤广泛导联持续性ST 段压低>0.2 mm 或有明显心绞痛症状;⑥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⑦严重末梢循环灌注不足;⑧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眩晕等;⑨患者要求。
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临床价值探讨目的对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05年~2010年因心前区疼痛来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的患者160例,对患者分别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平板运动试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结果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为80.72%,特异性为45.45%,准确性为63.75%。
结论经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标签:冠心病;冠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诊断;临床价值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试验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运动试验中主要检测指标为心率和ST-T的变化。
冠状动脉造影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其属于有创检测,临床普及困难,因此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逐渐受到重视[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因心前区疼痛就诊的患者160例,对其分别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都来源于我院心内科在2005年~2010年因心前区疼痛住院的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70例,女性90例,年龄40~70岁,平均(58.5±12.4)岁,检查前均常规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2.1研究方法对以上统计的160例患者分别展开冠脉造影检查和平板运动试验,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对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进行评价分析。
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度=(真阴性+真阳性)/总数。
1.2.2检查方法冠脉造影:采用美国GE公司产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经改良Seldinger穿刺法,选择性多体位、多角度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张春生【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2(007)001【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28例进行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结果冠心病与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关系: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有16例,进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患者有12例.16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中有7例未检出病变,有9例检出病变;12例进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患者中有2例未检出病变,有10例检出病变.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病变检出率为56.25%,运动平板心电图病变检出率为83.33%,两种检查的病变检出率均较高,且运动平板心电图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均可有效诊断冠心病,且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检出率较高.对冠心病患者不同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 ,但为了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正确性,应联合使用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总页数】2页(P72-73)【作者】张春生【作者单位】464000,河南省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24h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J], 杨雅2.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J], 吴巧云;覃华玲3.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胡玉萍;屈莉4.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J], 俞武5.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J], 梁嘉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卢喜烈: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二)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关键词: 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摘要: 运动平板试验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用于检测心肌缺血的检查方法.如果把冠脉造影看作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运动平板试验就是检测心肌缺血的指标.掌握好运动平板适应症、并发症和临床应用技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7 运动试验结果判断1.7.1 运动试验引起的心电图变化运动试验过程中或运动结果后的几分钟内心电图上常发生P 波、QRS波群、T波、ST段、P-R间期、Q-T间期或U波的变化。
在上述各波段的变化中,有的心电图改变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有的心电图改变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的属于运动生理反应。
1.7.1.1 运动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1)ST段移位1)ST段抬高运动引起ST段移位包括抬高与下降。
ST段抬高必须区分是发生在心梗后有Q 波的导联上还是发生在无Q波的心电图上,两者机制有明显不同。
ST段抬高常发生在前壁心梗有Q波的导联上(V1和V2)。
下壁心梗是运动时引起ST段抬高最常见的原因,常常是与室壁运动障碍或室壁瘤有关。
大约有50%的前壁心梗或15%下壁心梗运动时出现ST段抬高(图2),Q波导联ST段的射血分数大多比没有抬高的低,这些改变造成其他导联对应性ST段下降(假性缺血)。
同一病人运动试验中同时出现ST段下降和抬高,可能表明有多支病变。
无Q波导联ST段抬高,没有心梗的病人运动时ST 段抬高,提示冠状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冠脉痉挛,其机制是严重透壁性心肌损伤所致。
变异性心绞痛病人,ST段抬高一般出现在自发性心绞痛发作时,常常是休息室发作。
运动时大约30%的变异性心绞痛病人ST 段抬高,ST 段抬高的部位铊2o1灌注缺损,损伤型ST段抬高的病人同时存在其他导联ST 段下降。
常伴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图2 运动试验诱发急性下壁心肌损伤型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降男性,53岁。
冠心病,运动结束后发作心绞痛,图A显示II、III、a VF导联ST段损伤型抬高,I、aVR、aVL、V2~V5导联ST段下降,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吸氧后,症状缓解。
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俞武【摘要】目的对比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诊断金标准为冠脉造影.结果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敏感度88.46%,特异度62.50%;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敏感度92.31%(χ2=0.41),特异度75.00%(χ2=1.29),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诊断中,运动平板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为保障诊断效果,可联合使用.【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8(007)003【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运动平板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冠心病【作者】俞武【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 241001【正文语种】中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冠心病以突感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1]。
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与确诊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息息相关。
这种状况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对比运动平板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6岁-72岁,平均年龄(59.3±2.1)岁。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分别选用T2100平板运动仪、MARS分析系统及SEERMC记录仪行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
金标准选用冠脉造影检查。
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确定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运动平板心电图的诊断结果。
观察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
1.4 评价方法1.4.1 冠脉造影评价方法冠脉管腔直径狭窄>50%,可确诊为阳性。
具体标准:重度狭窄:冠脉直径狭窄>75%;轻度狭窄:冠脉直径狭窄处于50%-75%水平。
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心脏负荷试验,通过改变运动时的速度和坡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量,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并对患者进行监护和心功能评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目前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应用,已从单纯判断心肌缺血,逐渐发展到分析病情及评价疗效和预后等方面。
一、运动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初选冠心病☆检测冠心病人缺血的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从冠心病中选择高危病人进行PCI和CABG☆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心梗病人出院前运动量的制定☆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评估心脏病患者预后☆心脏病内外科治疗疗效评定☆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评价窦房结功能☆体育疗法运动量的制定☆运动员体力状态的鉴定☆飞行员体检二、运动试验适应证与禁忌证运动试验能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运动心电图试验。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运动中常常引起严重的缺血反应、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或心室颤动,甚至引起猝死。
为减少并发症,确保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必须选择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1、用于查体目的男性3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运动试验并发症发病率很低。
是安全性最大的群体,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出问题的也常有预测不到的年轻人。
2、用于诊断目的(1)帮助诊断胸痛原因。
(2)早期检出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
(3)检出早期高血压。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5)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症状(如胸闷、心悸)的原因。
(6)鉴别多支冠脉病变中的罪犯血管(7)鉴别PCI或CABG术后再狭窄。
(8)鉴别心梗后有无存活心肌。
3、用于研究目的(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2)评估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3)评估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疗效。
(4)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对运动的反应。
4、用于评估目的(1)评估冠心病预后。
(2)检出冠心病中高危病人,筛选冠脉造影病人。
(3)评估冠心病药物及再血管化治疗效果。
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心脏负荷试验,通过改变运动时的速度和坡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量,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并对患者进行监护和心功能评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目前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应用,已从单纯判断心肌缺血,逐渐发展到分析病情及评价疗效和预后等方面。
一、运动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初选冠心病☆检测冠心病人缺血的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从冠心病中选择高危病人进行PCI和CABG☆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心梗病人出院前运动量的制定☆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评估心脏病患者预后☆心脏病内外科治疗疗效评定☆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评价窦房结功能☆体育疗法运动量的制定☆运动员体力状态的鉴定☆飞行员体检二、运动试验适应证与禁忌证运动试验能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运动心电图试验。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运动中常常引起严重的缺血反应、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或心室颤动,甚至引起猝死。
为减少并发症,确保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必须选择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1、用于查体目的男性3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运动试验并发症发病率很低。
是安全性最大的群体,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出问题的也常有预测不到的年轻人。
2、用于诊断目的(1)帮助诊断胸痛原因。
(2)早期检出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
(3)检出早期高血压。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5)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症状(如胸闷、心悸)的原因。
(6)鉴别多支冠脉病变中的罪犯血管(7)鉴别PCI或CABG术后再狭窄。
(8)鉴别心梗后有无存活心肌。
3、用于研究目的(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2)评估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3)评估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疗效。
(4)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对运动的反应。
4、用于评估目的(1)评估冠心病预后。
(2)检出冠心病中高危病人,筛选冠脉造影病人。
(3)评估冠心病药物及再血管化治疗效果。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诊断方法,其通过记录心电图和心率的变化来评估心脏的反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
本文将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诊断方法,可以通过患者的体验来判断其心脏的反应能力。
患者在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测量血压、记录心电图和血压等生理参数。
在进行试验时,医生会让患者在走步机上行走一定的时间,并逐渐加速,以观察患者的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
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数据,可以很快地得出结论,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
其次,平板运动试验在疾病预测和诊断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一方面,该试验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冠心病风险,为患者提供早期预警,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另一方面,该试验还可以用来明确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因此,平板运动试验在临床诊断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平板运动试验仅仅是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其结果需要与其他临床表现结合起来进行评估。
此外,由于该试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仅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才能进行操作。
因此,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应用平板运动试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也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和使用时的安全性。
未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平板运动试验仍将在冠心病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快速、更安全的诊断服务。
平板运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平板运动心电图(简称PMET)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
它以其简便、无创、经济的特点,为临床带来了许多便利与价值。
本文将探讨PMET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并从不同角度探究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筛查、预防和随访等方面的作用。
在临床诊断中,PMET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心电图在静息状态下进行检测,难以发现某些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问题。
而PMET能够通过让患者在运动状态下进行心电图检测,更加真实地反映心脏负荷和功能。
通过监测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电信号的变化,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这对于早期发现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PMET在心血管疾病筛查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其发展缓慢、潜伏性强,在很多情况下,患者并不容易察觉到患病的早期症状。
而通过PMET的检测,可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心脏问题。
例如,一些人可能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是正常的,但在运动状态下则会出现心电图异常。
这种异常很可能是一些心脏疾病的前兆,如房颤、短暂性缺血等。
通过PMET的筛查,医生可以及早发现这些异常,进一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除了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筛查,PMET也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随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是解决心脏疾病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进行PMET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此外,PMET可以用来评价治疗效果,判断手术、药物等干预措施的疗效。
通过定期检查患者心脏运动状态的变化,医生可以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提高治疗的效果,并避免潜在的并发症。
从这个角度考虑,PMET不仅起到了诊断的作用,还在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价值。
当然,PMET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PMET对患者的体力要求较高,不能够适用于所有人群。
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梁嘉诚【摘要】目的对比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探讨分析这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心电图对全部患者进行诊断,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特异性略高于运动平板心电图(P>0.05);运动平板心电图显著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P<0.05).结论为了更好地增强冠心病的诊治效果,建议将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心电图联合.【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8(007)004【总页数】2页(P7-8)【关键词】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冠心病;临床价值【作者】梁嘉诚【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100【正文语种】中文冠心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具体的表现为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了粥样斑块,造成患者的动脉血管狭窄,使得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等各种症状。
只有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才可以开展有效的治疗[1]。
通过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比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探讨分析这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心电图对全部患者进行诊断。
92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0例。
年龄为44岁-81岁,平均年龄为(59.5±4.3)岁,全部患者均有全面的诊断资料,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全部患者都接受常规操作,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心电图进行检查,根据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1.3 诊断标准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查阳性标准是:(1)患者出现两次缺血症状的间隔不小于1 min;(2)通过检查,患者ST段呈现出下垂型或者水平型下降,并且其下降的程度超过1 mm;(3)患者的缺血性改变持续时间不小于1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