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系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43 KB
- 文档页数:8
汽车底盘教案制动系概述、车轮制动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汽车底盘》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主要详细讲解制动系概述和车轮制动器的内容。
包括制动系的基本原理、类型,以及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制动系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2. 学会分析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汽车制动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和维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制动系的基本原理、类型,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
难点: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故障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汽车底盘模型、制动系统示教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制动系统维修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紧急制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制动系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1) 制动系基本原理及类型。
2) 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
3. 实例分析:结合制动系统示教板,分析制动系统的具体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制动系统故障分析的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辆具体汽车的制动系统,并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制动系概述1) 基本原理2) 类型2. 车轮制动器1) 工作原理2) 结构3) 性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制动系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2) 分析一辆汽车的制动系统,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2. 答案:1) 制动系基本原理:利用摩擦力使车辆减速或停车。
类型: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等。
2)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制动系统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制动系统的最新技术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故障分析。
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教研室:汽车检测任课教师:邓家林2、教学任务书交教研室存档,系部检查,教务处抽查。
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教研室:汽车检测任课教师:邓家林注:1、教师每次课需携带教学任务书;2、教学任务书交教研室存档,系部检查,教务处抽查。
备课纸故的发生。
二、汽车ABS系统理论基础1.汽车的制动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强制地减速以至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评价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1)制动效能—汽车在行驶中,强制减速以至停车的能力称为制动效能。
即汽车以一定的初速度制动到停车所产生的:★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制动减速度(2)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汽车在制动时仍能按指定方向的轨迹行驶,即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称为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2.汽车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1) 制动蹄与制动鼓(盘)压紧时形成的摩擦力矩Mμ通过车轮作用于地面的切向力——Fμ(2)地面制动力制动时地面对车轮的切向反作用力——FX(3)地面制动力Fμ、制动器制动力FX及附着力Fφ之间的关系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Fφ。
附着力取决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及路面的抗剪强度。
●汽车ABS系统工作原理一、汽车制动系统(ABS)的基本组成1.基本组成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ECU执行机构——制动压力调节器2.工作原理:制动时ECU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当车轮将要被抱死的情况下,ECU发出控制信号,通过执行机构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力车轮不被抱死。
二、汽车制动系统(ABS)的控制方式1.控制通道:能够独立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的制动管路2.按控制形式分:独立控制;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3.按控制通道数目分:单通道、二通道、三通道、四通道。
4.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对两个车轮实施一同控制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大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称这两个车轮是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
制动系统概述教案制动系统是汽车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用于控制车辆速度、方向和停车。
本文将对制动系统进行概述,包括其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等。
一、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1.制动踏板:驾驶员通过踩踏制动踏板来控制制动系统,踏板与主缸相连。
2.主缸:主缸是制动系统的控制中心,由驾驶员施加的力量转化为液压能量,进而传递给制动器。
3.制动助力器:制动助力器可以增加制动器的工作效果,减少驾驶员踩踏力量。
常见的制动助力器包括真空助力器和液压助力器。
4.制动管路:制动管路将来自主缸的液压能量传递到制动器,分为前制动管路和后制动管路。
5.制动器:制动器是将车轮转动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减速或停止车辆的装置。
制动器通常通过摩擦力来实现制动效果,包括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两种。
二、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分为两个过程:压力过程和减压过程。
1.压力过程:驾驶员将踏板踩下后,主缸内的液压油会被压力推动,通过制动管路传递给制动器。
制动器受到液压力的作用,使制动片(鼓式制动器)或制动盘(盘式制动器)与车轮摩擦产生阻力,从而减速或停止车辆。
2.减压过程:当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时,主缸内的液压力会减小,制动器失去压力,制动片或制动盘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车辆重新恢复行驶。
三、制动系统的常见问题1.刹车失灵:例如制动踏板松软或踩下去没有明显的制动效果,可能是制动系统泄漏导致液压力不足,需要检查并修复泄漏处。
2.刹车异响:例如刹车时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可能是制动器磨损导致制动片或制动盘失效,需要进行更换。
3.制动跳脱:例如刹车时车辆偏向一侧或抖动,可能是制动器不均匀磨损或制动器安装不正确,需要进行维修和调整。
4.刹车磨损:由于制动器长时间使用,制动片和制动盘/鼓会逐渐磨损,需要定期检查并更换,以确保制动效果。
总之,制动系统是汽车重要的安全装置,其正常工作对驾驶者和行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了解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可以帮助驾驶员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动系统的故障,确保行车的安全。
车辆制动系统教案教案标题:车辆制动系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车辆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2. 掌握车辆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车辆制动系统的意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1. 车辆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2. 车辆制动系统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车辆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深入理解。
2. 学生正确使用车辆制动系统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车辆制动系统的示意图或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对车辆制动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发思考:为什么车辆需要制动系统?它的作用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车辆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2. 分析车辆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3. 解释车辆制动系统中常见的部件,如制动踏板、制动盘、制动片等。
三、示范操作(20分钟)1. 展示车辆制动系统的实物模型或示意图。
2. 示范正确的使用车辆制动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3. 强调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车辆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练习与总结(15分钟)1. 提供一些车辆制动系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总结车辆制动系统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车辆制动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相关的技术和创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通过引入话题和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在示范操作环节,教师应注重细节和操作技巧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
3.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最新最全汽车制动系教案文档良心出品精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汽车制动系统》教材第3章“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其功能,重点讲解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功能;2. 掌握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3. 能够分析并解决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教学重点: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汽车制动系统教学模型、PPT课件;2. 学具:汽车制动系统结构图、工作原理图、维修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紧急制动的情景,引发学生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兴趣;2. 知识讲解:a. 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b. 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c. 汽车制动系统主要部件功能;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个实际汽车制动系统故障案例;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六、板书设计1. 汽车制动系统分类、工作原理;2. 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结构和工作原理;3. 汽车制动系统主要部件功能;4. 故障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七、作业设计a. 某汽车制动踏板行程过长;b. 某汽车制动效果不良;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最新技术,如电子制动系统、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等,提高学生对汽车制动技术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故障分析题目及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解析(1)难点解析: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盘式制动器:讲解其利用刹车片与刹车盘摩擦产生制动力的原理,以及刹车盘、刹车片、刹车卡钳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鼓式制动器:阐述其利用刹车鼓与刹车蹄摩擦产生制动力的原理,以及刹车鼓、刹车蹄、复位弹簧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制动系统教案范文教案:制动系统一、教学目标:1.了解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3.了解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以及其特点。
4.能够识别和处理常见的制动系统故障。
二、教学重点:1.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的区别和优缺点。
2.制动系统故障诊断和处理。
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所了解的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知识讲解(30分钟)a.讲解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简要介绍其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b.详细介绍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制动踏板、主缸、制动盘、刹车片等,并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
c.分析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液压传动和摩擦传动两种方式。
3.实例分析(20分钟)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实例,如盘式制动系统、鼓式制动系统和电子制动系统等,并详细介绍每种系统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4.知识拓展(15分钟)提供一些关于制动系统故障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可能的故障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法。
5.学生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组队进行制动系统故障诊断和处理训练,提出解决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6.总结(10分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并进行讨论和答疑。
五、课后延伸:1.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或网络资料,进一步了解制动系统的知识。
2.通过实践操作或参观汽车修理厂,加深对制动系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制动系统-定义和作用-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制动踏板-主缸-制动盘-刹车片-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盘式制动系统-鼓式制动系统-电子制动系统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制动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以及其特点。
通过实例分析和学生练习,增加了学生对制动系统故障诊断和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提供了教学延伸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制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制动系统理论教案格式一、教学目标:1.理解制动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掌握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3.理解制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4.掌握制动系统的故障检修方法。
二、教学内容:1.制动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a.制动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b.制动系统在车辆行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a.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b.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c.制动系统的工作流程。
3.制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a.制动系统的分类:机械制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气压制动系统等。
b.机械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c.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d.气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4.制动系统的故障检修方法a.制动系统故障的常见表现和原因。
b.制动系统故障的检修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a.教师引入制动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制动系统在车辆行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b.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2.理论讲解a.教师对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制动系统的工作流程。
b.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制动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实例演示a.教师通过实例演示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观察。
b.学生对实例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加深对制动系统的理解和记忆。
4.讨论和总结a.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制动系统故障的常见表现和原因,并帮助学生理解制动系统故障的检修方法。
b.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通过讨论加深对制动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学生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制动系统理论的掌握程度。
2.学生通过对制动系统故障的检修方法的解释和应用,来评价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扩展:。
•2.分类•1)按制动系统的作用•制动系统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
•2)按制动操纵能源•制动系统可分为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和伺服制动系统等。
•3)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制动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等。
同时采用两种以上传输方式的制动系称为组合式制动系统。
•3.组成•图6-1是轿车典型制动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制动系统一般有制动操纵机构和制动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1)制动操纵机构产生制动动作、控制制动效果并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制动总泵、真空助力器、制动踏板机构、制动组合阀,以及制动轮缸和制动管路。
•2)制动器•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
汽车上常用的制动器都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而产生制动力矩,称为摩擦制动器。
•我们将从制动踏板到轮边制动轮缸的所有提供和传递制动压力的零部件统称为制动传动机构。
•根据传动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传动装置、液压传动装置和气压传动装置。
轿车、轻型客货车多采用液压制动,中型以上客货车由于所载重量较大,多采用气压制动。
•1.机械传动装置•驻车制动系统的机械传动装置组成结构如图6-9所示。
•驻车制动系统与行车制动系统共用后轮制动器。
施行驻车制动时,驾驶员将驻车制动操纵杆向上扳起,通过平衡杠杆将驻车制动操纵缆绳拉紧,触动两后轮制动器。
由于棘爪的单向作用,棘爪与棘爪齿板啮合后,操纵杆不能反转,驻车制动杆系能可靠地被锁定在制动位置。
•2.液压传动装置•目前,轿车的行车制动系统都采用了液压传动装置,主要由制动主缸(制动总泵)、液压管路、后轮鼓式制动器中的制动轮缸(制动分泵)、前轮钳盘式制动器中的液压缸等组成,如图6-10所示。
•主缸与轮缸间的连接油管除用金属管(铜管)外,还采用特制的橡胶制动软管。
各液压元件之间及各段油管之间还有各种管接头。
制动前,液压系统中充满专门配制的制动液。
汽车制动系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制动系的功用及组成,鼓式车轮制动器的类型,领从蹄式制动器的构造,单向及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和单向及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的特点,凸轮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的类型,钳盘式制动器的一般构造及特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单向及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特点
单向及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的特点
制动装置由制动器和传动机构组成。
制动传动机构按制动力源
分为:
人力式制动传动机构---单靠驾驶员施加与制动踏板或手柄上的力作为制动力源的传动机构。
其中又分液压式和机械式两种,机械式仅用于驻车制动。
动力式制动传动机构---利用发动机的动力作为制动力源,并由驾驶员通过踏板或手柄加以控制的传动机构。
其中又分为气压式、真空液压式、空气液压式。
1.2制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以一定速度行驶的汽车,具有一定的动能。
要使它按需减速停车,路面必须强制地对汽车车轮产生一个阻止汽车行驶的力——制动力。
这个力的方向与汽车行驶的方向相反。
实质上,制动就是将汽车的动能强制地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即转化为热能,扩散于大气中。
1)基本结构
由车轮制动器和液压传动结构两部分组成。
它的车轮制动器由旋转部分、固定部分和张开结构所组成。
旋转部分是制动鼓,它固定于轮毂上和车轮一起旋转。
固定部分是制动蹄和制动底板等。
制动蹄上铆有摩擦片,蹄的下端松套在支承销上,支承销固定在制动地板上,上端用回位弹簧拉紧压靠在轮缸活塞上。
制动地板用螺钉与转向节凸缘(前轮)或桥壳凸缘(后缘)固定在一起。
制动蹄用液压轮缸通过油压的压力推动活塞使制动蹄张开,或用凸轮的张力机构来促动。
2)制动作用的产生
各种结构型式的制动器,都是围绕着提高制动效能、制动的平顺性和稳定性、简单和调修方便等方面来考虑的。
单就制动效能而言,自动增力式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最大,平衡式制动器次之,简单非平衡式又次之。
2.2 钳盘式车轮制动器
钳盘式车轮制动器广泛地装用在轿车和轻型货车上。
它的优点是:散热良好,热衰退小,热稳定性好,最适于对制动性能要求较高的轿车前轮制动器。
但近年来前后轮都采用钳盘式制动器的结构也日渐增多。
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它的旋转元件是制动盘,它和车轮固装在一起旋转,以其端面为摩擦工作表面。
其固定的摩擦元件是:制动块、导向支承销和轮缸活塞,都装在跨于制动盘两侧的钳体上,总称制动钳。
制动钳用螺栓与转向节或桥壳上的凸沿固装。
制动时,油液被压入内、外两轮缸中,其活塞在液压作用下将两制动块压紧制动盘,产生摩擦力矩而制动。
此时,轮缸槽中的矩形橡胶密封圈的刃边在活塞摩擦力的作用下产生微量的弹性变形,放松制动时,活塞和制动块依靠密封圈的弹力和弹簧的弹力回位。
2.钳盘式制动器的类型
钳盘式制动器以制动钳固定在支架上的结构型式来分:有固定式制动钳和浮动式制动钳
两大类。
(1 )固定式制动钳的制动器
制动钳体的轴向位置是固定的,其轮缸布置在制动盘的两侧,为双向轮缸。
可单缸对置或双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