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的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359.00 KB
- 文档页数:2
名词解释实用说:从功能的角度界定文学,认为文学是道德和政治教化的手段。
实用说肯定了文学的工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
结构: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
互文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或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文本: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文本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话语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
现代文论把它理解为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一个有待解释的开放对象。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意境: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重要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小说: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
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典型:即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以左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一种片面、扭曲的延续和发展,主张以自然科学方法来观察和表现社会人生。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名词解释:1、文本: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的审美结构。
2、文学言语层面:内涵: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3、文学形象层面:内涵: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4.文学意蕴层:所谓文学意蕴层,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深层内容和意味。
5、哲学意味层:指通过具体事物对对宇宙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即在诗意描绘中启发人产生对于人生、宇宙、生存等问题的思索、领悟。
6、审美意蕴层:是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愉悦感(形象引发的单纯的美感体验)。
对于美的感悟、体验:自然美、人生美、人性美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重点:1、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人物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重点:2特征性《化》:就是通过以具体、生动、独特外在形象所表现的丰富、深刻的内在本质。
3:典型环境:是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重点:4意境的定义: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它与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5.韵味无穷:指由艺术作品的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6.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指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7、重点:审美意象:就是充分表现审美理想的意象,是高级形象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总要通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一首诗,一部小说或一篇散文等)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文学文本首先由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
正是通过这种语言组织并且在这种语言组织中,文学文本的其他方面(如形象及意义等)才得以生成。
一、文学文本<一> 文学文本概念1、文本(text)文本(text)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而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总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它未经读者阅读,只是一份写出来或印出来的语言产品(如书)。
2、文学文本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总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我们评论这首诗的时候,往往会忘记一个简单而基本的事实:我们对诗的感动来自我们对其语句的阅读和理解。
这是一首运用汉语写成的诗文本,由44个汉字组成。
我们只有通过阅读这44 个汉字组成的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文本所呈现的形象才能理解这首诗的意义。
还应该看到,这44字不是胡乱堆彻而成的,而是诗人按一定的汉语言规范组织起来的。
这语言规范又不同于语言学家头脑里理想化的普通社会语言系统。
而是诗人实际运用这种社会语言系统的结果。
即张九龄个人对汉语的独特运用的结果,除了他之外没有人这样用过。
在这种运用过程中,诗人必定要着重考虑如何尽情表达自己的特定生活体验。
所以诗人在组织这些语句时,要尽量达到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完整整体的目标。
而读者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去理解作品。
这种理解过程必然包含着对作者原意的充实、扩展或变形,因而显然是一种再创造过程。
所以文学文本有如下特点:①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
②文学文本往往要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③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
题目1第一章章节测评1.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选择一项:D. 表现论正确答案是:表现论2.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选择一项:C. 体验论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选择一项:A. 文化论D. 信息论正确答案是:文化论选择一项:C.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选择一项:A. 实用论6.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作品E. 艺术家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作品, 艺术家选择一项或多项:A.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B. 文学即文章C. 文学即博学D.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文学即文章,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文学即博学8.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的文论倾向。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以语言论为基础B.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以语言论为基础,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9.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B.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第二章章节测评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选择一项:D.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正确答案是: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
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0、文学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
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文学概论网上作业1、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B. 文章和博学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A. 文化论3、文艺摹仿说以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 亚里士多德4、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D.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5、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A. 表现论6、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的文论倾向。
A. 以语言论为基础 E.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7、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 文学即文章 B.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 文学即博学8、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B. 作品C. 艺术家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C.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D.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选择一项:B.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B. 蕴藉C. 假设D. 模仿3、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趣味。
B. 个性化4、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文本。
B. 象征型C. 再现型D. 创意型5、大众文化文本是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意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
C. 工业化6、中国古代文学层面论学说,一般包含。
A. 字音、意义等四层面说B. 字面与深层意义两个层面说 D. 粗精两层面说7、文学文本在呈现艺术形象时所采取的语言模式,主要有再现型文本、及多元呈现方式。
文学概论(一)总分:99一、单选题(共19题,共19分)1、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1分)A:语法、逻辑、修辞B:声调、语调、情调C:词法、句法、篇法D:字法、词法、句法2、“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1分)A:《周易•系辞》B:《庄子》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3、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1分)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B:创作动机的发生C:艺术构思过程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4、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
”这是指小说注重()(1分) A:结构B:节奏C:格律D:押韵5、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1分)A:显露情感B:投射情感C:表现情感D:传达情感6、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1分)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C:英加登D:苏珊•朗格7、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1分)A:毛宗岗B:金圣叹C:脂砚斋D:张竹坡8、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1分)A:情节B:情景C:故事D:场景9、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1分)A:故事时间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C:叙述节奏的快慢D:叙述时距的变换10、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1分)A:创作冲动B:创作动机C:创作构思D:创作经验11、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1分)A:诗歌、小说和剧本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12、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1分) 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13、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1分)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1分)A:意与境浑B:真情实感C:客观真实D:典型环境15、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1分)A:情调B:气势C:氛围D:韵味16、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1分)A:独特的言语形式B:作家的创作个性C:内容与形式D:读者感受17、“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1分)A:康德B:康德C:姚斯D:理查兹18、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1分)A:诗歌B:小说C:散文D:剧本19、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1分)A:自然世界的奥秘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C:客观世界的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0、抒情的一般原则包括()(2分)A:诚挚性原则B:典型性原则C:现实性原则D:独特性原则E:感染性原则21、叙述标记的作用有()(2分)A:提示写作意图B:显现人物形象特征C:加快叙述节奏D:变换叙述视角E:显现叙述者声音22、对于读者而言,文学作品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2分) A:满足接受者的阅读要求B: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C:具有较高的伦理水平D:具有丰富的政治内容E: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23、格雷马斯提出的叙事行动素范畴包括()(2分) A:主体对客体B:送信者对受信者C:助手对敌手D:英雄对假英雄E:主人公对反面角色24、抒情的修辞策略包括()(2分)A:意象B:典型C:隐喻D:典故E:悖论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25、名词解释:文学消费(3分)26、名词解释:艺术传达(3分)27、名词解释:再现与表现(4分)28、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什么?(5分)29、什么是文学语言组织?它有哪些特性?(5分)30、文学形象唤起的美感的常见形式有哪些?(5分)31、如何理解“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5分)32、什么是抒情作品的韵律?(5分)33、举例说明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什么是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答案解析
(1)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
(2)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
第一,语言层,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外观,包括语音与语义两部分,其作用是将审美意识符号化,使之成为一种现实的、可以传达与接受的审美信息;第二,现象层,是文学文本的内容,即由文学文本的语言描绘所构成的形象体系,它在文学文本中占有核心地位。
叙事类文本的现象层体现为行动的人物、发展的情节和变换的环境,抒情类文本的现象层主要体现为连贯流动的情感对应物。
第三,意蕴层,是文学文本的蕴涵所指,即现象层所蕴含的审美意识。
它是文学文本以及文本形象的灵魂所在。
文学文本的层次构造一、引言文学文本,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艺术结晶,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
通过对文学文本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内部存在着丰富的层次构造,这些层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本文旨在对文学文本的层次构造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二、文学文本的层次构造概述文学文本的层次构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式层:指文学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句式、修辞等。
形式层是文学文本最直观的体现,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体验。
2.意义层:指文学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情感等内涵。
意义层是文学文本的核心,是作者通过作品与读者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3.审美层:指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包括形象、意境、韵味等。
审美层是文学文本的艺术灵魂,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4.文化层:指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等。
文化层是文学文本的深厚底蕴,使其具有了丰富的社会价值。
三、文学文本层次构造的相互关系1.形式层与意义层的关系:形式层是意义层的载体,意义层则是形式层的精神内核。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使得文学作品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具有深刻内涵。
2.意义层与审美层的关系:意义层是审美层的基础,审美层则是意义层的艺术外化。
二者相互作用,使文学作品既富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
3.审美层与文化层的关系:审美层与文化层相互渗透,文化层为审美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底蕴,而审美层则体现了文化层的独特魅力。
4.各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文学文本中,各层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充分理解各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全面把握文学文本的内涵和价值。
四、结论文学文本的层次构造是其艺术魅力的源泉,通过对文学文本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
作为读者,我们要学会欣赏文学文本的丰富层次,从而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作为作家,更要把握文学文本的层次构造,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