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8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检查及更新基本要求20181215
- 格式:pptx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73
自然资办函〔2021〕371号附件1国土调查数据库更新变更规则二〇二一年三月目录1县级控制面积更新 (1)1.1国界、零米线调整 (1)1.2县级之间行政界线调整 (1)1.3控制面积报送审核 (2)2变更规则 (2)2.1一般要求 (3)2.2境界与行政区更新 (5)2.3地类图斑更新 (16)1县级控制面积更新依据最新的国界、大陆沿海(包括海岛沿海)零米线、行政区域界线等调查界线更新县级行政区界线,计算县级行政区控制面积,确保县级控制面积与县内乡(镇)级调查面积之和、县内村级调查区调查面积之和、县内地类图斑面积之和一致。
1.1国界、零米线调整(1)国界、零米线变化的,由国家负责调整,国家将调整后的国界、零米线以标准分幅图的形式计算变化后面积,以控制面积接合图表计算调整后的省级控制面积,并将调整后的省级控制界线和控制面积发至各省。
各省根据国家下发的标准分幅控制界线和控制面积将变化部分调整到县,并将调整后的县级控制界线和控制面积报国家备案。
(2)国界、零米线变化的县,应根据省级下发的县级控制界线和控制面积计算每一块行政区变更基本单元的面积。
(3)国界、零米线变化造成行政区范围新增的,以行政区变更基本单元的面积为控制,对新增范围内的地类图斑进行面积平差。
(4)国界、零米线变化造成行政区范围灭失的,行政区灭失部分的调查面积由其范围内的地类图斑汇总得到;涉及地类图斑分割的,重新计算图斑椭球面积,并以原图斑面积进行控制平差。
(5)县级控制面积计算表达为:调整后控制面积=调整前控制面积-行政区灭失面积+行政区新增面积(6)不涉及国界、零米线变化的行政区、村级调查区和地类图斑要素,图形和调查面积不变。
1.2县级之间行政界线调整(1)县级之间发生行政界线调整的,应以省为单位将调整后的县级控制界线和控制面积报国家审查备案。
(2)各县应根据省级下发的县级控制界线和控制面积计算每一块行政区变更基本单元的面积。
(3)不涉及行政界线变化的行政区、村级调查区和地类图斑要素,图形和调查面积不变。
土地调查条例(2018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03.1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98号•【施行日期】2018.03.19•【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土地调查条例(200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8号公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土地调查,保障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土地调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四条土地调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土地调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
第五条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开展土地调查工作的宣传报道。
第二章土地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第六条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
第七条土地调查包括下列内容:(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二)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三)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
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调查时,应当重点调查基本农田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第八条土地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综合运用实地调查统计、遥感监测等手段。
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2018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18.11.12•【文号】自然资发〔2018〕139号•【施行日期】2018.1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2018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8〕1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各有关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有关司局:为掌握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按照《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部决定开展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标任务全面掌握全国31个省(区、市)2018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有力支撑自然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平稳运行,不断夯实“以图管地”工作基础,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开展2018年度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全面掌握我国城市、建制镇和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状况基础信息,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支撑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开展各省(区、市)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评价分析,提升土地参与宏观调控能力,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在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建设用地批后监管、自然资源执法督察等相关工作中的“一查多用”,促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地。
二、总体要求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继续坚持国家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地方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坚持省级全面检查与国家抽样核查的分级质量控制体系,坚持现状调查与管理信息套合标注分阶段推进的工作程序。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共同责任。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宛政办〔2018〕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豫政办〔2017〕164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认真负责,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工作。
市政府成立南阳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附后),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解决调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调查工作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辖区调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二、密切协作,互相配合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要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上报。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和官庄工区要及时落实工作经费,分别与所在行政辖区做好衔接,按时上报调查成果。
中心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之外部分调查任务分别由卧龙区、宛城区承担。
各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依法及时提供土地调查需要的相关资料,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第一章总则一、为规范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水平,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则。
二、本规则中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活动。
三、开展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目的是,掌握全国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保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现势性,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土地变更调查是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
经依法公布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是实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依据,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五、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充分运用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和土地“批、供、用、补、查”用地管理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等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的日常实时监管信息,努力强化常态化变更监管,减少年度变更调查工作量,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六、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组织、统筹安排、一查多用、分级实施,各级国土资源相关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多方参与、各司其职、共同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
七、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牵头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具体实施,各相关司局和单位共同参与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以部专题会议方式,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八、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在各地日常变更工作的基础上,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统一时点是当年12月31日。
九、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所需经费,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相关规定,商同级财政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章工作内容十、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在上年度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的基础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日常管理形成的“批、供、用、补、查”用地管理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等信息,实时叠加到“一张图”上,逐步实现实时变更。
附件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 数据库更新变更规则2020年3月目 录1 地类图斑变更规则 (1)1.1范例一 (1)1.2范例二 (4)1.3范例三 (5)1.4范例四 (6)2 境界与政区图层变更规则 (7)2.1范例一 (7)2.2范例二 (9)3 其他图层变更规则 (1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数据库更新变更规则1 地类图斑变更规则(1)地类变更原则上只考虑年初至年末期间变更前与变更后的地类转换,不考虑在地类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性地类变化,即同一地区一年内多次变更,仅考虑年初与年末地类的转换;(2)发生变化的部分,变更前总面积与变更后总面积必须保证完全一致;(3)变化面积计算应以参与变化的最小地块为基本单元;(4)变更前标识码相同的图斑,变更面积之和等于基础库中同一标识码图斑的面积,且空间范围一致;变更后标识码相同的图斑,变更面积之和等于更新层同一标识码图斑的面积,且空间范围一致;(5)除面积字段、标识码、图斑编号外其它属性完全相同的更新后图斑(道路、河流、沟渠除外)必须合并,若更新层图斑与未变化的基础库图斑信息一致,未变化的基础库图斑应以图形变更提出,并与变化图斑进行合并;(6)地类图斑变更行为包括属性变更、图形变更,“图形变更”的变更后标识码按整图层最大标识码顺排;“属性变更”的变更前后标识码必须一致,除BSM、MSSM、XZDWKD外至少有一项属性发生变更。
上述规则举例说明如下:1.1范例一地类变化计算应基于年初数据库与年末数据库空间叠加产生的最小变更基本单元进行计算。
如下图,基础库两块相邻图斑,图斑编号为1的地类图斑,地类编码为0301,面积为60亩,图斑编号为2的地类图斑,地类编码为0201,面积为50亩。
两块图斑中间划出一块地,地类变更为0103。
图斑编号2的地类图斑剩余部分,地类变更为0301。
变化过程如下:基础库变更过程变更后变化流向:0301 → 0103 变化数为5亩0201 → 0103 变化数为10亩0201 → 0301 变化数为40亩地类图斑更新过程层变化主要属性填写如下:序号 字段名称 3号地类图斑 5号地类图斑 4号地类图斑 6号地类图斑 1 标识码9999992110000000139999992110000000159999992110000000149999992110000000162 变更行为 2 2 2 23 图斑变更面积 5 55 10 404 变更前图斑标识码9999992110000000119999992110000000119999992110000000129999992110000000125 变更前地类编码 0301 0301 0201 02016变更前扣除地类编码7变更前扣除地类系数8变更前扣除地类面积9变更前图斑地类面积5 55 10 4010 变更前耕地类型11 变更前耕地坡度级序号字段名称3号地类图斑5号地类图斑4号地类图斑6号地类图斑别12变更后图斑标识码999999211000000017999999211000000018 999999211000000017 999999211000000018 13变更后地类编码 010303010103030114变更后扣除地类编码15变更后扣除地类系数16变更后扣除地类面积17变更后图斑地类面积 555104018变更后耕地类型19变更后耕地坡度级别20更新时间20191231201912312019123120191231地类图斑更新层主要属性填写如下:序号 字段名称 7号地类图斑8号地类图斑1 标识码 999999211000000017 9999992110000000182 地类编码 0103 0301 3 图斑面积 15954 扣除地类编码5 扣除地类系数6 扣除地类面积7 图斑地类面积 1595 8 耕地类型9耕地坡度级别10 数据年份 2019201911 备注12更新时间2019123120191231注:范例中面积属性填写单位为“亩”(以下范例相同) 1.2 范例二图形变更,应保证变更前标识码相同的图斑,变更面积之和等于基础库中同一标识码图斑的面积;变更后标识码相同的图斑,变更面积之和等于更新层同一标识码图斑的面积。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2.02•【文号】国土调查办发〔2018〕3号•【施行日期】2018.02.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资源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经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通过,现予印发实施。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2月2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主要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巴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4.09•【字号】巴府发〔2018〕6号•【施行日期】2018.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巴府发〔2018〕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巴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相关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通知的通知》(川府发〔2018〕10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内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内容为: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
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调查时,应当重点调查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的数量、分XXX保护状况。
三、调查时间安排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计划分步实施。
(一)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全面部署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开展方案编制、规范制定和调查培训等工作。
(二)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制作工作底图,开展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
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
2018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全面加快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宅基地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下简称“两权”)登记发证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两权”登记发证的目的意义及原则(一)目的意义。
全面开展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统一登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方法,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查清我市范围内农村集体土地的利用状况,建立统一的土地登记制度,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的切身利益,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工作原则。
坚持“依法、申请、审查、公示、服务”五个原则,全面开展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
1.依法原则。
“两权”登记工作要依法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确定土地权属和办理土地登记,登记后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2.申请原则。
由集体土地所有者、使用者提出书面申请,对“两权”进行界定,以维护申请者的合法权益;3.审查原则。
严格按照“初审、审核、批准”三个层次审查,在“权源清楚、四邻无争议,面积准确、界址明晰”的基础上,依法登记发证;4.公示原则。
按规定公告登记审查结果;5.服务原则。
在依法按程序的基础上,采取便民为民措施,提高土地登记工作效率,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二、组织机构与工作保障(一)成立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