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肾经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3
详解肾经(中里巴人)下面讲几个身怀绝技的肾经大穴,您只要经常刺激它们,让它们常葆活力,您自己也就会觉得活力四射。
太溪(俞土穴):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此穴是俞土穴,阴经以俞代原,所以也是肾经的原穴。
太溪穴治疗范围极广,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补穴,很多人觉得自己肾虚,如感觉腰酸膝软,头晕眼花,按按太溪,当时就会见效,比吃补肾药快得多。
具体地说,太溪穴可以治疗性功能减退、足跟痛、失眠、耳聋、牙齿松动、耳鸣、支气管哮喘、小儿抽动症、经期牙疼、肾虚脱发、内耳眩晕症、高血压、遗精、遗尿、假性近视以及妇女们的习惯性流产。
总之按揉这个穴,能够改善体质,是治本强身之穴、我认识的一个女性朋友,才30出头,却患了难言之隐,总是憋不住尿,不敢跑,不敢大笑,甚至不敢咳嗽,因为只要稍有大的身体活动就会发生状况。
她是一家外企公司的职员,人也长得漂亮,但就是这个病患使她非常自卑,同事们的聚会她从不参加,甚至不敢交男朋友。
人们觉得她性情孤傲,也都对她敬而远之。
她断断续续吃了3年的汤药,竟无显效。
我看了这些方子,都对症,都是固涩缩尿补肾的方子,只是因为她脾胃虚寒,药物在脾胃被阻隔,无法真正被吸收,所以不能收到补肾缩尿的功效。
我让她在后背肾俞位置左右各拔一个真空罐,同时按揉左右的太溪穴10分钟。
每天如此,10天后她来电话说,肾俞穴在拔到第8天时出了大水疱,就没敢再拔,而且太溪穴已经揉得痛不可摸了。
我对她说,这一切证明她肾脏的功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可以暂时休息,让身体自己去调节。
又过了一周,她兴高采烈地来到我家,告诉我她的遗尿已经彻底好了。
其实用肾俞配太溪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虚都是最佳的配伍,尤其对于肾虚腰痛马上可以见效。
用穴位补肾,躲过了胃肠吸收这道关,所以不会有“虚不受补”的情况,而且补得直接、迅速。
复溜(经金穴):在太溪穴直上2寸。
溜,水迂回缓流的样子;复溜,就是让死水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
此穴专能通经活络,利水消肿,去腐生肌。
眼睛八廓学说眼睛八廓学说,又称眼经八廓,是中医眼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描述了眼睛与人体其他脏腑经络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眼睛八廓学说的基本概念眼睛八廓学说认为,眼睛周围分布着八条经络,分别是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胆经、胃经和膀胱经。
这些经络与眼睛相互连接,共同维持着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
同时,这些经络也与人体其他脏腑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经络网络。
二、眼睛八廓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肝经:与眼睛的关系最为密切,主管视觉功能。
肝经失调可能导致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2.心经:与眼睛的视觉和神经传导有关。
心经失调可能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
3.脾经:与眼睛的营养供应和代谢有关。
脾经失调可能导致眼睑下垂、眼球突出等症状。
4.肺经:与眼睛的水分代谢和润滑有关。
肺经失调可能导致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症状。
5.肾经:与眼睛的发育和衰老有关。
肾经失调可能导致视力减退、夜盲等症状。
6.胆经:与眼睛的调节功能有关。
胆经失调可能导致近视、远视等症状。
7.胃经:与眼睛的营养吸收和消化有关。
胃经失调可能导致目黄、眼睑浮肿等症状。
8.膀胱经:与眼睛的排泄和排毒有关。
膀胱经失调可能导致眼睛炎症、感染等症状。
三、眼睛八廓学说在中医眼科中的应用眼睛八廓学说为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中医眼科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眼睛八廓学说,分析病因、病机和脏腑经络的关系,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目赤肿痛的患者,中医眼科医生可能会认为是肝经火旺所致,因此会采用清肝泻火的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等。
对于视物模糊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认为是心经失调所致,因此会采用养心安神的治疗方法。
总之,眼睛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理解和治疗眼睛疾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这一学说,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眼科在保障人民眼健康方面的作用。
12经络简单记忆法(2)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
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
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
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
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谈十二时辰养生,首先就要谈到经络问题。
而说到经络学说,就要先谈谈《黄帝内经》。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希望对你有用!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十二时辰养生法一、子(zǐ)时:(夜里11 —次日1点) 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23点至凌晨1点,胆经当令。
子时是一天当中阴气最重的时候,一根阳爻开始升发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气为三种,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
少阳之气,是指刚刚出生的阳气,也叫子时一阳生。
是少阳之火,阳气还特别的小,所以要保护好阳气,就一定要睡好“子时觉”,当人体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中,会有利于人体的少阳之气升发,因为夜间属阴,睡眠好不仅能养阴,而且还能阴中生阳。
二、丑(chǒu)时:(夜里1—3点) 肝经当令丑时,是指凌晨1点至3点,肝经当令。
肝主藏血,人在丑时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就养不起肝血。
《黄帝内经》记载:"人卧则血归于肝"。
每晚11点至凌晨3点,人体经络巡行走肝胆经,此时处于睡眠状态,肝脏方可趁机休息,修补损伤的细胞。
如果丑时前未入睡的人,次日起床面色灰暗,情绪倦怠而易烦躁。
三、寅(yín)时:(夜里3—5点) 肺经当令寅时,是指凌晨3点至5点,肺经当令。
这个时候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且必须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
肝在丑时将血液更新后,肺在寅时将血液输入全身,故有肺朝百脉之说。
人在清晨起来,面色红润,神清气爽。
所以,寅时睡觉,色红精气足,精力充沛。
四、卯(mǎo)时:(上午5—7点) 大肠经当令卯时,是指早晨5点至7点,大肠经当令。
这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地户也要开。
所以,在这个时间里人应该正常地排便,将人体在夜间修复、合成、代谢的垃圾、毒素排除体外。
五、辰(chén)时:(上午7—9点) 胃经当令辰时,是指早晨7点至9点,胃经当令。
清洁+营养=平衡,垃圾代谢出去后,人体需要补充营养,所以在这个时辰人要吃早餐,来为身体补充一些阴(即营养)。
⼗⼆正经介绍⼗⼆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三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包经、⼿少阴⼼经)、⼿三阳经(⼿阳明⼤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肠经)、⾜三阳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三阴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简介⼗⼆经脉⼜名⼗⼆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部位综合⽽定的。
它们分别⾪属于⼗⼆脏腑,各经⽤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于⼿⾜、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
⼗⼆经脉的名称为:⼿太阴肺经、⼿厥阴⼼包经、⼿少阴⼼经、⼿阳明⼤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肠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
⼗⼆经脉通过⼿⾜阴阳表⾥经的联接⽽逐经相传,构成了⼀个周⽽复始、如环⽆端的传注系统。
⽓⾎通过经脉即可内⾄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
其流注次序是:从⼿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阳明⼤肠经,⾜阳明胃经,⾜太阴脾经,⼿少阴⼼经,⼿太阳⼩肠经,⾜太阳膀胱经,⾜少阴肾经,⼿厥阴⼼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阳胆经,⾜厥阴肝经,再回到⼿太阴肺经(表1)。
其⾛向和交接规律是:⼿之三阴经从胸⾛⼿,在⼿指末端交⼿三阳经;⼿之三阳经从⼿⾛头,在头⾯部交⾜三阳经;⾜之三阳经从头⾛⾜,在⾜趾末端交⾜三阴经;⾜之三阴经从⾜⾛腹,在胸腹腔交⼿三阴经。
⼗⼆经脉在体表的循⾏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肝、脾、肺、肾和⼼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三阴经。
凡属六腑(胆、胃、⼤肠、⼩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于四肢外侧、头⾯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三阳经。
⼿⾜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少阴肾经、穴题库
1-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涌泉穴是肾经的()。
A.原穴
B.井穴
C.荥穴
D.郄穴
E.经穴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大钟穴的主治()。
A.痴呆
B.癃闭
C.便秘
D.发热
E.咯血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与申脉穴内外相对的穴位是()。
A.太溪
B.照海
C.悬钟
D.大钟
E.然谷
(足球世界杯 /)
问题:
[单选,B1型题]肾经的原穴是()。
A.涌泉
B.太溪
C.太冲
D.阴谷
E.照海
问题:
[单选,B1型题]肾经的合穴是()。
A.涌泉
B.太溪
C.太冲
D.阴谷
E.照海
问题:
[单选,B1型题]位于脐下1寸的穴位是()。
A.横骨
B.大赫
C.气穴
D.四满
E.中注
问题:
[单选,B1型题]位于脐下5寸的穴位是()。
A.横骨
B.大赫
C.气穴
D.四满
E.中注。
足少阴肾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穴、照海穴、水泉穴),沿内踝之后(太溪穴),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穴);上向小腿内(复溜穴,交信穴;会三阴交穴),出窝内侧(筑宾穴、阴谷穴),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穴)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穴、中注穴、四满穴、气穴穴、大赫穴、横骨穴;会关元穴、中极穴)。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通谷穴,幽门穴),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穴)。
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
首穴涌泉,末穴俞府。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1) 涌泉穴KI1 Yǒng quán[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
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井穴。
(2) 然谷穴KI2 Rán gǔ[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十二条经络一、手太阴肺经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1. 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
中府指中气之府。
中气指脾肺之气。
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
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
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
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
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等。
8.鱼际穴手平伸像鱼肚子边际处。
属火穴。
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即消化不好。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指掐效果不佳,用三棱针点刺一滴血效果好。
二、手阳明大肠经1.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病。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即皮肤和毫毛)如肺功能弱体内毒素就会在大肠经淤积。
脸上的痘疹、身上的湿疹,可用刮痧法把毒素刮出去。
2.大肠经属阳明经,即气血很旺的经络。
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如手肿胀,按大肠经上痛点即可。
3. 大肠经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用手敲大肠经小臂这段,如长期便秘的人这段会很敏感。
还有一种方法,即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即手腕至食指大拇指侧处)这一段大肠经。
酉时(17~19点)——肾经当令作者:来源:《养生大世界》2008年第05期酉时,足少阴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肾为先天之根。
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有利于储存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中国人特别好补肾,好医生会提醒你在这个时候服中药较好,因为肾正好值班,在12经脉里这个时候是主要的。
酉在12生肖里是鸡,鸡性属阳,是火性,就像我们的禽流感实际上是火性的病。
所以鸡不能烤,再烤就强化了它的性质,鸡炖着吃好,所以说老母鸡汤是最补人的。
而鸭子是属寒性的,所以一般鸭子要烤,北京人都是吃烤鸭,原因也是在这里。
1.肾主藏精“精”是什么?“精”就相当于现代人喜欢的钱。
为什么说它是钱?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买到这个东西。
比如缺气的时候,调出来就可以补气。
而这个“精”藏在哪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它是一个元气,就是我们天生带来的,所谓“人活一口气”。
这个元气藏在哪里?比如说元气的五个“儿子”—五脏,那么元气既然是父母,那么在这五脏里面,它应该在谁家呆着?一般的话它都在老大家呆着,而肾是老大。
为什么说肾是老大?中国在古代的时候,不讲终始。
就像五行,那么在五行里叫做水生木,没有收藏拿什么去生发?就是这个观念,所以一定要先藏,像冬天我们不能过分地运动,甚至不主张按摩。
所以冬天主要是藏匿,冬天藏匿好了,春天就不太得病;如果冬天没有藏好的话,春天就会生病;春天没有生发好,夏天就会生病;秋天若没有收敛住什么的话,冬天就没有什么好藏了。
反过来冬天藏住了,春天才可以生发,所以一般都是藏在肾经当中。
中国人特别注重补肾,人活一口气实际上就是活这一口元气,如果一个人的元气调动不起来就没有精神。
实际上我们不需要用药来调动,而是靠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缺的东西—就是盐,因为元气是咸的东西可以调动的。
为什么江西人吃辣?因为一到梅雨季节就要用辣来驱赶潮湿,而北京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北京人现在比江西人还爱吃辣的,北京人整体的身体素质在变差,因为愿意吃浓的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