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阴肾经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4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内踝之后(太溪),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上向小腿内(复溜,交信;会三阴交),出窝内侧(筑宾、阴谷),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会关元、中极)。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
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肾脏依现代医学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调节,并具有将体内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功能;但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肾脏包含着生命的原动力,是生殖力的源泉。
因此,和现代医学中的副肾机能很相近。
副肾是小型的内分泌器官,是控制人体内脏机能的重要组织。
因为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机能一旦发生异常,便会引发各种不适的症状。
如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
口干舌燥,喉咙重痛。
站起身时头晕、食欲减退,特别是心窝处有无力感。
下痢、容易疲劳。
背、脚内侧冰冷,脚底、脚尖发热,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
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
肾是健康、生命之源,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衰弱。
若出现以上所述症状,请刺激肾经上的穴位,以谋求症状的改善。
肾经共有二十七个穴位。
俞府KI27俞府Shufu[释名]俞,转输;府,会聚。
足少阴肾经脉气由此会聚而转输至胸中,故名。
[出处]《针灸甲乙经》。
[位置]胸部锁骨下缘,胸正中线(璇玑)旁开2寸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巨骨下,去璇玑傍各二寸陷者中”。
[局部解剖]肌肉:胸大肌。
(深层为肺脏)神经:锁骨上内侧神经。
血管:胸内动、静脉穿支。
[功效]利气、平喘。
[主治]古代记述: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咯血。
近人报道:胸膜炎。
[方例]气喘风痰:俞府、乳根。
[刺灸法]横刺0.3~0.5寸,不可深刺。
足少阴肾经一、经脉循行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二、主治概要1.头和五官病证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
2.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
3.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
三、经穴分寸歌足心陷中是涌泉,然谷踝前舟骨边,太溪内踝跟腱间,大钟溪下五分见,水泉溪下一寸觅,照海踝下内陷中,复溜溪上二寸取,交信溜前胫骨后,阴谷膝内两筋间,横骨大赫并气穴。
四、本经腧穴名称定位主治操作涌泉——井穴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1/3凹陷处。
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病患;②头痛,头晕,目眩,失眠;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6 足心热。
直刺0.5~0.8寸。
除邪宜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然谷——荥穴足舟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
①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等妇科病证;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②咯血,咽喉肿痛;③消渴;④腹泻;⑤小儿脐风,口噤。
直刺0.5~0.8寸。
太溪——输穴;原穴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腰脊痛,下肢厥冷。
直刺0.5~0.8寸。
大钟——络穴太溪穴下0.5寸稍后,当跟腱内侧前缘。
①痴呆;②癃闭,遗尿,便秘;③月经不调;④咯血,气喘;⑤腰脊强痛,足跟痛。
直刺0.3~0.5寸。
水泉——郄穴太溪穴直下1寸,当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阴挺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
直刺0.3~0.5寸。
照海——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蹻脉)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①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内踝之后(太溪),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上向小腿内(复溜,交信;会三阴交),出窝内侧(筑宾、阴谷),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会关元、中极)。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
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肾脏依现代医学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调节,并具有将体内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功能;但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肾脏包含着生命的原动力,是生殖力的源泉。
因此,和现代医学中的副肾机能很相近。
副肾是小型的内分泌器官,是控制人体内脏机能的重要组织。
因为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机能一旦发生异常,便会引发各种不适的症状。
如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
口干舌燥,喉咙重痛。
站起身时头晕、食欲减退,特别是心窝处有无力感。
下痢、容易疲劳。
背、脚内侧冰冷,脚底、脚尖发热,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
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
肾是健康、生命之源,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衰弱。
若出现以上所述症状,请刺激肾经上的穴位,以谋求症状的改善。
肾经共有二十七个穴位。
俞府KI27俞府Shufu[释名]俞,转输;府,会聚。
足少阴肾经脉气由此会聚而转输至胸中,故名。
[出处]《针灸甲乙经》。
[位置]胸部锁骨下缘,胸正中线(璇玑)旁开2寸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巨骨下,去璇玑傍各二寸陷者中”。
[局部解剖]肌肉:胸大肌。
(深层为肺脏)神经:锁骨上内侧神经。
血管:胸内动、静脉穿支。
[功效]利气、平喘。
[主治]古代记述: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咯血。
近人报道:胸膜炎。
[方例]气喘风痰:俞府、乳根。
[刺灸法]横刺0.3~0.5寸,不可深刺。
足少阴肾经(培元补肾)涌泉:位于足心前凹陷中。
功用:清热醒神,交济心肾。
主治:心肌炎、心悸、黄疸、头顶痛、眩晕、子宫下垂、咳嗽、失者、五趾痛、脑充血、休克、失眠、惊风、便秘、脑卒中昏迷、咽喉肿痛。
然谷:位于内踝尖前,舟骨下凹陷中。
功用: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咽喉炎、心肌炎、扁桃体炎、呕吐、糖尿病、自汗、盗汗、膀胱炎、月经不调、脚气。
太溪:位于内踝尖后,脚跟上的大筋(肌腱)凹陷中。
功用: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热病后四肢厥冷、心内膜炎、膈肌痉挛。
咽喉炎、扁桃体炎、咳嗽、膀胱炎、浮肿、月经不调、耳聋、牙痛、失眠、神经衰弱、下肢麻痹、足跟肿痛。
水泉:位于太溪下一寸凹陷中。
功用:调补肝肾。
主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膀胱痉挛、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小便不利、目视不明、近视。
复溜:位于太溪穴上2寸。
眼睫前缘处。
功用: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水肿、腿肿、自汗、盗汗、热病汗不出、汗不止、消渴、尿路感染肾炎、腹水、月经不调、小腿寒冷、下肢麻痹、水肿、神经衰弱、视力减退。
气穴:位于任脉关元旁1寸处。
功用:调补肾肝、温经散寒。
主治:腹痛、泄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子宫寒冷,肾炎,腰背痉挛,膀胱麻痹等。
四满:位于气穴1寸处。
功用:调补肝肾。
主治:腹痛、月经不调,小便淋漓,痛经等。
功能性子宫击雪等。
中注:位于四满上1寸处。
功用:调补肾肝。
主治:下腹部炎症、便秘、肠炎、月经不调、痛经、小便淋漓。
育俞:位于中注上1寸处。
功用:宽肠理气。
主治:荒诞、胃痉挛,习惯性便秘,月经不调、痛经、子宫痉挛、腹膜炎、肠炎、胃脘阙冷,结膜炎、角膜炎等。
商曲:位于育俞上1寸处。
功用:调理肠胃。
主治:消化不良、积聚、胃痉挛、腹膜炎、食欲缺乏、黄疸、泄泻、便秘、目痛等。
[附注]肾经络穴。
(5) 水泉穴KI5 Shuǐquán[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配气海、血海、肾俞、三阴交、气海俞治肾绞痛、肾结石;配肾俞、中极、血海治血尿。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郄穴。
(6) 照海穴KI6 Zhàohǎi[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伍]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7) 复溜穴KI7 Fùliū[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之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配伍]配后溪、阴郄治盗汗不止;配中极、阴谷治癃闭。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附注]肾经经穴。
(8) 交信穴KI8 Jiāoxìn[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解剖]在趾长屈肌中;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后方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内廉痛。
[配伍]配关元、三阴交治妇科疾患之月经不调;配太冲、血海、地机治崩漏;配中都治疝气;配阴陵泉治五淋;配中极治癃闭;配关元治阴挺。
足少阴肾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穴、照海穴、水泉穴),沿内踝之后(太溪穴),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穴);上向小腿内(复溜穴,交信穴;会三阴交穴),出窝内侧(筑宾穴、阴谷穴),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穴)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穴、中注穴、四满穴、气穴穴、大赫穴、横骨穴;会关元穴、中极穴)。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通谷穴,幽门穴),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穴)。
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
首穴涌泉,末穴俞府。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1) 涌泉穴KI1 Yǒng quán[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
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井穴。
(2) 然谷穴KI2 Rán gǔ[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穴、照海穴、水泉穴),沿内踝之后(太溪穴),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穴);上向小腿内(复溜穴,交信穴;会三阴交穴),出窝内侧(筑宾穴、阴谷穴),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穴)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穴、中注穴、四满穴、气穴穴、大赫穴、横骨穴;会关元穴、中极穴)。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通谷穴,幽门穴),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穴)。
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
首穴涌泉,末穴俞府。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1) 涌泉穴KI1 Yǒng quán[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
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井穴。
(2) 然谷穴KI2 Rán gǔ[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解剖]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足少阴肾经
一、单项选择题
A、复溜
B、大钟
C、然谷
D、水泉
E、阴谷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
A、涌泉俞府
B、长强兑端
C、睛明至阴
D、天池中冲
E、中府少商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B
A、大钟
B、水泉
C、照海
D、交信
E、太溪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C
A、膀胱
B、心
C、肺
D、脾
E、肝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D
A、骨度分寸法
B、手指比量法
C、体表标志法
D、简易取穴法
E、以上均不是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D
A、主治热病汗出不止
B、足少阴经经穴
C、主治热病无汗
D、孕妇禁用
E、五行属金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D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阴跷脉
E、阳跷脉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D
A、1寸
B、1.5寸
C、2寸
D、2.5寸
E、以上均不是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C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E、28个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D
二、A型题
暂无此类题型
三、B型题
暂无此类题型
四、C型题
暂无此类题型
五、D型题
暂无此类题型
六、X型题
暂无此类题型
七、多项选择题
A、肓俞
B、俞府
C、阴谷
D、曲骨
E、照海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CE
A、水肿
B、咳喘
C、泄泻
D、腰痛
E、月经不调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BCDE
A、肝
B、脾
C、肺
D、心
E、心包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CD
A、中府
B、云门
C、气户
D、气穴
E、俞府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CE
A、肾经井穴
B、为肾经经气所出
C、五行属金
D、可治失眠
E、可治小便不利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BCDE
八、填空题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涌泉;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输;原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大钟;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郄;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经;2
九、改错题
暂无此类题型
十、名词解释
暂无此类题型
十一、简答题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
申脉与照海均为治疗癫痫的常用穴,在临床使用时略有区别: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腧穴,又为阳跷脉气所发。
照海为足少阴肾经之腧穴,又为阴跷脉气所发。
阳跷交会于足三阳、手阳明、手少阳,沟通左右阳经之脉气。
阴跷脉会于足少阴、足太阴、沟通左右阴经之脉气。
这样同侧的阳跷脉、阴跷脉与眼部会合,上属于脑,“脑为主神之府。
”而神失所守则发为癫痫,又因阳跷代表了阳气,阴跷代表了阴气,昼为阳,夜为阴。
因此,癫痫日发则取申脉,癫痫夜发则取照海。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
《玉龙歌》云:“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
”《针灸大成》曰:“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
”《医学纲目》云:“伤寒汗不多,刺合谷、复溜俱针泻之。
”合谷穴是发汗、止汗的要穴,又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属卫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汗不出泻合谷有开发腠理、宣通毛窍、解表发汗的作用。
若汗出不止则补合谷,益气固表以止汗。
复溜穴是经金穴,具有补肾益阴的作用。
若无汗又属阴虚者,补复溜则滋阴增液以利发汗,若汗出过多时,则补复溜补阴敛阴,以防汗多亡阳。
故多汗、无汗时均可取复溜、合谷穴。
十二、问答题
暂无此类题型
十三、病案分析题
暂无此类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