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89.36 KB
- 文档页数:1
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路顺利;夏国庆;薛淑洁;冯庆威;田军明【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6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均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手术切除程度、术前术后NIHSS评分,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显微外科手术对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结果术后MRI复查证实全切除患者52例,占60.5%;部分切除患者34例,占39.5%.死亡3例,死亡率3.5%.术前患者NIHSS评分(23.8±4.6)分,术后患者NIHSS评分为(16.7±3.8)分,术后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8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肢体功能障碍;2例癫痫;2例脑积水.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术前生存质量、肿瘤类型、质地、肿瘤是否包裹神经血管、脑干水肿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首要方法,手术操作过程中注重操作技巧,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较多,故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icacy of micr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86 case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s and prognostic factors.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given microsurgery.The efficacy of micr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86 case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 was evaluated by the degree of surgical resection,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IHSS score,complications during follow-up and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Results There were 52 cases with total resection (60.5 %).There were 34 cases with partial resection (39.5 %).3 cases died and mortalityrate was 3.5%.1 patients died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preoperativeNIHSS score was (23.8 ± 4.6) points.The postoperative NIHSS score was (16.7 ± 3.8)points.During follow-up,2 cases showed new neurological deficits.1 cases showed limb dysfunction.2 cases showed epilepsy and 2 cases showed hydrocephalus.Analyzing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prognosis,it could be known that the age,quality of life,tumortype,texture,encapsulated nerve blood vessel and brain stem edema were the risk factors.Conclusion The microsurgery is the primary method to treat petroclival meningiomas.The operative techniqu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prognosis ofsurgery.Therefore,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atients.【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7(032)005【总页数】3页(P856-858)【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预后;全切除【作者】路顺利;夏国庆;薛淑洁;冯庆威;田军明【作者单位】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民医院;454100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民医院;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民医院;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5脑膜瘤占原发颅内肿瘤的20%,为良性肿瘤,位于脑部深部,手术治疗困难,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1]。
岩骨前部切除在岩斜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黄广龙;张喜安;漆松涛【摘要】目的探讨岩骨前部切除入路在岩斜坡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收治的46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采用联合岩骨前部切除入路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手术方案及手术疗效.结果该组患者肿瘤全切33例,次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原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7例,症状较术前减轻10例,脑神经损害症状同术前6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出现新神经功能障碍21例.结论岩骨前部切除可以获得对岩斜区良好的暴露,根据肿瘤累及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21)002【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岩骨前部;颞下入路【作者】黄广龙;张喜安;漆松涛【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5岩斜区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5% ~8%,好发于岩骨斜坡交界处靠静脉窦处,位于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内侧。
由于此区脑膜瘤几乎均为良性、生长缓慢,又因脑池的存在使脑移位代偿能力较强,当患者出现明确症状时肿瘤常常扩展至邻近的解剖区域,包括中颅窝、海绵窦、鞍区、桥小脑角区、颈静脉孔区、枕骨大孔区等。
岩斜坡区脑膜瘤可压迫脑干、小脑,部分可与脑干软膜粘连,可推挤甚至包裹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及脑神经。
并且,岩斜区脑膜瘤一般血供丰富、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困难、常常累及静脉窦,使得手术难度非常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2]。
在尽可能安全的前提下,手术全切除目前仍是治疗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首选,手术治疗的关键是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
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9 年6 月~2013 年12 月未用联合岩骨前部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6 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资料,以探讨岩骨前部切除在该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岩-斜区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摘要】岩-斜区脑膜瘤位置很深,与脑干腹侧面Ⅲ~Ⅻ对颅神经、椎-基底动脉、上颈髓关系密切,脑膜瘤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当临床出现症状、得出诊断时,往往体积较大,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包裹,手术风险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目的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连续收治的16例岩斜区脑膜瘤。
6例肿瘤大于4.0cm。
采用了经颞下-小脑幕、颞下-乙状窦前、颞下-迷路、枕下-极外侧入路。
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2例,小部分切除1例。
结论影响手术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及其供应脑干的穿通支被肿瘤包裹及脑干受累情况。
【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纤维手术【病例资料】 16例中女13例,男3例。
年龄30~62岁,平均46岁。
病程2个月-5年。
其中1例曾在外院接受过手术: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另一例行枕下乳突后入路肿瘤部分切除术。
【临床表现】全部都有第3~12颅神经中数支受损的表现,以第5、第7~11支受损为多。
伴有头痛6例,肢体无力4例,共济运动障碍5例,癫痫小发作1例。
【影像学特征】 1) MRI:均行此项检查。
肿瘤最大径大于4.0cm者12例。
病变为等T1、略长T2、长T2信号,增强明显。
可见肿瘤将基底动脉推移。
1例见椎动脉被包绕,3例见肿瘤内有基底动脉的分支穿过。
合并脑积水12例。
2) DSA 5例行此项检查。
肿瘤供血来自脑膜垂体干和颈外动脉的分支。
椎-基底动脉未见明显供血,但该系统血管移位明显。
1例行颈外动脉供血动脉术前栓塞。
【手术入路选择及依据】根据肿瘤主体位置、累及的范围,选择不同的入路。
1、肿瘤大小。
2、斜坡受累区域及邻近区域。
3、脑干受压范围和程度。
4、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是否被肿瘤包绕。
5、肿瘤的血管化,血供来源和静脉回流。
6、术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
7、手术目的是根治还是次全切除。
【解剖基本要点】第1孔位于星点内下。
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32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岩斜脑膜瘤如何依照具体情形给予不同对待。
方式总结32例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方式、结果和术后处置。
结果全切除26例,近全切除6例,肿瘤全切率%。
结论依照术前手术中的策略,选择好手术中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提高岩斜脑膜瘤的清除率,降低手术病死率。
【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岩斜区病变切除是神经外科高难手术之一,我院自1999~2005年共成功救治32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均经病理证明,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本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病程10天~10年不等。
病症体征 50%以上病例有头痛,第二为脑神经损伤表现,累及第Ⅴ~Ⅺ对脑神经等。
有脑病症者17例,要紧表现为共济失调,步态不稳。
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经CT和MRI检查,庞大肿瘤直径>4cm者29例,伴有脑积水1例。
手术医治 27例行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行颞枕开颅颞下经岩小脑幕入路,2例行乙状窦前入路。
全切除26例,近全切除6例,全切率%。
2 结果手术医治及近期疗效 27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全切22例,近全切5例;3例颞下经岩小脑幕入路,全切2例,近全切1例;2例行经乙状窦前入路均全切。
术后显现面瘫或面瘫加重11例,听力下降1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脑脊液漏1例,术后发烧5例,对侧肢体不同程度偏瘫2例,经脑爱惜医治均有所恢复,本组无一例手术死亡病例。
术后随访随访到30例,6个月~5年,恢复良好22例,5例仍有面瘫,听力障碍,1例轻度肢体功能障碍,复发2例,行γ-刀医治。
3 讨论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切除一直是神经外科颅底手术的难题之一。
由于该区肿瘤位置深在,与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关系紧密,手术全切除十分困难,手术病死率及伤残率长期居高不下。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展及不同手术径路的开展,该区肿瘤全切率明显提高[1],由10年前12%左右,已经提高到目前的%~%,因此要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全切率和术后的生存质量,术前必然要认真检查和评估,选择最正确的手术入路和良好的显微外科队伍。
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鲁军体;张力;黄宽明;黄敏;涂汉军【摘要】目的:目的分析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病理分型等临床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
结果2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0例患者肿瘤未全切除。
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 cm、岩斜型、质地软、未侵犯海绵窦及脑干的全切除率高(P<0.05)。
平均随访(25.6±10.7)个月,患者KPS评分高低受肿瘤部位、质地、是否侵犯海绵窦或脑干的影响较大(P<0.05)。
结论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直径、肿瘤质地、侵犯部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避免术中损伤过大,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petroclival meningiomas ( PCM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2 PCMs patient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Effect of clinical factors such as tumor size and pathological types on prognosis were studied by single -factor analysis . Results 22 patients had total resection ,and 10 patients had subtotal resection .Single-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tumor size≤3 cm,petroclival tumors ,soft texture ,and no invasion into cavernous sinus and brain stem ,the resection rate was high (P<0.05).The average follow-up was (25.6 ±10.7) months,the KPS is related to tumor location,texture,invasion into cavern-ous sinus and brain stem (P<0.05).Conclusion Treatment of petroclival meningiomas should be based on individual factors such as,tumor size,tumorquality,invading location.It can prevent excessive surgical damage ,alleviate neurological damage ,and improve prognosis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230-232)【关键词】脑膜瘤;微创手术;预后【作者】鲁军体;张力;黄宽明;黄敏;涂汉军【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5现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显微手术治疗的切除程度、生活质量的临床因素,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章编号]1002-0179(2005)03-0511-02岩骨-斜坡区脑膜瘤14例手术治疗Surgical Treatment to Petroclival Meningioma in14Cases王晓澍,游潮,杨咏波,贺民WANG iao- hu,YOU Chao,YANG Yong-bo,et al.(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提高岩骨-斜坡区脑膜瘤的手术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我科2000年至2002年收治的14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颞下,枕下乙状窦后,幕上下联合3种入路。
结果:9例全切,3例次全切,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岩斜区脑膜瘤手术中应采取各种方法增加手术空间和病变暴露,肿瘤较大时应先作囊内切除,以获得手术空间,严格在显微镜下沿蛛网膜界面分离肿瘤边界,对于与脑干粘连严重者,不必强求全切。
关键词:岩骨-斜坡区;脑膜瘤;手术[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B岩骨-斜坡区脑膜瘤由于其病变位置特殊,位于颅底中心部位,且与脑干,重要神经血管关系紧密,故长期以来都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
如何全切肿瘤并把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是对神经外科医生的严峻挑战。
我科从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共手术治疗此类病人14例,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4例患者,男4人,女10人,年龄从24岁到76岁,平均54岁。
患者病史长短从4个月到26个月,平均13个月。
本组患者中有11例主要表现为头痛,4例出现动眼神经损害,5例三叉神经损害,但三叉神经痛仅有一人,一侧听力下降1例,有4例同时出现两个颅神经的损害表现,1例出现平衡障碍和后组颅神经损害,梗阻性脑积水2例。
1.2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在CT片上可见高密度圆形或椭圆形影位于岩骨-斜坡区,并有基底与颅底硬膜相连,但肿瘤蒂在CT显示不甚清晰,所有病例的肿瘤均有明显强化,3例在肿瘤局部出现骨质破坏。
17例岩斜区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杨帆;韦硕;纪培志;孙鳞;赵英玉;蒋昊;范月超【期刊名称】《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06【摘要】目的探讨颞下经岩前小脑幕入路及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经上述2种手术方式治疗的17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当瘤体主要位于岩骨前部上斜坡时选择颞下入路,当瘤体主要位于后颅窝时选择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结果9例患者行颞下经岩前小脑幕入路切除,7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1例行颞下入路及枕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
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4例。
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痊愈4例,好转7例,无好转及加重6例。
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6例。
术后随访5~26个月,全切除病例中无复发,次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病例中未见残余肿瘤明显增大。
结论颞下经岩前小脑幕入路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症状缓解率高,是岩斜区脑膜瘤良好的手术方式。
手术应以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标,不应过分追求肿瘤的全切除。
【总页数】5页(P380-384)【作者】杨帆;韦硕;纪培志;孙鳞;赵英玉;蒋昊;范月超【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徐州2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相关文献】1.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效果分析 [J], 赵四军;赵明;徐欣;尤宇;王重韧;韩磊2.17例岩斜区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J], 杨帆;韦硕;纪培志;孙鳞;赵英玉;蒋昊;范月超3.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分析 [J], 顾昕;冯睿;朱伟一;郭俊;胡杰4.“双镜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 [J], 蒋宏;孙晓川;钟东;武有涛;杨佳;董康;杨瑞;吴越;程崇杰;夏海坚5.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分析 [J], 庞智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