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级语文素材 - 第1讲鲁班 全国通用
- 格式:pdf
- 大小:164.23 KB
- 文档页数:4
第2讲墨子王者荣耀里,每位英雄都有台词,你知道墨子的台词吗?是不是很熟悉呢?太吵了,需要一个和平。
而当他被敌军打死时会说:“啊,这是什么黑科技”。
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其实这个墨子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历有关。
墨子,姓墨名翟(dí),相传是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又称鲁国人。
墨子出生的时间是约公元前468年,而去世的时间是前公元376年,活了92岁,天呀,真的高寿,因为古代时期,七十古来稀了。
在这么长的光阴里,墨子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他拥有多重身份,他有一部个人作品《墨子》,所以第一重身份是思想家。
他又组建了一个大社团,后人给社团取了名字叫墨家,而墨子由带着这个社团经常参加国家的活动,甚至是国际交流会,所以第二重身份是政治家。
另外,最让人佩服的是,墨子居然还会几何、物理、搞机械制造,简直就是学霸级的人物,好让人崇拜,所以第三重身份是自然科学家,厉害了我的墨爷爷。
厉害的墨爷爷到底是怎样学习、怎么一步一步成为学霸的呢?好了,故事又得从少年讲起了。
(一)努力学习,成为学霸黑翟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居民家里,他从小就爱学习、爱劳动。
他小时候,住在山里面,上学很不方便,只好跟随父亲学认字。
除认字以外,他还学纺织制造的手艺。
他天性聪明,不管什么手艺,学两次就会了。
就在13岁那年,为了生存,他跟随父亲,找到了一份编织草鞋和竹筐的工作,因他手艺好,编织出来的东西经久耐用,销路很好。
因此,父子俩的日子还过得下去。
但是,墨翟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生活。
他在编织之余,打听到附近一个传授武艺的高手,于是就去拜他为师,学习武艺。
到他将近20岁时,他已经练得一身好武艺。
此时,他已经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勇士了。
当时他还是想继续深造,后来又学习的儒家的学说,但因不满其烦琐的“礼”,而他选择了退学,这时他退学是因为觉得儒家的学说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他退学后选择了创业。
创业选择啥方向呢?他认为要成大事,还是得有知识,于是他决定开班授课。
有关鲁班的故事作文素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有关鲁班的故事作文素材鲁班生于公元前五0七年。
成语故事50篇名落孙山吴国有一人叫孙山,是个说话诙谐风趣的才子。
孙山去别的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
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故乡。
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中举人的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排在我后面呢。
”2、塞翁失马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
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
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
”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
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
”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
”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注释]塞:边塞。
翁:老头儿。
[提示]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3、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广纳人才,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他听说在隆中卧龙冈隐居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就去请他出山。
一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
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里睡觉,刘备站在院里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出山相助。
后来,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注释]顾:拜访。
茅庐:草屋。
[提示]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4、安居乐业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
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
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
[提示]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举一反三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注释]反:推及,推论。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2鲁班造伞的传说西师大版2021鲁班(真实姓名古籍记载有公输班、公输盘及公输般等,亦有尊称公输子。
是春秋末叶著名工匠,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师祖。
据说鲁班出生于鲁国的一个世代大家族——公输族,由于他是鲁国人,又被称为鲁班或者鲁般,后来,鲁班此姓名被流传得最为广泛,成为通称。
鲁班生于约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40年后隐居于历山(今济南市东南,又名千佛山),卒于公元前444年(周贞定王二十五年)以后。
由于在中国流传着许多他对建筑及木工等行业贡献的传说,被认为是他设计的工具及建造法则,被沿用至今,是以鲁班被后世奉为工匠祖师,为中国上架行、中架行及下架行(合称三行[2])工匠均敬奉的先师,戏班亦奉鲁班为师。
此外,鲁班被神化,道他出生时群鹤云集,满室异香,乃是天上宿星投胎,传说众多,奉为神仙。
因此鲁班又有鲁班仙师、公输先师、巧圣先师、鲁班爷、鲁班公、鲁班圣祖、鲁班先师及鲁班祖师等称呼。
在中国各地都建有鲁班殿[3]或者是鲁班庙。
传说中的发明与作品[编辑]鲁班的很多发明事迹都是传说,并无正式的史书记载。
相传他当年发明云梯攻城,但未派往战场采用,而被墨子于模拟战打败。
传说他发明滑翔机,使人可以在空中掠过城墙。
据说中国锯子、墨斗、钩强、曲尺(弯尺)、古代大门扇上用来装饰及敲门铺首也是鲁班发明的。
后人为了歌颂鲁班,把许多著名建筑物都说成是鲁班修造的。
例如河北省洨河上的赵州桥本是隋代大匠李春设计与修建的,但是民间流传是鲁班所修造的,民间流行歌谣:“赵州桥来,甚么人修?赵州桥呀,是鲁班修!甚么人从桥上过呀,是财神爷推车压出一道沟!”另外明清时一些文人著书,书名冠以“鲁班”两个字。
例如《鲁般营造正式》,现存宁波天一阁,为唯一残本,书名中为“鲁般”,还有《匠家镜鲁班经》、《新刻京板工师镂刻正式鲁班经匠家镜》、《鲁班经》等。
后三书名是一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明末万历版《鲁班经匠家镜》,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小学科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鲁班发明锯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做鲁班。
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姓输,名班。
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尊称鲁班。
有的书上写作公输般或供输盘。
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
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
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
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
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
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1。
一、导入揭题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老人——(出示鲁班画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齐:鲁班。
(板书:鲁班)师:鲁班是建筑行业的祖师爷,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造福人类,被誉为“中国科技发明之父”。
小朋友们看见过的锯子,就是鲁班爷爷发明的。
真了不起,我们一起再来喊喊他的名字。
生齐读师:这样东西大家认识吗?生齐:橹板(板书:橹板)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生齐读。
师:爱观察的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鲁班橹板)生观察生1:班和板不一样。
生2:两个词的第一个字读音相同,第二个字的读音不同。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吗?生3:后面一个“橹”比第一个多了木字旁。
师:会观察。
生4:橹和鲁读音一样。
……师:小朋友们真爱观察。
(板书:在“鲁班” “橹板”之间加“和” )师:一起读读看。
(生齐读)师:鲁班是人名,橹板是一样物品,鲁班和橹板有什么关系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生齐:想。
师:那赶紧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二、初读课文师:大声地读读课文,在难读的词语下面点上小圆点,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好。
生自由读。
师巡视指导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小节号也标好了,圈点出来的词语会读了吗?再练练,一会儿我们可是要比赛的哦!生练读词语三、检查自读情况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有信心接受挑战吗?生齐(全班学生声音响亮):有师:准备好了吗?下面开始闯关!第一关:我能读准字(出示生字卡片)师:谁来做第一闯关者?读读这些生字。
(生积极争取)师:一(1)班的小朋友真勇敢,这么多勇士都争着打头阵呢?生1:往身盯默忽安……生2:滑驶圆生3:板、等、已……师:试着给“已”找个朋友。
生3:已,已经;……生4:盯,盯着;忽,忽然;……师:你真棒,都能主动给生字宝宝找朋友了!奖励一只小红苹果。
……师:看来第一关对于我们聪明的一(1)班小朋友们来说很简单,我宣布生字闯关成功。
鲁班作者:来源:《七彩语文·画刊》2013年第05期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著名的工匠,名叫鲁班。
相传他心灵手巧,有许多发明创造。
到了老年的时候,鲁班周游四方,传授自己的宝贵经验和技艺,帮大家排忧解难,受到人们的敬爱。
1.一天,鲁班和徒弟赵巧来到了吴国。
进城后,见人们在纷纷议论,说是“春秋亭”明天要上梁盖顶了,这下要看看张师傅的本领呢。
2.鲁班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便找人打听。
原来,吴王要造一座纪念亭,亭后面再造一座殿,要用黄荆树干作大殿正梁,紫砂石作亭盖。
3.但是,这用来做大殿正梁的黄荆木不够长,而紫砂石太重,做成亭盖又抬不上去。
这可让负责工程的张师傅犯难了。
4.鲁班带着徒弟赵巧来到工地,只见黄荆木做的正梁躺在地上。
鲁班看看殿基,量量木长,朝还在思考的赵巧微笑地点点头。
5.他俩又来到紫砂石亭盖前,看着又大又重的亭盖,赵巧说:“这大家伙怎么弄上去呀?”鲁班看着,没有说话。
6.正巧,这时张师傅也来到工地。
鲁班上前自我介绍,请张师傅派点活儿干。
一听是同行,张师傅答应了,让他们先到厨房去吃饭,自己在工地边转悠边想办法。
7.太阳西斜,仍旧一筹莫展的张师傅走进厨房。
他看见饭桌上倒了一大堆饭,四根筷子插在四角,撑住倒扣的大碗。
旁边还有两只碗,每只碗里盛着一条鱼,一根筷子分别插在鱼嘴里。
张师傅都看呆了。
8.张师傅看了一会儿,恍然大悟。
他高兴地对厨子说:“真妙!看,这是‘鱼抬梁’,那是‘土堆亭’啊!这老师傅是鱼日村来的,鱼、日两字合起来……啊!一定是鲁班师傅!”9.张师傅赶紧去追鲁班师徒,可他俩早没影子了。
张师傅连忙回到工地,按照鲁班的提示,组织工匠们干起来。
10.整整干了一天,土堆满了,木鱼也做好了。
张师傅不慌不忙,指挥工匠用两尾木鱼衔住了正梁的两头。
梁不短了,高高地架在了上面。
11.接着,张师傅又指挥工匠慢慢地把亭盖抬上土堆,稳稳地放在了亭柱上。
成功了!大家纷纷向张师傅祝贺。
张师傅说:“这方法是鲁班师傅告诉的,可惜他老人家却悄悄地走了。
《鲁班和橹板》(第一课时)-郑玮清19一、教学要求:(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会认课文中9个生字。
3、会写“板”、“身”、“圆”,学生课堂书写“身”、“圆”。
(莲山课件网)4、理解课文三、四自然段,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
5、指导三、四自然段尤其是重点句的朗读。
二、教学过程: (语文课堂网)(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语文课堂网)1、(屏幕出示背景图,)故事引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条非常美丽的小河边,看看住在那儿的一群可爱的小鸭子。
这群小鸭子啊,每天都在小河里快活的游戏。
有一天啊,小鸭子看见一位撑船的老艄公用长长的竹篙十分吃力地撑船,累得是满头大汗!于是,这群鸭子就嘎嘎嘎地向着老艄公的船游了过去。
小鸭子游过去干什么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就叫做“鲁班和橹板”,(点击按钮,出现课题。
)2、板书课题,边写边说字的写法,指导“板”字的写法。
3、跟老师齐读课题。
( 语文课堂网)(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个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呢?请立起课本,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点击按钮,响起背景音乐) (语文课堂网)2、理清故事主要说的是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故事主要说的是鲁班开动脑筋做橹板的事)(三)、创设情境,学认生字 (语文课堂网)1、故事主要说的是鲁班开动脑筋做橹板的事,那故事里的小鸭子呢?(点击按钮,出现一群小鸭子)瞧,它们已经来到了我们中间。
2、你们认识它们吗?请小朋友指认。
3、请读得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带大家读。
4、三列火车开起来,检查认读,表扬读得好的读得响亮的。
5、重点生字男女生比赛读。
(1)“身”,指一指自己的身体。
(2)“力”,比赛扩词。
(语文课堂网)(3)“等”,语境中说词。
(4)“圆”,比赛“圆圆的什么?”(四)、范写生字,学生写字 (语文课堂网)1、创设情境:(点击按钮,)游走的鸭子又回来了两只。
鲁班作文素材鲁班,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匠,被誉为“魏晋南北朝时代最伟大的木工大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他不仅代表了高超的木工技艺和美学追求,同时也象征了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鲁班的生平事迹和传说被数千年来各种形式地传承着,成为了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素材。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鲁班的作品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建筑、交通、卫生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他的木牛流马,这是一种类似机械牛车的交通工具,可以自动前进,并在接近目的地时自主停车。
据说这个发明对于政府的运输物资、人员和情报等有很大的帮助。
鲁班还制作了多种卫生器具,比如天花篓、防毒面具等,这些东西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上大大减少了疾病和疫情的传播。
鲁班的生平事迹被传为美谈,成为了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重要的素材。
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是他制作“梁上君子”的故事。
据传说,鲁班曾经被委托建造一座高墙,但是由于墙头的石头过重,无法搬运到高空,等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
于是鲁班想出了一种聪明的办法,他让自己的徒弟背着石头,从墙的内部走过去,经过数次往返,最终把石头搬运到了高处。
这个故事以其巧妙的策略、奋发向上的精神,深受人们喜欢和推崇。
鲁班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创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了对美的极高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入观察。
他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之一。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鲁班访友诗》,这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思乡之情的抒情诗歌,用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情感的独到见解。
在现代社会中,鲁班文化被更加广泛地运用和传承着。
比如,在教育领域,鲁班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被用来教育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工艺美术领域,鲁班技艺的精湛和美学的追求成为了许多传统手工艺人和艺术家的灵感来源。
在文学、电影、戏曲等艺术领域,鲁班的故事和传说被改编为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被广泛传播和欣赏。
总的来说,鲁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代表,拥有着广泛的历史、文艺、民俗等方面的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元素和素材。
第1讲鲁班
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在《与梅圣俞书》中写道:“昨日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那么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那么你知道哪首诗把班门弄斧细说得非常合理吗?猜不出了吧,是《题李白墓》。
那这是谁写的呢?为什么他要在李白墓前说班门弄斧呢?
明朝有一个文人叫梅之涣,一日去为李白扫墓,发现李白墓前有许多游人的题诗,甚是愤怒,于是乎也题诗一首,诗曰:“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诗一首,鲁班门前弄大斧。
”意在斥责那些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
这些人真大胆,敢在“诗仙”墓前题诗,难怪梅之涣那么高声斥责。
梅之涣借用了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来斥责这些人的不自量力,那么这个班门的祖师爷到底是谁呢?
他就是鲁班,这个鲁班是不是现在流行游戏《王者荣耀》中的鲁班呢?他人矮腿短但可以发射远程导弹的。
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真实的鲁班是怎样呢?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具体出生于公元前507年,去世于公元前444年,活了63岁,在那个时候应该属于高寿了。
这时或许你会问,鲁班是做什么工作的呢?如果我说出来可以惊呆你,请你听好了哦。
鲁班是中国建筑和木工的祖师爷,也就是说,鲁班老爷子以后也是搞房地产建筑的,另外鲁班还发明了许多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等等。
(一)发明了锯子
据说有一年,鲁班接到了大王下达的任务——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
鲁班把工程图画好,把相关的细节全部细化完整后,然后就得进行工程物料采购了,以前哪里有砂石、钢筋水泥呢?基本所需的物料木料是占绝对多数呢?
于是鲁班就安排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
徒弟们带着斧头就直奔山上去了,徒弟们每天起早贪黑地不断砍伐树木,每天都好像洗了好几次澡,但是就是不见砍伐树木的效率提升,该怎么办呢?怎么办呢?鲁班忧愁,紧皱眉头地说:“这样砍伐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到时候工程进度将无法如期交付,那可是要扣工资的啊”。
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
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
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野草一下子将鲁班手划破了。
鲁班起初没有多大在意,因为流血,疼啊,但是边走边觉得奇怪,于是口中默念着:“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在返回家的途中,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
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
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
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
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
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作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
于是他们立即下山,请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
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最后,鲁班如期完成了宫殿的任务。
话说,在春秋时期,下个雨就会马上成为落汤鸡,因为没有伞啊,不过,小鲁同学,又发明了伞,这次的启发又是从何而来呢?
(二)发明了伞
春秋那会并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
夏天,顶着个大太阳,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
下雨天呢,衣服给淋得湿漉漉的,马上把人淋成落汤鸡。
怎么办呢?不用怕,我们的主角,小鲁同学马上出场。
我们知道鲁班出生在鲁国一个世代以工匠为生的家庭。
鲁班从小就跟着爸爸学木工。
他很聪明,又很用功,学了几年,就会造房子了,还会造
桥。
造桥,造房子,都是露天的活儿。
他想:我们做工,难免雨淋日晒,那出门赶路的人,就更苦了。
要是能做个东西,又遮太阳又挡雨,那才好呢。
可是这个想法一直停留在鲁班的脑海里,很长时间内都无法使其实现。
据说有一年,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
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
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
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
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们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吧。
还得再想办法!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得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非常轻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
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
过了一会儿,他们上岸来,都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小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一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一丝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式样,扎了个架子;又找了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了起来:“这玩意儿挡雨遮太阳,轻轻巧巧。
”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
他妻子说:“不错,不错。
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顶着这个玩意儿走路,可就不方便啦。
要是能把它收起来,那才好呢。
”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于是他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玩意改成一个可以活动的东西,用着它,就把再它撑开;用不着,就再把它收拢起来。
这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今天人们所用的伞。
关于鲁班发明创造的故事和传说很多很多,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
鲁班被人们视为技艺高超的古代工匠的化身,成为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智库答题:
1、请你解释一下班门弄斧的意思:
2、鲁班是国人,出生于,卒于。
3、下列哪项不是鲁班发明的?
A、墨斗
B、伞
C、灯泡
D、锯子
4、鲁班发明锯子是从和得到启发。
5、鲁班奖全称是哪个?()
A、建筑工程鲁班奖
B、土木工程鲁班奖
C、木匠工程鲁班奖
D、科技创新鲁班奖
6、请你补充下面诗句。
来来往往诗一首,。
《题李白墓》
7、谁在《与梅圣俞书》中写道:“昨日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A、李白
B、欧阳修
C、梅之涣
D、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