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The sleeping prince教学探讨
- 格式:pptx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9
《都睡着了》大班音乐教案:用音乐唤醒想象力用音乐唤醒想象力导语:音乐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音乐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听觉感知和节奏感,更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大班音乐教学中,如何用音乐唤醒孩子的想象力呢?《都睡着了》大班音乐教案正是一个好的教学案例。
一、学习目标1.学习能力目标: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升音乐技能水平。
2.音乐教育目标:增强孩子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美学意识和审美水平。
3.人文素养目标:培养孩子爱音乐、学音乐、用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都睡着了》歌曲MV、音乐伴奏、音符符号贴纸、玩具乐器等。
2.教学环境:音乐室、课堂黑板、电子屏幕、舞台。
3.教学工具:音响设备、话筒、投影仪、乐器。
三、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让孩子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感受音乐和节奏的美妙之处。
2.导入新课:播放《都睡着了》歌曲MV,引导孩子聆听歌曲,从中感知音乐质感和情感表达。
3.分组唱和:将孩子分成两组,让一组班长领唱主旋律,另一组跟唱和谐伴奏。
在唱和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感知歌曲的快慢、高低、紧张和松弛。
4.音乐表演:引导孩子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情绪,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5.乐器合奏:引导孩子用手拍、口哨、小鼓等玩具乐器配合歌曲节奏,提高孩子的节奏感和感知能力。
6.创作练习:在黑板上贴上两个音符符号,让孩子自己组合出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综合表演:通过组合与创作,让孩子自主创作一首小歌,加入音乐与舞蹈元素,最终在班级中展示。
四、教学反思:本次音乐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强调了让孩子通过听、唱、跳、弹以及创造等活动形式,来实现音乐学科素养的提升。
其中,《都睡着了》歌曲的使用,使得孩子们愉悦地接受了音乐教育,更体会到了音乐的美丽与艺术。
然而,本次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
教学时间过短,导致部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
幼儿园童话教案《睡美人》教案名称:《睡美人》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感受童话故事《睡美人》所传达的美好的爱情观、价值观以及勇气、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
2. 能够运用创意思维,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模仿故事中各个人物的表演及其心理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
3. 通过音、乐、美术、游戏等多种表现方式,使幼儿全面接触、体验故事内容,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尝试唤起幼儿对“睡美人”这一童话故事的兴趣。
可以通过例如播放相关音乐、轻轻讲述故事梗概或出示故事插画等方式。
2. 让幼儿谈谈“公主”这个角色,询问他们对“公主”这一职业的认识。
二、展开(15分钟)1. 学唱歌曲:《睡美人》。
教师向幼儿讲解歌词意义并唱唱跳跳,让幼儿跟着节奏和动作一起唱儿歌。
2. 为幼儿带来《睡美人》的DVD动画片章节,如:公主出生;我的祝福;诅咒;出走;回家;牧羊人和公主等场景让幼儿通过这些场景感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
3. 通过观看动画片,教师简述干神女给公主下的诅咒,引导孩子思考,以及如何解救公主。
三、合作活动(30分钟)1. 角色扮演:让一部分幼儿扮演公主、牧羊人、国王、王后等角色,按照故事情节上演《睡美人》的故事。
2. 阅读理解:在卡片上写上一些关键字如:公主,埋藏,指令等,教师把幼儿分成小组,每一组根据自己拿到的卡片自由组合,进行想象创作短小的话剧,并重点讲述这部分和“如何解救公主”的故事内容。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
2. 让幼儿说出他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经验和收获以及自己想表达的感受。
五、延伸互动(20分钟)1. 幼儿可以继续沉浸在故事里,自由绘画或上色,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 教师可以为幼儿带来手工制作相关主题的作品,如:折纸玫瑰;画“美梦城”;DIY拼图等。
培养幼儿动手创造的能力。
教育反思:1. 通过童话《睡美人》,让幼儿领略到了爱和勇气的力量,激发对英雄和美好的向往和赞颂。
幼儿园小班童话故事《睡美人》情感教育教案一、引言童话故事一直都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睡美人》作为经典的童话故事之一,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价值,更是富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元素。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如何通过《睡美人》这个经典故事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如何针对《睡美人》进行情感教育,设计一份专门的教案进行探讨。
二、故事背景概述1. 通过简短的内容介绍《睡美人》的故事背景,包括主要的情节和人物。
2. 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内核,并预热故事的情感教育主题。
三、情感教育目标1. 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2. 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懂得帮助他人,扶持弱者。
3. 引导幼儿了解忠诚和勇敢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情感教育内容1. 以游戏、歌曲、手工等形式,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深入体验和感受《睡美人》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并引导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3. 针对故事情节,进行情感教育主题的讨论和引导,引发幼儿对爱、勇敢、责任等情感素养的思考和表达。
4. 在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教育的知识普及,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五、情感教育活动设计1. 游戏环节:以故事情节为蓝本,设计情感体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爱和责任的情感体验。
2. 歌曲传唱:选取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歌曲,引导幼儿学唱,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传达。
3.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手工作品,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体验到付出的喜悦和情感交流的快乐。
4.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模仿《睡美人》中的角色,让他们在表演中感受到不同情感体验。
六、情感教育评估1. 设计评估测试:设计针对情感教育目标的测评方式,了解幼儿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情感教育目标。
主题:幼儿园童话教案《睡美人》一、引言1.1 童话故事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2 《睡美人》作为经典童话故事的介绍二、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目标2.1.2 能力目标2.1.3 情感目标2.2 教学重点和难点2.2.1 教学重点2.2.2 教学难点2.3 教学准备2.3.1 教材准备2.3.2 教具准备三、教学过程3.1 清晨的玫瑰花3.1.1 情境导入3.1.2 欣赏童话片段3.1.3 情景表演3.2 美丽的公主3.2.1 欣赏童话片段 3.2.2 角色扮演3.2.3 舞蹈活动3.3 魔法的触碰3.3.1 欣赏童话片段 3.3.2 角色扮演3.3.3 魔法实验四、教学总结4.1 教学效果评价4.2 学生表现及反馈 4.3 教师心得体会五、延伸活动5.1 手工制作5.1.1 制作公主皇冠 5.1.2 制作玫瑰花环 5.2 游戏活动5.2.1 睡美人冰雕游戏 5.2.2 保护公主游戏六、家园合作6.1 家长信函6.2 家园互动活动七、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7.2 教学改进策略八、结束语正文:一、引言1.1 童话故事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童话故事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启发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通过讲述各种不同的故事情节,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知识、培养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2 《睡美人》作为经典童话故事的介绍《睡美人》是一则古老而经典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一个美丽公主被巫婆的魔法所诅咒,直到王子的吻才能唤醒她的故事。
这个故事融入了爱与责任、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等多种主题,能够给幼儿带来美好的想象享受,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了解什么是美的东西,什么是善的东西。
二、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睡美人》这个童话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情节、主要角色以及故事的主题。
2.1.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幼儿园大班英语音乐剧《睡美人》教学策划方案一、引言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音乐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能够锻炼孩子的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并通过音乐和故事情节来学习英语。
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幼儿园大班英语音乐剧《睡美人》的教学策划方案。
二、故事梗概1. 描述沉睡公主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2. 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英文台词。
2. 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通过音乐剧的表演提高孩子的自我表现意识。
3. 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睡美人》音乐剧的音频和资源。
2. 编写简单的剧本,为每个角色准备对应的英文台词。
3. 制作舞台道具和服装,让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音乐剧中。
五、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了解故事- 利用图片、等资源介绍《睡美人》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 制定问答环节,让幼儿回答有关故事的简单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第二阶段:学习台词和动作- 分发剧本,学习每个角色的英文台词并加以练习。
- 指导幼儿学习角色的表演动作和表情,让他们逐渐融入到角色中去。
3. 第三阶段:排练- 组织全班幼儿一起排练音乐剧,分别指导每个角色的表演和发声。
- 教师根据音乐剧的整体效果做出调整,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4. 第四阶段:表演- 组织全班进行音乐剧的表演,让幼儿们尽情展现自己。
- 为表演做出评价和总结,让幼儿对自己的表演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并提出进步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学习音乐剧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2. 在音乐剧表演结束后,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鼓励幼儿表现出色的地方,并指出可改进的地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七、心得体会音乐剧《睡美人》的教学给幼儿带来了很多乐趣和成长。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睡着的吉卜赛姑娘》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睡着的吉卜赛姑娘》的歌曲内容,并能运用简单语言进行表达。
2.学生能够通过歌曲领悟其中的情感,并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3.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认识到一些基本的乐理概念,如旋律、节奏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源,播放器等教学工具。
2.教师准备一些乐器,如手鼓、小鼓等。
3.班级准备认真听课的态度。
教学内容及流程1. 唤醒兴趣•教师可以先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你们最喜欢听哪些歌曲?•然后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扭动身体,进一步唤起他们的兴趣。
2. 引入新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首新歌《睡着的吉卜赛姑娘》。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听懂歌曲,教师可以在介绍歌曲时,事先告诉学生歌曲的背景故事。
•介绍完毕后,播放歌曲。
3. 歌曲学唱•教师可以播放几遍歌曲,让学生先感性理解。
•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歌词,逐句引导学生学唱。
•学生可以手舞足蹈地跟着节奏唱歌,并在歌词表达情感时,更注重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4. 乐器伴奏•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乐器,并讲解一些基本的乐理概念,如旋律、节奏等。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用乐器跟随歌曲节奏进行鼓点伴奏。
•教师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在配乐时,用口唱出歌曲的旋律。
5. 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歌曲的背景故事和歌词表达,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歌曲中的情感。
•然后教师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用乐器或口哨等方式,根据歌曲中表达的情感,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6. 总结•学生可以总结自己在学唱歌曲、配乐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教师可以提问,检查学生是否对基本乐理概念有所掌握。
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引导学生感性领悟和理解,注重情感的表达,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传递情感和表达自己,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音乐和乐器的认识。
幼儿园语言情感教育教案:《睡美人》设计意图:利用经典童话《睡美人》,培养幼儿对爱与勇气的理解,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睡美人》的基本情节,认识故事中的角色。
2.学习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公主”、“咒语”、“王子”、“真爱之吻”等。
3.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
4.教育幼儿认识到爱的力量和勇气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睡美人》绘本或故事书(简化版,适合幼儿理解)。
•故事中角色的图片或手偶,如睡美人、王子、仙女、纺车女巫等。
•故事音频或视频(可选)。
•绘画和手工材料,如水彩笔、纸张、彩色纸张、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情景设置:老师展示睡美人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激发讨论:提问幼儿对睡美人的故事有何了解,讨论关于咒语和魔法的话题。
二、故事讲述1.绘本阅读:老师阅读简化版的《睡美人》绘本,强调故事中的爱与勇气。
2.故事音频/视频:(可选)播放故事录音或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故事情境。
三、故事理解1.关键情节提问:老师针对故事中的关键情节提问,如公主是如何陷入沉睡的,王子是如何唤醒她的。
2.情感体验:讨论幼儿在听到故事后的感受和想法。
四、语言学习1.词汇学习:强调并教授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勇气”、“魔法”、“真爱”等。
2.句子练习:引导幼儿练习构造简单的句子,如“王子用真爱之吻唤醒了睡美人”。
五、情感表达1.角色扮演:幼儿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角色情感的体验。
2.情感讨论:引导幼儿讨论爱的力量和勇气的重要性。
六、创意绘画1.绘画活动:幼儿画出睡美人沉睡的城堡,或王子唤醒她的场景。
2.作品分享: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七、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讨论爱与勇气的话题,分享家庭中的相关故事。
2.日常实践:在园内活动中,引导幼儿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勇气,学会用爱去关心他人。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通过《睡美人》的故事,幼儿学习了爱的力量和勇气的重要性。
《安睡曲》教学案:结合真实情境,让摇篮曲更贴近幼儿生活摇篮曲是早期婴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孩子安静下来,入睡。
然而,传统的摇篮曲歌词和旋律已经无法引起儿童的共鸣,无法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接受。
本教学案以《安睡曲》为例,将通过结合真实情境的方式,让摇篮曲更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让孩子们更主动、更愉悦地参与其中。
一、学目标1.了解摇篮曲的历史与定义。
2.学习《安睡曲》的歌词和旋律,通过模仿和互动帮助幼儿掌握。
3.通过讨论和分享,了解幼儿睡眠中的需求和体验,并提出相应的需求和建议。
4.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通过创作、改编和表演等方式,让幼儿深入体验摇篮曲的内涵和意义。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观察宝宝和家长的互动,展示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表情和需求。
引导幼儿讨论,回忆自己睡眠时的感受和需求,进一步掌握孩子对摇篮曲的需求和期望。
2.学习由老师和幼儿共同选择一首适合的摇篮曲,并配合动作和互动方式,让孩子们感受旋律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歌词的含义和语言表达方式。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沉浸在音乐和声音中,通过模仿和演唱来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醒幼儿注意音调和节奏的变化,主动尝试调整声音的高低、长短、轻重等,达到感知、理解、表达和创造的目的。
3.交流通过学习和表演,孩子们已经了解了摇篮曲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分享睡眠中的感受和体验,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希望。
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建议和改善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利益。
4.创作通过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创作一首属于幼儿自己的摇篮曲,以满足他们在睡眠中的需求和期望。
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主导创作过程,通过词语、图画、音乐和表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和体验,让摇篮曲更接近幼儿的实际需求和体验。
5.体验通过演唱、表演和展示,让孩子们体验自己创作的摇篮曲。
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自己决定表演方式和节目形式,让他们享受成果带来的自豪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