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
- 格式:doc
- 大小:643.50 KB
- 文档页数:8
2016-2017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总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均可形成ATPB.作为生物催化剂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之一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降解所吞噬的物质D.细胞内的液体又称细胞液,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2.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D.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3.假如你在研宄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决定其分类,则下列何种特性与你的决定无关()。
①核膜的有无②核糖体的有无③细胞壁的有无④细胞颜色的有无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5.下列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6.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A.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C.杀死细胞,有利于染色剂结合D.水解DNA7.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双缩朦试剂和斐林试剂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B.斐林试剂是由质最浓度为0.05g/mL的CuS04溶液中和等量的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配制而成,用时两种溶液等量混匀,现用现配C. 双缩脲试剂是将质量为0.lg/mL的NaOH 溶液滴入质量浓度为0.01 /mL的CuS04溶液中混合而成的D.双缩脲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溶液组成8.用机械方法分鮮麵聽各賊分,对分离的成分用双缩脲试剂和甲基绿一吡罗红试剂检测的。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生物试卷说明:1,本试题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每题2分,共60分)1. 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生产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A. 玉米粉和有氧B. 大豆粉和有氧C. 玉米粉和无氧D. 大豆粉和无氧2. 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A. 温度控制B. 溶氧控制C. pH控制D. 酶的控制3. 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 )A. 往果酒中加入食醋,产通气B. 往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C. 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D. 往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4. 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明显区别( )A. 青霉B. 酵母C. 曲霉D. 毛霉5.关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B. 酵母菌主要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C. 酵母菌只在酒精发酵中发挥作用D.酵母菌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存6.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A. 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B. 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45 ℃左右C. 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 当氧气、糖原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分解为醋酸7.乳酸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A. 碳源供应太充足B. 细胞会失水C. 改变了乳酸菌的pH值D. 葡萄糖不是乳酸菌的原料8.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
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9.涂布平板操作需要用到()A.接种环、滴管、酒精灯B.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C.涂布器、移液管、酒精灯D.涂布器、接种环、酒精灯10.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11.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A.酵母菌、酵母菌、毛霉、乳酸菌B.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醋酸菌12. 将大肠杆菌菌种从菌种试管接种到另一支试管的操作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整个接种过程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B.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之后即可伸入菌种试管挑取少许菌种C.菌种试管口和待接种的试管口接种前后都要通过酒精灯火焰2至3次D.带菌的接种环应在培养基斜面上由底部向上轻轻划“S”型曲线13. 下列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操作顺序为配制培养基、调节pH、分装、灭菌、包扎、搁置斜面B.琼脂在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可作为凝固剂C.将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搁置斜面D.将培养基趁热分装到试管中,培养基的高度约为试管高度的1∕514. 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环、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环C.培养基、手、接种环D.接种环、手、高压锅15.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D.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6.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是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17.产生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18.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19.如右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
2017年上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生物理科期中考试试卷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A.都有细胞膜和拟核 B.均有核糖体和DNAC.都有中心体和染色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D.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3.下列各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C.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象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D.转换高倍物镜之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4. 有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蛋白质有2条肽链B.共有95个肽键C.形成此蛋白质时,共减少分子质量1764D.此蛋白质的R基中共含有22个氨基5.脂质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下列对脂质描述错误的是()A.磷脂在动物的脑、卵和大豆种子中含量很丰富,是所有细胞都必不可少的成分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在膳食中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过量摄入C.人体中有的激素和维生素也是脂质,脂质分子中O的相对含量远远少于糖类D.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多,因而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6.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中的糖类物质分别是()A.核糖、葡萄糖、糖原 B.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C.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 D.脱氧核糖、葡萄糖、淀粉7.如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有机化合物,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Y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Y有关B.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C.细胞膜上的Z是可以运动的,而Y是静止的D.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8.1773年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将肉块放入金属笼中,然后再把金属笼放到鹰的胃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金属笼,结果发现肉块不见了.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A.证明了细胞代谢离不开消化酶 B.证明了何种消化酶对食物起了消化作用C.证明了胃对于食物只有化学性消化 D.排除了鸟胃中物理性消化的干扰9.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D.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10.下列有关实验目的、材料选择和所用试剂正确的一组是()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试剂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3%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溶液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菠菜叶健那绿、清水C.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猪的膀胱膜质量浓度为0.3g/mL蔗糖溶液、清水D.探究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柑橘组织样液斐林试剂A.A B.B C.C D.D11.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12.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A.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 ATP中远离腺苷的P容易脱离13.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最可能是()C.胰岛素D.K+A.Na+B.CO214.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所需能量分别来自( )A.光能和呼吸作用产生的ATPB.都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15.科学家研究 CO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2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 a 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浓度不同异的原因是CO2B.光照强度为 b 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C.光照强度为 a~b,曲线Ⅰ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 b~c,曲线Ⅱ、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16.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如图装置测定小麦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有氧呼吸释放CO的体积2的体积C.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D.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17.如图所示为甘蔗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C.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D.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18.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pH维持7.35﹣7.45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的次数会比平时少19.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A. B.C. D.20.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开滦二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命题人:苏洪波校对人:邢拴义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
1.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称为A.淋巴B.血浆C.组织液D.内环境2.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血浆蛋白的合成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乙肝病毒的增殖D.抗原和抗体的结合3.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4.某14岁小女孩能吃、能走、能讲,且智力正常,但她的身高与6个月大的婴儿相当。
据此判断该女孩A.生长激素分泌不足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雌激素分泌不足D.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5.寒冷刺激下,人体将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体温下降B.皮肤血流量减少C.产热量减少D.酶活性下降6.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K+进入肌肉细胞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胞吞C.主动运输D.协助扩散7.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8.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兴奋传递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
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生物说明: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时刻100分钟,总分120分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2分,共60分。
1.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A.第一次分裂中期B.第一次分裂后期C.第二次分裂中期D.第二次分裂后期2.右图为某动物精巢内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b-c 段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A.nB.2nC.3nD.4n3.豌豆的种子圆粒(Y)对皱粒(y)是显性,下面关于基因型为Yy的豌豆产生的配子情形,正确的一项是A.Y雌配子与y雄配子的比例为1:1B.Y雄配子与y雌配子的比例为1:1C.Y雄配子与y雄配子的比例为1:1D.Y雌配子与y雌配子的比例为3:1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对其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A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离B.产生的雄配子两种,比例为1:1C.若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2:1D.不管自交多少代其基因型只有3种5.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黄色种子120粒,其中不能稳固遗传的种子数目约为A.30粒B.60粒C.80粒D.90粒6.已知牛的黑色对黄色是显性。
要在一个生殖季节里确定一头黑色公牛的基因型,最好的交配方案是A.与多头黄色母牛交配B.与一头黄色母牛交配C.与多头杂合母牛交配D.与一头纯合黑色母牛交配7.已知显性性状为高杆(D),抗病(T),后代显现两种表现型其比例为3:1,请判定亲本是下列哪种组合方式: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8.豌豆种子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现有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个纯种品系,用它们作亲本进行杂交得F1,再使F1自交得F2,为获得稳固遗传的绿色圆粒豌豆,对F2 还应该A.从F2中选出绿色圆粒个体,使其杂交 B.从F2中直截了当选出纯种绿色圆粒个体C.从F2中选出绿色圆粒个体,使其反复自交 D.使F2的全部个体反复自交9.己知DNA分子的一条母链上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为-A-C-G-T-,那么以另一条母链为模板,经复制后得到的对应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 -T-G-C -A- B.-A-C-G- T- C.-U-G-C A- D.-A-C-G-U-10.下面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B.DNA分子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C.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四种碱基D.复制后的子代DNA存在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中11.转录的场所和原料分别是A.细胞核和20种氨基酸B.核糖体和20种氨基酸C.细胞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D.核糖体和四种脱氧核苷酸12. DNA分子上的某个基因片段含有1800对碱基,由它操纵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A .1800 B。
2016-2017必修二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及答案DA. 该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 甲、乙袋子模拟的是杂合子个体,袋中两种棋子1:1C. 每次抓取记录后,要把棋子放回原袋中,并记录统计D. 要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可往甲、乙袋子中放入等量标记D、d的棋子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宄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B. HIV 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 的模板C.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就是通过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D. 一个基因的两条DNA 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mRNA3.下列关于基因型为Aa 的豌豆产生的配子的数量比例中,正确的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B. 含A 的雌配子:含a 的雄配子=1:1C. 雌配子:雄配子=3:1D. 含A 的雌配子:含a的雌配子=1:1 4.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三角形果实荠菜与卵圆形果实荠菜做亲本杂交,F 1都是三角形果实荠菜,F 2中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荠菜的比例为15:1.F 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这样的个体在F 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 )A. 15B. 13C. 715D. 815 5. 下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 ,b )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 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伴性染色体遗传B. 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C. 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D. 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6.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细胞的基因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若无互换,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4种C. 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D. 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必须用基因型为aabbdd的异性个体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7.下列各项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 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B. 杂合子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C. 杂合子自交后代基因型之比为1︰2︰1D. 杂合子产生两种配子数目之比为1︰18.将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比为3∶2∶1,则这批种子中,基因型为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A. 1/3B. 2/3C. 1/2D. 3/49.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1不携带致病基因,三代以内无基因突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31、(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32、(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题生物(理)时量:7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沈勇兵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共有()A.4个B.20个C.61个D.64个2、一个转运RNA的一端碱基为GUA,此转运RNA所运载的氨基酸是A、GUA(缬氨酸)B、CAU(组氨酸)C、UAC(酪氨酸)D、AUG(甲硫氨酸)3、放射性同位素60C O能够产生γ射线,高速运动的γ射线作用于DNA,能够使氢键断裂.碱基替换,从而有可能诱发生物产生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互换D.染色体变异4、某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表示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A B C D5、单基因遗传病是指A.一条染色体上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很多个染色体上单独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以上几项都可以6、右图所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经过Ⅲ培育形成④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B.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④的幼苗C.由品种①直接形成⑤的过程必须经过基因突变D.由品种①和②培育能稳定遗传的品种⑥的最快途径是Ⅰ→V 7、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长乐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二生物(理科)试卷命题内容: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1-3章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 两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正常人体内环境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 淀粉酶B.氧气C.钙离子D.葡萄糖2、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 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3、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⑤血浆蛋白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吸收葡萄糖5、奥运健儿在参加10000米长跑比赛时,因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会导致机体内供氧不足,此时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6、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人在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7、人在发高烧时食欲降低,感觉食之无味,其原因是()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C.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D.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9、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10、若在图甲所示的神经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②→①→②→③→②B.②→③→②→①→②C.③→②→①→②→③D.③→②→①→③→②1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考查时间:90分钟)(考查内容:选修三)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 科研人员以抗四环素基因为标记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让大肠杆菌生产鼠的β-珠蛋白,治疗鼠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下列相关实验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 利用小鼠DNA分子通过PCR克隆出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B. 用编码序列加启动子、抗四环素基因等元件来构建表达载体C. 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后,将表达载体导入具有四环素抗性的大肠杆菌中D. 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筛选出已经导入β-珠蛋白编码序列的大肠杆菌2.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转入到大豆线粒体中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B. 转入植物的基因,可能会与感染植物的病毒杂交形成新的有害病毒C. 转基因食品目前没有发现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可以长期放心食用D. 如将动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则不能转录和翻译3. 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它仅存在于原核细胞中B.将抗枯萎基因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仅是DNA连接酶C.用叶肉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培育出的植株不能表现出抗枯萎性状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枯萎病金茶花,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枯萎病基因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D.原核生物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5.下列关于蛙的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量,并在一定时期发生细胞分化B.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但不发生凋亡C.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蛙胚的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D.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逐渐增加6.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pH维持7.35﹣7.45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的次数会比平时少2.下列对动物激素调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与甲状腺激素相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少B.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作用的C.有些激素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的参与D.人和高等动物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来实现的3.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不消耗ATP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B.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有些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过程均与抗原的刺激有关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5.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6.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7.为了确定某水域中鱼的养殖量,研究人员经过相关研究,得出了如下图甲所示的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和如图乙所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
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二、简答题
26、【答案】
(1)光照强度、温度红光和蓝紫光(2)先减少后增加 1.8
(3)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4)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化学性质)更稳定
(5)(Ttgx-15)对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有促进作用
27、(1)DNA的复制(2)G2(3)tG2+1/2tM
(4)tS+tG2+1/2tM (5)Tc+tG2(6)22
解析:(1)3H-TdR(胸苷)结合磷酸分子形成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体,处于S期的细胞均被放射性标记,可推知S期进行DNA的复制
(2)细胞周期进行的顺序依次是tG1、tS、tG2、tM
(3)当M期细胞的50%被标记首次出现时则细胞处于1/2tM,同时该细胞也是最早进入M期的(在S期临结束前被标记的),相当于经历的时间为tG2+1/2tM
(4) 当标记的M期细胞减少到50%时,则最晚被标记的细胞(在被标记时刚进入S期的细胞)已经到达M期的中间,即经历的时间为tS+tG2+1/2tM
(5)当标记的细胞第二次出现在M期时,结合(3)推断相当于经历的时间为Tc+tG2
(6)根据上述(2)tG2为3小时,推断(5)Tc+tG2为25小时,因此一个细胞周期即Tc =25-3=22小时
28、(1)靶器官灭活(每空2分,共4分)传递信息(1分)
(2)神经(2分)神经递质受体(每空1分,共2分)
(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2分)
29、(1)相对表面积(或表面积/体积)
(2)①BCAD ②BD ③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④8 0 8
(3)细胞分化
(4)基因分裂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