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第四单元 第2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57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布局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掌握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高考考纲>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重难点>重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布局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难点: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布局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任务驱动法加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复习思考的指向性,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多向思维能力。
2.利用讲练结合并配合多媒体素材展示的方式进行复习,加强对知识内容拓展思考的能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情境创设的学习过程中,增加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资源观。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启示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情】作为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必修二有关农业和必修三前两单元有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识,作为东北地区的背景材料初中已经学过,学生欠缺的是对于农业的生活体验。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回顾梳理—回扣理论依据3分钟1.检查课前布置任务,请学生结合教材及教辅材料进行知识梳理。
课前任务:回顾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地域类型的特点、形成条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导入:课堂提问: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
教师点评效果,进入本节课主体:结合所学农业的区位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
15分钟1.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东北地区的图文材料,各小组依据农业的相关知识,结合老师提供材料,以及课本知识在自己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布局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并派代表阐述。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1. 通过读图认识东北的范围及其自然环境特征,了解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特征,掌握其土地开发利用的状况。
2. 通过阅读“东北地区”图,“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和“东北地区荒地的分布”图,明确东北地区的范围、特征,了解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分布。
【自主学习】一、自然环境1.范围:包括、、及的东部。
2.地形:、是该地区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3.气候:从南向北跨带、带、带,热量分布差异大,降水从向递减。
4.景观:植被以为主;和广布。
二、土地资源及其利用1.土壤2.土地资源(1)面积广大,人均多;(2)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非常适合作业。
(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在、有少量分布。
3.土地开发(1)东北地区荒地的开发开发方式:被大量开垦;相继建立了一批;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成就:增加;商品、、基地得到扩大;“北大荒”变成了“”。
(2)利用沼泽的保护沼泽地的分布:。
沼泽地的环境效益:既是、,又是我国特有珍禽、的栖息地;对调节,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经典范例1】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广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分析:东北耕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大部分地区是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生产力较高,是我国肥力最高的土壤之一。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经典范例2】关于黑土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黑土,建设商品粮基地B.利用黑土要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以保持土壤肥力C.利用黑土应注意土壤培肥,避免土壤冲刷 D.秸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最有效办法解析:理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5%,而东北黑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是我国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最稿的土壤。
地理ⅲ湘教版2----以东北地区为例各位评委老师大伙儿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进展》第一节区域农业进展的第二课时。
本节着重介绍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等多方面提示了农业进展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和经济效益角度指明该区域以后农业进展的方向。
本节既是必修2中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延伸,同时也表达出可连续进展的思想。
本节课要紧通过图示法和比较法,让学生明白得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
通过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把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这一重点。
在自主探究中使学生明白得东北农业进展方向。
通过讨论与辩论中,突破辩证分析阻碍农业进展的区位因素这一难点。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认识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因地制宜进展农业,追求人地和谐,走可连续进展道路的观念。
教学过程:新课倒入:[情形导入]同学们现在差不多接近(中午),大伙儿可能也饥肠辘辘,我为大伙儿预备了一份(午餐)。
[展现图片:煮熟的玉米棒] 玉米不但能够煮着吃,还能够造酒、作饲料等专门多用途。
假如你是一位企业的经理需要购进大批的玉米,你最关怀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玉米的价格)有谁了解现在市场玉米的行情么?我们上网查一下。
[展现东北和河南玉米价格网页] 东北地区玉米平均价格是0.85元/斤;河南玉米平均价格是0.95元/斤。
问题探究1:什么缘故东北玉米价格比河南的要廉价?(温馨提示:1、课本64页。
2、从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两个方面考虑。
)教师总结:以北大荒为代表的东北商品粮基地,最突出的特点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区域专业化生产。
生产的效率高、成本低,因此粮食价格廉价。
有三幅图表能充分说明这两个特点。
[展现图片:东北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教师讲解:黑龙江垦区拥有耕地面积202万公顷,建有100多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2万公顷(30万亩)规模之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