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必修部分)
- 格式:pdf
- 大小:323.85 KB
- 文档页数:9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A. 削弱王国势力B.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 平息诸侯叛乱D. 恩泽贵族子弟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选项A,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使得王国的土地和势力范围不断缩小,从而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项A正确。
选项B,``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排除选项B。
选项C,``推恩令’’是预防性的措施,旨在通过削弱王国势力来防止诸侯叛乱,而非直接平息已经发生的叛乱,故排除选项C。
选项D,恩泽贵族子弟''只是推恩令’’的一个表面现象,其背后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故排除选项D。
因此,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A. 削弱王国势力。
2、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 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B. 呈现出“单极世界”格局C. 出现了“多极化”趋势D. 实现了世界持久和平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针对这一变化,我们可以逐一分析选项内容:选项A,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而其他国家如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则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故A项正确。
选项B,虽然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他国家的力量也不容忽视,世界并未完全形成“单极世界”格局,故B项错误。
选项C,“多极化”趋势是在冷战期间就已经出现,并在冷战后继续发展,但并未完全实现多极化格局,故C项表述不准确,错误。
选项D,冷战结束后,虽然国际局势总体缓和,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仍时有发生,世界并未实现持久和平,故D项错误。
金华十校 2023年 111月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卷温馨提示:1. 全卷共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 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4页。
试题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Ⅰ和试卷Ⅱ的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 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将学校、姓名、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试卷Ⅰ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距今约 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辽河流域出现了A. 仰韶文化B. 红山文化C. 良渚文化D. 龙山文化2.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时期。
下列项中,无法直接反映“大变动”特点的是A.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B. 百家争鸣、变法图强C. 民族融合、工商食官D. 诸侯纷争、社会转型3. 在欧亚大陆交往史上,存在着“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商路。
对右图中商路叙述正确的是A. 造纸术由阿拉伯人经①传入欧洲B. 唐代中期以后②被④所完全取代C. ③沟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联系D. 苜蓿、葡萄等物种由④传入中国4. 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
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
这一设置在当时A. 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B. 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C. 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D. 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5. 清代前期,松江府等水稻产区,由于“种花费力少而获利多,种稻工本重而获利轻”的原因,种花者达十之七八。
奉贤、上海、南汇等地也大都以一半以至十之七八的土地种棉花。
必修二专题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每课名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9小题,共0分)1.(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16题)1921年列宁指出了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紧迫性,强调“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为此苏俄实行了A.粮食税政策B.余粮征集制C.没收私人企业D.实物配给制【答案】A【点拨】【结束】2.(2011年10月佛山市禅城区调研21题)数据是反映历史的重要手段,以下表格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1921年 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 7860 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 34.55 44.24由上表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斯大林体制具有优越性的一面B.农业集体化运动极大地推动着苏联农业的发展C.新经济政策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下,农业大量增加粮食种植【答案】C【点拨】【结束】3.(2012年2月济南月考13题)受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哈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
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A.苏维埃政府颁发《和平法令》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C.苏维埃推行市场经济模式D.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答案】D【点拨】【结束】4.(2011年11月枣庄三校期中17题)《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象A. 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 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 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 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答案】C【点拨】【结束】5.(2012年1月江门调研19题)“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2023年高三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完整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王位传承趋于严格。
如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王位。
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官,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王位。
这说明殷商(D)A.王位继承始终嫡庶不分B.以兄终弟及避免幼主执政C.注重依据才能传承王位D.末期已出现嫡长子继承制2.《哈佛中国史》中指出:“秦朝的第一个改变是为统治者设计一个新的制度,成为大一统需要的一种能够超越地域联系的制度和价值观,这种制度和价值观的绝对权威是半人半神的统治者。
”这种制度是(C)A.文官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皇帝制度D.郡县制度3.韩非子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社会才能安定。
”材料说明(B)A.中国法律体系比西方法律体系更加完善B.中西方法律都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要目的C.西方法律对近代法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D.中国法律十分严苛并且极力维护君主专制4.朱熹认为通过格物致知,可以让人找到道德之善;王阳明认为通过知行合一,可以致良知。
由此可知(C)A.格物致知才能发现天理B.知行合一可实现人生理想C.两者都强调人性之善D.朱熹与王阳明思想完全不同5.如图所示,蒙古各部经过休养生息,已成明朝边患。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寻衅发兵进攻大明,太监王振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结果士兵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为乱军所怒杀,史称“土木堡之变”。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高中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民主革命家?A. 孙中山B. 刘备C. 项羽D. 曹操答案:A. 孙中山2. 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A. 商朝B. 唐朝C. 汉朝D. 清朝答案:B. 唐朝3.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朝鲜半岛问题B. 台湾问题C. 边疆纠纷D. 鸦片战争遗留问题答案:A. 朝鲜半岛问题4.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什么?A. 旧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始B. 新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始C. 封建制度的终结D. 资本主义的兴起答案:B. 新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始5.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哪一年在上海召开?A. 1920B. 1921C. 1923D. 1925答案:B. 1921二、填空题1. 1840年,中国与英国发生的鸦片战争签订的《****》割地赔款答案:《南京条约》2. 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提出的“****”答案:三民主义3.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答案:封建4.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革命****的组织答案:群众5. 共产国际代表****于1921年传达了第一次国际的指示答案:斯大林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及其影响。
答: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
它是从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爆发的一次爱国运动发端,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大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的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 请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
答: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持续抗战。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敌入侵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对于捍卫中国领土主权、保卫民族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卷含答案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1-20题每小题2分,21-25每小题3分,共5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2年5月浙江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在浙江金华启动,该遗址群目前覆盖了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4个市11个县,发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经碳十四检测将长江中下游栽培稻的历史上溯至一万年前。
此外经国内考古权威专家确认,上山文化遗址还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拥有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彩陶。
因此该遗址群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群。
而此前学术界长期认为,浙江等南方地区远古时期为“蛮荒之地”。
据此可知()A.考古发现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向前发展B.浙江地区在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国家形态C.科学技术在探寻历史真相中起决定作用D.历史观念变革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2.据如图可知,当时()A.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早B.巴蜀地区文明独树一帜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形态D.中华早期文明多元发展3.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
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A.④④④④B.④④④④C.④④④④D.④④④④4.下图是商朝至秦朝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文字写法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字的演变特征。
促成这一演变的根本因素是()A.秦朝统一的完成B.文字的功能与作用C.杰出人物的贡献D.国家组织能力增强5.战国时期官僚制度逐步形成。
下面示意图展示了战国和秦朝官员分类。
相应填写④刺史④御史大夫④博士④大行④巡抚④太尉A.④④④B.④④④C.④④④D.④④④6.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7.下图为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及国子监博物馆的进士题名碑。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2023.2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里头文化以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为中心,直接控制范围在方圆200公里内。
图1为二里头文化兴盛期,具其文化风格的陶酒器(孟、鬻、爵、觚)分布的情况。
据此可知在当时A.大一统秩序已建立B.手工业生产水平较高C.阶级分化日趋明显D.形成了地域核心文化2.据统计,两晋南朝的官员,由吏部直接任命的约占入仕者50%,由察举和学校考试入仕的占25%,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属入仕的占1.2%。
这主要反映了两晋南朝A.门阀政治初步形成B.选官权力中央化C.书院教育逐渐推广D.官员升迁多元化3.唐代的驿兼有“官旅”(官员旅店)和“邮传”(文书传送)两种职能;宋代时,驿成为单纯的官员旅店,“邮传”职能由新设的、较为密集的“递铺”承担。
这一变化A.提升了国家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C.密切了各地民众联系D.促进了各地商品交流4.清朝初年,政府将约1000多种汉文经史古籍、文学作品翻译为满文、蒙文等。
康熙时期,“四书”“五经”的满文译本均已出齐,《本草纲目》的蒙文译本还增加了蒙古医生的用药品种和治疗经验。
这些举措旨在A.推动民族文化交融B.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C.提升民间教育水平D.推广儒家的治国理念5.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
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历史2024.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建立后,统治者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将商人的失国,归咎于商人德行的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收纳逃亡。
这一做法A.否定了商朝的正统地位B.掩盖了商灭亡的真实原因C.蕴含着民贵君轻的思想D.彰显了西周建立的合法性2.汉武帝设置的刺史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的秩品,他的权力却很重,监察二千石守相而无所顾忌。
但是他对于郡国守相的举劾必须通过年终回京师向中央汇报,并经三公审核以后才能作出处理。
由此可知,刺史的设立A.限制了郡国守相的行政权力B.保障了地方长治久安C.提高了对地方监察的有效性D.导致了三公权力膨胀3.表 1 是部分唐诗摘录。
这些诗句都表 1A.属于浪漫主义风格B.关注劳动人民C.反映社会和谐局面D.体现经济繁荣4.图1是宋元时期明州(今宁波)城市布局示意图。
该图可说明此时期图 1A.政府重视发展海外贸易B.外贸成为税收主要来源C.城市经济功能占据主导D.外交机构已趋向专业化5.魏源在编撰图书中,提出“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善言人者,必有资于法;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的四条原则。
由此可见,魏源主张A.中体西用B.经世致用C.政治革新D.师夷制夷6.国共第一次合作初期,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担当起农民运动组织领导工作,先后开展了建立补习学校、设立合作社、组织农会、办理民团等活动,有效配合了国民大革命。
这A.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表明农民是国民革命的主力C.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有利于唤醒农民的革命意识7.全面抗战爆发后,“到延安去”成为许多热血青年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