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著名古桥
- 格式:doc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9
中国史上各地古代名桥(图文)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简单地说,桥便是架空的道路。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若从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
”说明桥的最初含义是指架木于水面之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之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现代,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平地起桥(立交桥),贯通东西南北,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还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亮丽风景。
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
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
1.声名显赫的赵州桥:河北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是世界现存最早。
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由名匠李春设计并建造。
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桥为单栱敞肩,不仅有利于汛期行洪,还一改石桥厚重呆滞的形貌,显得分外秀雅灵动。
出于对赵州桥的喜爱,人们留下了鲁班修建赵州桥的传说。
传说中柴王爷推着装载着大山的小车过桥,在桥上留下一条深深的车辙。
2.赵州桥的姊妹桥---弘济桥离赵州桥不远的河北邯郸广府城外的滏阳河上还有一座隋代的古桥---弘济桥。
与赵州桥建桥年代和桥型都极为相似,但雕刻更精美。
弘济桥的石块中有不少化石,雨后石上会显现出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形象。
相传此桥是鲁班的妹妹建造,又称鲁妹桥。
传说鲁班造赵州桥时,鲁妹曾建议他在桥上加一条横铁带,可以使桥更加坚固。
鲁班没有采纳,鲁妹决定另造一座桥来验证。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别是什么?中国古代四大名桥:1、赵州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2、洛阳桥洛阳桥,原名叫做“万安桥”。
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
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3、广济桥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4、卢沟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1、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2、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中国十大著名古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卢沟桥(北京)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年9),明正统九年(144年4)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年8)重建。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一块,为“燕京八景”之一。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是根据永定河水流的特点设计的。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全长212米.,2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米.。
5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拱,面宽7.米5,最宽处可达9.米3,有栏板27块9,左侧石栏雕柱14根0,右侧石栏雕柱14根1,柱高1.米4,柱头均雕蹲伏的石狮。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
桥的两侧有28根1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
望柱中间嵌有27块9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
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
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
由于桥上石狮多得叫人无法数清楚,因而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
196年1,文物工作者采用编号的办法,共清点出石狮48头5。
198年4,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头9。
193年7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史料陈列馆于198年17月7日在桥头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最美十大古桥哈喽,小表呗们周末愉快又到了一周的科普时间啦前排的童鞋坐正了不要影响后排睡觉的童鞋后排睡觉的童鞋不要打呼噜不能影响到前排吃零食的童鞋伟大的旅行家南小野曾经说过这世上本没有桥,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桥童鞋们知道是哪些吗?“卢沟桥”因“七七事变”的一声枪响,永远载入史册。
卢沟桥的风景再美,永定河的水再清,在中国人心中总还是痛苦的。
卢沟桥原名广利桥,距京城30余里,是离京送别之地,因此很容易让人想起唐诗里反复吟咏的「灞桥」,有一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凄苦情结。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这是当地的歇后语,以前数不清,现在离真实更远。
古旧的狮子,犹如卢沟桥的饰物,古拙与灵动之间,最恰如其分体现一种悠远深长的气度韵味。
有道是:「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趟。
」但凡到潮州,一定会去瞧瞧韩江上的广济桥。
广济桥以其「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茅以升先生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专家称它为「梁舟式结构」。
不过站在桥头,向对岸一瞥,一切也就一目了然了。
五亭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它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
五亭桥位于瘦西湖的中部,五亭桥上有五个亭子,中间一亭突起,周围四亭对应坐落,从空中鸟瞰恰似一朵美丽的莲花绽在瘦西湖中央,远翘白塔,夕阳的余晖下,熠熠生辉,船娘划桨留下的波痕泛起了片片涟漪,若是碰巧,几只白鹭闯入画中,就算至美了。
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艹」字型桥基。
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
难怪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面对这座中国最古老的石拱桥,距今1400多年历史。
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你能从它苍老的面容上读出一些什么?时光、心境、情绪、沉重、艰辛、奇迹、惊奇、惊叹、陶醉、悲凉、奇闻、话题、传说、轶事、天灾、人祸、祈祷、希冀……有首歌唱到: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赵州桥来鲁班爷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趟沟。
中国十大名桥的介绍一、卢沟桥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建于1189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身左右两侧石雕护栏共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卧伏的大小石狮约500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刻“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是燕京八景之一。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二、广济桥广济桥横卧在潮州城东门外的韩江之上,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三、五亭桥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位于瘦西湖,是扬州城的象征。
它上面建有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
远处看去,亭四周都有四个飞檐翘角,在角上还挂着几串铃铛,一阵微风吹过,它们相互碰撞,发出悦耳动听的旋律,仿佛置身梦一般的仙境。
《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
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
”说是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
如果你能在中秋之夜来到扬州——这个中国月亮城,说不定就能领略到这“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绝妙奇境。
四、赵州桥赵州桥位于石家庄东南约40公里的赵县城南2.5公里处,跨越洨水南北两岸,已有1400多年历史。
这座古代敞肩石拱桥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但仍然保存完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之一。
五、安平桥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是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14年告成。
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这座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之一。
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中国「十大名桥」历史悠久可称古桥级别1.<卢沟桥>,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2.<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广济桥也与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福建的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3.<五亭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国家5A级景区--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
"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
"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
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4.<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作"大石桥"。
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还有一座小商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5.<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中国古桥介绍》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中国的古桥!说起古桥,那可有好多精彩的故事呢。
先来讲讲赵州桥吧。
它呀,可是一座非常有名的石桥。
这座桥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啦,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却依然稳稳地立在那里。
赵州桥的桥身特别漂亮,弯弯的,就像天上的月牙。
而且呀,它的设计可巧妙了,没有用一颗钉子,全靠石头之间巧妙的拼接,就能承受那么多人和车的重量,是不是很神奇?再来说说卢沟桥。
卢沟桥可不一般,桥上有好多精美的石狮子。
这些石狮子呀,形态各异,有的张着嘴,好像在大声吼叫;有的闭着眼睛,像是在打瞌睡;还有的小狮子躲在大狮子的身后,特别可爱。
据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因为总有一些藏在不容易发现的地方。
曾经,这里还发生过很重要的历史事件,见证了咱们国家的一段艰难岁月。
还有一座很特别的桥,叫风雨桥。
它一般建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风雨桥不仅能让人过河,还能给大家遮风挡雨。
桥上有漂亮的亭子,人们走累了可以在里面休息。
想象一下,下雨天,你走在风雨桥上,听着雨滴打在桥顶的声音,是不是很惬意?中国的古桥可不只是好看,它们还有很重要的作用呢。
在古代,桥能让人们更方便地过河,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和贸易。
比如在一些江河比较多的地方,有了桥,人们就不用绕很远的路,能更快地到达想去的地方。
古桥也是工匠们智慧的结晶。
建造一座桥可不容易,要考虑很多因素,像水流的速度、桥的承重能力等等。
那些工匠们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造出了这么多坚固又美丽的桥,真的很了不起!有的古桥还有着浪漫的传说。
比如说许仙和白娘子相遇的断桥。
一说起断桥,大家是不是就想到了那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同学们,中国的古桥是咱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以后要是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亲眼看看这些美丽的古桥,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
好啦,关于中国古桥就先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和喜爱!。
干货收藏:中国100座古桥(下)五十、连城永隆桥位于福建连城县莒溪镇璧洲村口。
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距今已600多年,是闽西尚存的古屋桥中最古老的一座。
长85米,宽6米,4墩5孔,桥面遍铺鹅卵石,桥上建桥屋,桥面分设24楹穿枋架构,屋面筑有3个两层杰阁,雄伟壮观。
五十一、连城云龙桥位于福建连城罗坊乡下罗村口,建于明崇祯7年(1634年),乾隆37年(1771)重修,距今已经有382年历史。
桥长81米,宽5米,高30米。
雄奇秀丽,造型优美,魁梧雄伟,宛如卧龙蛰伏在青岩河上,常有云雾缭绕,故名“云龙桥”。
五十二、满城方顺桥(国7-0753-3-051)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方顺桥村,横跨于龙泉河上,因在方顺店附近而得名。
古时候驿路从方顺桥上通过,是京师经保定府去南方诸省及山西的南北交通必由之路,历代的重要关卡。
据民国《满城县志》载,方顺桥始建于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隋开皇、金明昌年间继修,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桥毁,僧德印募修。
现存建筑为明重修。
五十三、沧州登瀛桥(国7-0754-3-052)坐落于河北沧州西15公里杜林镇,是横跨于河支河上的三孔敞肩拱形石桥。
该桥始建于公元1594年。
桥长66米,桥面宽7.8米,每孔跨径11.3米。
中拱上顶两侧各有一龙头石雕,探出桥体,张牙瞠目,若呼之欲出;左右两大拱之上各有一石雕狮子头,暴目裂眦,神态凶猛;两小拱的拱顶各有一摇头探尾的神水兽;桥面石栏、石柱上是目不暇接的浮雕画面和姿态各异的石猴等。
五十四、襄垣永惠桥(国7-0790-3-088)位于山西长治襄垣县北,俗称北关桥。
据清乾隆县志载:永惠桥始建于金天会九年(1131年)。
历经明成化年间,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清道光十九年(1838年)多次维修。
现存永惠桥及附属文物五龙庙山门、正殿、乐楼。
拱券两侧正中龙门石上采用深、浅浮雕手法各雕“四爪升龙”三条。
桥面两侧有望柱、栏杆、石栏板装饰。
中国桥梁之最中国桥梁之最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或安济桥)。
赵州桥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
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桥为"旅人桥"建于公元282年.钱塘江大桥桥墩最高为306米,为世界之最.中国十大名桥1.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内,桥基由12条大青石砌成,桥身为拱圈形。
由3种不同的圈洞联合,共有15孔,孔孔相通,桥上置有五亭,而且亭与亭之间又以廊相连。
2.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铁链铺以木板构成,左右两侧各安两根铁链当扶手,铁链粗如碗口,每根长150米左右,重约一吨。
3.玉带桥:此桥位于北京颐和园内,全桥用汉白玉石建成,拱圈为蛋形,两侧雕刻精美的栏板和望柱,通体洁白、线条流畅。
远望犹如一条玉带点缀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被游客赞为“海上仙岛”。
4.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县的程阳村边的林溪河上,全桥为石墩木面瓦顶结合而成。
桥上建有五座宝塔形状的楼亭,可避风雨。
整座桥无一铁钉,全用桁槽衔接,它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十分精致牢固。
5.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县的安海镇,建于宋代,当地人俗称“五里桥”。
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五层六角砖砌成的宝塔一座,此桥为古代跨度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此长桥”的美称。
6.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的赵县城南交河上,为一座空腹式的单孔圆弧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边42块的桥栏板上,都有精刻的龙兽浮雕。
7.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的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集交通集市于一体的综合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可开关的活动式石桥,自古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
8.卢沟桥:坐落在北京广安门西南约10公里之处,该桥因跨越在卢沟河上(今永定河)因而得名卢沟桥。
中国十大著名古桥2014-06-26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一、卢沟桥()卢沟桥(LugouBridge)亦作芦沟桥,在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
桥东的碑亭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一块,为“燕京八景”之一。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是根据永定河水流的特点设计的。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全长212.2米,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5米。
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拱,面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栏板279块,左侧石栏雕柱140根,右侧石栏雕柱141根,柱高1.4米,柱头均雕蹲伏的石狮。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
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
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
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
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
由于桥上石狮多得叫人无法数清楚,因而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
1961年,文物工作者采用编号的办法,共清点出石狮485头。
1984年,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史料列馆于1981年7月7日在桥头正式对外开放。
198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落成。
纪念馆台阶上有一座高4米的艺术雕塑——《狮醒》,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广济桥()中国多处地方都有名为“广济桥”的桥梁建筑,其中省市广济桥最为著名。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市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古为沟通韩江两岸的重要桥梁。
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
与州桥、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广济桥,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由86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后自东西两岸向江心逐墩修筑,至绍定元年(1228年),西岸建成桥墩10座,东岸建成桥墩13个座。
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大桥重修,于桥上修筑楼阁12座,桥屋126间,并统一名称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伦增建一墩;嘉靖九年,减船6只,形成目前18梭船24洲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时任知府自谦再修,并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洪水,东墩鉎牛坠入江中。
有此民谣道:“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1958年当地政府对大桥做了全面的修理与加固。
2003年至2007年对广济桥按照最辉煌时期的明代进行了修复,恢复了“十八梭船”的启闭式浮桥,修复了桥上的12座楼阁和18座亭屋,并加上匾额与对联,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
桥全长约520米,现存古桥墩21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五亭桥()五亭桥,又名“莲花桥”,位于省市的瘦西湖的莲花埂上,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
五亭桥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驻扎在的两淮盐运使高恒为了迎接乾隆帝南巡,开凿了从城向西北直抵平山堂的莲花埂新河(即瘦西湖),并在莲性寺以北的湖面狭窄处建造了五亭桥,以便于南北通行。
五亭桥的构思仿自金鳌玉桥和五龙亭,因此乾隆南巡到此曾评价它有琼岛春阴的意境。
这座桥的创造性在于将桥、亭合二为一,形成亭桥;又将五亭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屋面。
桥上五亭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彩绘藻井,富丽堂皇。
与拱形桥身比例适当,配置和谐。
桥下列四翼,桥身正侧共有15个桥孔。
清代斗的《画舫录》称:“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滉漾。
”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中国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
四、州桥()州桥又称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县人叫大石桥,坐落在省市县城南2.6公里处,它横跨洨北两岸。
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师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州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
州桥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与结晶的标志性建筑,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民间将州桥与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州桥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两侧42块模彷板上刻有龙兽状浮凋。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这就使其比实肩拱显得空秀灵丽,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
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1200多年。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五、安平桥()安平桥位于省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桥因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是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板平桥,横跨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八年(1138年),前后历经14年建成。
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安平桥全长2070米,桥面宽3~3.8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
桥墩有361座,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
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
桥面用 4~8条大石板铺架。
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
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
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
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
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
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安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称,是我国现存古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1961年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六、程阳风雨桥(广西)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市三江县城古宜镇的北面20公里处,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具有侗族韵味的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个,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广西不能不看民族风情,看民族风情不能不到,苗族的节日、壮族的对歌、瑶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筑被誉为民族风情“四绝”。
程阳风雨桥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建于1912年,河中有5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
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
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
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
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
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
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
程阳风雨桥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
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
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
游人坐在凳上向远处放眼,只见林溪河蜿蜒而来,桥的两边,茶林满坡,翠木簇拥;田园耕地,农夫劳作;河边水库,缓转灌溉。
奇特精巧的风雨桥,高大雄伟的鼓楼,别具风格的民居,映着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俗画卷。
程阳不仅以风雨桥而闻名中外,程阳八寨的风景是浓缩了侗族文化的精华。
七、泸定铁索桥()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省泸定县城大渡河上。
清朝康熙时期,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
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山珍海味、肉菜)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军队的频繁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
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
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中国独有。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八、五音桥()五音桥位于省遵化县清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