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梳理表
- 格式:xls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知识体系:(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一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二下)1000以内数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四上)亿以内的数—→比亿大的数—→(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五下)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约分(最大公因数) —→通分(最小公倍数) —→(六上)百分数意义—→百分数、分数、小数互化—→(六下)负数的认识—→完整的数轴—→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第一学段(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二学段(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二、数的运算知识体系:(一上)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下)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一)一→(二上)100以内加减法(二)—→乘法含义及表内乘法—→(二下)除法含义及表内除法—→万以内加减法(一)—→(三上)万以内加减法(二)—→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简单加减—→(四上)用计算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下)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加减法—→(五上)小数乘、除法—→积、商近似数—→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五下)同分母加减法—→异分母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六上)分数乘、除法—→分数、小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比和比的运用教学目标:1、第一学段(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统计与概率《标准》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四个领域之一,这样的编排体系在以往的数学大纲中是没有的,也足以说明它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以往的教材只有统计,没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推测、判断、解决问题等,新课程中除了有以上的内容外,还新增了概率和可能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粗浅谈谈:一.最新的2016年《标准修改稿》对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做了适当调整,使三个学段统计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方面更加明确。
1.统计主要变化如下:(1)第一学段与之前《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更加突出了学生对数据分析的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分析数据;第二,早期经验的多样化可以为以后学习“正规”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奠定比较牢固的基础;第三,使得统计内容在第一、二学段的要求层次更加明确。
(2)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第二,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其他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不宜集中学习。
另外,删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这一要求。
(3)第三学段与《标准》相比,强调了对“随机”的体会。
比如,增加了“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4)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实际上,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是《标准修改稿》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个重要变化。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布一览表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布一览表理解教材把握联系共同提高册数数与代数实践与综合运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探索规律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和变换图形与位置数据统计初步不确定现象可能性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钟表(分类)数学乐园认识立体图形条形统计图雏形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时与半时)我们的校园认识平面图形一下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元\角\分找规律摆一摆,想一想图形的拼组以一当一统计图100以内加减法一时与分(图形和数)小小商店长\正方形特点二上100以内加减法二数学广角我长高了不同方向看物米和厘米的认识以一当二统计图乘法含义及表内乘(排列\组合)看一看,摆一摆角的初步认识二下1000以内数认识除法含义及表内除克和千克认识(解决问题)找规律剪一剪锐角与钝角平移与旋转复式统计表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加减法(一) (周期与递增)有多重以一当五统计图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加减法(二) 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填一填,说一说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含义及计算可能与一定可能性大小有余数的除法秒的认识毫米\分米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时间的计算(排列\组合)掷一掷千米的认识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年月日(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制作年历面积的含义用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方向简单数据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24时记时法(集合)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简单路线图小数的简单加减(等量代换)设计校园平均数四上亿以内的数用计算器计算数学广角1亿有多大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复式条形统计图比亿大的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垂直与平行画角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统筹原理)你寄过贺卡吗四边形与梯形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四则运算数学广角营养午餐三角形的分类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单式折线统计图运算定律与简便算三角形的性质小数的加减法(植树问题) 小管家图形的拼组五上小数乘\除法用字母表示数数学广角量一量找规律观察物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平性积\商近似数(正\左\上面)三角形面积计算器探索规律梯形面积解决问题解简易方程(编码)铺一铺组合图形面积五下因数和倍数同分母加减法数学广角粉刷围墙认识长\正方体体\容积意义轴对称众数2\5\3的倍数特征异分母加减法长\正方体表面积质数和合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长\正方体体积旋转90度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称找次品)打电话约分(最大公因数)欣赏设计通分(最小公倍数)六上百分数意义分数乘\除法数学广角确定起跑线圆的认识圆的周长计算用数对定位置扇形统计图百\分\小数互化分\小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比和比的运用(鸡兔同笼)合理存款圆的面积计算六下负数的认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扇形统计图分析完整的数轴正\反比例的意义数的大小比较比例的应用(抽屉原理)节约用水圆锥的认识圆柱体积计算折线统计图分析(图形放大与缩小)圆柱的展开图圆锥体积计算您可能也喜欢:小学数学知识要点2011.08.29小学数学知识要点【苏教版】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辅导视频全集2011.08.29【苏教版】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辅导视频全集小学数学巧学巧记2011.12.22小学数学巧学巧记引用引用【苏教版】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辅导视频全集2011.08.29引用引用【苏教版】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辅导视频全集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下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2011.08.29 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下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小学数学各版本教学资源:2011.08.29小学数学各版本教学资源: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举要2011.08.29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举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单元----总复习)2011.11.2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单元----总复习)博童学习法小学数学知识要点2011.08.29博童学习法小学数学知识要点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教学目标2011.08.29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教学目标【人教版】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上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全集2011.08.29【人教版】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上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全集人教版·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上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全集【转】2011.08.29人教版·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上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全集【转】【北师大版】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辅导视频全集2011.08.29【北师大版】小学1至6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辅导视频全集小学1至6年级数学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全集(下册)2011.08.29小学1至6年级数学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全集(下册)转发至微博0人| 分享到:阅读(19)| 评论(0)| 引用(0) |举报小学数学1~6年级易错题汇编(共计27套)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布一览表历史上的今天抗美援朝战争★ 官方最新解密!!2011-05-27 21:21:37 中国重要资料集2011-05-27 21:20:01《深深的恋情》2011-05-27 21:19:20《北京风光》2011-05-27 21:18:41一个成功教师每天要做的事2011-05-27 21:17:2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周知识梳理、学习内容测试(含答案)本周知识梳理亲爱的同学们,在第5 周的学习里,我们在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的基础上,完善了面积单位体系,了解和建立了测量土地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经历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了直观经验,初步形成了 1 公顷的表象。
老师相信:大家如果将土地面积单位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知识链接:1.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及进率。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进率: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 1 分米=10 厘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1 平方千米=100 公顷=1000000 平方米 1 公顷=10000 平方米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100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2.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3.带合适的单位。
带面积单位时,先考虑面积的大小,再看括号前面数的大小。
果园、广场、体育馆一般带公顷,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 1(公顷)。
一个果园的面积是3(公顷)。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 44(公顷)。
较大的面积如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都用平方千米做单位,如:洛阳市的面积约是 15230(平方千米)。
河南省的面积约是 17 万(平方千米)。
上海市的面积约是 6364(平方千米)1学习清单内容一、基础练习题。
(一)填空。
1.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作单位,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作单位。
(括号里填“公顷”或“平方千米”)2.边长是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平方米,合()公顷;边长是200 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平方米,合()公顷。
3.边长是()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千米,用字母表示也就是1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15篇]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1、去0法: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
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商的变化相同。
除数和商的变化相反。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除数×商+ xxx = 被除数(被除数-xxx)÷商= 除数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一)租船问题共有32人,租小船每条24元,限乘4人;租大船每条30元,限乘6人,怎样租最省钱?(1)比较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小船:24÷4=6(元/人)大船:30÷6=5(元/人)经比较大船便宜方案一:全租大船应租大船只数:32÷6=5(条)……2(人)这2人还要租一条小船,那么总租金就为:5×30+24=174(元)如租5大船和1条小船,小船没有做满,还空2人这时不是最省钱的,还可在调整成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这是大小船刚好做满租金为4×30+2×24=168(元)答: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根据船的租金和限乘人数,先计算哪种船便宜(2)再假设所有人都租便宜的`船,如果全部做满无空位并且人全部做完,那么这种租法就是最省钱的。
(3)就要调整,尽量做到两种船刚好做满,这时是最省钱的。
(二)鸡免同笼问题:笼了里有鸡免若干只,从上面数有10个头,从下面数有32只脚。
问鸡和免各有多少只?1用列举法:鸡只数免只数脚总数2假设法:(1)假设全是鸡,那么就有10×2=20只脚(2)这样与实际相差32-20=12只脚(3)当我们把一只鸡想成一只免就多想了4-2=2只脚(4)说明笼了里12÷2=6只鸡被想成了(5)那么鸡应有10-6=4只3抬脚法:(1)把鸡和免都抬起两只脚,这时一共抬起了10×2=20只脚(2)这时还剩下32-20=12只脚,这些都是免子的(3)一只兔子还剩下4-2=2只脚,说明笼子里有12÷2=6只免子(4)那么鸡应有10-6=4只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3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减法的性质:a-b-c=a-(b+c)4.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5.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课堂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名为《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整理和复习的意义、整理和复习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2.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预习和复习等。
(2)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包括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整理和复习的应用:包括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和考试中的实际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等。
(2)使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如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等。
(2)使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如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如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
(2)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系统回顾和整理5 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大于小于等于、5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等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提高学生对5 以内数的认读、书写、比较大小、计算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知识梳理、练习巩固、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掌握复习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复习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对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的系统整理。
熟练掌握5 以内数的比较大小和计算。
(二)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内容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旨在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和系统整理,通过练习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数学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对 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知识掌握可能还不够扎实,容易出现混淆和遗忘。
同时,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练习巩固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问题解决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二)学法自主复习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回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复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实践应用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梳理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部分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未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等。
1、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等概念,包括数的读写、数的顺序、数的比较、数的改写等。
同时,学生也将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倍数、约数、小数点等。
2、数的运算学生将学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以及简单的四则运算,如混合运算、简便运算等。
学生还将了解一些数学概念,如单位换算、数的范围等。
3、简易方程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习如何解方程,以及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4、量与计量量与计量部分将帮助学生了解量的概念,学习如何进行量的比较和计量,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二、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帮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学习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
1、平面图形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学习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立体图形学生将学习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了解它们的结构特征,学习如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图形运动与变换学生将了解一些图形运动和变换的概念,如平移、旋转、对称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运动和变换来解决问题。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部分将帮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学习如何进行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1、数据收集与整理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调查问卷、统计表格等,了解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2、统计图学生将学习如何制作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了解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一、引言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
它包括了从基础算术到复杂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简单几何到数据分析的广泛知识领域。
本文将详细解析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孩子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整理1. 整体概述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是指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设计的数学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的有机组织和呈现结构。
该知识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2. 知识体系详解2.1. 数的认识和运算数的认识和运算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个部分中,学生将学习自然数、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并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运算方法。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数的比较、数的大小和数的序数等概念。
2.2. 数的应用数的应用是数学教材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个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他们会学习如何计算面积和体积,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以及如何处理时间、长度和重量等实际生活中的单位换算问题。
2.3. 几何与图形几何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绘制和测量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如点、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掌握一些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例如平移、旋转和对称等。
2.4. 数据与统计数据与统计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在这个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采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观察和记录数据、绘制简单的数据图表以及分析和总结数据。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计算平均数和众数,并应用这些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5. 实际问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最后一个重要章节。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旅游、建模等。
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编写原则在编写小学数学教材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渐进性:教材内容应按照学生认识的程度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安排。
•实用性:教材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坚决完成《202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兴趣模式。
圆满完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45人,男生28人,女生17人,全班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可以,学习习惯得到一定的提高,但课堂参与意识较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学风、班风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学生思想品德稍差,自私狭隘;大部分学生体质健康,但少数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要加强体育锻炼及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本册共有九章,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整数,是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整数乘法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
本单元主要特点是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它着重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首次出现,教学时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应注意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小学低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本单元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这一过程。
同时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作出合理判断和决策。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测等活动,初步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整理一、知识系统整体疏理册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代数初步统计与概认数与计算其余序率20之内数的认识分三段体现1—5 和 0 的认识:读写数、基数、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数的构成,加减法含义、口算。
6-10 各数认识:读、写、数数;数的顺序、构成(几和几)、一大小比较、序数含义;上加减口算、连加连册减、加减混淆(口算)11— 20 各数的认识:数数、读数、次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0 之内的进位加法(凑十法为主,倡导算法多样化)。
要点和难点:基础概念、技术、符号感、初步的数感、进位加法口算。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直观认识、初步感知物体特色。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直观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特色。
图形拼组。
感知由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复合过程。
情况式加减应用题:求总数、求节余、(一图四式)、情况性连加、连减、加减混淆应用题。
直观浸透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要点和难点:学会解读情况,找出实用信息,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初步达成加减含义与实质生活现象链接(抽象与物化),掌握加减问题的“一图四式”。
分类:按不认识钟表简单同标准对构造认详细事物读整时几时半进行简单分类。
浸透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实物条形)统计图要点和难点:分类标准的多样性20 之内数退位减法:地点:(一维空图文式加减应用题:找规律:简认识人(想加算减)间)上下、左右、求总数、求节余、求单的排序民币:元100 之内数的认识:数前后。
(二维空部重量、求一个数比规律(形角分、进数、写数、数位(个、间)上下与左另一个数多(少)几状、颜色、率及化十、百)、数的构成(几右。
的应用题。
数目等)聚、币值个十和几)、大小比图形拼组:感知连加、连减、加减混统计:经历计算。
较。
图形的互相转合应用题采集整理认识时一化过程要点和难点:持续学数据的过间:认识100 之内加减法:两位下要点和难点:认会解读情况,找出有程,填写和计时单数加、减一位数(进、册识左右地点,初用信息,达成部整关描绘简单位时和退位)、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导图教学到了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体系架构与逻辑思维,所以针对该学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强调更深刻内容与更优化教学方法,例如思维导图教学。
思维导图法是基于放射性思维具象化的思维工具,它利用知识结构图形式来展示可视化表征内容,特别是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更加有利。
本文就结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来简要探析了数学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
标签:小学数学;六年级;思维导图教学法;优势;案例分析思维导图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著名教育家Tony.Buzan发明提出了它。
这是一种典型的图示工具,它能够较为直观的帮助学习者围绕特定主题构建知识结构,实现视觉化表征,按照自然人的最基本思维习惯来优化和放射图形化思考内容,让人将思维都集中于导图主干上,再顺着主干来观察分支向多方向放射思维。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正希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发散能力,帮助他们优化数学学习体验。
一、小学数学实施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基本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基本优势应该体现在3点上,那就是适应、激趣以及提效。
首先说适应,适应即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
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思维体系,他们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创造能力,所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模仿人脑思维模式具有它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它不但能够较为直观的拓展和宽泛学生想象空间,也能根据学生偏好来设计适合于他们学习兴趣的思维导图,更加鼓励学生思考,并在脑海中萌生各种创新解题思路。
客观讲,思维导图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说激趣,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毫无创新新意,但在引入思维导图以后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数学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主要是因为在思维导图中教师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布局与不同颜色的线条,这些直观图像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对思维导图这样的新奇事物产生兴趣,并在思维导图助力下的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摘 要]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能消除教学结构散点化、教学内容浅表化、教学结果离散化的弊端,使原本孤立的知识点以关联结构化的形式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单元特点,确定学科大概念;依据学生情况,把准单元教学基础;构建整体框架,整合单元学习内容;聚焦核心问题,构建探究学习体系。
以此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学习图式认知框架,建立整体学科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8-0040-04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以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江苏江阴市长泾实验小学(214411) 张烨栋 单静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统揽全局,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有组织的结构性内容,从而助力他们对学科概念的把握和对学科知识的整体建构,进而帮助他们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素养。
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获取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碎片化的,缺乏有意义的联系。
学科知识缺乏内在整体联系性,仅仅只是知识点的简单排列堆积,而且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导致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在大概念统领下,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强调内容结构化并蕴含知识本质的原理或概念的教学模式,为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及核心素养,并帮助学生有效地在知识之间产生意义关联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审视: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现状分析(一)对整体的结构缺失统整,教学结构散点化目前,仍有教师没有从“单元教学”与“单课时教学”差异的角度理解单元教学,认为“单元教学=课时教学+课时教学+……”。
思想上
(①烙饼问题②优化问题③排
队问题④策略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
性,形成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
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各教学领域知
等待问题这些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
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2.要多利用表格、流程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思考的方法。
化思想的应用。
难点:例3的排队问题、例4的策略问题。
人教版)各教学领域知识点发展表
1.教学每一个例题时,要使学生感受到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