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学期填空题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1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历史复习填空提纲第1课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建立隋朝,被称为;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时间:605年起,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目的:。
概况:以为中心,北抵,南至;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作用:。
3.科举制创立:设立,标志着。
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 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推行,618年灭亡。
第2课1.唐朝的建立:618年,建立唐朝。
2.和“”①名臣:敢于直言的(镜子)、善于谋略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②措施: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贡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女皇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创立。
4. 和“”1)名臣:、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修经籍。
3)贡献:他统治的前期开创“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
第3课盛唐气象的表现经济繁荣农业先进生产工具:、手工业闻名中外的,、商业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民族关系友好1、唐蕃和亲():吐蕃首领:。
促进。
2、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被各族尊为“”。
社会风气开放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兼容并蓄,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多彩的文学艺术成就唐诗诗仙- 、诗圣- 、诗史-杜甫的诗书法颜真卿、欧阳询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第4课唐代对外关系友好史实遣唐使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他们把唐朝先进的文化传向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复习提纲*本文档仅涉及中考相关历史内容,故省略了一些中考中不考的书本与授课内容,请不要质疑和误解。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统一1、年,后周大将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杨坚就是。
2、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a.短暂王朝,暴政而亡b.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统一c.修筑了大型的水利工程(秦:灵渠隋:大运河)d.开创新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中央集权制度隋:科举制)二、大运河开通1、目的:2、规模:以为中心,南起,北达,途径_________3、由南到北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隋朝大运河是古代最长的运河4、__________年,隋朝在_______帝________手上灭亡第二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年,建立唐朝,定都,他就是_________。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时期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A、吸取隋亡的教训B、轻徭薄赋,发展生产C、戒奢从简,合并州县D、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贤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延续了贞观政策,注重生产,选拔人才。
人称她的统治为“”。
第三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________任用_________使经济继续发展,史称“”。
二、盛世经济繁荣1、农业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②“茶神”_________著《》(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④工具改进:耕作工具和新的灌溉工具。
2、手工业:①丝织技术高超,薄如蝉翼②陶瓷业:______窑______瓷(类____类____)______窑_______瓷(类_____类_____)、________3、商业:市坊制度市:___________区坊:_______________区晚上夜市(×)*长安既是当时______________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的建立及统一『P2』1.隋的建立:(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2.隋的统一:时间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分裂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P3』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2.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三、大运河的开通『P4』※1.目的: ;2.时间:从 年起 3.概况:(1)三点:以 为中心,北达 ,南至 ;(2)四段: ;(3)五大水系: ;4.地位: ;5.作用: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P7』1.背景:隋炀帝的暴政;2.时间: 3.建立者: 唐高祖)4.都城: ※二、“贞观之治” 『P8—9』※ 1.治国措施:(1)轻徭薄赋,发展生产;(2)戒奢从简,节制欲望;(3)合并州县,革除弊政;(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①“房谋杜断”: 、 ②最著名谏臣:2.治国思想:见第8页;3.表现:(1)政治比较清明;(2)经济发展较快;(3)国力逐步加强 ※三、女皇武则天『P9』※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周); 2.治国措施:(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破格提拔人才3.评价: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P12』:唐玄宗的治国措施:(1)任用贤才:姚崇;(2)注重吏治;(3)提倡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开元盛世的表现)『P13—15』※1.农业方面:(1)茶叶的种植;(2)农业工具的改进: 、 ; 2.手工业方面:(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 、邢窑 、 3.商业方面:(1)大都市的出现: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城市布局:①居民住宅区 和繁华商业区 ;②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三、唐朝的衰亡『P15』时间:907年灭亡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P17』※1.背景:见17页;2.过程:(1)隋文帝:分科考试;(2)隋炀帝:设置 ,科举制正式诞生3.作用:(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2)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二、科举制的完善『P18』※ 1.唐朝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2.关键人物:(1)唐太宗:①扩大国学规模;②录取严格;③进士第一名称 ;(2)武则天:开创和 ;(3)唐玄宗:① 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P19』第5课 “合同为一家” 唐朝 一视同仁的开明民族政策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 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背诵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杨坚就是。
2、统一:年,隋文帝灭掉,统一全国。
★二、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1、目的:2、概况:①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②由北往南依次分为、、、四段;③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
3、评价大运河:①积极作用:②消极作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科举制的开创1、诞生(隋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完善(唐朝):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亲自面试考生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得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二、唐太宗——贞观之治1、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经济上: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3、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四、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1、原因: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贤相:姚崇、宋璟)2、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结果:唐玄宗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第3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垦田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生产工具,如和筒车。
2、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蜀锦;瓷器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闻名中外的。
3、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出现大都市,如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街道整齐,商业繁荣。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填空题20XX年XX月摘要Ideal is the beacon. Without ideal , 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 ; without direction , there is nolife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填空题复习提纲1、年,北周大将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杨坚就是。
2、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北周到了581,杨坚夺权隋建立)3、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
隋朝大运河开通(三点四段五河3+4+5=1)1、目的:。
2、时间:从年起。
3、在位皇帝:。
4、三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5、四段:。
6、五河(五大水系)。
7、地位:全长公里,。
8、意义:。
唐朝的建立1、年,建立唐朝,定都,他就是唐高祖。
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为唐太宗,。
贞观之治1、唐太宗重用的3个大臣即特点是。
(“镜子”指的是)2、唐太宗统治时,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为“”。
盛世经济繁荣1、农业新农具有:和。
2、陶瓷业:三大瓷器和唐三彩。
3、商业:①唐朝两大都市:(填城市名)②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907年,唐朝灭亡。
科举制的诞生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而有真才实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却得不到做官的机会。
2、为了改变这种弊端,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时设置,标志着。
(科举诞生隋朝时,炀帝最先设进士。
)二、科举制完善1、唐朝,常设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2、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进士科考试的第一名称为“”3、武则天时:①;②。
4、唐玄宗时:。
(则天武举和殿试,诗赋考试玄宗时)科举制影响1、。
2、。
3、。
唐朝在今天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他们成为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而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隋的统一(短暂而繁荣)建立时间:。
建立者:,即隋文帝,都城:。
完成统一时间:年,灭掉,统一全国。
统一的意义:。
二、隋朝大运河:地位:。
开凿的目的:。
人物:。
时间:。
中心:,南北端点:,沟通五大水系:,分为四段(从南到北):,全长:,作用:。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开始:初步建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时,的创立。
科举制创立的意义:。
四、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的残暴统治时间:。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1、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2、贞观是的年号,历史上把他的统治称为。
3、唐太宗是如何完善科举制度的?(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唐太宗的统治措施:A、重视人才:虚心纳谏,重用;广纳贤才,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B、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____ __,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C、经济上:,。
D、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加强了对的统治治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著名人物——房谋杜断: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最著名谏臣:魏征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_____。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
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为相。
2.改革措施:(1)整顿___ __ ,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填空:1、隋朝(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琢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由北往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作用:大大的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2、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唐初增设科举考试的项目,最为重要的有进士科和明经科;唐太宗时扩大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4、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对唐朝走向繁盛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5、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姚崇),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整顿吏治。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6、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农业继续发展发明改进了新农具:曲辕犁、筒车。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青瓷、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唐朝商业繁荣。
长安城内分坊和市,坊为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7、唐朝与吐蕃(今藏族)交往的史实:(1)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2)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8、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1)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来中国。
(2)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3)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著《大唐西域记》,加强中印文化交流。
意义:9、隋唐科技文化(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建造的赵州桥。
(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李白称“诗仙”,代表作杜甫称“诗圣”,他的诗为“诗史”。
代表作“三吏”、“三别”;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
期末复习|七下历史基础填空提纲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时期)1、阶段特征: 和 是隋唐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年,北周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朝,定都,就是隋文帝。
年,灭掉朝,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的局面,顺应了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为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为巩固统一,隋朝经济上,编订,统一南北和制度;政治上加强,提高效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数量和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辽阔、强盛的王朝。
4、“开皇之治”:隋帝时期,天下安定,经济发展,所以封建史学家称之为“之治”。
5、大运河的开通:为了加强交通,巩固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从605年起开凿大运河。
纵贯南北,以为中心,北起(今北京),南至(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从北向南分别是渠、渠、沟、河四段;连接了 河、 河、 河、 和 江五大水系。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科举取士制度的开创:为改变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官吏的选拔只注重的弊端,为加强权,巩固。
隋 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 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和上的权力 , 扩大了的范围,使有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 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
一直维持了 多年。
7、隋朝的灭亡:(隋朝历经年)的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的灭亡。
8、秦朝和隋朝对比: ●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隋建运河。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制度被后代沿用;隋的 制、 制被后代沿用。
●灭亡原因:皆因而亡。
▲▲从隋朝的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①隋初的经济繁荣,说明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导致了隋王朝的迅速灭亡。
1、581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定都。
年,隋朝灭掉统一南北。
2、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统治被称为,他最大的贡献是。
3、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
4、隋朝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和五大河:。
开通目的:。
评价:6、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特点()与朝相似。
7、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
626年,李世民发动登上皇帝宝座,是为。
8、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9、唐太宗重视,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
重用敢于直言的为著名的谏臣10、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称她的统治为。
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
11、唐朝时期的新农具:、。
饮茶之风在盛行,写成《》,被誉为“茶神”。
12、唐玄宗统治前期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13、长安城内分为和,是,市为。
长安既是当时,又是一座。
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
年,唐朝灭亡。
14、用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5、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诗赋、政论)和明经(儒家经典)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
武则天开创了、。
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16、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17、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直到才被废除。
18、7世纪前期,吐蕃(的祖先)杰出的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唐朝时唐太宗把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唐朝又把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了。
19、8世纪中前封回纥(的祖先)首领为,玄宗封靺鞨首领为。
玄宗封南诏(的祖先)首领为。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年号开皇,杨坚就是。
2、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意义:①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②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4、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出现了盛世,称为。
二、隋朝大运河☆☆☆1、目的:。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凿,。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邗沟、。
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②政治上:(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⑵消极:,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三、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与灭亡原因相同)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2、618年称帝,建立唐朝,都,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1、继唐高祖之后,通过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年号。
李世民就是。
2.治国思想:(“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力量的强大,明白统治者不能过分压榨浓民,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3.统治措施:①;②。
③。
④;著名的谏臣是:。
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他们是。
3.繁荣景象: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帝武则天1.地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人(生活在省县)生活在距今约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年,在的山洞里发现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年,还保留了的某些特征,会使用火,过着生活,这就是早期的原始社会。
3、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年,仍用石器,但已掌握和技术,会使用取火,能够用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关系结合起来的。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生活在距今约年的居民,已使用石器,用耕地,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住着的房子,过着生活,会挖掘,他们饲养,会制造,还会制作简单的和。
2、生活在距今约年的居民(生活在附近的村),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住着的房子,能制造陶。
3、距今约年的山东原始居民,农耕有了更大发展,手工业也有更大进步,陶器有了和。
第三课华夏始祖1、距今约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合部落,在一战中大败部落,从此,、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族。
2、相传,黄帝建造,制作,还教人,发明,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发明,他的属下发明了,编出了。
后人尊称黄帝为“”。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3、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
相传,年老时,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做他的继承人,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称为“”。
4、约公元前年,建立了朝,这是我们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也从首领转变为国家的国王。
我国漫长的社会结束了。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五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禹死后,继承王位,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和一带,都城相传在。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阶级压迫和的工具。
夏朝经历了年,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约公元前年,战胜,夏朝灭亡。
2、约公元前年,建立了商朝,他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等人做大臣,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因为和,商朝几次迁都,直到商王迁都到,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
商朝最后一个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施用等酷刑,镇压人民。
3、商朝时候,西边渭水流域的周国,国君重视农业生产,任用等人,国力逐渐强大。
周文王死后,继位,公元前年,他联合西方和南方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双方在大战,商纣大败,商朝灭亡,建立周朝,定都,又称,历史上称为。
4、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制。
周天子把和,分给、等,封他们做。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爆发了。
公元前年,西周灭亡。
第六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到了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这一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
西周的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即“”文化。
出土的、、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2、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玉器雕刻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
3、夏、商、西周是以为主的社会。
后代称为“”的农作物,这一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知道、和。
4、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
但是,创造这一文明的,却过着悲惨的生活。
第七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公元前年,东迁,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和(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等。
齐桓公任用改革,以“”为号召,发展势力,于公元前世纪中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成为中原霸主。
后来,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3、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中的、、三家,瓜分晋国。
稍后齐国大夫,取代原来国君,建立了齐国。
这样就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著名的战役有、等。
公元前年,之间发生,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军的进攻。
第八课大变革的时代1、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我国至迟在已使用牛耕,时期进一步推广。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时期,秦国郡太守在江中游修筑的,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了“”的美称。
3、商鞅变法:背景:春秋以来,由于和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他们转化为。
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
到了战国时期,新兴阶级为了确立统治,发展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
时间:年,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⑴⑵,⑶。
作用:。
4、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制度逐步确立起来,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和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形成了。
第九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1、商朝人刻写在或上的文字,被称为“”。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
也称“”。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字体,叫做“”。
战国时期,人们用蘸墨,在或书写。
2、古书记载,朝的某一天发生了日食。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记录。
公元前613年,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最早的确切记载。
3、我国最早的历法起源于朝,今天的农历,又叫“”。
到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个月,大月天,小月天,增加一个月。
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以便。
4、扁鹊是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5、屈原生活在末期的国,他采用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
6、春秋战国盛行“”,出土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最为珍贵。
第十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晚期的,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的学说,主张“”,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学,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人;他注意“”,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
由整理的《》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孔子晚年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一书。
孔子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思想。
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晚期的,他的学说记录在《》里。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面,他善于从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3、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他主张“”“”,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4、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他提出“”,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要求统治者用“”治国,轻徭薄赋。
他还主张不要捕捞鱼鳖,要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才能利用。
5、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他提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6、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他主张,反对空谈仁义,提倡,他提出建立的封建国家,深受国国君的赏识。
7、兵家的鼻祖是晚期的军事家,他著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十一课“秦王扫六合”1、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秦王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
2、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制度。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设、、,分管、和,最后由决断。
在地方,推行,分天下为郡,郡下设。
3、为巩固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铜钱,把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保留有关、和的书,其他的书都要烧掉,接着,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活埋。
这就是历史上的“”。
4、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对北方匈奴采取的策略,他命大将夺取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那里垦田戍守,后来又让负责,修筑了西起,东至的城防,用来抵御,这就是“”。
5、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地区,开发了那里的经济,兴修了,沟通了水系和水系。
6、秦朝疆域广大,东至,西到,北至一带,南达。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的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第十二课“伐无道,诛暴秦”1、秦的暴政,表现在:⑴繁重的徭役,秦始皇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为自己修建豪华的宫和巨大的陵墓,再加上修长城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万人;⑵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上缴国家;⑶残酷的刑法,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和都要受到牵连;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他和宦官狼狈为奸,政治更加黑暗。
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年,陈胜、吴广在开始起义,起义军攻下几座县城,并在建立了政权,自立为王。
起义军一直打到咸阳附近。
但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下去了,、相继被杀害。
之后,和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公元前年,以少胜多,在大败秦军主力。
与此同时,带兵直逼,秦朝统治者向投降,秦朝灭亡。
3、公元前年,建立汉朝,定都,历史上称为。
刘邦就是。
第十三课大一统的汉朝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等,吸取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和负担,注重发展。
历史上称文帝和景帝时期的统治为“”。
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
他还接受的建议,“”。
就是把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它学说均受到排斥。
为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他还在举办,以儒家的为主要教材。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和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时期。
3、公元年,外戚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公元年,称帝,定都,史称东汉。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第十四课两汉经济的发展1、汉武帝时下令治理黄河,并亲临治河工地,经过这次治理,有____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水灾。
东汉___帝命令水利专家____治理黄河,在以后____年里,黄河没有改道2、汉代的丝织业,已经使用______,而且_____的技术也很高3、东汉南阳太守_____发明了_____,利用水里鼓风冶铁,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______年。
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一逐步取代_____4、汉武帝时将地方的______和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5、西汉的都城______和东汉的都城______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___第十五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匈奴族生活在,过着生活。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业兴旺发达,业也发展起来,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