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第2课时千以内数的读写教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时千以内数的读写目的要求1.在操作活动中,会正确地读、写千以内的数,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2.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体验数的产生和发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点:正确地读、写千以内的数,掌握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读、写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
教具: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数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七百八十数到一千。
(2)一个一个地数,从八百七十五数到九百一十。
2.认数。
出示小棒图和方块图。
口答:()个百、()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2.问题导入。
出示例3计数器图。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个百是()。
()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数是()。
()个千是()。
师:这3个数都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千以内的数,这些数该怎样写、怎样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数的读写。
(板书:千以内的读写)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1.教学写数、读数。
(1)指第1个计数器。
5个百是500。
你能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写一写、读一读,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写、怎样读的。
问:这个数怎么读?500中的“5”表示什么?十位上、个位上为什么都写“0”?“0”可以不写吗?500是由几个百组成的?(2)指第2、第3个计数器,提问:你能把这两个计数器上的数拨一拨、写一写、读一读吗?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说说每个数是怎样组成的。
指出:534要在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4,读作五百三十四;1000只要在千位上写1,其他各位用“0”占位,读作一千。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计数器图,学生独立完成,试着写数、读数。
集体交流时说说这两个数是怎样组成的,怎样写、怎样读的。
讨论:640和406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虽然都是由数字0、4、6组成的三位数,但是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写出来的数也不同,读的时候,末尾的0不读,中间的0要读“零”。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第1课时认识千以内的数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小朋友们瞧,天使姐姐来了,她还带来了一些小方块(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
(再出示“一板”小方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一板”有多少个小方块呢?(1)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
(2)同桌交流。
(3)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小结:可以先一个一个数,数出一条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出一板有10条,也就是10个十是1个百。
追问:一板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也就是几个百。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
(1)分别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
(2)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一板”小方块是一百,那“3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8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A、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看法。
B、汇报结果。
2、认数。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座智慧城堡,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能得到“智慧星”,想要吗?(2)出示方块图(3堆2条),问:一共有几个小方块?(320个)你是怎么知道的?3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呢?(3)又增加了4个小方块,让学生猜一猜这时一共有几个小方块呢?(324个)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4)谈话:我们用计数器来拨一拨好吗?同桌合作,拨计数器,并读一读这个数。
(5)提问:324中的“3”表示什么?“2”呢?“4”呢?324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7)即时训练:同桌合作,在计数器上拨324和432,读一读,说一说。
第2课时千以内数的读写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
1.掌握千以内数的组成,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能正确地读写千以内的数。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千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
难点:能正确读、写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1.一个一个地数,从578数到605。
2.(1)填写数位顺序表.……()位()位()位()位(2)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3.读、写两位数。
(1)教师在计数器上面拨出84。
师:这个数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怎样写呢?小结:这个数的十位上有8个珠子,表示8个十,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有4个珠子,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写4,这个数读作:八十四,写作:84.(2)教师在计数器上面演示:拨去刚才个位上的4个珠子。
师:这个数读作什么?怎样写?生:读作八十,写作:80。
师:以上是两位数的读写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位数的读写。
(板书课题)1.教学教材第31页例3。
(1)课件出示例3的第1个计数器。
师:这个数怎么写?这个数中的“5" 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小结写法:百位上有5个珠子,就在百位上写5,十位和个位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和个位上写0,写作:500。
师:这个数怎么读呢?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是怎么想的。
小结读法: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5后面的0不读。
师:500是由几个百组成的?引导学生得出:500是由5个百组成的。
(2)课件出示例3的第2个计数器。
师:这个数怎么写呢?学生独立写出这个数,小组交流写法。
师生共同得出:写这个数时从百位写起,百位上有5个珠子就在百位上写5,十位上有3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3,个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4。
这个数写作:534。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读作多少呢?小组内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小结:百位上有5个珠子表示5个百,十位上有3个珠子表示3个十,个位上有4个珠子表示4个一,合起来就是534,读作五百三十四。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万以内的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认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数的组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能够读写几百几十几,但是对于万以内的数,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让学生认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能够分析数的组成。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配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万以内的数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从而引出万以内的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万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认识并读写这些数,让学生初步了解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游戏,使用数卡片进行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对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分析并说出数的组成。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程度。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万以内的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并理解数位顺序。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认识万以内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对数的读写和数位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数位的理解不够清晰,读写数时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并理解数位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难点:数位的理解,读写数时不出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万以内数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万以内数的认识。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万以内的数,用于实践活动。
3.教学工具: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计数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万以内的数。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万以内数的认识,讲解数位顺序。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万以内数的构成。
同时,举例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如1234读作一千二百三十四,10001读作一万零一。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 培养学生正确、快速地读写千以内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内容:1. 千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按数位顺序读,末尾的0不读出来。
2. 千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按数位顺序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末尾0的读写以及数的改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读写。
2.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读写能力。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数数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千以内数的读写学习。
2. 讲解千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按数位顺序读,末尾的0不读出来。
3. 讲解千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按数位顺序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 练习:让学生读写一些千以内的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读写能力。
6.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7.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千以内数的读写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以内数的能力,如购物、计算等。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千以内数的读写要从高位到低位进行?2. 让学生尝试读写更大的数,如万以内的数。
3. 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规律,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2. 教具:千以内的数卡、数字贴纸、计数棒等。
3.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对数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迅速识别和比较万以内的数。
3. 通过对万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 万以内数的排列和比较。
3. 万以内数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万以内数的排列和比较。
2.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万以内数的排列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读写,引入万以内数的读写。
2. 新课: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读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例讲解万以内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板书设计1. 万以内数的认识2. 内容: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万以内数的排列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今天学习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 导入: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读写,可以让学生对数的读写有一个整体的回顾,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在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在新课部分,教师应该详细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读写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试着读出来,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纠正。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千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千以内数的读、写》主要让学生掌握千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整数,理解数的组成,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但对千以内数的读写还不太熟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的读写有一定的接触,但对其中的规律和规则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整数,理解数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组成,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读写。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千以内数的读写卡片、教学课件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的读写。
例如,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快速读出卡片上的数,然后进行相应的写数练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千以内的整数,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组成,讲解数的读写方法。
例如,以1234为例,教师讲解“一千二百三十四”的读法和“1234”的写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的读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例如,每组发放一张读写卡片,学生相互检查,确保读写正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的读写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教师提问:“小明有1357本书,小华比小明少200本,小华有多少本书?”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数的读写方法能否运用到更大的数中?例如,让学生尝试读写一万以内的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第2课时千以内数的
读写教案苏教版
目的要求
1.在操作活动中,会正确地读、写千以内的数,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2.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体验数的产生和发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点:
正确地读、写千以内的数,掌握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难点:
正确读、写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
教具: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数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七百八十数到一千。
(2)一个一个地数,从八百七十五数到九百一十。
2.认数。
出示小棒图和方块图。
口答:()个百、()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2.问题导入。
出示例3计数器图。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个百是()。
()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数是()。
()个千是()。
师:这3个数都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千以内的数,这些数该怎样写、怎样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数的读写。
(板书:千以内的读写)
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1.教学写数、读数。
(1)指第1个计数器。
5个百是500。
你能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写一写、读一读,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写、怎样读的。
问:这个数怎么读?500中的“5”表示什么?十位上、个位上为什么都写“0”?“0”可以不写吗?500是由几个百组成的?
(2)指第2、第3个计数器,提问:你能把这两个计数器上的数拨一拨、写一写、读一读吗?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说说每个数是怎样组成的。
指出:534要在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4,读作五百三十四;1000只要在千位上写1,其他各位用“0”占位,读作一千。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计数器图,学生独立完成,试着写数、读数。
集体交流时说说这两个数是怎样组成的,怎样写、怎样读的。
讨论:640和406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出:虽然都是由数字0、4、6组成的三位数,但是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
义是不同的,写出来的数也不同,读的时候,末尾的0不读,中间的0要读“零”。
拓展:由数字0、4、6还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这几个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比较数的大小。
3.离开计数器写数。
教师说数,学生听写。
4.小结:千以内的数该怎样写?怎样读?
写法: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0起了占位作用。
读法: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末尾的0不读,中间0要读“零”。
三、组织练习,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1.
先独立填空,再顺着、倒着读一读。
然后回答玉米提出的问题,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可以根据200和700分别与1000相差几百来判断,也可以根据数轴上两个数与1000之间的距离来判断)
2. 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并说说各数是怎样组成的。
重点检查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
3. 想想做做3.
指名读,并说说这些数是从哪里看到的。
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4. 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写数,同桌互相检查。
重点检查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
5. 想想做做5.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连,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
明确: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值不同,3在百位表示3个百,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3在个位是表示3个一。
1个小方块表示1个一,1条小方块表示1个十、1板小方块表示1个百。
1个大正方体表示1个千。
6. 想想做做6.
同桌讨论每组数有什么规律,再独立写数。
交流时让学生明确:
第1小题是从小到大一个一个地数,后面依次是710、711.
第2小题是从小到大一十一十地数,后面依次是300、310.
第3小题是从小到大5个5个地数,后面依次是995、1000.
第4小题是从大到小一个一个地数,后面依次是500、499.
四、全课总结。
1.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在读、写千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什么?
2. 数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课件播放“你知道吗”。
听了这段介绍,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