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验证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心化验室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验证(一)验证方案(二)验证报告药业有限公司中心化验室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验证方案(SOP-YZ-???)方案制定人:制定日期:方案审查人:审查日期:方案审核人:审核日期:方案批准人:批准日期:药业有限公司目录1、概述2、验证目的3、验证实施小组成员及有关责任4、验证文件5、合格标准6、验证方法和步骤7、验证结果分析和综合评价8、最终评价9、验证周期10、验证记录1、概述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现代液相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泵入到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
由于应用了各种特性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其中LC-2010和Agilent1100型为单泵型,LC-20AB型为双泵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2、验证目的检查并确认高效液相色谱仪运行性能符合要求。
3、验证实施小组成员及有关责任验证实施小组组长???负责协调及异常情况的处理;操作员??????负责验证的具体操作工作;QA???负责监督实施本方案。
4、主要验证文件高效液相色谱法(SOP-Z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液相色谱仪(JJG705-2002)、UV-VIS检测器SPD-20A/SPD-20AV说明书、溶液传输单元LC-20AB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LC-2010A/2010C操作说明书安装手册和维修手册。
5、合格标准6、验证方法和步骤6.1验证方法整个验证过程分为单个部件的验证和整机验证。
验证时一般先验证泵、柱温箱、自动进样器的性能,接着是检测器的性能,最后是整机的性能验证。
HPLC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环境等领域。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HPLC方法进行验证是非常必要的。
HPLC方法验证包括了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和系统适应性等方面的评估。
首先,准确性是衡量方法是否精确地测量目标物质含量的能力。
方法准确性的验证包括添加回收试验、标准品浓度重现性试验以及样品稀释后的测试。
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目标物质到待测样品中,在不同浓度下测定回收率,可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其次,精密度是衡量方法在短期内进行重复实验的一致性。
精密度的验证包括了重复测定试验以及系统精密度试验。
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多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可以评估方法的精密度。
线性范围是指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目标物质含量与测定结果之间的关系。
验证线性范围时,需要测试少量目标物质的浓度,以及相对较高的浓度,测定结果在一定限度内应与浓度成比例关系。
灵敏度是指方法在检测限下测定目标物质的能力。
灵敏度的验证包括了检测限试验和定量限试验。
检测限试验是通过在基质中添加多个不同浓度的目标物质溶液,确定出检测限。
定量限试验是通过在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目标物质溶液,确定出定量限。
特异性是指方法所测定的目标物质与其他干扰物之间的选择性。
特异性的验证包括了干扰物试验和选择性试验。
通过加入干扰物到目标物质溶液中,然后进行测定,确定干扰物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
选择性试验是通过测定其他可能存在的相关物质浓度,确定是否与目标物质有影响。
最后,系统适应性主要是验证HPLC仪器和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适应性的验证包括了仪器精度试验和仪器稳定性试验。
精度试验是通过测定标准品溶液的浓度,评估仪器的精度。
稳定性试验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评估仪器的稳定性。
在进行HPLC方法验证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文件,制定详细的验证计划和方案,确保验证方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液相色谱方法学验证
液相色谱方法学验证(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validation)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数据分析,对液相色谱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该方法能够获得可靠和准确的结果。
液相色谱方法学验证是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常用的分析方法验证方法。
液相色谱方法学验证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精密度(Precision):通过重复测定相同样品,计算测定结
果的变动程度,评估测定方法的精密度。
2. 准确度(Accuracy):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测定,与标准品浓度进行比较,评估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3. 线性范围(Linearity):通过分析不同浓度的标准品,绘制
出样品浓度与峰面积或峰高的线性关系曲线,评估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
4. 选定的特异性(Selectivity):检查方法中其他组分对分析
目标的干扰程度,评估测定方法的特异性。
5. 检测限(Detection limit):测定方法中能够可靠检测到目
标分析物的最低浓度。
6. 定量限(Quantitation limit):测定方法中能够定量测定目
标物质的最低浓度。
7. 精确度(Accuracy):通过测定不同样品的回收率,评估测定方法的精确度。
8. 系统适用性(System suitability):通过检查色谱柱效率、峰对称性、峰分离度等参数,评估测定方法的适用性。
液相色谱方法学验证是保证分析方法可靠性的重要步骤,验证结果需要符合相关的验证指南和标准要求。
工业制备液相色谱系统的验证流程如下:
1.系统适用性试验:一般包括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
和拖尾因子等项目的考察。
2.专属性试验: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
物、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
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专属性试验就是一项证明所建立的
方法确实可用于测定被测物的试验。
3.线性与范围:线性通常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测试结果
(响应值)与被测物浓度(量)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线性范围是指在测试误差能满足预定要
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测试的被测物的最低浓度
(量)至最高浓度(量)的范围。
4.检测限与定量限: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
最低量。
定量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5.耐用性: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
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常规检验提供依据。
高效液相色谱仪验证方案引言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HPLC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对HPLC仪器进行验证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仪验证方案,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1. 验证目的HPLC仪器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仪器是否满足预定的性能要求,包括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等指标。
通过验证,可以确保仪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测试结果,以满足相关的法规和质量标准要求。
2. 验证内容HPLC仪器验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仪器安装和传感器校准在验证之前,首先需要确保HPLC仪器已正确安装,并且各个传感器和检测器已进行校准。
校准过程应按照仪器的操作手册进行。
2.2 仪器性能参数验证仪器性能参数验证是验证HPLC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是否符合规定的性能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性验证: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测定其浓度来评估仪器的准确性。
•精密度验证: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评估仪器的精密度。
可以使用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评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线性范围验证:通过逐渐增加样品浓度,测定仪器的线性范围。
应选取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测试,并绘制曲线来评估仪器的线性关系。
2.3 方法验证方法验证是验证HPLC方法是否可用于定量分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异性验证:通过检测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干扰来评估方法的特异性。
可以使用纯溶液和样品添加物进行测试。
•精密度和重复性验证: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
可以使用RSD来评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准确性验证: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测定其浓度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3. 验证计划为了有效进行HPLC仪器的验证,需要制定详细的验证计划。
验证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验证目标和范围明确验证的目标和范围,确定需要验证的仪器性能参数和方法。
1、验证目的对新购买仪器waters E2695/2489型液相色谱仪进行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性能确认(PQ),以确保该仪器可投入QC实验室,进行日常检验工作。
2、验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测规程JJG 705-2002《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3.职责3.1.从事QC检测的化验员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起草。
3.2.QC经理负责验证方案审核、验证实施协调指导、验证报告的审核。
3.3.QA经理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批准。
4.参加验证人员安装工程师及检验操作人员5.验证时间2009年12月6、设备信息仪器型号:Waters E26895 separations Module/2489 UV\vis detector生产厂家:waters公司数据处理:Empower工作站7、确认验证过程中使用的试剂8、验证过程8.1.概述8.1.1.仪器信息8.1.2.仪器结构:本仪器主机主要由分离系统E2695、紫外检测器2489、数据处理系统(Empower工作站)等部分组成。
E2695色谱分离系统包括多个精密模块,自动进样器有120位样品盘,进样量可达0.1-100ul,进样次数1-99次/瓶,并配有冷却盘,可控温在4-40℃;柱温箱为Alliance系列柱温箱(加热/冷却),可控制温度范围为4℃到65℃;四路溶剂通道和真空脱气机可进行梯度洗脱,梯度范围为0-100%, 高压泵最大运行压力34.5Mpa,流量范围有0.050 -5.000ml/min,延迟体积<650ul,内置柱塞清洗。
2489紫外检测器有单波长和双波长检测两种功能,波长范围为190 ~700nm,光谱带宽为5nm,测量范围为0.0001~4.0000 AUFS;数据采集速度最高至80 Hz,波长、极性和灯源开关均可时间编程控制,内置硝酸铒滤光片,紫外光、可见光都可以校正,检测通道有2个,光程10 mm(分析池)和体积10 uL检测池(分析池)。
液相色谱仪检验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液相色谱谱仪的期间核查2.校验方法配制100ng/mL 的萘-甲醇的标准溶液,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重复测量6次,用来验证仪器最小检测浓度、定性及定量准确性,配制0.1%~1.0%的丙酮-异丙醇溶液验证仪器线性范围。
3.校验项目及性能要求校验项目要求定量准确性≤3%定性准确性≤1%线性范围优于103最小检测浓度≤5×10-8g/mL4.校验周期校验项目周期定量准确性1年定性准确性1年线性范围两年最小检测浓度1年5.校验项目5.1最小检测浓度使用100%甲醇作为流动相,流速调为1mL/min ,检测波长设定为254nm ,仪器稳定后,使用自动进样器进样20μL 的100ng/mL 的萘-甲醇溶液,连续进样6次。
计算萘出峰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算数平均值。
5.1.1最小检测浓度计算公式H20cV N 2C d L(1)式中:C L ——最小检测浓度,g/mL N d ——基线噪声峰高;c——标准溶液浓度,g/mL V——进样体积,μL ;H——标准物质的峰高。
5.1.2定性准确性计算公式定性准确性以萘出峰保留时间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TV 表示,依下式计算:t11-n /t -t TV n1i 2i ⨯=∑=)()((2)式中:TV——相对标准偏差n——测量次数t i ——第i 次测量的峰面积t ——n 次进样的峰面积算术平均值i——进样序号5.1.3定量准确性计算公式定量重复性以萘峰面积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CV 表示,依下式计算:x11-n /x -x CV n1i 2i ⨯=∑=)()((3)式中CV——相对标准偏差n——测量次数x i ——第i 次测量的峰面积x ——n 次进样的峰面积算术平均值i——进样序号5.2线性范围操作使用100%甲醇作为流动相,流速调为1mL/min ,检测波长设定为254nm ,仪器稳定后,使用自动进样器分别进样20μL 的0.1%,0.2%,0.3%,0.4%,0.5%,0.6%,0.7%,0.8%,0.9%,1.0%丙酮-异丙醇溶液,每个浓度重复测量三次,取算数平均值。
HPLC仪器验证方案HPLC(高效液相色谱)仪器验证是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和产生可靠结果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HPLC仪器验证方案,包括设备验证、性能验证和方法验证。
一、设备验证设备验证是验证HPLC仪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设备参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过程。
以下是设备验证的主要内容:1.仪器校准:校准仪器的参数(如流速、温度、压力)并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保精确度和准确性。
2.设备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仪器的各个部件,如针尖、柱头和流动通道,以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和消除污染的风险。
3.电源和地线:检查电源接头和插头是否正常连接,并确保地线连接良好,以避免电气故障和触电风险。
4.仪器参数设置:根据标准和方法要求,设置仪器的参数,如波长、检测器灵敏度和积分时间等,以确保仪器能够正确执行分析过程。
5.故障检测和保护:测试仪器的自动诊断和保护功能,如温度过高、压力异常和泄漏等故障的检测和报警系统,以及自动停止流程和保护仪器。
二、性能验证性能验证是验证HPLC仪器的参数和性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过程。
以下是性能验证的主要内容:1.流速准确性:使用标准物质,验证仪器的流速准确性,测量仪器的流速与参考值之间的偏差。
2.重复性和精密度:通过多次重复测量相同样品,并计算测量结果的变异系数以验证仪器的重复性和精密度。
3.检测限和线性范围:使用标准物质,测量仪器的检测限和线性范围,并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
4.分离度:使用混合物标准物质,检验仪器的分离度和分辨率,并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
5.峰对称性:使用对称性标准物质,检验仪器的峰对称性,并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
三、方法验证方法验证是验证HPLC仪器的分析方法是否能够正确、准确和可靠地分析样品。
以下是方法验证的主要内容:1.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选择能够准确、快速和可靠地分析样品的标准物质,并制定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2.优化分析方法:通过调整仪器参数和条件,优化分析方法,使得样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准确的结果。
注:以上人员签字后方可实施本草案高效液相色谱仪验证方案目录1.0再确认目的2.0再确认项目及结果2.1 仪器各单元开机性能确认2.2 四元泵的确认2.2.1 泵流量的确认2.2.2 梯度准确度的确认2.3自动进样器确认2.3.1进样器精密度的确认2.3.2进样器线性的确认2.4检测器确认2.4.1波长准确度测试2.4.2 检测器线性的确认2.4.3 最小检测浓度的确认第1页共5页高效液相色谱仪再确认方案1.0再确认目的通过验证来确认此台仪器各项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0再确认项目2.1仪器各单元开机性能确认2.2 四元泵的确认 2.2.1 泵流量的确认2.2.1.1 测试条件:流动相:超纯水 色谱柱:4.6mm ×250mm 温度:室温 2.2.1.2 测试方法:启动仪器,以水为流动相,待压力稳定后,在流动相出口处用称重过的10ml 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收集5分钟流出的流动相,精密称定,每个流速测定3次,记录测试温度,按下式计算流量设定值误差Ss 和流量稳定性误差S R 。
%100)(⨯-=S S m S F F F S %100)(min max ⨯-=m R F F F S式中:F m ——F m =(W 2-W 1)/(ρ·t ),流量实测值,ml/min ;W 2——容量瓶+流动相的质量,g ; W 1——容量瓶的质量,g ;ρ——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g/ml ;t ——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 ;m F ——同一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ml/min ;F s ——流量设定值,ml/min ;F max ——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大值,ml/min ;第2页 共5页F min ——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小值,ml/min 。
2.2.1.3 测试标准:2.2.2 梯度准确度的确认2.2.2.1测试条件:流动相:0.3%丙酮-水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00ml/min 柱温:30℃2.2.2.2 测试方法:按下表设置梯度洗脱程序,以两通代替色谱柱连接管路,先用超纯水冲洗系统,待基线平稳后开始执行梯度程序,画出梯度变化曲线。
验证方案1、目的:对生产部制剂车间的灌装机进行培养基无菌灌装试验,通过灌装后的产品污染程度检测灌装工艺能否保证产品的无菌。
2、范围:生产部制剂车间的灌装生产线。
3、责任:3.1验证小组3.1.1设计、组织和协调验证试验。
3.1.2准备、检查和批准验证方案。
3.1.3准备验证报告并且流转批准。
3.1.4评估所有的测试结果。
3.1.5完成此文件规定的验证报告。
3.1.6验证小组成员名单3.2生产部3.2.1对灌装车间进行清扫、消毒,保证环境清洁。
3.2.2操作灌装机。
3.2.3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培养基灌装。
3.2.4进行日常清洗、维护。
3.3QA3.3.1取样。
3.3.2进行目检。
3.3.3进行环境监测。
3.3.4检查和批准验证方案和报告。
4、描述制剂车间使用x公司的灌装流水线,包括:洗瓶机、隧道烘箱、灌装机、轧盖机,y公司的冻干机进行冻干。
5、程序5.1使用的设备及材料5.1.1洗瓶机5.1.2隧道烘箱5.1.3灌装机5.1.4冻干机5.1.5灌装材料5.1.5.1瓶子5.1.5.2胶塞5.1.5.3铝盖5.1.6培养基5.1.7菌种5.1.7.1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ATCC 6633 5.1.7.2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lcans) ATCC 10231 5.1.7.3厂房环境分离菌5.2培养基准备5.2.1在10L血清瓶中加入2L的热注射用水,再加入240g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充分搅拌,等溶解后再加入6L的热注射用水,整个培养基量为8L。
5.2.2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到高压蒸汽灭菌柜中121℃灭菌30分钟,灭菌后取出血清瓶,从瓶中取4瓶(50ml/瓶)作为阴性对照,其中2瓶于32±2℃培养14天,另外2瓶于23±2℃培养14天。
观察有无微生物污染。
5.3培养基无菌灌装5.3.1准备无菌的灌装器具(针、硅管、等等),联接到灌装机上。
硅管一头放入灭菌培养基中。
5.3.2用的瓶子,胶塞和铝盖按标准操作规程(P-SOP-048,P-SOP-049)进行洗涤,灭菌。
5.3.3按标准操作规程(P-SOP-051)进行液量调节,按标准操作规程(P-SOP-050)进行灌装,每瓶灌装2ml灭菌培养基。
5.3.4使用2个针头进行灌装,每瓶2ml。
灌装的速度为70瓶/分钟。
5.3.5灌装的总瓶数为3000瓶以上,全部为半压塞。
5.3.6灌装时将瓶子按顺序放箱中,给箱编上号,以便能够追查出受污染的瓶子灌装时状态。
5.3.7灌装结束后,将半压塞的培养基转移至冻干机中,在机内压塞。
5.3.8加塞结束后将瓶子转移至轧盖间进行轧盖。
5.3.9将灌装好的瓶子倒置于32±2℃培养7天,然后在23±2℃培养7天。
5.4环境检查5.4.1 按照100级和10,000级洁净级别检查项目实施,下面为实施项目:5.4.1.1浮游菌测定5.4.1.1.1在灌装过程中的关键操作点采样。
5.4.1.1.2使用仪器 : FKC-1型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
5.4.1.1.3参照SOP(QA-SOP-112)《浮游菌测定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5.4.1.2尘埃粒子测定5.4.1.2.1在灌装过程中的关键操作点采样。
5.4.1.2.2仪器:光散射尘埃粒子计数器()5.4.1.2.3参照SOP(QA-SOP-106)《尘埃粒子测定标准操作规程》检测。
5.4.1.3表面菌测定5.4.1.3.1表面菌采用RODAC培养皿进行测定5.4.1.3.2在灌装中对各测试点进行取样,特别是在离灌装针头30cm以内的区域。
5.4.1.3.3 对无菌服的袖子和胸部以及操作人员的手套取样。
5.4.1.3.4 参照SOP(QA-SOP-108)《表面菌测定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5.4.1.4 沉降菌5.4.1.4.1培养皿: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平板(φ90)。
5.4.1.4.2参照SOP(QA-SOP-107)《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5.5灌装培养基灵敏度试验5.5.1从灌装的培养基中每1000瓶抽取20瓶,从每箱中均匀取样,20瓶接种0.1ml(含约100CFU)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ATCC 6633,20瓶接种(0.1ml约含100CFU)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lcans) ATCC 10231。
5.5.2剩下的20瓶用于接种0.1ml(含约100CFU)厂房检查分离菌。
5.5.3将接种枯草杆菌及厂房环境分离菌的瓶子放置到32±2℃的恒温箱培养7天,将接种白色念珠菌的瓶子放置到23±2℃的恒温箱培养7天,观察菌的生长情况。
6、灌装培养基的培养及计算污染度(%)6.1 培养基倒置到32±2℃的恒温箱内培养7天。
然后在23±2℃的培养箱中培养7天。
6.2 进行周期性的检查(7天一次),检查受污染的瓶子数在其箱上编上号并记录。
6.3 假如受污染的瓶子有破损,在计算污染度时应将其排除在外。
6.4 未受到损伤的瓶子培养共14天。
6.5 污染度计算式染菌的瓶数(因瓶子破损染菌的除外)污染度(%)= ----------------------------------×100%灌装总瓶数-破损的瓶数7、合格标准7.1 灭过菌的培养基的阴性对照结果合格(无菌生长)。
7.2 培养基灵敏度试验中至少有50%的瓶中有明显的微生物生长。
7.3 环境检测符合以下基准:7.4培养基灌装污染率小于0.1%。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四)解答内容[注:以下均为2008年度第一期讲习班(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技术要求)参会代表所提问题,本期讲习班讲习组根据目前的有关技术要求,经过认真梳理、分析、总结后,现予以发布,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30、培养基灌装试验中,培养基灭菌后、灌装前,再经滤膜除菌过滤,以观察滤器在消毒安装过程中的无菌效果,是否可行?答:培养基灌装试验是对包括无菌过滤在内的所有步骤的无菌性保证程度的考察,推荐配制培养基后直接用于无菌过滤及随后的灌装过程,实际操作中要注意防止不溶性颗粒堵塞滤器。
31、培养基灌装试验年度再验证每年两次,每次几批?答:对于某个产品的年度再验证,通常的做法是每年进行两次培养基灌装试验,每次一批。
32、中国药典2005年版无菌培养时间已变为14天,培养基模拟灌装后在两个温度的培养试验是否也需延长?答:总培养时间不得少于14天,可以分成两个温度(22.5度和32.5度)各培养至少7天,也可以一个温度(22.5度)直接培养。
33、培养基灌装试验合格标准置信限为95%,染菌概率0.1%,请具体解释一下使用哪个统计方法,如何计算查表得出。
答:有关计算公式的详细说明,可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和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组织编写的《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化学工业出版社)一书第258页。
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种是采用泊松分布的近似值计算公式,即P(X>0)=1-e-Np>0.95其中,P为置信限,N为模拟分装瓶数或批量,p=0.1%(污染概率)另一种计算方法是更为精确的二项式计算公式,即P(X>0)=1-(1-X)N其中,P为置信限,N为模拟分装瓶数或批量,X= 0.1%(污染概率)在书中的第259页,列有“可信限为95%时一次模拟分装中模拟分装量、污染数量与污染概率关系表”,可从该表查出模拟分装数量与污染数量的对应数值。
34、在讲义72页第59张片子中提到粉针剂、冻干粉针、小容量注射剂工艺验证的异同点中培养基灌装程序的差异主要是指什么,具体怎样做,起始点是哪里,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答:对于无菌粉针剂,培养基灌装的形式有一些特殊性,如要准备模拟的无菌粉末,分装后用注射器将液体培养基加入瓶中;或将无菌培养基粉末分装,结束后用注射器加入无菌注射用水。
但目的仍是考察整个无菌分装过程的无菌保证程度。
35、如何进行容器密封性验证?答:容器密封性验证常采用物理和微生物学检测手段。
物理检测有许多优点,如灵敏度较高、使用方便、检测迅速及低成本等。
在产品有效期内,均可使用物理检测方法来确定包装完整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进行包装完整性检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确保无菌产品始终保持无菌状态。
因此,在产品包装的研发阶段,应考虑采用微生物侵入试验,或采用经验证过的并且比微生物检测更为有效的物理试验方法,来检测产品包装的完整性。
但是,对效期内产品的稳定性试验来说,因进行微生物侵入试验较为困难,故建议采用物理检测方法。
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
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瓶或西林瓶(小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压塞、压盖灭菌。
然后,将容器密封面浸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
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36、在采用微生物浸泡法进行容器密封性验证时,为什么要事先去除铝盖,请问除去铝盖后,是不是只剩胶塞,那么在试验过程中会不会发生药液泄露而影响验证结果?答:去除铝盖是为了造成一个更为严格的条件,讲课中以冻干粉针剂为例,通常容器内有较高的真空,不会造成漏液,试验者可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判断去除铝盖是否适用。
37、密封性验证中,如铝桶的验证,用培养基验证无法观察结果,是否有其他方法?答:对于无菌原料的容器,建议尝试物理的方法,如盐水渗入法。
38、密封性验证一般每次取样量是多少,再验证的周期是多少?答:可以从压盖线上从开始、中间、结束各取至少10瓶进行试验,起始验证应考察有效期内不同时间的密闭性,再验证一般一年可进行一次。
39、验证指南中对大输液产品的密封性验证有相关的要求,但对分装及冻干产品无要求,是否不需进行密封性验证?答:对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粉针剂均应进行容器密封性验证。
40、容器密封性测试是否在安瓿、西林瓶等所有注射剂型中都必须完成?答:容器密封性测试在安瓿、西林瓶等所有注射剂型中都必须进行。
但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安瓿一般采用物理测试方法,西林瓶则采用物理和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对于无菌灌装产品,还应包括环境监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