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和风疹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11
•麻疹概述•麻疹病毒与免疫学•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原则与措施目录•预防策略与措施•总结回顾与展望01麻疹概述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发病原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典型麻疹非典型麻疹02麻疹病毒与免疫学病毒包膜上含有血凝素(H )蛋白和融合(F)蛋白,负责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和膜融合过程。
核衣壳内含有病毒RNA基因组,编码多种病毒蛋白,包括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是一种包膜病毒,具有螺旋对称的核衣壳。
麻疹病毒结构特点免疫学机制及抗体作用疫苗接种与免疫策略03诊断方法与标准发热皮疹呼吸道症状其他症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方法及评价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RT-PCR检测鉴别诊断与注意事项幼儿急疹风疹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高热热退疹出,皮疹呈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
药物疹04治疗原则与措施一般治疗原则隔离患者对麻疹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直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
加强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温度和湿度,避免冷风直吹患者。
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继发感染。
饮食调整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
保持口腔、眼、鼻清洁。
补充维生素A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年龄小于1岁、有维生素A 缺乏的麻疹患者,应补充维生素A 。
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
注意事项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预防并发症01处理并发症02加强护理0305预防策略与措施疫苗接种普及情况分析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01接种年龄与剂次02疫苗效果与安全性03个人防护措施建议避免接触传染源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社区防控策略探讨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健康教育与宣传06总结回顾与展望010204本次课件重点内容回顾麻疹病毒特性与传播途径麻疹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麻疹预防措施及疫苗接种策略麻疹治疗原则与并发症处理03麻疹防控工作挑战和机遇挑战机遇新型疫苗研发与应用;国际合作加强防控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麻疹、风疹、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20XX年5月内容提要疾病简介 --麻疹1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传染源: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它人易感人群: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传染期:出疹前后5天疾病简介 --麻疹2潜伏期: 7-21天,平均10~ 14天主要症状:发热出疹前驱期咳嗽、结膜炎、卡他症状柯氏斑并发症:肺炎、喉炎、脑炎等麻疹合并肺炎是小年?麻疹病人主要死因!出疹期恢复期疾病简介--麻疹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发热,体温≥38℃;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学联系者。
疑似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者。
疑似病例在完成调查前失访/死亡者。
疑似病例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者。
疾病简介--麻疹诊断标准3 排除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麻疹疑似病例采集了合格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麻疹IgM 阴性,并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
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其它疾病(如风疹等)。
能明确找出是由其它原因引起发热出疹的病例(如药物性过敏性皮疹等)。
疾病简介 --风疹1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症状类似麻疹,曾称“德国麻疹” 风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风疹病毒唯一宿主传染源:病人,先天性风疹患儿,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母亲在孕期患风疹可以通过胎盘侵入胎儿。
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以获得较牢固的免疫力。
传染期:皮疹前7d到疹后5d~7d均具有传染性;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婴儿可以在出生后1年的时间内排毒。
疾病简介 --风疹2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临床症状轻微,出现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以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疼痛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