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认识三角形(1)
- 格式:ppt
- 大小:667.50 KB
- 文档页数:4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目录教材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媒介,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数学教材目录主要有什么知识?小编整理了关于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目录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7.5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八章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 单项式乘单项式9.2 单项式乘多项式9.3 多项式乘多项式9.4 乘法公式9.5 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9.6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10.1 二元一次方程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11.1 全等图形11.2 全等三角形1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身边12.1 普查与抽样调查12.2 统计图的选用12.3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第十三章感受概率13.1 确定与不确13.2 可能性七年级数学三角形复习内容1、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由此得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等于60度)(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最少有2个锐角)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6)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线的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7)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8)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9)三角形的任意一条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苏科版2020-2021 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7.4 认识三角形考点同步训练考点一.三角形:1.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2.某同学在纸上画了四个点,如果把这四个点彼此连接,连成一个图形,则这个图形中会有个三角形出现.3.如图,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过A、B、C、D、E 五个点中任意三点画三角形;(1)其中以AB 为一边可以画出个三角形;(2)其中以C 为顶点可以画出个三角形.考点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5.用三角板作△ABC 的边BC 上的高,下列三角板的摆放位置正确的是()A.B.C.D.6.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钝角三角形△ABC 中画AC 边上的高,其中正确的是()A.B.C.D.7.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画边AC 上的高时,出现下列四种图形,其中正确的是()A.B.C.D.8.如图,△ABC 中,∠BAC 是钝角,AD⊥BC、EB⊥BC、FC⊥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D 是△ABC 的高B.EB 是△ABC 的高C.FC 是△ABC 的高D.AE、AF 是△ABC 的高9.如图,已知P 为直线l 外一点,点A、B、C、D 在直线l 上,且PA>PB>PC>P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段PD 的长是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B.线段PC 可能是△PAB 的高C.线段PD 可能是△PBC 的高D.线段PB 可能是△PAC 的高10.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1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3AB=4AD=6CD,E 为AB 的中点.萧钟同学用无刻度的直尺先连接CE 交BD 于点F,再连接AF.则线段AF 是△ABD 的()A.中线B.高线C.角平分线D.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12.如图,D、E 分别是△ABC 的边AC、B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E 是△ABC 的中线B.BD 是△ABC 的中线C.AD=DC,BE=EC D.DE 是△BCD 的中线13.如图,AD⊥BC 于D,BE⊥AC 于E,CF⊥AB 于F,GA⊥AC 于A,在△ABC 中,AB边上的高为()A.AD B.GA C.BE D.CF14.如图,在△ABC 中,∠ACB=60°,∠BAC=75°,AD⊥BC 于D,BE⊥AC 于E,AD 与BE 交于H,则∠CHD=.15.在△ABC 中,AC=5cm,AD 是△ABC 中线,若△ABD 周长与△ADC 的周长相差2cm,则BA=cm.16.如图,在△ABC 中(AB>BC),AB=2AC,AC 边上中线BD 把△ABC 的周长分成30和20 两部分,求AB 和BC 的长.17.如图,△ABC 的周长是21cm,AB=AC,中线BD 分△ABC 为两个三角形,且△ABD的周长比△BCD 的周长大6cm,求AB,BC.18.已知:∠MON=40°,OE 平分∠MON,点A、B、C 分别是射线OM、OE、ON 上的动点(A、B、C 不与点O 重合),连接AC 交射线OE 于点D.设∠OAC=x°.(1)如图1,若AB∥ON,则①∠ABO 的度数是;②当∠BAD=∠ABD 时,x=;当∠BAD=∠BDA 时,x=.(2)如图2,若AB⊥OM,则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ADB 中有两个相等的角?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三.三角形的面积:19.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DE 是△ADC 的高线,AB=3,AC=5,DE=2,那么点D 到AB 的距离是()A. B. C. D.2 20.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E、F 分别是AD、CE 边上的中点,且S△BEF=4cm2,则S△ABC 的值为()A.1cm2 B.2cm2 C.8cm2 D.16cm221.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BE 是△ABD 的中线,若△ABC 的面积为18,则△ABE 的面积为(A.5 )B.4.5C.4 D.922.如图,D,E,F 分别是边BC,AD,AC 上的中点,若S 四边形的面积为3,则△ABC的面积是()A.5 B.6 C.7 D.8 23.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4cm,BC=3cm,点E 是CD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A→B→C→E 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秒,那么当x =时,△APE 的面积等于5.24.把一张三角形的纸折叠成如图后,面积减少,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 平方厘米,则这张三角形纸的面积是平方分米.考点四.三角形的稳定性:25.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B.三角形具有稳定性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D.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6.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是()A.B.C.D.27.用八根木条钉成如图所示的八边形木架,要使它不变形,至少要钉上木条的根数是()A.3 根B.4 根C.5 根D.6 根考点五.三角形的重心:28.三角形的重心是()A.三角形三条边上中线的交点B.三角形三条边上高线的交点C.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29.在Rt△ABC 中,AD 是斜边BC 边上的中线,G 是△ABC 重心,如果BC=6,那么线段AG 的长为.考点六.三角形三边关系:30.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4,8 B.5,6,11 C.5,6,10 D.1,2,3 31.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 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 米,OB=10 米,A、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5 米B.10 米C.15 米D.20 米3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至少有两个整数解,且存在以3,a,7 为边的三角形,则a 的整数解有()A.4 个B.5 个C.6 个D.7 个33.若a、b、c 为△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a﹣4|+=0,则c 的值可以为()A.5 B.6 C.7 D.834.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 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5 B.6 C.12 D.1635.△ABC 中,AB=10,BC=2x,AC=3x,则x 的取值范围.36.在△ABC 中,若AB=4,BC=2,且AC 的长为偶数,则AC=.37.若a、b、c 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b 满足+(b﹣2)2=0,第三边c 为奇数,则c=.38.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 和4,第三边长是方程x2﹣13x+40=0 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39.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40.在△ABC 中,AB=5,AC=3,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则AD 的取值范围是.参考答案1.解: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有Rt△ABD、Rt△BDC、Rt△ABC,共有3 个,故选:C.2.解:∵①当四个点共线时,不能作出三角形;②当三个点共线,第四个点不在这条直线上时,能够画出3 个三角形;③若4 个点能构成凹四边形,则能画出4 个三角形;④当任意的三个点不共线时,则能够画出8 个三角形.∴0 或3 或4 或8.3.解:如图,直角三角形有:△ADC、△BCD、△CDE、△BDE、△ACE、△ACB,一共6 个,故答案为:6.4.解:(1)如图,以AB 为一边的三角形有△ABC、△ABD、△ABE 共3 个;(2)如图,以点C 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BC、△BEC、△BCD、△ACE、△ACD、△ CDE 共6 个.故答案为:(1)3,(2)6.5.解:B,C,D 都不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故选:A.6.解:A、高BD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D 处,符合题意;B、没有经过顶点B,不符合题意;C、做的是BC 边上的高线AD,不符合题意;D、没有经过顶点B,不符合题意.故选:A.7.解:AC 边上的高应该是过B 作垂线段AC,符合这个条件的是C;A,B,D 都不过B 点,故错误;故选:C.8.解:△ABC 中,画BC 边上的高,是线段AD.故选:A.9.解:A.线段PD 的长不一定是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故本选项错误;B.线段PC 不可能是△PAB 的高,故本选项错误;C.线段PD 可能是△PBC 的高,故本选项正确;D.线段PB 不可能是△PAC 的高,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10.解: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11.解:∵3AB=6CD,E 为AB 的中点,∴CD=AB,BE=AB,∴CD=BE,又∵AB∥CD,∴∠EBF=∠CDF,又∵∠EFB=∠CFD,∴△BEF≌△DCF(AAS),∴BF=DF,∴线段AF 是△ABD 的中线,故选:A.12.解:∵D、E 分别是△ABC 的边AC、B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不是中线;BD 是△ABC 的中线;AD=DC,BE=EC;DE 是△BCD 的中线;故选:A.13.解:∵AB 边上的高是指过顶点C 向AB 所在直线作的垂线段,∴在AD⊥BC 于D,BE⊥AC 于E,CF⊥AB 于F,GA⊥AC 于A 中,只有CF 符合上述条件.故选:D.14.解:延长CH 交AB 于点H,在△ABC 中,三边的高交于一点,所以CF⊥AB,∵∠BAC=75°,且CF⊥AB,∴∠ACF=15°,∵∠ACB=60°,∴∠BCF=45°在△CDH 中,三内角之和为180°,∴∠CHD=45°,故答案为∠CHD=45°.15.解:如图,∵AD 是△ABC 中线,∴BD=CD,∴△ABD 周长﹣△ADC 的周长=(BA+BD+AD)﹣(AC+AD+CD)=BA﹣AC,∵△ABD 周长与△ADC 的周长相差2cm,∴|BA﹣5|=2,∴解得BA=7 或3.故答案为:3 或7.16.解:设AC=x,则AB=2x,∵BD 是中线,∴AD=DC=x,由题意得,2x+x=30,解得,x=12,则AC=12,AB=24,∴BC=20﹣×12=14.答:AB=24,BC=14.17.解:∵BD 是中线,∴AD=CD=AC,∵△ABD 的周长比△BCD 的周长大6cm,∴(AB+AD+BD)﹣(BD+CD+BC)=AB﹣BC=6cm①,∵△ABC 的周长是21cm,AB=AC,∴2AB+BC=21cm②,联立①②得:AB=9cm,BC=3cm.18.解:(1)①∵∠MON=40°,OE 平分∠MON,∴∠AOB=∠BON=20°,∵AB∥ON,∴∠ABO=20°,②∵∠BAD=∠ABD,∴∠BAD=20°,∵∠AOB+∠ABO+∠OAB=180°,∴∠OAC=120°,∵∠BAD=∠BDA,∠ABO=20°,∴∠BAD=80°,∵∠AOB+∠ABO+∠OAB=180°,∴∠OAC=60°;故答案为:①20°;②120,60;(2)①当点D 在线段OB 上时,∵OE 是∠MON 的角平分线,∴∠AOB=∠MON=20°,∵AB⊥OM,∴∠AOB+∠ABO=90°,∴∠ABO=70°,若∠BAD=∠ABD=70°,则x=20若∠BAD=∠BDA=(180°﹣70°)=55°,则x=35若∠ADB=∠ABD=70°,则∠BAD=180°﹣2×70°=40°,∴x=50②当点D 在射线BE 上时,因为∠ABE=110°,且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只有∠BAD=∠BDA,此时x=125.综上可知,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ADB 中有两个相等的角,且x=20、35、50、125.19.解:∵AC=5,DE=2,∴△ADC 的面积为=5,∵AD 是△ABC 的中线,∴△ABD 的面积为5,∴点D 到AB 的距离是.故选:A.20.解:∵由于E、F 分别为AD、CE 的中点,∴△ABE、△DBE、△DCE、△AEC 的面积相等,∴S△BEC=2S△BEF=8(cm2),∴S△ABC=2S△BEC=16(cm2).故选:D.21.解:∵AD 是△ABC 的中线,∴S△ABD=S△ABC=×18=9,∵BE 是△ABD 的中线,∴S△ABE=S△ABD=×9=4.5.故选:B.22.解:∵D 为BC 的中点,∴S△ABD=S△ACD=S△ABC,∵E,F 分别是边AD,AC 上的中点,∴S△BDE=S△ABD,S△ADF=S△ADC,S△DEF=S△ADF,∴S△BDE=S△ABC,S△DEF=S△ADC=S△ABC,S△BDE+S△DEF=S△ADC+ S△ABC=S△ABC,∴S△ABC=S 阴影部分=×3=8.故选:D.23.解:①如图1,当P 在AB 上时,∵△APE 的面积等于5,∴x•3=5,x=;②当P 在BC 上时,∵△APE 的面积等于5,∴S 长方形ABCD﹣S△CPE﹣S△ADE﹣S△ABP=5,∴3×4﹣(3+4﹣x)×2﹣×2×3﹣×4×(x﹣4)=5,x=5;③当P 在CE 上时,∴ (4+3+2﹣x)×3=5,x=<3+4,此时不符合;故答案为:或5.24.解:∵折叠后面积减少,∴阴影部分的面积占三角形纸的面积的(1﹣﹣)=,∴三角形纸的面积=50÷ =200 平方厘米=2 平方分米.故答案为:2.25.解:加上EF 后,原图形中具有△AEF 了,故这种做法根据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选:B.26.解: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要图形分割成了三角形,则具有稳定性.显然B 选项中有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故选:B.27.解:过八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以做5 条,把八边形分成6 个三角形,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C.28.解: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故选:A.29.解:∵AD 是斜边BC 边上的中线,∴AD=BC=×6=3,∵G 是△ABC 重心,∴=2,∴AG=AD=×3=2.故答案为2.30.解:3+4<8,则3,4,8 不能组成三角形,A 不符合题意;5+6=11,则5,6,11 不能组成三角形,B 不合题意;5+6>10,则5,6,10 能组成三角形,C 符合题意;1+2=3,则1,2,3 不能组成三角形,D 不合题意,故选:C.31.解:连接AB,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15﹣10<AB<15+10,即:5<AB<25,∴A、B 间的距离在 5 和25 之间,∴A、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5 米;故选:A.32.解:解不等式①,可得x<a,解不等式②,可得x≥4,∵不等式组至少有两个整数解,∴a>5,又∵存在以3,a,7 为边的三角形,∴4<a<10,∴a 的取值范围是5<a<10,∴a 的整数解有4 个,故选:A.33.解:∵|a﹣4|+ =0,∴a﹣4=0,a=4;b﹣2=0,b=2;则4﹣2<c<4+2,2<c<6,5 符合条件;故选:A.34.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 和10,∴10﹣4<x<10+4,即6<x<14.故选:C.35.解:根据题意得:3x﹣2x<10<3x+2x,解得:2<x<10.故答案为:2<x<10.36.解:因为4﹣2<AC<4+2,所以2<AC<6,因为AC 长是偶数,所以AC 为4,故答案为:4.37.解:∵a、b 满足+(b﹣2)2=0,∴a=9,b=2,∵a、b、c 为三角形的三边,∴7<c<11,∵第三边c 为奇数,∴c=9,故答案为9.38.解:x2﹣13x+40=0,(x﹣5)(x﹣8)=0,所以x1=5,x2=8,而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 和4,所以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5,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3+4+5=12.故答案为12.39.证明:延长ED 到H,使DE=DH,连接CH,FH,∵AD 是△ABC 的中线,∴BD=DC,∵DE、DF 分别为∠ADB 和∠ADC 的平分线,∴∠1=∠2=∠ADB,∠3=∠4=∠ADC,∴∠1+∠4=∠2+∠3=∠ADB+ ∠ADC=×180°=90°,∵∠1=∠5,∴∠5+∠4=90°,即∠EDF=∠FDH=90°,在△EFD 和△HFD 中,,∴△EFD≌△HFD(SAS),∴EF=FH,在△BDE 和△CDH 中,,∴△BDE≌△CDH(SAS),∴BE=CH,在△CFH 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CF+CH>FH,∵CH=BE,FH=EF,∴BE+CF>EF.40.解:如图,延长AD 到E,使DE=AD,∵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CD,在△ABD 和△ECD 中,,∴△ABD≌△ECD(SAS),∴CE=AB,∵AB=5,AC=3,∴5﹣3<AE<5+3,即2<AE<8,1<AD<4.故答案为:1<AD<4.。
苏教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册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4 认识三角形填空题1.在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这三种三角形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的是三角形.2.如图,对面积为1的△ABC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至点A1,B1,C1,使得A1B=2AB,B1C=2BC,C1A=2CA,顺次连接A1,B1,C1,得到△A1B1C1,记其面积为S1;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1B1,B1C1,C1A1至点A2,B2,C2,使得A2B1=2A1B1,B2C1=2B1C1,C2A1=2C1A1,顺次连接A2,B2,C2,得到△A2B2C2,记其面积为S2;…;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5B5C5,则其面积S5= .3.如图,AD是△ABC的中线,如果△ABC的面积是18cm2,则△ADC的面积是cm2.4.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C的面积为100cm2,则△ABD的面积是cm2.5.在△ABC中,AD是中线,则△ABD的面积△ACD 的面积.(填“>”,“<”或“=”)6.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 的中点,且S△ABC=4cm2,则S阴影= cm2.7.已知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确定一点C,连接AB,AC,BC,使△ABC的面积为3个平方单位.则这样的点C共有个.8.要使五边形木架(用5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要再钉根木条.9.在△ABC中,已知两条边a=3,b=4,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10.两根木棒的长分别为7cm和10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那么第三根木棒长xcm的范围是.11.以10cm,8cm为两边,第三边长为整数的三角形共有个.1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5,x,则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13.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5,a,7,则a的取值范围为<a<.1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9厘米,若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厘米.15.甲地离学校4km,乙地离学校1km,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dkm,则d的取值范围为.16.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2cm和7cm,若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三角形的周长是cm.解答题17.如图,是一个食品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1)请写出这个包装盒的多面体形状的名称;(2)请根据图中所标示的尺寸,计算这个多面体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之和)18.如图①所示,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n上的两点,C,D为直线m上的两点.(1)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D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D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与△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解决以下问题:如图②所示,五边形ABCDE是张大爷十年前承包的一块土地的示意图,经过多年开垦荒地,现已变成如图③所示的形状,但承包土地与开垦荒地的分界小路(即图中的折线CDE)还保留着.张大爷想过E点修一条直路,使直路左边的土地面积与承包时的一样多,右边的土地面积与开垦荒地面积一样多.请你用相关的几何知识,按张大爷的要求设计出修路方案.(不计分界小路与直路的占地面积)(3)写出设计方案,并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4)说明方案设计的理由.19.我们把能平分四边形面积的直线称为“好线”.利用下面的作图,可以得到四边形的“好线”:在四边形ABCD中,取对角线BD的中点O,连接OA、OC.显然,折线AOC能平分四边形ABCD 的面积,再过点O作OE∥AC交CD于E,则直线AE即为一条“好线”.(1)试说明直线AE是“好线”的理由;(2)如下图,AE为一条“好线”,F为AD边上的一点,请作出经过F点的“好线”,并对画图作适当说明(不需要说明理由).20.探索:在如图1至图3中,△ABC的面积为a.(1)如图1,延长△ABC的边BC到点D,使CD=BC,连接DA.若△ACD的面积为S1,则S1=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2,延长△ABC的边BC到点D,延长边CA到点E,使CD=BC,AE=CA,连接DE.若△DEC的面积为S2,则S2=(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并写出理由;(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B到点F,使BF=AB,连接FD,FE,得到△DEF(如图3).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3,则S3=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像上面那样,将△ABC各边均顺次延长一倍,连接所得端点,得到△DEF(如图3),此时,我们称△ABC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的面积是原来△ABC面积的倍.应用:去年在面积为10m2的△ABC空地上栽种了某种花卉.今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把△ABC向外进行两次扩展,第一次由△ABC扩展成△DEF,第二次由△DEF扩展成△MGH(如图4).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多少m2?21.探究规律:如图,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m 上的两点,C,P为直线n上两点.(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n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与△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答案:填空题1、钝角2、解:连接A1C,根据A1B=2AB,得到:AB:A1A=1:3,因而若过点B,A1作△ABC与△AA1C的AC边上的高,则高线的比是1:3,因而面积的比是1:3,则△A1BC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2倍,设△ABC的面积是a,则△A1BC的面积是2a,同理可以得到△A1B1C的面积是△A1BC面积的2倍,是4a,则△A1B1B的面积是6a,同理△B1C1C和△A1C1A的面积都是6a,△A1B1C1的面积是19a,即△A1B1C1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19倍,同理△A2B2C2的面积是△A1B1C1的面积的19倍,即△A1B1C1的面积是19,△A2B2C2的面积192,依此类推,△A5B5C5的面积是S5=195=2476099.3、94、505、=6、解:∵点E是AD的中点,∴△BDE的面积是△ABD的面积的一半,△CDE的面积是△ACD 的面积的一半.则△BCE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即为2cm2.∵点F是CE的中点,∴阴影部分的面积是△BCE的面积的一半,即为1cm2.7、分析:首先在AB的两侧各找一个点,使得三角形的面积是3.再根据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过两侧的点作AB的平行线,交了几个格点就有几个点.解:如图,符合条件的点有4个.8、解:再钉上两根木条,就可以使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故至少要再钉2 根木条.9、解:三角形两边的和>第三边,两边的差<第三边.则4-3<c<4+3,即1<c<7 .10、3<x<17 11、1512、2<x<8 13、2<a<12 14、9 15、3≤d≤5 16、16解答题17、解:(1)根据图示可知形状为直六棱柱.(2)S 侧=6ab ,S 正六边形=3 3 2b ², S 全=6ab+3 3 b ². 18、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乘高除2,可知△ABC 和△ABD ,△AOC 和△BOD ,△CDA 和△CDB 面积相等.(2)因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无论点D 在m 上移动到何位置,总有△ABD 与△ABC 同底等高,因此它们的面积相等.(3)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设计.这里就要添加辅助线.连接EC ,过D 作DF ∥EC 交CM 于点F ,连接EF 然后证明即可.解:(1)△ABC 和△ABD ,△AOC 和△BOD ,△CDA 和△CDB .(2)总有△ABD 与△ABC 的面积相等,理由是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3)如图所示,连接EC ,过D 作DF ∥EC 交CM 于点F ,连接EF ,则EF 即为所求直线.(4)设EF 交CD 于点H ,由(1),(2)知S △ECF =S △ECD ,所以S △ECF -S △ECH =S △ECD -S △ECH ,所以S △HCF =S △EDH ,所以S 五边形ABCDE =S 四边形ABFE ,S 五边形EDCMN =S 四边形EFM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怀文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初一数学(认识三角形(1))主备:樊新玲审校:日期:2013年2月19日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及其基本要素.2.能正确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体悟分类的数学思想.3.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于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的探究与归纳,发展推理能力及表达能力.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一、自主学习1.预习课本,记下你的疑惑.2.△ABC是△DEF经过平移得到的,若AD =4cm,则BE = __ cm,CF= __ cm,若M为AB的中点,N为DE的中点,则MN = cm.3.下列各组长度的3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3cm 8cm. 10cmB.5cm 4cm 9cmC.4cm 6cm 9cmD.2cm 3cm 4cm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cm和9cm,则它的周长是 .5.由3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基本元素:顶点用大写字母表示.例如:A B C归纳:(内)角用一个大写字母或三个大写字母表示. 例如:∠A,∠ABC边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例如:BC a注意:在表示的时候要注意角与边的对应.∠A←→a边(BC)∠B←→b边(AC)∠C←→c边(AB)6.课本P22议一议.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三角形(2)按边分:三角形7.议一议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二、合作、探究、展示1.小丽在纸上画了四点,如果把这些点彼此用线段连结,连成一个图形,则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一一表示出来.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6,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3.做一做:分别量出如图锐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并填到横线上. ①a = b = c =②计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 a-b c , c-b a , c-a b ,③你有什么发现吗?④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照上面的研究方法,继续探究,你有什么发现?4.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 和7cm 的木棒,①用长度为2cm 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②长度为11cm 的木棒呢?③长度为4cm 的木棒呢?④什么长度范围的木棒, 能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5.△ABC 三边的长a ,b ,c 都是整数,且a >b >c ,a =8,问: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6.有3条线段,其长度分别为a 、a +4、a +6(a >0),请问这3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1.小晶有两根长度为5cm 、8cm 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现在有长度分别为2cm 、3cm 、 8cm 、15cm 的木条供她选择,那她第三根应选择( )A.2cmB.3cmC.8cmD.15cm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是5㎝,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另一边长是5㎝,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4.如图,以∠C 为内角的三角形有 和 在这两个三角形中,∠C 的对边分别为 和5.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分别用字母把它们表示 出来,说明是什么三角形, 并写出他们的边和角.6.如图:有A 、B 、C 、D 四个村庄,打算公用一个水厂, 若要使用的水管最节约,水厂应建在村庄的什么地方?7.已知△ABC 中,a =2,b =4,第三边c 为偶数,求c 的值.8.有长度分别为2cm,3cm,4cm 和5cm 的小木棒各两根..,任取其中3根,你可以搭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P 26习题 1、2、4六、预习指导教学反思: a b c A B CD A B C D · ·· · D C。
7.4认识三角形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其中线、高、角平分线的概念,并能正确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2.按照边长、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识详解:知识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定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连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组成三角形的3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3条边.顶点:三角形中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的顶点,三角形有3个顶点.角:三角形中相邻两条边所夹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三角形有3个内角.3.三角形及其元素的表示:如图,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A,∠B,∠C是三角形的内角,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拓展:1.由三角形的定义可知:三角形有三个特征:(1)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条直线上;(3)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这也是识别三角形的依据.2.用符号“△”时,其后必须紧跟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大写字母,字母顺序可以自由安排.“△”不能单独使用,如“三角形的角”不能写成“△的角”.3.△ABC的三边,有时也用cb,来表示.,来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边AB分别用cba,(2)以AD 为边的三角形有 . (3)∠AED 是 , 的内角.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角形2.按边分类⎪⎪⎪⎩⎪⎪⎪⎨⎧⎩⎨⎧等边三角形角形腰和底不相等的等腰三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说明:1.根据角的大小来识别三角形的形状时,一般只需要考虑三角形中最大的角.若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则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若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直角,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钝角,则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2.常见的特殊三角形有:等腰三角形(按边分)、等边三角形(按边分)、直角三角形(按角分)、等腰直角三角形(既按角分又按边分)、等边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例2:现有若干个三角形,在所有的内角中,有5个直角,3个钝角,25个锐角,则在这些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A. 3B. 4或5C. 6或7D. 8知识点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边关系的应用(1)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判断已知的三条线段是否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2)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由已知的两边来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拓展:1.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钟可知三角形的三边相互制约——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且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判断c>a>+b,,三个条件缺一不可.c+,>+c,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应注意:ba,baacb当a是c,三条线段中最长的一条时,只需要aa,b+,就有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边.cb>3.根据三角三边自之间的关系可得结论: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为ba+<<-ba,,则第三边c满足.||bac例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5,6,10B.5,6,11C.3,4,8D.)a4>aaa(4,,08知识点四: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1.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1BC.几何表达:如图,E是BC的中点,线段AE是△ABC的中线,则BE=EC=2拓展:1.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而非直线.2.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可以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通过画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三角形中一共有三如图,△ABC的中线分别为AD、BE、CF,它们相交于点O.例4:如图,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有一块三角形的试验田,现某种作物的四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划分方案供选择(画图说明).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BAC.几何表达: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则∠BAD=∠DAC=2注意: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联系: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2.通过画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三角形中一共有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它们相交于一点,交在三角形的内部,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如图,△ABC的角平分线分别为AD、BE、CF,它们相交于点O.例5:如图,在△ABC中,AD是∠A的平分线,若∠B=50°,∠C=70°,则∠BAD= °.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几何表达:如图,线段AG是△ABC的边BC上的高,则∠AGB=∠AGC=90°.拓展:1.借助三角尺画三角形高的一般步骤一靠: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一条边所在的直线重合;二移:沿着这条直线平移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三角形的这条边所对的顶点;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从顶点到底边所在直线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2.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这三条高的位置根据三角形的形状而定.锐角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三条高相交于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三条高没有交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如图:例6:如图,过△ABC 的顶点A 作BC 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拓展例题:拓展点一: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1.求三角形第三边的长或取值范围例1:两根木棒的长分别是7cm 和9cm ,现要你选择第3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若选择的木棒长度是7的倍数,则你选择的木棒的长度为 cm.2.三角形的构成数量例2: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组成三角形,选法有( ) A.1 种 B. 2种 C.3种 D.4种 3.三角形三边的化简例3:若c b a ,,是△ABC 的三边,化简.||||||b a c a c b c b a --+--+--拓展点二:三角形中线的运用例4: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BA、AD、CE的中点,且2=S,4cm∆ABC则=S .∆BEF拓展点三:三角形高的运用例5:△ABC的两条高的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也为整数,则第三条高的长度是()A.4B. 4或5C. 5或6D. 6拓展点四: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6:有四个停车场,位于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现在要建立一个汽车维修站,你能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四边形ABCD的内部找一点P,使点P到A,B,C,D四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吗?易错提醒易错点一:忽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检验导致错解例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7,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易错点二:没有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基础巩固:1.如图,以BC为边的三角形有()A.3个B. 4个C. 5个D. 6个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8,则该三角形第三边长可能是()A. 5B. 10C. 11D. 123.下面给出的四个三角形都有一部分被遮住,其中不能按角判断三角形类型的是()4.如图,在△ABC中,∠C=90°,D、E为AC上的两点,且AE=DE,BD平分∠EBC,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是△ABE的高B.BE是△ABD的中线C.BD是△EBC的角平分线D.∠ABE=∠EBD=∠DBC5.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三角形有个;以∠B为内角的三角形有和;在这两个三角形中,∠B对的边分别为和 .6.如图是钝角△ABC,请画出:(1)AB边上的高CD;(2)BC边上的中线AE;(3)∠BAC的平分线AF;(4)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5)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能力提升7.以长为13cm,10cm,5cm,7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为()A. 1B. 2C. 3D. 48.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C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个平方单位,则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9.如图所示,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 .10.“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小组准备制作一组三角形,记这些三角形的三边均分别为a并且这些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大于1且小于5的整数个单位长度.b,c,,(1)用记号)cba≤≤表示一个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如(2,3,3)表示边长分别为a)(,b,(c2,3,3个单位长度的一个三角形,请列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三角形.(2)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三边满足cb<的三角形(用给定的单位长度,不写作法,保a<留作图痕迹)。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4认识三角形
第1课时三角形及其三边关系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顶点),并会用字母表示.
3.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5.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
念,并能正确地进行分类,掌握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提高学生的
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
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
性和创造性,体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互助学习态度和合作意
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难点
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及其应用
易错点
1.对三角形概念理解不透,误认为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
形.
2.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理解不透,由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
三边,可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而有的同学在
解题时,易忽视第二条.。
7.4认识三角形分层练习考查题型一三角形的概念与分类1.三角形是指( )A.由三条线段所组成的封闭图形B.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直线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C.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D.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详解】解:三角形是指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故本题选:C.2.如图所示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A.3个B.4个C.5个D.6个D,ABC【详解】解:由图可知:三角形有:ABED,D,DECD,ADCD,AEC共有5个.故本题选:C.3.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详解】解:分两种情况:①当80°的角是底角时,则顶角度数为18080220°-°´=°,\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当80°的角是顶角时,则顶角为80°,\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本题选: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角形按边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③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边相等;④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详解】解:①等腰三角形一定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故①错误;②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又可分为底和腰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故②错误;③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边相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③正确;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③④.故本题选:B.考查题型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以下列每组数为长度(单位:cm)的三根小木棒,其中能搭成三角形的是( )A.2,2,4B.1,2,3C.3,4,5D.3,4,8\不能构成三角形;Q,A+=【详解】解:224\不能构成三角形;+=123Q,B-<,C\能构成三角形;Q,435+>345\不能构成三角形.Q,D348+<故本题答案为:C.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偶数,其中两条边长分别等于4cm和9cm,则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4cm B.6cm C.9cm D.13cm【详解】解:设第三边长为x cm,则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9494<<,x-<<+,即513xQ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偶数,\=或9或11,选项中只有9cm符合题意.7x故本题选:C.3.已知ABC D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 b c <<,以下列各式的值为边长,其中不一定能形成三角形的是( )A .1a +,1b +,1c +B .2a ,2b ,2c C .2a ,2b ,2c D .||1a b -+,||1b c -+,||1c a -+【详解】解:A 、a b c +>Q ,111a b c \+++>+,\以1a +、1b +、1c +为边长能组成三角形;B 、a b c +>Q ,222a b c \+>,\以2a 、2b 、2c 为边长能组成三角形;C 、设2a =,3b =,4c =,24a \=,29b =,216c =,222a b c \+<,\以2a ,2b ,2c 为边长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D 、a b c <<Q ,||11a b b a \-+=-+,||11b c c b -+=-+,||11c a c a -+=-+,||1||12a b b c c a \-++-+=-+,||1||1||1a b b c c a \-++-+>-+,\以||1a b -+,||1b c -+、||1c a -+为边长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题选:C .4.某班组织了一次数学活动课,老师让同学们自己谈谈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小峰说:“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它的三条高之比可以为1:1:2,1:2:3,2:3:4,3:4:5”老师说有一个三角形是不存在的,你认为不存在的三角形是( )A .1:1:2B .1:2:3C .2:3:4D .3:4:5【详解】解:假设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对于A 选项,由等积法可得:此三角形三边比为2:2:1,\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对于B 选项,同理可得:三边比为6:3:2,这与三角形三边关系相矛盾,\不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对于C选项,同理可得:三边比为6:4:3,\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对于D选项,同理可得:三边比为20:15:12,\存在这样的三角形.故本题选:B.考查题型三三角形的稳定性1.如图所示,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即可固定,这里所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垂线段最短C.两定确定一条直线D.三角形的稳定性【详解】解: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本题选:D.2.如所示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B.C.D.【详解】解:所有图形里,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本题选:B.考查题型四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下列各图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是( )A .B .C .D .【详解】解:ABC D 中AC 边上的高即为过点B 作AC 的垂线段,四个选项中只有D 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B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C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D .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能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详解】解:A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在三角形上,故错误;B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故错误;C 、正确;D 、三角形的一条中线能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故错误.故本题选:C .3.如图,在ABC D 中,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AF 是中线,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F CF =B .90C CAD Ð+Ð=°C .BAF CAF Ð=ÐD .2ABC ABFS S D D =【详解】解:AF Q 是ABC D 的中线,BF CF \=,A 说法正确;AD Q 是高,90ADC \Ð=°,90C CAD \Ð+Ð=°,B 说法正确;AE Q 是角平分线,BAE CAE \Ð=Ð,而BAF Ð与CAF Ð不一定相等,C 说法错误;BF CF =Q ,2ABC ABF S S D D \=,D 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 .4.在ABC D 中,7AC =,BC 边上的中线AD 把ABC D 分成周长差为5的两个三角形,则AB 的长为( )A .2B .19C .2或19D .2或12【详解】解:AD Q 为BC 边的中线,BD CD \=,①当ABD D 的周长大时,ABD D 与ADC D 的周长差()()AB AD BD AC AD CD AB AC =++-++=-,ABD D Q 与ADC D 的周长差为5,7AC =,75AB \-=,解得:12AB =;②当ADC D 的周长大时,ADC D 与ABD D 的周长差()()AC AD CD AB AD BD AC AB =++-++=-,ABD D Q 与ADC D 的周长差为5,7AC =,75AB \-=,解得:2AB =;综上,2AB =或12.故本题选:D .考查题型五 三角形的面积问题【三角形的一条中线能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1.如图,CD 是ABC D 的中线,点E 和点F 分别是CD 和AE 的中点,若BEF D 的面积为32,则ABC D 的面积为( )A .6B .4C .3D .2【详解】解:F Q 是AE 的中点,2.如图,ABCD的面积为12,点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2B.3C.4D.6【详解】解:如图,连接BE,Q是CE的中点,F【等面积法】3.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CGF的边长分别为a和6,点C、D、E在一条直线上,点B、C、G在一条直线上,将依次连接D、E、F、B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记为S阴影.(1)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S阴影;(2)当12a=时,比较S阴影与BFGD面积的大小.4.等面积法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1)如图1,在Rt ABC D 中,90ACB Ð=°,3BC =,4AC =,5AB =,CD AB ^,则CD 长为 ;(2)如图2,在ABC D 中,4AB =,2BC =,则ABC D 的高CD 与AE 的比是 ;(3)如图3,在ABC D 中,90()C A ABC Ð=°Ð<Ð,点D ,P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BP AP =,DE BP ^,DF AP ^,垂足分别为点E ,F .若5BC =,求DE DF +的值.5.如图,ABC D 中,90C Ð=°,9AC =,12BC =,15AB =,若动点P 从点C 开始,按C A B 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 秒时,CP把ABCD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2)当4D和BPCD的面积之比是 ;D分成的APCt=秒时,CP把ABC(3)当t为多少秒时,BPCD的面积为18.1.周长为30,各边互不相等且都是整数的三角形共有 个.【详解】解:设三角形三边为a 、b 、c ,且a b c <<,30a b c ++=Q ,a b c +>,1015c \<<,c Q 为整数,c \为11,12,13,14,Q ①当c 为14时,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14,13,3;14,12,4;14,11,5;14,10,6;14,9,7;②当c 为13时,有4个三角形,分别是:13,12,5;13,11,6;13,10,7;13,9,8;③当c 为12时,有2个三角形,分别是:12,11,7;12,10,8;④当c 为11时,有1个三角形,分别是:11,10,9.故本题答案为:12个.2.如图,在ABC D 中,延长CA 至点F ,使得AF CA =,延长AB 至点D ,使得2BD AB =,延长BC 至点E ,使得3CE CB =,连接EF 、FD 、DE ,若36DEF S D =,则ABC S D 为( )A .2B .3C .4D .5【详解】解:如图,连接AE ,CD ,设ABC D 的面积为m ,2BD AB =Q ,BCD \D 的面积为2m ,ACD D 的面积为3m ,AC AF =Q ,ADF \D 的面积ACD =D 的面积3m =,3EC BC =Q ,ECA \D 的面积3m =,EDC D 的面积6m =,AC AF =Q ,AEF \D 的面积EAC =D 的面积3m =,DEF \D 的面积263331836m m m m m m m =+++++==,2m \=,ABC \D 的面积为2.故本题选:A .3.如图所示,已知长方形ABCD 长为10,宽为6,E 在CD 上,F 在AD 上,其中三块空白面积分别为4、8、3,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多少?【详解】解:如图,设四个阴影三角形面积分别为①、②、③、④,中间四边形面积为⑤,Q AFB D 的面积与FDC D 的面积和等于FBC D 的面积,\4+③8++①3+=②+⑤+④,整理得:⑤=①+③(834)+++一②一④(1),Q ADE D 的面积与EBC D 的面积和等于AEB D 的面积,\48++②3++④=①+⑤+③,整理得:⑤=②+④(843)+++-①-③(2),(1)+(2)式得:⑤+⑤(843)2=++´,解得:⑤84315=++=,\阴影面积610(483=´-+++⑤)610(48315)=´-+++30=,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0.4.如图,在ABCBD DC=,ADAE EB=,点D是BC边上的点,且:1:2 D中,点E是AB边上的点,且:2:3与CE相交于点F,若四边形BDFE的面积是16,则ABCD的面积为 .故本题答案为:60.5.如图,在Rt ABCD中,90AÐ=°,点P从点A开始以2/cm s的速度沿A B C®®的方向移动,点Q从点C开始以1/cm s的速度沿C A B®®的方向移动.若16AB cm=,12AC cm=,20BC cm=,已知点P,Q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1)如图①,若点P在线段AB上运动,点Q在线段CA上运动,当t为何值时,QA AP=;(2)如图②,点Q在线段CA上运动,当t为何值时,QABD的面积等于ABCD面积的14;(3)当点P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AQ BP=.。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三角形的底和高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底和高的定义,并能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底和高。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底和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底的定义: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 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底和高: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底和高的定义,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钝角三角形底和高的识别,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面积与底和高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a. 介绍三角形底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底和高的概念。
b. 分别介绍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底和高,让学生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底和高。
c. 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示例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三角形底和高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底和高的定义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P85页练习题1-4。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分别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三角形底和高定义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底和高。
2. 在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7.4 认识三角形同步练习(苏科版七年级下)【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现有两根铁条,它们的长分别是30cm和50cm,如果要做成一个三角形铁架,那么在下列四根铁条中应选取()A.20cm的铁条;B.30cm的铁条;C.80cm的铁条;D.90cm的铁条.2.以下列长度的线段为边,可以作一个三角形的是()A.5㎝、10㎝、15㎝; B.5㎝、10㎝、20㎝;C.10㎝、15㎝、20㎝; D.5㎝、20㎝、25㎝.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A.6个;B.5个;C.4个;D.3个.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A.射线;B.直线;C.线段;D.线段或射线.二、填空题6.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4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cm.7.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第三边长为cm.8.一木工师傅有两根长分别为80cm、150cm的木条,要找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现有70cm、105cm、200cm、300cm四根木条,他可以选择长为__ __的木条.9.已知,如图,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中线,高线,且AB=5cm,AC=3cm;则△ABD和△ADC的周长之差等于cm;△ABD与△ACD的面积关系是.10.用一根长为15cm的细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三边的长(单位:cm)分别为整数a、b、c,且a>b>c,(1)请写出一组符合上述条件的a、b、c的值;(2)a最大可取,c最小可取.三、解答题11.过A、B、C、D、E五个点中任意三点画三角形;(1)其中以AB为一边可以画出个三角形;(2)其中以C为顶点可以画出个三角形..12.已知:如图△ABC.试作△ABC的:①中线AD;②角平分线BE;③高CH.AB D E第9题图C第11题图ACB第12题图13.已知三角形ABC 的最长边为8,且三条边的比为2:3:4,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能力提升】14.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土地,现引进四个良种进行对比实验,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划分方案供选择.(可画图说明)15.如图所示,用火柴杆摆出一系列三角形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摆到20层(n=20)时,需要多少根火柴?参考答案1.B ;2.C ;3.D ;4.B ;5.C ;第14题图 n=3n=2n=1 第15题图6.10或11;7.9;8. 105cm、200cm;9.2,相等; 10.答案不唯一,如2、6、7,7,2.11.3,3. 12.提示:钝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13.18.14.方法不唯一,可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进行方案设计.15.60.。
D C B A 7.4 认识三角形(1)感受·理解1.(1)如图1,点D 在△ABC 中,写出图中所有三角形: ;(2)如图1,线段BC 是△ 和△ 的边;(3)如图1,△ABD 的3个内角是 ,三条边是 。
2.如图2,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一点,则在△ABC 中∠C 所对的边是 ,在△ACD 中∠C 所对的边是 ,在△ABD 中边AD 所对的角是 ,在在△ACD 中边AD 所对的角是 。
图1 图2 图33,图中有 个三角形,其中, 是锐角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 是钝角三角形。
4.小李有2根木棒,长度分别为10cm 和15cm ,要组成一个三角形(木棒的首尾分别连接),还需在下列4根木棒中选取 ( )A .4cm 长的木棒 B.5cm 长的木棒C.20cm 长的木棒D.25cm 长的木棒5.已知三条线段a >b >c >0,则它们能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 ( )A .a=b+c B. a+c >b C. b-c >a D. a <b+c6. 平面有5个点,每3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以其中任意3点组成的三角形共有( )A .3个 B. 5个 C. 8个 D. 10个7.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 )A .1,2,3 B.2,2,1 C.1,3,1 D. 2,2,58.判断:(1)有三条线段a,b,c,若a+b >c ,则三条线段一定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 )(2)三角形按边相等关系分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 )(3)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内部; ( )(4)三角形三条高至多有两条不在三角形内部;( )(5)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不在三角形内部,就在三角形外部; ( )(6)钝角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一定不在三角形内部. (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cm ,底边与腰的比为3:2,求各边长。
D C B AE D C B A思考·运用10.已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且周长为18,求三条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