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气体制备装置归纳
- 格式:pptx
- 大小:554.45 KB
- 文档页数:27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装置及方法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及装置一、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注意: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缺点:不便于添加液体药品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固体放有孔塑料板上)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①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②控制反应速率;③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当需要反应发生时打开弹簧夹b ,不需要时关闭弹簧夹b )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适用于固体+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①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要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②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距试管口约1/3处),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③加热时要先给试管预热,然后在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④用排水法收集,刚开始有气泡的时候不能收集,要等到有大量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才开始收集⑤用排水法收集时,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否则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同上,此外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注意:①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②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有区别有一个活塞,分液漏斗下端不需要插到液面以下优点:①控制反应速率②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
③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收集装置气体性质举例优缺点排水集气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氧气(O 2)氢气(H 2)、甲烷(CH 4)、一氧化碳(CO)等收集气体较纯,但含有水蒸气不够干燥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等纯度不高,但气体较干燥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专题八物质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专题突破【考情分析】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是高考热点,物质制备主要以气体、无机物、有机物的制备为载体,考查学生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基本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而性质的验证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过程中包括对物质性质的预测,如2018·课标全国Ⅲ,27,2018·北京理综,28,2018·江苏化学,19,2017·课标全国Ⅲ卷26题对绿矾的性质进行探究,2016·课标全国Ⅱ卷28题对Fe2+和Fe3+的性质进行探究;是近几年新课标考试的热点题型。
1.物质制备的三大原则(1)选择最佳反应途径如用铝制取氢氧化铝: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Al2(SO4)3+6NaAlO2+12H2O===8Al(OH)3↓+3Na2SO4,当n(Al3+)∶n(AlO-2)=1∶3时,Al(OH)3产率最高。
(2)选择最佳原料如实验室用铝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应选用氨水,而不能选用强碱氢氧化钠溶液;用铜盐与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能选用氨水(氢氧化铜可溶解在氨水中)等。
(3)选择适宜操作方法如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易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更要注意隔绝空气。
2.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常见命题角度(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如探究SO2具有还原性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通过KMnO4溶液是否褪色来说明。
(2)物质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如探究Fe3+的氧化性强于I2时,可利用FeCl3与KI淀粉溶液反应,通过溶液是否变蓝色来说明Fe3+的氧化性大于I2。
(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般通过设计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来完成,如通过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产生H2的快慢来说明Mg 的活泼性强于Al。
【中考必备】初中化学八大重要实验归纳总结(含超详细知识点讲解+例题与答案解析)目录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2)实验二常见气体的制取 (5)实验三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0)实验四金属的冶炼方法 (12)实验五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 (15)实验六粗盐提取和提纯 (18)实验七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24)实验八燃烧条件的探究 (29)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重要知识点】【实验原理】4P+502=2P2O5(点燃)【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3、持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结论】红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
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绕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氢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第一节 常见气体的制备考纲要求: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2.与其他各部分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点: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实验装置的考查以及收集方法。
2.对教材实验的重组、优化与创新。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案导学教学过程: [提问]:如右图1.这套装置在实验室用于制取什么气体? 2.要制得纯净的氯气,请说明B 、C 、D 、E 各装置应盛装的试剂及其作用是什么?[交流与思考]1. 实验室用甲酸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O 气体,反应为:HCOOH H2O+CO ↑,请设计一装置以制取干燥纯净的CO 气体(画出简易图)。
[提问]通过上述2例可以看出,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气体一般有几个环节? 归纳总结:常见气体物质制备的基本实验流程[思考题]:如何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有几种类型? 1. 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原则 2. 气体发生装置的基本类型[思考]:下面装置改进的目的:[思考题]气体的净化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有几种类型?根据什么原则选择有关装置?二、净化装置:[拓展]防止倒吸装置的改进[小结]:1.气体制备实验流程:按发生→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仪器,并注意,“自下而上、自左而右的顺序”2.气体净化常用方法3.气体收集常用方法4.尾气的吸收处理:某些气体溶于液体涉及到要防倒吸的问题。
①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②导管中连接球形干燥管或其它容积较大的容器;③导管口不插入液面下;④装置中安放安全瓶。
课堂练习:1.下图装置可用于()A.加热NaHCO3制CO2B.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NO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D.用NaCl与浓硫酸反应制HCl2.实验室里可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干燥、储存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R是()A.NO2B.HClC.CH4D.NH33.下图装置制得的气体X是干燥和纯净的,在装置A、B、C中盛放的试剂在下列①~⑧中选用:①MnO2粉末②P2O5粉末③NaOH粒④无水CaCl2⑤浓盐酸⑥浓硫酸⑦浓氨水⑧浓NaOH溶液(1)A中a盛放的是(均用编号)______,B中盛放的是______。
实验室制取气体专题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发生装置:A B C D E F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的水,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液柱且液柱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在道管处连接一支注射器,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的水,拉注射器,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推注射器,水会进入长颈漏斗,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注意:C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一定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装置的优点:B:装置简单,节约药品,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
C:可随时添加液体,用于制取较多量气体。
D和E:可控制液体的添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
F: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1).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选择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如:上图A)。
(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选择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如:上图B或C或D或E或F)。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收集装:排向上向下水排空排空法气法气法1. 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1)凡是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如:氧气)或难溶于水(如:氢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2)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凡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氢气)。
说明:1.密度与空气接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的气体,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收集。
2.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但不干燥。
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气体一般用排水法。
3.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但不纯净。
要收集比较干燥的气体一般用排空气法。
4.实验室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有气泡冒出是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冒出的的空气,使收集的氧气不纯)。
初中化学的解析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实验操作归纳与解析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气体。
了解气体的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方法对于化学实验与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实验操作进行归纳与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内容。
一、氢气(H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较轻。
它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在空气中燃烧可以形成水。
在实验中,制备氢气可以通过锌与盐酸的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集气瓶收集氢气时要保持容器密封。
另外,氢气气泡可以用来检验气体的燃烧性质。
二、氧气(O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以促进燃烧。
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氧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占空气的21%。
为了制备纯净的氧气,我们可以使用加热过氧化铅的方法:2PbO2 → 2PbO + O2↑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分液漏斗收集氧气。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火源接近氧气。
三、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它具有酸性,在水中有良好的溶解度。
二氧化碳可以通过酸与碳酸盐反应制备,例如:HCl + Na2CO3 → NaCl + CO2↑ + H2O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熄灭木蜡燃烧的方法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当我们将一块熄灭的木蜡放入一瓶中后,如果木蜡重新燃烧,说明瓶内有氧气存在。
四、氯气(Cl2)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具有有毒性。
它可以通过酸与次氯酸反应制备,例如:6HCl + 3NaClO → 5NaCl + 3H2O + Cl2↑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通常使用滴定管收集氯气。
由于氯气有毒,操作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保持通风良好。
五、氨气(NH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轻。
它是碱性气体,可以与酸反应产生盐类。
在实验中,制备氨气通常使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 + NaOH → NH3↑ + NaCl + H2O在操作时应注意,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要避免直接接触气体,保持通风良好。
中学化学常用实验装置归纳一、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1、固体+固体→气体(图1)图1(1)反应容器:试管(2)注意事项:粉末状固体;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2、固体+液体→气体(图2、图3、图4、图5、图6)(1)反应容器:试管、烧瓶、广口瓶、锥形瓶(2)加液容器:长颈漏斗、分液漏斗(3)启普发生器及改进(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3、固体+液体气体或液体+液体气体(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1)反应容器:试管、烧瓶(2)加液容器:分液漏斗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二、气体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1、排空气法:(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2、排水法图(图24、图25) (3)贮气瓶(图26)三、尾气处理装置:根据多余气体的性质选择 1、在水中溶解性不大的气体(图27)燃烧或袋装法 (图28、图29)3、在水中溶解性很大的气体:防倒吸(图30-图38)四、气体净化装置:根据净化剂的状态和条件选择(图39、图40、图41、图42)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选择 1、常温反应装置(图43、图44)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图24 图25图26图27 图28图29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图39 图40 图41 图42图43图44 图45图46 图472、加热反应装置(图45、图46、图47)3、冷却装置(图48、图49、图50):图50六、排水量气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图51、图52、图53、图54)七、装置气密性检查:1、利用热源:用手捂或用酒精灯微热,看是否有气泡,移开热源,是否有一段水柱。
图55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固+液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NaCl(H2O)固+固结晶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NaCl(NaNO3) 升华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酒精灯I2(NaCl)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NaCl(CaCO3)液+液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漏斗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从溴水中提取Br2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蒸馏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乙醇和水、I2和CCl4 渗析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半透膜更换蒸馏水淀粉与NaCl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烧杯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 硬脂酸钠和甘油气+气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洗气瓶长进短出 CO 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U 形管常用冰水NO 2(N 2O 4)附: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装置:如图2方法 热分解法沉淀分离法酸碱分离法水解分离法氧化还原法实例NH 4Cl(NaCl) NaCl(BaCl 2)MgCl 2(AlCl 3) Mg 2+(Fe 3+)Fe 2+(Cu 2+)二、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化学实验知识归纳一、常用仪器的使用1、能直接加热的: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1试管:装溶液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如需加热则不超过1/3;加热时需用试管夹,并使受热均匀,外壁要干燥;拿取试管时,用中指、食指、拇指拿住前l/3处;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2区别:蒸发皿: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或结晶;坩埚:用于灼烧固体使其反应;燃烧匙:少量固体燃烧。
2、垫石棉网加热的:烧杯、烧瓶(圆底、平底)、锥形瓶○1烧杯:方法加热应放在石棉网上,且外部擦干;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玻璃棒不碰器壁;反应液体不超过容量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量的1/2,常用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等,要注意运用。
(在蒸发或结晶时,烧杯的上方应放置一个表面皿,防止液体飞溅或落入灰尘)○2蒸馏烧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加碎瓷片防暴沸;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容量的1/2;蒸馏(分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宜在支管口处○3其他隔石棉网加热仪器,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量的1/23、不能加热的:集气瓶、试剂瓶(广口、细口)、启普发生器(粉末状固体也不能用)、滴瓶○1集气瓶:上口平面磨砂,内侧不磨砂○2滴瓶、细口瓶(装液体)、广口瓶(装固体):见光易变质的试剂装入棕色瓶中;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不可盛装强碱性试剂;瓶塞不能互换;不能加热;倾倒液体时标签向手心;滴瓶不存放碱液及强挥发腐蚀橡胶的试剂(如浓溴水、浓硝酸等)4、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酸式、碱式)、量筒、容量瓶、移液管○1容量瓶(精度0.01 mL):不用作反应器,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换;用前必须检漏(方法?);不宜贮存配好的溶液;不可直接溶解溶质;使用时注意选用合适的规格;摇匀时塞好塞子,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倒转和摇动多次;瓶塞应严密不漏水;容量瓶的容积通常是在20℃下标定的;常用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1000 mL等。
(容量瓶用毕后,立即洗净,并在瓶口与玻璃塞间垫以纸片。
中学常考气体物理性质及制备方法周正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化学实验具有直观、动手性强等基本特点,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教学中恰当使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见11种气体的制备,它不仅是学生在中学期间要掌握的实验技能,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在高考中实验题占分值在15分左右。
而在无机和有机推断中,也常与常见气体物理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相关联,所以掌握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及制备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我在这对常见、常考气体进行了一些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有帮助。
一、 氯气(Cl 2)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有毒、有剧烈的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与水1:2溶解,在压强为101KPa ,温度为-34.6℃,氯气液化成液氯。
温度冷却至-101℃,液氯变成固态氯。
2.实验室制备方法:实验室制备Cl 2时一般采用浓盐酸与强氧化剂(KMnO 4、K 2Cr 2O 7、MnO 2等)反应,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所以在制备的氯气中常混有少量HCl ,而影响我们实验的检测。
1)原料:二氧化锰、浓盐酸 2)条件:加热 3)化学方程式: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4)装置:(见右图) 5)药品及作用:A 饱和NaCl 溶液:吸收Cl 2中混有的HCl 气体。
B 浓硫酸:干燥Cl 2C 收集氯气D NaOH 溶液:吸收过量的Cl 2,防止污染空气。
二、 氨气(NH 3)1.物理性质: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况下,密度是0.771g/L ,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 2.实验室制备方法:1)原料:氢氧化钙、氯化铵 2)条件:加热 3)化学方程式:Ca(OH)2+2NH 4Cl CaCl 2+2NH 3↑+2H 2O4)装置:(见右图)5)药品及作用:A Ca(OH)2和NH 4Cl :制备氨气。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知识识精精讲讲一、实验原理的确定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CaCO 3+2HCl (浓)==CaCl 2+H 2O+CO 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CaCO 3+H 2SO 4==CaSO 4+H 2O+CO 2↑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附着在CaCO 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 3高温====CaO+CO 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 二、 气体发生装置确定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例如: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2H 2O 2MnO 2====2H 2O+O 2↑Zn+2HCl==ZnCl 2+H 2↑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 2KClO 3MnO 2====2KCl+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注意!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一定要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炸裂。
三、 气体收集装置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法 E 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气法 D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C试确定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收集?引申: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2.上述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排水法: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进短管出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四、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氧气2H2O2MnO2====2H2O+O2↑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五、一般实验步骤及气体的净化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中学阶段常见4 2种气体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归纳1 -氢气(1)工业制法.①水煤气法:(存温条件下还原水蒸气)单质+化合物-1鋤f化合物+单质* C+H2 O(g) -^-CO+Hj ,化合物+化合物温T化合物+单质,Co+ H2O(g) =3S=CO2+H2②氣碱工业的副产物.(电解饱和•食盐水)洛液电解,A+E+C 2N a Cl+2 H ?o 2 N aOH +H2 ]+ C 1 ,(2)实验室制法*①中等以上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强酸的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Zn+H、S 04=Z n SO4+H2 1②个别金属与强碱'溶液的置换反应;单质 + 化合物化合物+卑质:2 A1+ 2 NaOH+ 2 H; 0= 2 NaAlO;+3H2 f ,2 •乙烯(1)工业制法2石油裂解制乙烯:高碳烷婭一理T低碳烷炷+低碳烯畑6 H lfl-^_>C2H ti+C;H , ;C S H18⑵实验室制法:乙輻的消去反应:CHjCHg—疇詮CH2 = CH2 f +H;O3e乙块(1)工业制法z煤干馅得到隹炭,)段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在高温电弧炉中生石灰和焦炭反应生成电石和一氧化歳‘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惑石灰和乙块。
3C+CaC.高煜电册炉(2 )实验室制法匸4•一氧化碳CaC?+CO t ;CaC 2 +2 H 上O ----- * Ca(OH)?+c?H 2 t 电石水解法很CaC2 +2H2O— Ca (OH)2+C2H2 t(1)工业制法:①水煤气法2 (髙温条件下还原水蒸气)②焦炭还原二氧化硅(工业制各粗硅的副产物)PC+SiQ一高蟲—Si+2CO t高温③工业制备电右的创产物;3C+C R 电亦CaC2+COt ;(2)实验室制法:①草酸分解法:HQ O』聾COt +CO? f+H?O 漣合气体通过碱石灰得到一氧化碳。
②甲酸分解法:HCOOH械呼〉COt +H205.二氧化碳(1 )工业制法:①髙温分解,锻烧大理石:CaC03=S®=CaO+CO2 1②玻璃工业图」产物:Si 02 +Na2CO3 =SS= N a2SiO 3 + C O21 , SiC^+C aCO3^S=CaSiO3+CO2 t③联碱工业小苏打制纯碱的副产物;2 N a HCOs=2Sffi=Na2COs+H2O4C02 t(2)实验窒制法.复分解反应:懺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54-2HC 1 =CaC 1 2+H3O +83 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