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专题1 经济学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30
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
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
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利用所学经济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请(1)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什么?(2)应当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观点?答案(1)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2)①斯密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认为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
与此相应,他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
在他看来,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
②斯密认识到了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但他未认识到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2.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表现,就是主张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反对对外贸易垄断和政府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来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对外贸易优势原理。
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斯密如何运用绝对成本学说解释对外贸易的必要性?答案(1)在对外贸易中,不同国家生产相同的产品,其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2)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本国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所以各国都应该参与对外贸易。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新人教版选修21.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2.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3.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是第一个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
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收入的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
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4.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原理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此他主张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但他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斯密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