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血常规 生化及凝血检查
- 格式:pptx
- 大小:7.10 MB
- 文档页数:3
凝血和血常规的临床检测意义检测方法和结果分析一、凝血检测凝血检测是对凝血系统进行评估的方法,能够检测血液在凝血和溶栓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从而判断出血的原因和程度。
1.检测意义凝血检测可用于以下情况:-出血病症: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手术前评估:通过检测凝血功能,评估手术患者的出血风险,指导用药和手术方案的选择。
-抗凝治疗监测:例如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治疗,需检测凝血功能来调整用药剂量。
-凝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
2.检测方法常见的凝血检测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
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PT检测:加入血浆中辅助物质,记录所需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
-APTT检测:加入激活剂和钙离子于血浆中,加之稀释,让凝血酶原活化,记录所需时间。
-TT检测:将凝血酶直接加入未抑制血浆中,记录所需时间。
-FIB检测:通过加入凝血酶原活化剂,使凝血所需的凝血酶降解纤维蛋白原,记录所需时间。
3.结果分析凝血检测结果的异常可能意味着凝血系统功能异常,其中常见的结果分析如下:-PT延长:表示凝血酶原合成或活化的障碍,可能是肝功能不全、维生素K缺乏等引起的。
-APTT延长:可能是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因子异常,常见于血友病、肝功能障碍等。
-TT延长:可能是纤维蛋白原异常,可见于纤维蛋白原缺乏、肝功能障碍等。
-FIB降低:可能是凝血酶生成障碍或纤维蛋白溶解增强,可见于纤维蛋白原缺乏、DIC等。
二、血常规检测血常规检测是对血液成分和形态的评价,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1.检测意义血常规检测可用于以下情况:-一些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例如贫血、感染、恶性肿瘤等。
-一些药物的治疗监测:例如化疗药物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了解疾病进展情况:例如炎症指标的变化、感染程度的评估等。
-手术前评估:通过血常规了解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功能,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患者的手术风险。
常见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解析与意义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是医生们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通过对患者的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提供医学数据和信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疾病进展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进行解析,并探讨其意义与应用。
一、血常规血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人体的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和血液凝结功能。
通过血常规检验,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感染情况以及血液凝结功能异常等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是一类用于评估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风险的检验项目。
常见的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ALT、AST)、肾功能指标(BUN、Cr)、血脂指标(TG、TC、HDL、LDL)等。
通过生化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脏和肾脏功能是否正常,血脂水平是否偏高,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慢性疾病的风险。
三、炎症指标炎症指标是一类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程度的检验项目。
常见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以及炎症程度的轻重。
通过炎症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的进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免疫指标免疫指标是一类用于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的检验项目。
常见的免疫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细胞免疫功能(CD4、CD8)等。
通过免疫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免疫系统异常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
免疫指标的检测对于筛查和诊断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五、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一类用于协助肿瘤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的检验项目。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等。
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医生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存在和发展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和随访。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一、引言凝血检验和血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这两项检查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营养因素、药物因素等。
本文将探讨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中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二、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1. 生理因素凝血检验中常用的指标包括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这些指标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
在进行凝血检验时,要考虑患者的生理状态,做好相应的控制。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凝血因子的含量会逐渐减少,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凝血检验时,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对结果进行适当修正。
性别因素:女性患者在生理期和怀孕期间,由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凝血功能会发生改变。
在进行凝血检验时,要注意患者的性别和生理周期,对结果进行适当修正。
疾病状态:某些疾病如肝病、肾病、血液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凝血指标异常。
在进行凝血检验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状态,对结果进行适当解释。
2. 营养因素营养对凝血功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维生素K和蛋白质含量的摄入对凝血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凝血检验前,患者的饮食状况也需要被纳入考虑范围。
维生素K: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摄入不足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患者在进行凝血检验前,应遵循医嘱合理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3. 药物因素许多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在进行凝血检验前,应告知医生患者近期的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做好相应的调整。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会延长凝血时间,影响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
在进行凝血检验前,应暂停抗凝药物的应用一段时间,以保证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常规检查中常用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这些指标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年龄、性别、海拔等。
如何解读医学检验单之血常规在医院检查项目中,常见血常规,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对此比较纳闷,无论患者疾病种类以及类型存在多大差异,均需要化验血常规,另外,在血常规医学检验单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在血常规中,存在诸多指标,分别可以说明哪些问题?以上问题,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应针对性分析并充分了解,以供临床参、知识普及。
1血常规检查开展的临床意义临床分析血液,可对机体渗透压进行调节,可运输营养物质,在防御以及调节机体体温方面,也存在积极作用,还可以调节机体体内酸碱平衡,功能较多,包括较多物质,例如细胞质、脂蛋白、血浆蛋白等,若机体改变了病理以及生理,会导致机体血液各项指标改变,临床应重视。
在机体体表浅层,静脉血管存在,属于血管组织,颜色暗红色,分析原因,是由于高铁红蛋白较多,同时存在较多血红蛋白衍生物等,抽取难度不大,在取样临床血液标本过程中,一般采集机体静脉血液标本,在检测血常规过程中,检验者需要保证空腹状态,分析原因,是因为检验者在饮食之后,会相应改变血液中很多指标,常规检测准确性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高。
临床分析血常规检查,可用于判断检验者全身疾病,是临床常用检查方式,可通过血液中细胞形态分布、细胞数量变化来准确判断,在诸多检查项目中,最多应用的指标是敏感指标,可对机体病理性变化以及生理性变化进行敏感反映,在检查项目中,具有显著临床参考价值的结果数据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若检验者发生了不明原因疾病,在辅助诊断过程中,一般采用血常规,因此,临床常用血常规来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完成疾病诊断,也可以对检验者疾病是否痊愈进行判定,还可以用于判定检验者是否需要继续用药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针对于此,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一般利用血常规检查,可对检验者机体健康情况进行充分显示,有利于检验者获得临床对症治疗。
2血常规医学检验单中“↑、↓”代表意义对于年龄段相同的人群来说,基本血常规指标处于稳定水平,例如血浆以及血细胞等,是临床上所说的参考范围。
大生化化验单各项解读生化化验单是医学检验中常见的一项检查,可以提供关于人体血液中各种物质的信息,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对大生化化验单中各项指标的解读: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负责运输氧气到全身组织。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3.5-17.5克/分升,成年女性为11.5-15.5克/分升。
若血红蛋白过低,可能存在贫血的情况,而过高可能与脱水或其他疾病相关。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范围为3.5-10.5千/立方毫米。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炎症,而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表明免疫功能低下。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正常范围为150-450千/立方毫米。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4. 血清尿酸(UA):血清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范围为2.4-7.0毫克/分升。
血清尿酸水平过高可能与痛风或肾脏问题相关。
5. 肌酐(Cr):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正常范围为0.6-1.2毫克/分升。
肌酐水平高可能与肾脏疾病或肌肉受损相关。
6. 血尿素氮(BUN):血尿素氮是肝脏和肾脏协同代谢产生的一种氮代谢产物,正常范围为7-20毫克/分升。
血尿素氮高可能与肾脏功能减退或脱水有关。
请注意,这只是对大生化化验单中部分指标的解读,其他指标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医生的综合判断。
如果您对化验单中的指标有任何疑问,请咨询您的医生进行详细解读和诊断。
什么是血常规?生化检查又是哪六项?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身体检查方式喷涌而出,这些检查通常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是人们身体健康的数据化体现。
而血常规和生活检查作为比较常见的医学化验检查方式,其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通过对其进行化验检查,能够发现很多身体的内在病症,帮助医生做出更加准确、规范、有利的诊断。
而当下仍旧有不少人对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存在的一定的疑惑,那么血常规究竟是什么呢?生化检查又是哪六项?代表着什么?什么是血常规?血常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常规化医学化验检查,其主要的检查内容有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项目。
血常规化验在医学当中通常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的常规手段,通过血常规的数据读取,将能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一个初步确定。
首先,通过血常规能够帮助医生很好的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对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的数据进行阅览,能够观察到患者的炎症情况。
如果血常规结果中的中性粒细胞上升,而淋巴细胞下降的话,便表明患者体内正在遭受细菌感染,即患者存在验证。
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为正常状态的话,则表明患者的炎症已被治愈。
而当患者的血红蛋白相较正常值有明显下降的话,则表明患者存在着贫血、缺血的情况,需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检查措施来查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血常规的检查结果一般都采取医学术语进行标识,这些标识数据则代表着自己身体的基本数据,是医生了解患者身体的基本手段。
在一般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中,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血红蛋白,PL代表血小板,在此具体数据之后会正常参考值和箭头的表示,通过箭头符合、参考值和自己身体数值的查阅将能够有效了解到自己的身体情况。
血常规的主要检查项目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等多种内容。
当患者拿到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之后,可以根据检验单上的内容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判定,当检验项目中有箭头指向上方或下方的标志时,则表明该项检查项目与正常数值的出入,是多于或是少于。
血常规检查部分:血红蛋白(Hb):男:120-160g ∕L女:110-150g ∕L新:170-200g ∕L生理性增加:新生儿、剧烈运动、恐惧、冷水浴、高原居住者病理性增加:先天及后天性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所致代偿性增多,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发性增多。
生理性减少:婴儿、妊娠中后期、老年人。
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脾亢、失血过多、肾性贫血等。
红细胞计数(RBC)男:(4.5-5.5)×1012∕L女:(4.0-5.0)×1012∕L新:(6.0-7.0)×1012 ∕L临床意义见血红蛋白测定,部分贫血患者,同时测定二者,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白细胞计数(WBC):(4.0~10.0)×109∕L生理性:出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病理性:1,增高: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严重感染X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后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9∕L减少:1 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2 血小板破坏增多:远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3 血小板消耗过多:DIC4 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综合症等。
增多:1 骨髓增生综合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2 急性反应: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3 其他:脾切除术后。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成人0.8%~2.0%新生儿2.0%~6.0%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各型贫血均可增多溶血性贫血增加尤为显著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或供铁质后明显增多表示有疗效。
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沉(ESR)魏氏法:男0-15 女0-20生理性:年幼小儿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一个月。
临床检验结果案例解析临床检验是医疗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检验结果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检验结果,有些结果能直接指导诊断和治疗,有些结果则需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 血常规检验患者因头晕、乏力等症状就诊,进行全血细胞分析。
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偏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较低。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考虑可能是贫血,需进一步详细检查和分析。
2. 肝功能检验一名患者因腹胀、食欲不佳就诊,进行肝功能检查。
结果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升高,结合患者症状和生活习惯,高度怀疑为肝脏疾病,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和专科医生会诊。
3. 血糖检验一名患者因频尿、口渴就诊,进行血糖检查。
结果显示空腹血糖明显升高。
结合患者的症状和家族病史,初步诊断为糖尿病,需进一步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检查以确定病情。
4. 血液生化检验患者因长期乏力、食欲不振就诊,进行了全面的血液生化检查。
结果显示白蛋白偏低,总蛋白偏低,血清铁蛋白升高。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初步怀疑为营养不良,建议进一步营养科会诊。
5. 血液凝血功能检查一名患者因鼻出血、皮肤瘀斑就诊,进行血液凝血功能检查。
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
结合患者的家族病史和用药史,高度怀疑为血液系统疾病,需要进行进一步血液学检查。
以上案例仅为临床检验结果的初步解读,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相关医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进一步处理。
临床检验结果虽然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其结果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进行病情分析和诊断,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急诊科常见检查项目解读与应用急诊科常见检查项目在临床急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急诊科常见检查项目进行解读并说明其应用。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检查项目,常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炎症、凝血功能等情况,对于急性感染、贫血、出血等情况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率、心律、传导情况等。
心电图检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三、血生化检查血生化检查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来了解患者的机体功能状况。
常见的血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
血生化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对肝脏、肾脏、糖尿病等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指导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四、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以提供肺部和胸腔的影像信息,对于急性呼吸系统感染、肺部肿瘤、气胸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胸部X线检查,医生可以观察肺部是否有病变、胸腔是否积液或积气等,进一步指导治疗决策。
五、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映像来观察腹腔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胆、胰、肾等脏器的情况,对于肝胆胰肾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血气分析急诊科常见的血气分析项目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酸碱平衡指标等。
血气分析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氧合状态、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状况,对于急性呼吸衰竭、休克、酸碱平衡紊乱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急诊科常见的检查项目在临床急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血生化检查、胸部X线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血气分析等项目,医生可以迅速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指导诊断和治疗。
血常规结果怎么看 ,主要有三个指标 ,手把手教你看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不断上升,而在体检项目中血常规化验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反应某些疾病的重要检查项目。
现在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常规化验操作由复杂向简便,快速的方向发展。
虽然如此,但很多人对血常规化验单上相关数据不能理解。
本文就血常规化验单如何理解展开总结性阐述:血常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白细胞系和血小板系,红细胞系这三大系。
其中白细胞系通常又可以划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血小板用来反应凝血功能,其次可以反应某些恶性病变以及感染性疾病,血小板在人体中主要作用是参与止血和凝血,在标准范围内升高,则提示血小板凝聚能够造成血栓,同时诱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血小板的升高,会提示某些血液疾病,而减少则会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会提示急性白血病以及某些恶性肿瘤。
血小板的标准值通常处于(100~300)×10^9/L.血常规检验时,单独某项参数并不能作为某项疾病的诊断标准,需联合其他参数共同诊断方可得出诊断结果。
血小板计数超过标准范围时,应考虑存在高凝状态,而此时患者往往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概率。
白细胞中包含的细胞类型较多,主要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而白细胞作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可以反应多种疾病类型。
白细胞总数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_1%,嗜碱性粒细胞最少,一般小于1%,白细胞总数占据整个血液细胞的(4.0~10)×10^9/L.在标准范围内升高时,表示有某种细菌或外来病毒入侵,同时提示有全身或者局部的感染,当白细胞计数严重升高时,则提示有某些血液系统恶性病变。
临床检验时通常就白细胞的减少或增高做针对性评估,当白细胞减少时,则代表有某种细菌或者外来病毒的感染,可出现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水痘、麻疹等疾病高风险。
凝血常规检查什么大家都知道在怀孕的时期,孕妇是需要做许多的检查的。
不论是身体的大的器官,还是血常规的检查都是需要做到位的,由于这样才能在怀孕的过程中不消失问题。
其中许多孕妇开头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想问下关于凝血常规检查的内容有哪些?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血常规正常值主要是推断准妈妈是否贫-血,其推断标准在国内和国外是有区分的。
在国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00g/L,低于100g/L为轻度贫血,低于8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
而在国外血色素正常值为110g/L,低于110g/L为轻度贫-血。
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70g/L为重度贫-血。
END血常规检查什么?在血常规检查中,可以看出一些与平安怀孕相关的信息: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你的血色素数值、白血球数量、有无潜在感染,以及你是否患有贫血。
假如你患有严峻的贫血,那么孕期很有可能会消失铁的供应量不足,影响胎儿发育,而且不利于产后恢复。
通过血小板的数值,可以了解你的凝血机能,以及是否有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
红血球的体积(MCV)及脆性-检查,有助于发觉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这在中国南方比较常见)。
同时还包括血型的检测,假如妻子是O血型(RH阴-性-),丈夫是A、B或AB血型(RH阳-性-),则有消失胎儿新生儿溶血的可能。
END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1、白细胞: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毁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
假如增多准妈妈可能就会表现为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但在孕期是不同的,孕期是可以有肯定的上升空间的。
白细胞的削减,常表现为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2、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削减的缘由与白细胞计数相同;3、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着表明准妈妈可能消失中-性-白细胞削减、结核、百日咳等,但削减也不是好兆头,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4、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准妈妈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5、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准妈妈的影响不大;6、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7、血小板: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为PLT(100~300)×109/L,假如血小板低于100×109/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