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甘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及赖氨酸等8种
氨基酸也有促进作用。
除组氨酸外的其他8种氨基酸可以用高浓度的苯
丙氨酸一种来代替。
氨基酸可通过促进菌体生长使肌苷产量增加。
第十六页,共34页幻灯片
发酵条件,如pH值、温度、通气搅拌等都是 影响肌苷积累的重要因素。
肌苷积累的最适pH值为6.0~6.2; 最适温度对枯草杆菌为30℃,对短小芽孢杆菌
(4)选育肌苷酸高产变异菌株,直接发酵 生产。
第二十六页,共34页幻灯片
一般采用方法(2)和方法(4)生产肌酸。
国外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产氨短杆菌的营养缺陷
型、抗代谢类似物、Mn2+不敏感抗生物素菌株, 以糖类等为基质的发酵法得到稳步发展,效 益显著。
工艺路线如下:
试管斜面培养→摇瓶种子培养→二级种子罐培 养→三级种子罐培养→发酵→板框压滤→脱色→ 活性炭吸附→浓缩结晶→精制
第二十七页,共34页幻灯片
4.肌苷酸的用途
肌苷酸可参与机体能量代谢以及蛋白质合成, 活化丙酮酸氧化酶,能使细胞在缺氧状态下 继续进行代谢。
肌苷酸的主要医用价值为白细胞或血小扳减少症、 各种急慢性肝炎、肺原性心脏病、中心性视网膜 炎、视神经萎缩症、放射线照射病、毛地黄中毒 症以及血吸虫病等的治疗。
由于腺嘌呤是肌苷酸的前体,而腺苷酸又是控制 IMP生物合成的主要因子,所以加入腺嘌呤的 多少,不仅影响菌体的生长,更影响肌苷积累。
腺嘌呤对肌苷积累最适浓度比菌体生长所需 要的最适浓度小一些,称为亚适量。
第十五页,共34页幻灯片
氨基酸促进肌苷积累、节约腺嘌呤用量。 其中组氨酸是必需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
肌苷主要应用于心脏疾病、肝脏病、白细胞减 少症、放射性照射病、贫血病、血吸虫病、视 网膜炎、神经萎缩、毛地黄中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