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筒吸氧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
吸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一、考核目的本评分标准旨在对吸氧技术操作进行考核,以确保操作人员具备正确的吸氧技能,提高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考核内容1. 吸氧设备的准备和检查- 检查吸氧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检查氧气瓶的气压和剩余量- 确保吸氧面罩或导管的清洁和完好2. 吸氧操作流程- 正确佩戴吸氧面罩或导管- 根据患者需求调整氧气流量- 监测患者吸氧情况,并及时调整氧气流量或换气瓶3. 应急处理能力- 针对吸氧设备故障或意外情况,能够快速采取应急措施- 熟悉吸氧设备操作偏差或故障的常见处理方法4. 患者安全和舒适- 注意患者吸氧过程中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气需求,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三、评分标准根据考核内容对操作人员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吸氧技术,并在吸氧操作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各种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无明显错误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吸氧操作流程。
(满分:100分)- 良好:操作人员能够基本掌握吸氧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小错误或迟疑,需要他人提醒或帮助纠正。
(分数范围:80-99分)- 合格:操作人员对吸氧技术掌握较为基础,但可能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操作错误或不熟悉应急处理措施,需要加强技能训练。
(分数范围:60-79分)- 不合格:操作人员对吸氧技术掌握不够,存在较多的操作错误,无法独立完成吸氧操作流程,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
(分数范围:0-59分)四、评分记录与反馈操作人员的吸氧技术考核成绩应当记录在个人档案中,并及时向操作人员进行反馈和指导,以帮助其改进和提高吸氧技术操作水平。
请注意,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实际应根据吸氧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确认。
吸氧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吸氧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科室:未知姓名:未知得分:项目素质要求评估操作程序服装衣帽整洁、仪表端庄、动作规范、举止文雅 5用物准备墙壁氧气管道、氧气流量表、湿化瓶、治疗车、治疗盘、医嘱单、吸氧记录单、抹布一块、医用/生活垃圾桶2操作步骤检查一次性吸氧管在有效期、无漏气;检查吸氧装置,关闭流量表开关;擦去无菌水瓶上灰尘,检查;核对医嘱,无菌敷布在有效期内,取湿化瓶,打开无菌水瓶盖,无菌水冲洗瓶口后,向瓶内加入1/3-1/2的灭菌水,拧紧湿化瓶,写明使用时间,放入治疗盘内;用2个湿棉签分别清洁患者两侧鼻孔;取下墙壁氧气上活塞,湿棉签擦氧气接头上的灰尘;安装氧气装置及连接吸氧管,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是否通畅,将鼻塞置于患者鼻腔内;按医嘱要求调节氧流量,记录用氧时间 14停止吸氧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1以上是吸氧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保持仪表端庄、动作规范、举止文雅,同时穿戴整洁的服装衣帽。
在准备用物时,需要准备墙壁氧气管道、氧气流量表、湿化瓶、治疗车、治疗盘、医嘱单、吸氧记录单、抹布一块、医用/生活垃圾桶。
在操作步骤中,需要检查一次性吸氧管在有效期、无漏气,检查吸氧装置,关闭流量表开关,擦去无菌水瓶上灰尘,检查医嘱,无菌敷布在有效期内,取湿化瓶,打开无菌水瓶盖,无菌水冲洗瓶口后,向瓶内加入1/3-1/2的灭菌水,拧紧湿化瓶,写明使用时间,放入治疗盘内,用2个湿棉签分别清洁患者两侧鼻孔,取下墙壁氧气上活塞,湿棉签擦氧气接头上的灰尘,安装氧气装置及连接吸氧管,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是否通畅,将鼻塞置于患者鼻腔内,按医嘱要求调节氧流量,记录用氧时间。
在停止吸氧时,需要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201-1床的患者XXX,由于血氧水平超过90%,根据医嘱需要停止吸氧,取下鼻导管,并关闭氧气流量表。
随后,使用纱布为患者擦净口鼻,并记录停止吸氧的时间。
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按呼叫器。
氧气吸入技术的考核评分标准氧气吸入技术氧气吸入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机体缺氧。
下面将介绍氧气吸入技术的具体内容。
一)装表在进行氧气吸入前,需要检查氧气装置是否完整,包括氧气筒和氧气表。
接下来,将湿化瓶和鼻导管连接,确认流量表关紧,开启总开关,并检查是否有漏气。
最后,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二)给氧在给氧前,需要核对患者的床号和姓名,并做好解释工作。
接下来,需要评估环境安全和患者鼻腔粘膜情况,并清洁鼻腔。
然后,连接一次性吸氧管,调节氧流量,根据病情确定成人轻度缺氧或小儿1~2L/min;中度缺氧2~4L/min;严重缺氧操作方者4~6L/min。
最后,将吸氧管插入鼻腔并固定,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感受,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并随时观察病情。
三)停止用氧停止用氧时,需要松开固定并取下吸氧管,放入弯盘,擦净鼻部,关流量表,关总开关,并打开流量表放余气。
最后,整理用物,洗手,观察病情,询问患者感受,记录停氧时间。
在进行氧气吸入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氧气筒放置在阴凉处,防火、防油、防震,并注意用氧安全。
持续吸氧患者每日或每班需要更换鼻导管一次,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并将湿化瓶每日更换一次。
在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失误。
对于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空”的标志,以避免急救时搬错而影响使用。
在用氧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判断用氧效果,做到安全用氧。
最后,医护人员需要保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
改写后的文章: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操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操作时需要体现人文关爱,动作应该轻柔、灵活,同时也要注意用氧安全,保障患者的健康。
操作质量的重要性占据整个工作的10%。
除了操作质量,操作程序的正确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操作程序需要正确无误,而且护士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氧气筒吸氧操作技术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氧气筒吸氧操作技术考生序号:项目 1.护士:仪容仪表评分 3要求:着装整洁,仪表端庄2.用物准备评分 20要求:用物齐全,准备时间不超过5分钟,每超时1分钟扣1分3.氧气筒上相关标识评分 2要求:氧气筒标识符合标准,具备防火、防震、防热、防油功能4.环境评分 3要求:环境清洁、光线充足,符合安全用氧标准5.核对医嘱评分 2要求:核对医嘱,检查用物准备情况,环境是否符合标准,无明火和易燃品,氧气装置距火源五米,距暖气片一米,举手示意操作开始6.氧气吸入评分 60要求: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解释用氧目的,洗手并检查鼻孔情况,安装氧气表,正确调节氧流量,连接鼻导管并湿化,固定鼻导管,密切观察缺氧改善情况,记录注意事项和观察情况,口述医嘱已核对,拔出鼻导管并擦净鼻部,关流量表开关和氧气筒总开关,放余气并取下湿化瓶和流量表,宣教患者并整理床单位,分类处置用物和垃圾,洗手并举手示意操作完毕7.评价评分 20要求:操作熟练,动作轻柔8.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评分 1要求: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垃圾分类正确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
我们应该认识到,垃圾分类不仅关系到环境卫生,还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以人为本是一种重要的理念,它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尊严。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的有效推广和普及。
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预防和控制疾病。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健康教育,让居民了解不同垃圾的危害和处理方法,以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急救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意识,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救助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急救意识的培训和教育,让居民了解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和急救技能,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氧气桶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准备工具在开始吸氧操作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氧气桶、氧气表、连接管道、湿化瓶、鼻氧管等。
确保所有工具都清洁、干燥、无破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二、检查氧气桶检查氧气桶的外观,确保桶身没有变形、凹陷或划痕。
检查氧气桶的底部,确保没有水珠或杂质。
检查氧气桶的盖子,确保盖子紧密、无泄漏。
三、安装氧气表将氧气表与氧气桶连接,确保连接处无泄漏。
打开氧气表的气阀,检查氧气表的密封性,确保无泄漏。
四、连接氧气管道将氧气管道与氧气表连接,确保连接处无泄漏。
将氧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到湿化瓶上,确保连接处无泄漏。
五、安装湿化瓶将湿化瓶与氧气管道连接,确保连接处无泄漏。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不超过湿化瓶的标注线。
盖上湿化瓶的瓶塞,测试湿化瓶的密封性,确保无泄漏。
六、调整氧气流量打开氧气表的气阀,将氧气流量调整到所需的大小。
观察氧气流量计,确保流量稳定且无波动。
七、连接鼻氧管将鼻氧管与氧气管道连接,确保连接处无泄漏。
将鼻氧管的另一端插入患者的鼻孔,确保管道通畅。
八、给患者吸氧确认患者已经准备好开始吸氧。
为患者插入鼻氧管,确保管道正确放置且无泄漏。
开始计时吸氧时间。
九、观察吸氧效果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是否有所改善。
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是否变得红润。
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是否有所改善。
十、记录吸氧时间使用计时器记录吸氧时间。
在记录单上填写吸氧时间、流量、患者情况等信息。
十一、整理工具在完成吸氧操作后,拆下鼻氧管并关闭阀门。
清理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保持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