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版本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999.50 KB
- 文档页数:67
红楼梦版本及资料,浩如烟海,多年的蒐集小有收获,可惜的是一些极为难得的珍品,为数不少,一时糊涂,未加珍惜,轻易脱手,现已追悔莫及。
至于我收藏的脂评本,除有正大字、小字本未能保住外(最近有幸购到小字本),现将仅有的石头记脂评本,供红学爱好者一览,如有遗漏,尚望补充,已圆收藏之梦。
(一)甲戌本(1)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6月1版1印,线装一函二册,印500部。
此本据胡适原本影印。
著名收藏家吴晓铃藏书,盖有“晓铃藏书”章。
(2)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6月1版1印,线装一函四册,印1500部。
去尽胡适涂抹痕迹,删去胡适的藏章、题署和胡适所作的“缘起”和“跋”。
著名收藏家吴晓铃藏书,盖有“晓铃藏书”章。
(3)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12月1版1印,线装一函四册,印1000部。
卷首有《出版说明》,本集删去了与胡适有关的全部痕迹。
(4)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特印,线装一函五册,印500部,2003年纪念版。
本集除“缘起”未刊外,其余均照胡适原本印刷,还增加了胡适、刘铨福的有关资料,另附有国内外同道的钤印四十五方,卷首冯其庸题记。
此本著名红楼梦文献收藏家杜春耕先生赠送,盖有“春耕赠书”章。
(5)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1版1印,线装一函四册,只印240部。
本集系“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扬州国际红楼梦研讨会”特印,盖有“研讨会”大印。
卷首冯其庸“弁言”,并蒙冯先生签署。
(6)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1版1印,线装一函四册,印1000部,编号发行。
本集系“北京植物园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特别制作”,盖有“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和“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建馆二十周年纪念”印两方。
卷首冯其庸“弁言”,卷后有植物园园长写的“跋”。
本集编号155,曹雪芹纪念馆馆长“黄叶村李明新”钤印。
《红楼梦》的全部版本介绍都在这里了,赶紧收藏!一直以来,很多人总是弄不明白《红楼梦》的版本到底有哪些。
甚至还有很多人不明白,《红楼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版本。
今天,就来帮大家梳理一下关于《红楼梦》的版本问题。
《红楼梦》从成书以来三百多年的时间中,形成了两种版本系统:第一种是保留了大量批注文字但只有八十回传世的脂批抄本系统;第二种是经高鹗、程伟元整理修补过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
先说第一种抄本系统。
《红楼梦》成书正是清朝中期雍乾年间,在这个时期,曾经一度文字狱非常严重,加之当时印刷不便。
所以,最开始《红楼梦》的流传都是小范围的个人抄录,并没有统一的印刷。
既然是个人抄录,就难免有一些私人性的印记和序言之类的,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版本。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此类抄本大概有十几种之多。
甲戌本这个版本是目前发现的各抄本中最早的一本,也被认为是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一个版本。
因为书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而得名“甲戌本”。
这里的甲戌年即是乾隆十九年,也就是1754年。
这个版本也是留存最少的一个残本,只有十六回: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
最早为清同治年间大兴人刘铨福所藏,后面还有刘铨福所做的跋。
这个版本的独特之处是在开头有《凡例》五条二百多字,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
这个版本是1927年胡适在上海发现的,也是首次发现的《红楼梦》传抄残本。
后来1962年胡适去世后,将此本寄藏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
乙卯本这个版本是因为有“乙卯冬月定本”而得名。
乙卯年即乾隆二十四年,也就是1759年。
这个版本现存四十一回整回: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五十六至五十八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内缺六十四、六十七回),以及五十五回后半回和五十九回前半回。
这个版本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左右为藏书家董康所得,现藏在国家图书馆。
庚辰本这个版本共八册,各册卷首表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因此得名。
略说《红楼梦》版本作者卜喜逢(此系讲座稿一部分,口语化一些)要阅读《红楼梦》,就不能不提它的版本,不同的版本,会读出迥异的味道。
比如说尤三姐这个形象,在脂本里,尤三姐是个淫奔女的形象,而到了程本里面,尤三姐就成了贞洁烈女了。
形象差异非常大,所以我们要知道如何选择版本。
我们先大致的说一下《红楼梦》的版本体系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有一个印象。
《红楼梦》的版本系统,大略可分为三类:一个是脂评本系统,第二个是程刻本系统,第三个是排印本系统。
脂评本系统,时出现最早的,都是手抄的,是《红楼梦》早期流传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式,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十二种,如甲戌、己卯、庚辰等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实际上都是过录本,并不是这些本子的祖本,而这些本子的起名,大多是以祖本抄成的年份来起的,比如甲戌,是1754年抄成的,书上有“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于是就叫了甲戌本。
己卯本是“己卯冬月定本”,庚辰是“庚辰秋月定本”。
这三个本子,是在曹雪芹生前出现的本子,也叫三祖本。
也有一些以写序的人来定的名字,如戚序本,是戚蓼生写的序,舒序本,是舒元炜写的序,再如梦觉本,是梦觉主人写的序。
实际上这些也大都有以年来起的名字,如舒序本又叫己酉本,梦觉本又叫甲辰本。
还有以藏地或者藏者的名字命名的,如列藏本、郑藏本与杨藏本,分别是列宁格勒藏本,郑振铎藏本和杨继振藏本。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发现其实这些名字的命名,没有什么统一的模式,早年的一些学者,喜欢以自己的喜好来给这些书命名,也就导致了现在这个一书多名的情况,这些抄本的一大特征,是其中有一些脂批,这个脂批是一个泛称,是在脂本上作批的人,实际上这里面的人有很多,如脂砚斋、畸笏叟、棠村等等,大略有六七个人,还有松斋、梅溪等等。
也有一些是后人在这些脂本上写的,如左绵痴道人等等,这就和曹雪芹不是同时代人了,他应该是咸丰年间人。
之所以说脂批,是因为脂批作者群体中,如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是与曹雪芹关系非常近的你,在《红楼梦》里也能看到脂砚斋等人的生活经历,被写进了小说里,如“凤姐点戏,脂砚执笔”等等,又如第一回里“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一批,揭示了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之前,曾创作一本叫做风月宝鉴的书。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红楼梦》有各种各样的古抄本,现总结如下:甲戌本:全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即乾隆十九年(1754年),因为当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句,被定名为“甲戌本”。
先被晚清一个叫刘诠福的官僚所收藏,上世纪初被胡适买到,后经胡适带往美国,藏于纽约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又后来被上海市博物馆购回,现存其中。
这个抄本很不完整,一共只有十六回(第一回至第八回,第十二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而且我们现今看到的“甲戌本”其实并不真正是1754年版,而是已经经过好几次过录的版本了,因为在其中看到了甲戌年后的少量批语,张爱玲考证说至少是1760年以后的版本。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是最接近曹雪芹原笔的抄本,而且上面还有许多其他抄本所没有的重要批语。
己卯本:全名《乾隆己卯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是重评本,这个抄本已是四评本,可惜脂砚斋的初评和三评本没能流传下来。
现存北京图书馆。
其中有“己卯冬月定本”(即1759年冬)字样。
它也是个过录本,经考证是清朝怡亲王府藏本,最早收藏者是康熙十三皇子怡亲王允祥之子弘皎,后经董康,陶洙收藏。
这个抄本也不完整,但不算太少,有完整的四十三又两个半回,其中第一至第二十回,第三十一至第四十回,第六十一至第七十回(中又缺六十四,六十七回)存于国家图书馆,第五十五后半回,第五十六至第五十八回,第五十九前半回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它与庚辰本是就着同一个祖本抄录的,但比庚辰本要更接近祖本原貌,更接近曹雪芹原笔。
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原书为八册,前八十回缺第六十四、第六十七两回,实存七十八回,每册卷首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字样,自第五回有“庚辰秋月定本”(即1760年秋)题记,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
这个抄本抄写质量较差,尤其是最后一册,但较完整的保存了七十八回文本,同时有许多脂批,它实际与己卯本是“己卯、庚辰原本”的两个阶段,“己卯冬月定本”是第一至第四十回,“庚辰秋月定本”是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一、先说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2010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普及本拍摄的,以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
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2010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老版《红楼梦》在故事情节上相比,其最大的差别正是在八十回以后,在拍摄手法上新旧都有特色,不能一家之言,而应该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老版《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故事剧情是很多抄本的集合,不仅前八十回如此,后四十回也一样是依据当时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并无实际文字为证。
新版《红楼梦》是按照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故事情节基本遵循原本。
而真实的原著究竟如何,各个时期的红学大家都在争论,而且也将终无定论,本人认为恐怕只有曹雪芹本人才知道了。
尽管今天仍有人不喜欢程、高的后四十回,但是,止于八十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高在曹雪芹身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人的观察角度、思想方法、语言习惯,甚至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并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二百余年间一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白文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文堂本、文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等,都是程、高本的翻刻本。
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广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怎么评价程、高的功绩都不过分。
较之其后数十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目共睹。
所以新版红楼梦采用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对于红学研究学者来说,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看的是剧本,不是历史纪录片,而剧本当然不可能等同于原著或史学正典。
一般的读者所读的也就是《红楼梦》的普及版了。
普及版五花八门,略介绍几个:1.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出版的《红楼梦》,此本以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参校各脂本,由于选取底本最为精良,并由冯其庸等红学大家主编,使此校本的文本质量颇为可观。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一、先说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2010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普及本拍摄的,以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
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2010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老版《红楼梦》在故事情节上相比,其最大的差别正是在八十回以后,在拍摄手法上新旧都有特色,不能一家之言,而应该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老版《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故事剧情是很多抄本的集合,不仅前八十回如此,后四十回也一样是依据当时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并无实际文字为证。
新版《红楼梦》是按照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故事情节基本遵循原本。
而真实的原著究竟如何,各个时期的红学大家都在争论,而且也将终无定论,本人认为恐怕只有曹雪芹本人才知道了。
尽管今天仍有人不喜欢程、高的后四十回,但是,止于八十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高在曹雪芹身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人的观察角度、思想方法、语言习惯,甚至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并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二百余年间一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白文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文堂本、文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等,都是程、高本的翻刻本。
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广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怎么评价程、高的功绩都不过分。
较之其后数十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目共睹。
所以新版红楼梦采用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对于红学研究学者来说,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看的是剧本,不是历史纪录片,而剧本当然不可能等同于原著或史学正典。
一般的读者所读的也就是《红楼梦》的普及版了。
普及版五花八门,略介绍几个:1.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出版的《红楼梦》,此本以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参校各脂本,由于选取底本最为精良,并由冯其庸等红学大家主编,使此校本的文本质量颇为可观。
《红楼梦》的版本回风舞雪李子硕《红楼梦》的版本共十四种,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脂评抄本,简称脂本,大体有十二个版本,分别是: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古王府本(蒙府本)、戚序本、梦稿本、舒序本、列藏本、梦觉本、郑藏本、卞藏本、靖藏本;一个是一百二十回本即程伟元、高鹗印刷本,有两个版本,分别是程甲本和程乙本;又有说三个版本程丙本。
一、脂评抄本系统。
1、甲戌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8,13-16,25-28,共16回,四册,四回一册,有一千多条评语。
第一回有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故得名。
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公历1754年。
意思就是说,这个版本是1754年脂砚斋再次重抄时边炒边记感想而成的一本书。
这个时候曹雪芹还活的好好的呢。
这是几种钞本中年代最早的一种,当然最接近原著。
而且,虽然只有十六回,却有密集的朱笔眉批、行间侧批、双行夹批1600余条,相当有研究的价值。
这本书原是清同治年间大兴刘铨福藏,1927年归胡适所有,后藏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2005年上海博物馆重金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购回。
2、己卯本己卯本,现存《红楼梦》版本之一。
又称脂怡本。
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第二册总目书名下注云"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三册总目书名下复注云"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
己卯年,是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
原残存三十八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内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原缺,系后人武裕庵据程高系统本抄配)。
其中第一册总目缺,第一回开始缺三页半,十回末缺一页半,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页。
十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五或三十字不等。
近年新发现残卷一册,存三个整回又两个半回。
即第五十五后半回、五十六至五十八回及五十九回前半回。
计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
己卯本正文避国讳"玄"和"禛",避两代怡亲王胤祥和弘晓的名讳"祥"和"晓"。
3分钟带你认识《红楼梦》的版本,但研究它可能要用十年向来关于《红楼梦》版本问题的讨论以及围绕后四十回产生的争议,很容易吸引一拨读者,同时吓退一波读者。
听说有张爱玲的书迷看《红楼梦魇》,还没翻几页便要崩溃:明明说的是《红楼梦》,但太不像一般的读后感。
这很正常,因为《红楼梦》的版本问题实在是太复杂,张爱玲虽然潜心研究了十年,却并不打算在书里给人们科普些常识。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经常会用到一个词:一丝不乱。
这提醒了我们这本书写作的精巧和困难。
《红楼梦》没有太跌宕的情节,所写大都是生活的表面,光滑平整。
但当你拉近了看时,就会发现,作者写人物全是明察秋毫的洞见,整个故事里全是密密麻麻的编织。
全书机关遍布,所谓春秋笔法、暗写、侧写、草蛇灰线、背面傅粉,更比比皆是,脂砚斋也曾说是“千奇百怪之文“。
这种复杂和精密,导致《红楼梦》不同版本之间哪怕是小到一词、一字的差异,都可能诠释出完全不同的意义。
因此,版本问题,就成了我们在全面解读《红楼梦》时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更不要说后四十回了。
偌大一个花柳繁华的世界,归途却不甚了了。
张爱玲的恨由此而生。
就像在两百年前,被称为“研究《红楼梦》续书第一人”的清人裕瑞也曾不乏遗憾地叹息:“此书由来非世间完物也。
”在10月21日的品红课上,任晓辉老师细致地讲述了《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各版本由来、不同版本的特点,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界讨论。
这篇文章可以为你普及关于《红楼梦》版本的一些基础知识,但若要深入地研究它,你得准备好花更长的时间。
讲解: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任晓辉确实有人说,《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红楼梦》被公认的作者是曹雪芹,但声称并非由曹雪芹所写的人也很多,甚至有人说这本书不是曹家人写的。
有人写了比《红楼梦》还厚的一本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要说他一点儿道理都没有,也不合适。
其中一种说法,说是明末清初的江苏如皋人冒襄写了《红楼梦》。
为什么?因为冒襄很有女人缘,也很有才气。
《红楼梦》版本研究发表时间:2014-11-12T10:43:49.7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9月总第133期供稿作者:杨骜麒刘新晖[导读] 研究《红楼梦》各个版本,不仅有版本学的一般意义,又会对中国古典文学史特别是《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杰作具有文学层面上的重要意义杨骜麒刘新晖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400715《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旨在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演变历史从而揭露封建制度对人的束缚与剥削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它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由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的成书过程使它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虽然残缺但是美丽,这样也就造成了它身上的诸多谜团。
一、《红楼梦》版本众多之源流根据如今《红楼梦》版本学家的考证,《红楼梦》的版本至少有十三种之多,可谓是浩如烟海。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这种现象是极为罕见的。
即便是和四大中的其他三大相比,《红楼梦》的版本也可谓是纷乱驳杂。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世情小说的身份。
世情小说是指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
《红楼梦》在当时属于禁书,是朝廷封书,所以不能光明正大的流行,只能在下面偷偷传抄。
因为是传抄,难免会有抄错的可能。
而且很多时候有的字看不清楚,就按照个人理解去抄,同时有的版本只抄了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完成下去,这样就产生了众多版本。
2.《红楼梦》坎坷的创作过程及其曲折的流传途径。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长时间的创作以及大量的修改使得这部伟大的杰作在诞生之初就命途多舛。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的甲戌本尚存,“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的所谓丙子本已经散佚,“己卯冬月定本”的己卯本和“庚辰秋月定本”的庚辰本有幸流传下来。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的书名几度变更,这也是导致《红楼梦》版本多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