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 格式:ppt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48
汉字标准化的内容是什么?汉字标准化是指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做到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简称“四定”),使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形体、读音、序列四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
一、定量。
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
书写现代汉语究竟需要多少字,都是哪些字,必须作一个全面、科学的统计分析,确定其数量,研制出一份《现代汉语用字全表》。
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所列6196个字基本上反映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的数量。
1981年,我国公布的国家标准(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63个,这个字量是计算机内汉字字库收字量的国家标准。
1988年,我国先后公布了收有3500个字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收有7000个字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这两份表分别规定了常用字和通用字的数量。
此外还要拟订人名用字表、地名用字表、译音用字表以及其他各类专用字表。
对现代汉字分别进行定量,可以科学地提供常用字、通用字和专用字的依据和标准。
二、定形。
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形体。
过去的简化汉字、整理异体、统一字形等工作,为汉字的定形打下了基础。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现代印刷通用汉字提供了字形标准。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依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画顺序,促进了字形标准化。
今后的定形工作要进一步解决遗留下来的字形歧异问题,必须做到一个汉字只能有一种确定的形体,不能有多种形体。
三、定音。
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普通话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语音中存在一字异读的现象。
例如“危险”的“危”字就有wēi和wéi两种读音,“跃进”的“跃”字就有yuè和yào两种读音。
这种现象不利于交际,应当选定一种读法作为标准音,不应多种读法并存。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委员会对异读词的读音曾进行过多次审订,1963年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1982年开始又对《初稿》进行多次修订。
汉字常识和汉字使用规范汉字常识一、汉字的特点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2.汉字有六种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即“六书”。
前四种属于造字法,后两种属于用字法。
形声字是最重要的造字方式,在汉字中占90%以上。
3.汉字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过的主要字体有七种: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
4.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这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
5.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分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
6.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少数例外,儿化音中的“儿”就不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
7.汉字记录汉语不必实行分词连写法(拼音文字),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隙。
二、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结构单位)现行汉字的构造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偏旁是由笔画构成的,所以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1.笔画:构成汉字的点和线。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或线叫一笔或一画。
五种基本笔画是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
2.偏旁:又叫部件,是构成汉字的预制构件(构字单位)。
分为成字偏旁(山、石)和不成字偏旁(宀、疒)。
3.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大都具有表示义类的作用。
(带有“山”的“峰、峻、峭”等都与“山”有关)说明: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的数目远比部首多。
偏旁除了一部分表示词义类别外,更多的是表音成分。
如:“洋、河”中的“氵、羊、可”,“氵”是“洋、河”所属的部首,“羊、可”只是表音的偏旁,而不能说是部首。
4.笔顺:书写汉字时下笔的先后顺序。
笔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笔画的走向(一、丨),二是笔画出现的先后次序(基本顺序: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特殊情况特殊记忆)。
三、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一)汉字的整理1.简化笔画。
汉字的规范化篇一: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二章汉字第五节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一、现代汉字的标准化现代化社会要求各项事物标准化,以提高使用效率,便于多方交流;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图书情报、印刷排版、生产管理、办公室事务等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逐步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
为此,人们要求现代汉字有一个数量限制,要求汉字字形稳定而明确,要求字音按照规范的普通话确定标准读音,要求汉字字序规范化,统一字典的查字法。
就是说,要求在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提高用字的规范。
(一)定量“定量”主要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总量,包括常用汉字、通用汉字及各类专业用字的数量。
确定了标准用字量,有利于人们的学习和运用。
在教学方面,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规定识字教学的要求;在出版印刷方面,可以准备固定数量的字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新闻通讯方面,能加快传送消息的速度;在汉字信息处理方面,能减少工序。
总之,确定了汉字用字的标准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大大地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1981年,国家标准局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供电脑中文信息作为交换码使用,《辅助集》也已于1990年公布。
1988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从而确定了常用字量和通用字量。
这一系列规范化基础工程的完成,是定量工作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汉字定量研究中还有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指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翻译用字中的生僻字和新造字。
按照汉字定量的要求,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译音用字都有必要制订字表,加以适当的限制。
(二)定形定形是为所有现行汉字确定标准字形。
无论印刷体、手写体都要有明确的字形标准。
我国在汉字定形方面,先后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5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1956年,国务院又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收入2236个简体字(1986年重新发表时又略有调整)。
汉字的整理和规范作者:欧明涛欧璇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4期摘要:汉字在从“隶变”、楷变”和“简化”的过程中逐渐稳定,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心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颁发了各种规定,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工作有序开展,语言文字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汉字的形体基本得到稳定。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是将使用规范汉字上升到法的高度。
关键词:汉字整理规范隶变楷变简化中图分类号:H12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4-0-01汉字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简书、小篆等书体)和今文字(包括隸书、草书、楷书和行书)两个阶段,在不断整理和规范的过程中,通过“隶变”、“楷变”和“简化”三次巨变后,逐渐稳定。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仅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心血,也离不开官方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
东汉许慎说“仓颉之初作书”,认为文字是由仓颉一人所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可能的事。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在部族不断融合和统一的过程中,人们(尤其是部族首领)逐步认识到文字的外形极端混乱对互相交流和记录历史带来很大的不便,黄帝就委命作为史官的仓颉对文字进行整理。
因此,仓颉充其量不过是第一个整理汉字的人。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由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汉字在经过仓颉进行一次整理后,还在周宣王时期通过太史籀进行过一次整理,遗憾的是太史籀奉命编写的这本儿童识字课本《史籀篇》失传,后人只能从秦国的石鼓文中了解籀文的特点。
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一、填空题1、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制订了积极而稳步地进行文字改革的方针,确定了、、为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2、汉字整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
3、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
4、一般说来,一个汉字都有它的、、三个要素。
5、在现代汉语用字数量统计方面近来做了许多研究工作,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了《()》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前者收字3500个,后者收字7000个。
6、在现代汉字定形方面,有关部门做了许多工作,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等文件,从异体字整理、汉字简化、印刷体字形规范等方面做好定形工作。
二、判断题()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把汉字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为当前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
()2、汉字简化遵循从俗从简的原则。
()3、汉字定形有两大任务。
一是整理异体字,二是整理异形词。
()4、汉字排列方法有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和号码法。
()5、汉字编码是指把汉字变换成代码,主要指汉字输入码的编制。
三、问答题1、《简化汉字总表》采用了哪些简化方法?举例说明。
2、什么是异体字?为什么要整理异体字?3、汉字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4、笔画法、部首法,在汉字的排列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5、汉字编码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2、简化笔画、精减字数;3、定量、定形、定音、定序;4、形、音、义;5、现代汉语常用字表;6、简化字总表二、判断题1、√2、√3、4、×√5、√三、问答题1、(1)简化部件(2)同音和异音代替(3)草书揩化(4)换用简单符号(5)保留特征和轮廓(6)构成新的形声字和会意字2、异体字是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异体字是不折不扣的累赘,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只会增加人们的负担,在学习和应用中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印刷、打字等工作中浪费物质财富。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从外部结构说,汉字从小到大有三个层次,就是笔画、部件和整字。
笔画、部件、偏旁、部首。
一、结构单位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
(一)笔画笔画是汉字字形构造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指构成汉字的各种点与线,即从落笔到提笔笔尖运动在书写材料上所留下的痕迹叫做笔画。
笔画的具体形状叫笔形。
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包括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种基本笔画:横(一)、竖(∣)、撇(丿)、点(ヽ)、折()。
又叫“札字法”。
笔形有主笔形和附笔形的区别。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7000个通用汉字总笔画数是75290,平均每字10.75画,最少是一画(一),最多是36画(齉nàng)。
笔画的组合类型有三种方式:1)相离,笔画彼此分离,如:三川。
2)相接,笔画和笔画相接触,如:厂上。
3)相交,笔画和笔画相交叉,如:十丈。
练习:心、人、几、丁、了、口、正、而、臣、十、丈、也、井、尹、及、车、木、交、河、各。
作业:P188 三。
(二)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是比笔画高一级的单位。
一般大于笔画小于整字(合体字)。
部件分级别。
如戆一级部件:赣心二级部件:章三级部件:立早文贡四级部件:日十工贝练习:下列汉字由几级部件组成荣、树、花、逊、缠、抛、捆、崭、岚、捞、膏、罚、烈。
(三)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产生的两个部分。
即一级部件。
是直接构成合体字的单位。
旧称左边为偏,右边为旁,现在统称偏旁。
表音的叫声旁,表义的叫形旁。
(四)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用部首给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字典里大多数部首都是由汉字中有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的。
二、笔顺笔顺就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如:十干丰。
先撇后捺,如:人八乂。
从上到下,如:三呆高。
从左到右,如:川衍做。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本文山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现代汉语课程编号:01124201学时数:98学分数:6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1、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2)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从事语言文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民族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3)教学内容本课程由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部分组成,分别从语言和现代汉语的性质、现代汉语的三大构成要素以及现代汉语的表达和运用方而对现代汉语进行全面介绍与分析。
第一学期讲述绪论、语音、文字、词汇部分,第二学期讲述语法、修辞部分。
(4)教学时数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98,其中课堂教学时数为88,课外语言训练与欣赏等实践教学活动时数为10o(5)教学方式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系统地传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不断吸收本课程和相近课程新的研究成果;注意木课程与相近课程(如“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的内容分工和衔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4【学习目标】通过对木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结构,并且对现代汉语的概貌有全而的了解。
【主要教学内容】1、现代汉语的含义2、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3、现代汉语的特点4、现代汉语的地域分布与人口分布5、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指导】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古今汉语相联系中外语言相比较教材与习题相配套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相联系【本章各节内容】第一节信息、信息载体和语言第二节汉民族共同语第三节现代汉语的形成第四节语言文字立法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第一节信息、信息载体和语言【学习目标】认识语言与信息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语言信息观。
文字一、文字概说1.文字的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的起源:图画✧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萌芽时期的原始文字可能是分散的、不成系统的。
3.汉字的特点:(1)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用义符直接表示语义的文字,叫义符文字,即表意文字,如汉字和埃及古文字。
➢用音符直接表示语音的文字,即表音文字其中用音符直接表示音素的称音素文字,如英文由音符直接表示音节的称音节文字,如日文假名(2)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3)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4)汉字有超时空性:文字变化最慢,语言变化最快4.汉字的作用(1)汉字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对汉语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2)汉字是国家法定的通用文字。
(3)汉字对保存邻国(民族语言借鉴汉字)文化遗产,促进我国同这些国家的交往与文化交流也有重要作用。
(4)汉字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文字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汉字的形体1.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金文、篆书被称为古文字,隶书及以后的字体成为今文字。
2.现代汉字的形体(1)手写体➢常用:楷书行书(2)印刷体3.汉字形体的演变:简化易写(1)甲骨文:殷商龟甲、兽骨上➢主要特点: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处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
(2)金文:西周青铜器上➢主要特点:笔画丰满粗肥,外形较方正匀称,异体字较多(3)篆书:❖大篆: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典型代表:以籀文(诵读)和石鼓文(鼓形石)❖小篆:秦朝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典型代表:泰山刻石(4)隶书:古汉字最后一个阶段❖秦隶:秦代笔画方折平直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汉隶:汉代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5)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又称今隶真书正书)➢特点: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6)行书、草书:辅助性字体●草书:❖章草: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笔画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今草:东汉末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起,笔形没有波磔❖狂草: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行书:东汉末运用至今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三、汉字的结构1.结构单位:(三级:笔画部件整字)(1)笔画:构成汉字最小的单位❖具体形态:笔形➢传统的汉字基本笔形:(“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现代五种基本笔形:(“札”字法)横竖撇点折✧折笔形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笔形的连接:4大类25小类❖笔画的组合方式:相离相接相交(2)部件:由笔画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第一章语音第一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一、《中华人们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1.颁行2000年10月31日由九届人大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2.内容共4章28条第一章总则:本法律适用的范围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第二章使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另有法律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管理和监督:执法主体是政府;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审核外国人名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企业和商品名称、广告用字。
第四章附则: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3.相关问题(1)通用语言文字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
(3)规范汉字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整理简化的汉字和未整理简化的汉字,并且由国家主管部门推行,全国范围内通用的法定文字。
(4)简化汉字的规范标准:简化字:1956 年《汉字简化方案》简化汉字2236个,1986年《简化字总表》,简化汉字2235个。
异体字: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后来恢复了28个。
字形标准:以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形为标准。
(5)推广普通话方针的改变:1955年“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颁行的意义(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确立和规范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2)把语言文字的运用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
(3)4个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促进地区、民族间的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技;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4)4个重大意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汉字的规范化是指现在通行使用的汉字应该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经过整理简化的字,一类是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汉字规范的标准是:(1)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2)异体字中的选用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恢复使用的28个字请参看《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3)汉字的字形以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4)更改的县以上地名僻字以1955年至1964年国务院分九次公布的为准;(5)更改的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以1977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出的《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为准。
汉字的标准化是指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做到“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定量”指确定现代汉语常用、通用汉字的数量,即对现代汉语用字做一个全面、精确的统计,确定数量,并使之合法化。
“定形”指规定汉字使用的统一字形,即对每一个汉字定形,做到一字一形,不能一字多形。
“定音”指规定每一个现行汉字规范化的标准读音。
“定序”指确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检字法。
第三节汉字的标准化文字作为协助语言的社交工具一定实现标准化。
汉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四定”,就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一、定量定量就是确立现代汉字的字量,包含各样特意用字的字量,实现汉字字有定量。
汉字自古到现在的总字数多达数万。
《康熙词典》收字 47000 多字,《汉语大词典》收字 54000 多字, 1994 年第一版的《中华字海》收字 86000 多字。
在这 86000 多字中,大多半是文言古语用字,只有一万多个是现代汉字。
在这一万多个现代汉字中,使用的频次其实不相等,有的高有的低。
据统计,依据字频由高到低摆列,序号和覆盖率的关系大概以下:序号: 10002400380052006600覆盖率:90%99%%% %频次最高的1000字在现代白话文中的覆盖率高达90% 。
这就是说,在 100000 字的文章中大概有90000 字,是用这 1000字写成的。
这样的统计规律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汉字的分级定量。
(一)常用字常用字是教课用字,包含小学、初中等几个级其余教课用字。
依据汉字字频和覆盖率的关系,我们知道:2400 个常用字覆盖率99%,能够作为小学的识字量;3800 个常用字覆盖率是%,能够作为初中的识字量。
选定常用字要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要素:第一,频次高的;第二,学科散布广的;第三,构词能力和构字能力强的;第四,平时生活中常用的。
1988年 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宣告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3500字。
又分为两级:一级常用字2500 字,二级次常用字字1000 字。
经检测,一级常用字的覆盖率是%,二级次常用字的覆盖率是%,共计是。
(二)通用字通用字是印刷第一版用字,是记录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
从所有现代汉字中除掉少用字,获得的就是通用字。
选定通用字对于印刷第一版、词典编纂、汉字的机械办理和信息办理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主管语言文字的部门宣告过四个通用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