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法律保障生活》
- 格式:ppt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9
〖最新〗⼈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4.9.2《法律保障⽣活》教学设计共3篇⼈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9.2法律保障⽣活》教案9.2 法律保障⽣活教案【教学⽬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感受法律对⽣活的保障作⽤。
初步树⽴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树⽴法律⾯前⼈⼈平等的观念。
能⼒⽬标:初步形成⾃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为的能⼒。
知识⽬标:知道法律是⼀种特殊的⾏为规范。
理解法律的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法律的特征和作⽤。
教学难点是法律的特征。
【教学过程】⼀、导⼊新课开场⽩:通过前⾯第⼀框《⽣活需要法律》的学习,我们对法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法律保障⽣活》。
组织学⽣阅读教材P89运⽤你的经验。
指导学⽣开展词语接龙⽐赛。
学⽣分组参与词语接龙⽐赛。
⽤不同词语表达对法律的感受。
归纳学⽣发⾔,引导学⽣体会法律的威严与关爱。
⼆、新课教学⽬标探究⼀、法律的特征活动⼀:法律与道德等规范的区别指导学⽣阅读教材P90探究与分享三个情境,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式、实施⼿段、调整对象和范围⽅⾯,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2.回答三幅漫画分别体现哪种⾏为规范。
3.分组讨论三种⾏为规范在产⽣⽅式、实施⼿段、调整对象和范围⽅⾯的不同。
4.派代表展⽰探究成果。
5.学⽣填写表格进⾏⽐较。
归纳总结,提升认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的⼀种特殊的⾏为规范。
(⼀)法律是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教师根据教材P91相关链接阐述什么是法律的制定、认可。
学⽣阅读相关链接。
活动⼆:我为⽴法建⾔献策指导学⽣阅读教材P91探究与分享。
想⼀想:你认为还有哪些⽣活⽅⾯需要加强⽴法?阅读教材,分⼩组探讨问题,交流发⾔。
多媒体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图⽚,引导学⽣思考社会⽣活中还有哪些公民权利需要⽴法加以保护。
活动三:以案说法多媒体出⽰案例,列出问题:以上材料分别反映法律的什么特征?阅读案例,思考问题,举⼿回答。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二、法律的作用
4.法律有哪些作用?
一、法律的特征
活动一情景讨论
(一)展示漫画情景:
提示: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二)完成表格任务:根据漫画中的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归纳
1.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与联系? P90
联系: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区别:法律、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在生产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
活动二新闻分析
(一)展示材料1:今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
力。
(六)知识补充:
3.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普遍约束力? P92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的作用
活动三交流探讨
(一)展示资料1:
(二)展示资料2:
(三)总结归纳
3.法律有哪些作用? P92-93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2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还缺乏深入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2.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
3.学会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法律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遵守法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学会遵守法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出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根据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践法律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4.巩固(5分钟)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法规问题,共同探讨如何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5.拓展(5分钟)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法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下节课分享。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一节内容。
教材从法律的涵义、法律的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较多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支持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作用,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保障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基本涵义、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涵义、作用,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学校:授课班级:七年(1)班授课教师:【课程依据】本节内容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课程依据是:1. 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二)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规定:初中阶段(7-9年级)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与公民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的作用。
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力图展现法律包含的公平、正义、自由、和谐等因素。
教材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强调法治思想、法治精神的渗透,着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带领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引导学生自觉崇尚法律,感受法律的威严与作用。
通过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的作用。
并完成课标的要求“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在调整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已经对法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会,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更容易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有的同学违法犯罪浑然不知,缺少法律意思。
4.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教学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自学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飞花令”+“说句”游戏比赛词语提示:知法、学法、懂法、执法、守法、法不责众、有法可依……法场、宪法(各种法律名称)、国法、法院、法不责众、无法无天、法不容情、执法如山,诚实守法、知法犯法、徇私枉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不仅神圣威严,同时更多的是对每一个公民的温情关爱。
我们将一起进一步对法律知识进行深入认识和学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法律的特征活动一:了解行为规范想一想: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当时你有何感想?怎样才能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我们一天的生活中会遇到哪些行为规范?你知道道德、纪律、法律三者的区别吗?教师小结: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活动二:李明的故事情景一:周末,天气不错,李明心情非常舒畅,开着车带着一家人要去郊游,刚走不远,他们一家人下车想买点水和吃的,就把车停在了马路边,这前后下车买东西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被交警贴了一张罚单,看到这张罚单,李明刚才还高兴地心情此时一扫而光。
李明不服气,就去找站在不远处的交警理论,交警二话没说,把这个条文给他摆了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
您违反了此项规定。
李明此时很生气,自言自语的说,是谁制定了这么严苛,不近人情的法律?讨论:你知道是谁制定了法律吗?知识点:法律特征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1)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2)民法典(3)法律制定(4)法律认可情景二:到了目的地后,他们一家赏景、爬山。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能够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A.国家公职人员参加宪法宣誓仪式B.民警帮助居民注册防诈骗小程序C.李某因为故意伤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D.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2 .与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其特殊性表现在()①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②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 .生活中的法律、道德、校纪校规、各种规章制度等,它们()①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②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③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④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 .我们常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观点所体现的法律特点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的目的在于关怀和保障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5 .骆某在禁猎区、禁猎期使用禁用的方法,捕获中华蟾蛛209只。
经人民法院审理,骆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狩猎罪,被判处拘役四个月。
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触犯法律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违法行为都要拘役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A.①②B.①③C.(2X4)D.③④6 .法律、道德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的最主要特征是()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具有普遍约束力7 .吉林省松原市创业大街附近出现了一辆违停的警车,交警毫不客气地贴了罚单。
网友热议:严正执法!点赞!这表明()①公务员违法,罪加一等②法律是专门约束公务人员的行为规范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8.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明白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不够系统。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该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深入剖析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知道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增强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法律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深入剖析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治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律保障公民权益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一组关于法律保障公民权益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9.2课《法律保障生活》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初步了解法律是如何保障我们的权利的。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法律保障我们的权利、法律保障我们健康成长三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法律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一些法律问题,但对于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是如何保障我们的权利的。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
2.法律如何保障我们的权利。
3.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保障生活的认识和体会。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3.准备实践教学素材,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如消费维权、交通安全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根据课件内容,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法律保障我们的权利、法律保障我们健康成长。
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法律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9.2 法律保障生活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理解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3.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法律的作用和特征难点:法律的作用和特征【学法与教法】情景导学法、互动探究法、学案导学、讲授法【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多媒体呈现故事1823年,在英格兰一所大学的一场足球比赛中,一位队员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动作:他跳起来用手接住队友的传球,直奔对方球门,把球扔了进去。
双方对这个进球是否有效争执不下,因为当时没有规则可依。
后来,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的问题,英国足协制定了“不许用手触球和持球跑动”的足球规则,后来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规则,一直延续至今。
这个规则是针对场上球员,守门员除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
【新知导学】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新知先学】一、法律的特征1.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________,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________。
2.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或________的。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________。
(2)法律是由____________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____________。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为什么说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________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________,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________;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________。
二、法律的作用法律________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________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________的社会环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规校纪有什么不同。
《法律保障生活》(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感受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比较分析区分事物;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学法、尊法、爱国守法;内心拥护、真诚信仰法律,树立法律意识,依法律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律的特征难点:法律的作用三、教学方法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节法律保障生活【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教材分析】本框是《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二框题。
本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层。
第一层,告诉我们法律的主要特征,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第二层,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学情分析】一方面,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没有真正意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法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
另一方面,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
同时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生活离不开法律,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没有人可以例外,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用法、护法、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