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螨虫病的诊治(一)
- 格式:docx
- 大小:12.64 KB
- 文档页数:2
猪皮肤病怎么治疗方案猪皮肤病是猪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给猪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不同类型的猪皮肤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猪皮肤病治疗方案。
一、皮肤螨病猪皮肤螨病是由螨虫寄生于猪的皮肤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治疗皮肤螨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药物治疗:使用有效的除虫剂进行外用治疗。
常见的除虫剂包括驱螨灵、除螨酊等。
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外用喷洒或涂抹。
2. 环境卫生控制:彻底清理猪圈和周围环境,并做好消毒工作。
清除猪圈内的废物、积水以及其他可能滋生螨虫的环境,避免螨虫再次滋生。
3. 预防措施: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干燥清洁,定期检查猪只的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以避免皮肤螨病的扩散。
二、皮肤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是猪皮肤病的常见类型之一,病原真菌通过接触传播给猪,导致皮肤瘙痒、脱屑等症状。
治疗方案如下:1. 药物治疗: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酮康唑、克霉唑等,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外用喷洒或涂抹。
2. 环境卫生控制:彻底清理猪圈和周围环境,消除可能滋生真菌的因素。
保持猪圈干燥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猪圈,避免真菌再次滋生并传播给其他猪只。
3. 防止交叉感染:对感染皮肤真菌的猪只进行隔离,避免与健康猪只共同生活和接触,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三、皮肤溃疡病皮肤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溃疡、红肿等症状。
治疗方案如下:1. 清洁和消毒:用清洁的水和消毒剂清洗猪圈内的受影响皮肤区域,以消除细菌感染和防止疾病的继续传播。
2. 外科处理:对于较严重的皮肤溃疡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处理,包括切除溃疡组织、使用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等。
3. 抗生素治疗: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治细菌感染。
4. 添加补充剂: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和促进皮肤愈合。
猪螨虫什么治疗方法猪螨虫是一种常见的猪类寄生虫,它会引起猪的瘙痒、瘀斑、掉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脱水、贫血和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
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猪螨虫感染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猪螨虫的治疗方法。
1. 环境处理针对猪圈等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是控制猪螨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清除废弃物和杂草,清除猪舍和周围环境中的污垢。
然后,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猪圈、猪栏、猪床和其他物品。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消毒剂的活性成分和使用指导进行合理选择。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猪螨虫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药物治疗应根据猪的发病情况、虫密度和环境因素等进行合理选择。
以下是常用的猪螨虫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1)外用药物:猪螨虫感染发病早期,可以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浸膏、喷膏、洒粉和沐浴液等。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涂抹或喷洒在猪体表面,有效杀灭猪螨虫。
(2)内服药物:对于严重感染的猪,需要使用内服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内服药物主要是噻嗪类、大环内酯类、驱虫灵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予,用于控制猪螨虫的感染。
(3)驱虫涂剂:如果感染范围广泛或虫密度较高,可以使用驱虫涂剂进行治疗。
驱虫涂剂一般使用于整体治疗,可以通过浸泡、淋洗、喷洒或喷粉的方式应用。
驱虫涂剂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毒性、效果和适应症进行综合考虑。
3. 防治措施除了药物治疗,还应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控制猪螨虫的传播和感染:(1)隔离感染猪:将感染猪与未感染猪分开,避免感染蔓延。
对于发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以避免传染给其他猪只。
(2)定期检查: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猪螨虫的感染。
发现感染病例后,及时进行治疗和隔离,防止疫情的扩散。
(3)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猪圈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减少螨虫的滋生和繁殖条件。
(4)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总之,猪螨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环境处理、药物治疗和防治措施。
猪螨虫症状有哪些?猪有螨虫怎么办?概述:猪螨虫病初从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后蔓延到背部、后肢内侧;病猪常在墙壁、猪栏、圈槽等处磨擦病变部位,严重时造成出血,结缔组织增生和皮肤增厚,局部脱毛。
由于发痒,影响病猪正常的采食和休息,并使消化、吸收机能降低,严重危害猪场效益。
那么,猪螨虫症状有哪些?猪有螨虫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猪螨虫症状有哪些?1.猪螨虫病的常见临床症状:猪螨虫病首先从猪的头部发病,患病猪症状表现为皮肤发红,猪痒感剧烈,患病猪会经常在围墙、栅栏等处搔痒,皮毛直立,有灰白色逐渐变为褐色斑块状,并伴随黏液流出,进而会出现皮毛脱落,皮肤粗糙肥厚,厌食,精神不振。
病情严重时,皮肤会变成黑色,并有腥臭味。
2.猪螨虫病的解剖症状:取猪螨虫病的标本做镜检,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螨虫的幼虫和虫卵。
用消过毒的刀片刮取患部与健康部位的的皮肤,用放大镜或低倍镜观察可见移动的白色小虫。
如何对猪螨虫病进行诊断鉴别?猪螨虫病早期不容易发现,如果怀疑猪患上猪螨虫病可取患病部位的结节或脓包进行镜检以确定病原。
在镜检时,如果发现有疥螨的幼虫和虫卵,有3对肢,虫卵若椭圆形,呈黄色,虫卵壳大而薄。
猪螨虫病临床诊断鉴别,猪螨虫病皮肤破损不规则,从头部开始发病,向背腹、四肢蔓延。
区别于猪肤癣病,猪螨虫病刺激皮肤神经,患病猪变现为奇痒,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猪螨虫病病原体区别,镜检病猪的患处皮肤,猪肤癣的病原为真菌大小孢子和菌丝体;猪螨虫的病原体为疥螨虫。
猪有螨虫怎么办?1、对于感染的猪群(场)可肌注长效伊维菌素注射液,同时配合定期驱虫工作。
,2、病畜应及时隔离,使用化学治疗药物进行药物治疗。
伊维菌素针剂皮下注射0.2毫克-0.3毫克/公斤体重,10天-14天后重复注射一次(因大多数治螨药物当时只能杀死虫体,而不能杀灭虫卵,必须治疗2次-3次,间隔时间为7天-10天,以杀死新孵出的幼虫)。
同时母猪上产床前,体表擦洗干净,尤其耳朵要清洗。
2020年第6期 吉林畜牧兽医13·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浅谈猪螨虫病及其防治措施王俊恒吉林省公主岭市兽药饲料监察所,吉林公主岭 136100螨虫病也可以叫做螨病,是一种因为螨类寄生在家畜体表或者表皮当中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接触性传染,引起家畜比较剧烈的发痒以及各种不同的皮炎作为特征,这种病分布十分广泛,各种禽畜都有可能患病,且对绵羊、猪、兔、牛等都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1 病学特点猪螨虫病的感染主要来源于病猪以及带虫猪,通过直接接触就能感染,也有可能是通过间接接触而导致感染。
秋冬季节这类病症多发,而且这些季节阴雨天气较多,家畜的皮毛也会因此增厚,这对于螨虫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一些比较阴暗、潮湿或拥挤的地方都很容易引发这种病症产生,很多较为瘦弱的幼畜也容易遭到这类病症的侵袭,而比较干燥和温暖的环境,则可以让这类螨虫生长受到一定的阻碍。
2 猪螨虫病症状猪螨虫病一般发生在头部和颈部,因为螨虫对机体产生机械刺激或者分泌毒素的刺激,让患畜的皮肤产生比较剧烈的发痒与炎症,病猪经常会在墙角、石槽或者木桩等物体上蹭痒,使得患部发红,并渗出一些液体,甚至造成让皮肤破溃以及脱毛,如果一直引发感染,则可能会出现小脓包,并随着病情不断的恶化,病变的部位将会不断进行扩张,很有可能会蔓延至全身。
因为皮肤不断的发痒和发炎,病猪会产生烦躁不安,采食和休息都会受到相应影响,逐渐消瘦,特别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衰竭致死。
3 猪螨虫病的防治3.1 猪螨虫病的诊断按照流行病学的一些特点,对症状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诊断。
一般使用皮肤刮取物进行实验室检查,皮肤刮取物需要在患部与健康部位的交界处来进行采取,先把背毛剪掉,再使用外科刀进行刮取,刮取下来的病料首先可以使用镜检,把病料放在玻璃器皿当中,再放置于黑布上使用放大镜或者低倍显微镜来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可移动的灰白色小虫体就可以进行确诊,也可以使用碱软化后镜检,将病料放在氢氧化钠溶液当中煮沸1~2 h,让痂皮软化溶解中放置20 min,取出沉淀物进行涂片镜检,一旦发现螨虫就可以确诊。
猪疥螨病的诊断及防治猪疥螨病由疥螨蝌,疥螨属的猪疥螨寄生于猪的皮肤内而引起的体表寄生虫病,以皮肤发生红点、脓疱,结痂、龟裂、剧痒、全身衰竭和高度接触性传染为特征。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感染本病后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引起死亡。
1、病原体猪疥螨虫体很小,大小为0.3-0.5毫米,肉眼勉强可见,圆形或龟形,暗灰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头、胸、腹融合一起,前端有咀嚼式口器,腹面有4对足,足末端有带柄的钟形吸盘。
雄虫大小为0.2~0.23毫米×0.14-0.19毫米,雌虫大小为0.33-0.4毫米×0.2-0.3毫米。
虫卵呈椭圆形,平均大小为100-50微米,两端较钝,灰色透明,内含胚细胞或幼虫。
幼虫有3对足,体长0.11-0.14毫米,若虫4对足,外形与成虫相似,体形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
2、生活史疥螨的发育经过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
寄生于宿主皮肤的深层内并挖掘隧道,以宿主皮肤的组织液和渗出的淋巴液为营养。
雌雄交配后3-4天产卵,不久雄虫死亡,雌虫可在隧道中存活4-5周,每条雌虫一生可产40-50个虫卵。
虫卵孵化出幼虫,其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在毛间的皮肤上开掘小穴,在里面蜕化为若虫。
若虫也钻入皮肤挖掘狭而浅的穴道,并在里面退化为成虫,完成整个发育过程约需8-22天,平均15天。
3、流行病学本病是猪的常见病,多发于小猪,病情较严重,随年龄增长,猪的抗螨力也随之增加,1-3.5月龄仔猪检查阳性率为80%。
本病的传染源是感染疥螨尚未出现症状或感染后在较长时间内不表现症状的带虫猪。
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健康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或接触被污染的环境而感染。
乳猪常因吃奶,接触带虫母猪的皮肤而被感染。
本病多发于秋冬及初春季节,因为这个时期缺乏阳光,猪体的毛长而厚,冬季天气寒冷,门窗关严,通风较差,猪又多挤在一起,皮肤温度增高,或是秋天和早春下雨天气,圈内湿度增大,皮肤的湿度也相对增大,这些环境都有利于猪疥螨的发育、繁殖和蔓延,从而引起猪疥螨的发生和流行。
2015年第7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猪螨病的诊治宁石平(浦北县大成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浦北535324)[摘要]癩猪螨病(俗称猪)是由猪疥螨虫寄生在猪皮肤内而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这是猪场中一种古老寄生虫病,临床中非常普遍。
现就近年来我在临床中所碰到的和所治疗的一些猪螨虫病,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供大家研讨。
[关键词]猪螨病临床表现检查方法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7-0258-02猪螨病是一种慢性的皮肤寄生虫病,不管是大型的猪场,还是个体户的小猪场,都普遍存在,临床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在临床中往往不容易引起重视,但是猪螨虫病对猪的影响很伃大,病猪以脱毛、皮炎和奇痒为主要特征。
猪最易感染,常导致生长发育不良,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繁育母猪,容易导致繁殖性能的下降。
1病原猪疥螨很小,肉眼不易看到,一般用10倍的放大镜或用显微镜低倍镜即可以清晰的看到,雌螨体长约为0.3-0.5mm,宽约为0.24-0.4mm;雄螨体长约为0.2-0.3mm,宽约为0.15-0.2mm。
成虫身体呈圆形,从背面看象龟状,躯体可分为两部:前面为背胸部,有第1和第2对足,后面为背腹部,有第3和第4对足(两部之间无明显界限)。
虫体一般为乳黄色,背面隆起,腹面较平,无眼睛,体表有大量波浪状皮纹,背面有成列的圆椎形皮棘,还有成橢对的粗刺、刚毛和长鬃等。
螨虫的虫卵为圆形,灰白色透明,虫卵内含有卵胚或幼虫。
2生活史猪疥螨是永久性体外寄生虫,寄生于猪的皮肤真皮层内,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疥螨钻进猪真皮挖掘隧道,虫体在隧道内以角质层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然后不断的向四周延伸,在隧道中,有不少可通向表皮的纵向通道,便于虫卵的孵育和幼虫由此爬出。
虫体在隧道内发育和繁殖。
雄虫于交配后死亡,成熟的雌虫在皮肤内继续掘隧道、交配、产卵,每次产卵1-2个,一般约持续4-5周,每个雌虫一生可产虫卵约40-50个,雌虫的寿命约4-5周。
如何治疗猪发癞皮?
猪疥螨病俗称猪癞皮病,主要是由于猪叠堆,舍内阴暗潮湿、环境卫生差以及猪营养不良等引起的。
临床表现:感染疥癣病后,病猪到处摩擦或以蹄搔痒擦患部,甚至将患部擦破出血,以致皮肤出血、脱毛、结痂、皮肤增生增厚,形成皱裂和龟裂,生长发育受阻。
预防方法: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工作,经常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定期消毒。
进猪时要将猪隔离观察,以防引进螨病病猪。
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以防病菌蔓延。
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应用杀螨药彻底消毒猪舍和用具,将治疗后的病猪安置到已消毒过的猪栏内饲养。
治疗方法:为了使药物能充分接触虫体,最好用肥皂水或来苏尔液彻底洗刷病猪患部,清除硬痂和污物后再用药。
由于大多数治螨药对螨卵的杀灭作用较差,因此一般需治疗2-3次,以杀死新孵化的幼虫。
治疗方法:(1)用2%敌百虫水溶液,全身喷雾或喷淋猪体,喷到猪身滴水,过4-5天再喷淋一次。
(2)用50PPM倍特(溴氢菊脂)水溶液喷淋猪体,间隔10天再喷一次,每头猪每次约用3升药液。
(3)用阿维菌素或依维菌素按每公斤体重300微克的量给猪进行颈部皮下注射,间隔5-6天再用药一次。
猪疥螨病怎么治疗?
畜牧堂徐老师为你,讲解该疾病的治疗预防:
猪螨虫的治疗方法
螨虫的治疗方法:
一个是用伊维菌素口服或者注射,按照说明来操作;
另一个是用杀螨虫的外用药,给猪药浴,猪圈用药浴后剩余的药来消毒。
猪螨虫病紧急治疗方案
1.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就用阿维菌素进行治疗,至少用2次,中间间隔1周;
2.若果症状比较严重甚至发热的情况,需要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选择青霉素或者地塞米松。
猪疥螨病治疗方法
1.注射杀螨制剂药物治疗猪疥螨病,可采用1%的多拉菌素注射液或1%伊维菌素注射液,每10公斤体重皮下注射0.3ml。
皮下注射杀螨制剂药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后备母猪放入种猪舍或配种前10至15天注射一次;
妊娠母猪配种后1个月-3个月,分娩前20-25天进行皮下注射1次,种公猪驱虫原则是每年至少注射2次;
仔猪断奶后转入育肥舍前注射一次;
育肥猪转栏前注射一次。
2.喷洒驱虫或药浴治疗猪疥螨病,2%敌百虫稀释液,或300倍稀释的20%灭菊酯乳油,给病猪全身喷雾或药浴。
病猪全身都要喷药,连续用药7-10天。
同时猪舍地面,墙壁等周遭,也用该药液喷洒,彻底杀灭散落的虫体。
用药后,在病猪的耳廓内侧涂抹凡士林与杀灭菊酯的100:1配制的软膏,用药7-10天后,再重复用药,杀灭孵化出的螨虫。
以上就是猪疥螨病的治疗方法,在实际的治疗中,往往用药不当,或者用药方案不正确,造成猪疥螨病情不能控制,所以猪场一旦发生猪疥螨病时一定不要擅自用药治疗,应该及时咨询有关兽医师进行指导治疗。
畜牧堂,10万养殖人都在用的免费动物问诊APP!。
猪疥螨病的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猪疥螨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寄生虫感染病,由螨虫引起。
该病在猪群中传播迅速,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
本文将介绍猪疥螨病的常见症状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症状1. 皮肤瘙痒:疥螨感染后,猪会出现明显的皮肤瘙痒症状。
它们会频繁摩擦身体,以缓解瘙痒感。
2. 皮肤炎症:猪疥螨病导致皮肤发炎。
患处通常呈现红肿和破损的症状,有时还会出现溃疡和糜烂。
3. 体重下降:疥螨感染严重影响猪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体重下降。
病猪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情况。
4. 毛发掉落:受到疥螨侵袭的猪身上的毛发会变得稀疏,掉落严重。
这是因为疥螨在猪皮肤上产卵,导致毛囊受损。
5. 皮损和创伤:猪群中出现疥螨感染后,疥螨会通过抓挠、咬啃等方式刺激皮肤,导致猪出现各种皮损和创伤。
二、防治方法1. 环境清洁:定期对猪圈进行清理和消毒是预防猪疥螨病的重要措施。
清除猪圈内的污物、皮屑和污垢,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2. 隔离感染猪:及时发现感染猪,并将其隔离,以防止病情扩散。
感染猪可以接受适当的治疗,以减轻瘙痒和创伤,并避免感染其他猪。
3. 药浴治疗:在兽医指导下,使用有效的药物进行药浴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猪疥螨病。
药物选择需要根据猪的年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
4. 动物卫生管理:加强猪群的卫生管理对于预防猪疥螨病非常重要。
定期检查猪的皮肤和毛发情况,发现疑似病猪要及时采取措施。
5. 饲养环境改善:为了预防猪疥螨病,饲养环境的改善也是必要的。
保持猪舍的通风良好,湿度适宜,温度适中,有利于预防猪疥螨病传播。
6. 兽医指导:最重要的是请兽医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兽医了解疥螨感染的防治方法,并能为您提供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总结:猪疥螨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病,给猪的健康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及早发现疥螨感染的症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隔离感染猪、药浴治疗、改善饲养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疥螨病的传播。
一例猪螨虫病的诊治及体会作者:吴健来源:《福建畜牧兽医》 2019年第6期吴健福建省武夷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武夷山354300摘要2019年4月,武夷山市兴田镇某生猪养殖场李某饲养的哺乳母猪及仔猪发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螨虫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猪螨虫病诊断治疗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9)06-0068-01猪螨虫病俗称“猪癞”,是由猪螨虫寄生于猪体表或表皮内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慢性寄生虫性皮肤病。
主要通过与患猪直接接触或与被猪螨虫及其虫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用具等间接接触而引起。
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和传播,冬春季节特别是阴雨天会导致猪螨虫病蔓延更迅猛。
仔猪比较易感,常导致仔猪生长发育不良,饲料利用率低,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笔者于2019年4月接诊一例猪螨虫病病例,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2019年4月,武夷山市兴田镇某生猪养殖场李某发现哺乳母猪及仔猪精神不振,采食量大幅下降,母猪及仔猪不时在栏杆上磨擦,猪皮肤上有红褐色斑块和龟裂结痂。
李某曾怀疑是仔猪渗出性皮炎,使用硫酸庆大霉素和碘酊治疗,但效果不佳,发病猪越来越多,遂来求诊。
笔者接诊后至现场观察,母猪采用定位栏饲养,其底部是水泥漏缝板,保育箱及活动空间很潮湿。
许多母猪及仔猪的皮肤上有红褐色斑块,不时在栏杆和保育箱上磨擦,躁动不安,皮肤粗糙且有一股腥臭味。
2 临床症状患病母猪及仔猪精神不振、烦躁不安,不时用背部及身体靠近栏杆搔痒,皮肤发红。
患病仔猪常从头部开始,耳朵、眼眶、鼻腔周围出现黑色小痂点,逐步蔓延至腹部、四肢及全身体表;患病仔猪皮肤破损不规则,被毛逆立,呈灰白色;患部经磨擦后出血,逐步变成红褐色斑块,有浆液性或黏性液体渗出并结痂。
皮肤粗糙肥厚,病程长的皮肤变成黑色,有腥臭味。
患猪体温一般正常,采食量下降,机体消瘦。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116 ·2020.230 引言猪螨虫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体表寄生虫病,临床上以皮肤出现红疹、丘疹、脓疱、结痂、身体瘙痒、全身衰竭、高度接触为主要特征。
螨虫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传播途径多样。
养殖场卫生环境较差,养殖密度较大,粪便清理不及时,会给螨虫的繁殖传播提供条件。
进入冬春季节后,由于养殖户采用封闭化养殖,圈舍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粪便堆积严重,养殖密度较大,猪群之间相互接触很容易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螨虫。
等到大多数患病猪都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后,表示螨虫在整个猪群中已经快速寄生繁殖,带来的经济损失逐渐增大,影响猪群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会造成死亡。
1 发病病例2020年2—4月,某养殖场的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群中陆续出现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表皮肤瘙痒,体表皮肤出现丘疹红结,随后出现脓疱,形成结痂。
病情传播速度较快,但整体的发病周期较长,造成的死亡率较低。
发病1周左右,患病猪的面部背部体侧和腹股沟内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现象,严重的会造成皮肤摩擦出血。
发病初期养殖户没有提高重视程度,整个养殖场的卫生环境普遍较差,养殖密度较大,不同年龄的猪混群养殖,病情快速传播,等到养殖户将病情上报,已有60多头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相继发病,同时病情向成年猪快速传播蔓延。
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猪会出现湿疹性或者出血性皮炎及皮肤结痂菌类等症状。
兽医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养殖场进行严格的诊断。
结合养殖场的整体养殖现状和发病情况,初步判定为体表寄生虫病,随后进行严格的诊断,判定寄生虫种类,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病情,缩短发病周期。
2 流行病学猪螨虫病在世界各地的生猪养殖主产区广泛发生,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的感染率普遍较高。
冬春季节由于温度相对较低,猪的体表毛发较厚,加上圈舍养殖密度较大,猪群之间相互接触体表,皮肤潮湿十分有利于螨虫的繁殖生长,因此冬春季节是螨虫病发病的高峰期。
猪螨虫病的诊治(一)
摘要介绍猪螨病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情况,提出治疗和预防措施,以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螨虫病;发生;诊治
螨病俗称疥廯、癞,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管理用具间接接触等而引起感染1]。
此外,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及猪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和传播,秋冬季节特别是阴雨天气该病蔓延最快。
现将猪螨虫的诊治总结如下。
1发病因素
会宁县一养猪户杨某于2009年10月从市场购入仔猪30头,计划用来育肥。
因购入的仔猪中部分患有皮肤病,故经饲养一段时间后80%的仔猪感染皮肤病。
其原因是仔猪购入后没有进行隔离治疗,加上仔猪放入多年未使用的栏舍,栏舍未彻底消毒,栏舍内存在霉菌是加剧皮肤病严重感染的另一原因。
采用敌百虫喷雾治疗及废机油涂擦患部,疗效不佳,反复发作。
笔者采用见虫净内服、除癞灵外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达95%以上。
2临床症状
皮肤病通常由头部开始,常发生在眼圈、颊部和耳朵等部位,严重时不但可蔓延至腹部和四肢,甚至可蔓延至全身。
病猪精神沉郁,厌食,皮肤发红,痒感剧烈,时常背部及身体靠近围墙栏柱搔痒2]。
皮毛矗立,呈灰白色,逐步变成红褐色斑块,有浆液性或黏性液渗出,有时患部因摩擦而出血,继而体毛脱落,皮肤粗糙肥厚。
病程延长,皮肤呈黑色,有腥臭味,体温一般正常,个别猪体温升高至40℃。
3实验室检查
用手术刀刮取痂皮,直到稍微出血为止。
将病料装入试管内,加入10%苛性钠溶液,煮沸,待毛、痂皮等固体物大部分被溶解后,静置20min。
在管底吸取沉渣,滴在载玻片上。
用低倍显微镜检查,可查到疥螨的幼虫和虫卵。
先剪去患病猪被毛,再用外科刀刮取患部与健康部位交界处的皮肤刮取物,将刮取的病料置于玻璃器皿中,器皿再置于黑布上,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移动的灰白色小虫体,即确诊为猪疥螨虫感染。
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猪疥螨虫感染。
采取患部痂皮,镜检有无虫体可确诊为该病。
4治疗
一是用见虫净(阿维菌素)0.3mg/kg体重,7d后再用1次。
二是用西药除嫩灵(中德合资)每10mL 加水3~5kg,喷雾或药浴,每日1次或隔日1次,连用3~7次可治愈。
对严重病例及发热的猪,要给予配合抗生素治疗(青霉素、地塞米松)。
同时,用5%的烧碱彻底消毒圈舍,1次/d。
这些措施均能有效防治猪螨虫病。
5预防
搞好猪舍卫生工作,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
引进猪时,应隔离观察,防止引进患螨病病猪。
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以防止蔓延。
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应用消毒药,彻底消毒猪舍和用具。
将治疗后的病猪安置到已消毒过的猪舍内饲养。
6小结
(1)猪疥螨虫肉眼不易看见,虫体钻入猪皮肤表皮挖凿隧道,并在其内发育繁殖。
猪疥螨虫病主要是由于患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虫及其虫卵感染的圈舍、用具等间接接触传播而引起感染,也可能会由饲养人员的工作服及手传播病原。
螨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及秋末冬初,此时,阳光照射不足,猪被毛长而密,特别是在圈舍潮湿、猪体卫生状况不良、皮肤表面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最适合螨虫的发育及繁殖。
该猪场于10月发病,主要是由于猪厂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猪舍环境卫生状况不良及病初未及时治疗等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