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教育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4
第十章教育评价第一节教育评价概述1.教育评价与教育价值(1)教育评价。
是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技术,系统收集信息,对教育现象和活动所实现的价值作出判断,促进教育改进与发展,实现教育增值的过程。
(2)教育价值。
是指教育能够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程度。
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与社会发展价值两个方面:促进个体的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身心健康、个性特长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能充分实现其人生价值并促使个体价值的社会化。
为社会培养接班人(政治价值)和建设者(经济价值),以及传承、发展和创造文化。
2.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研究的区别(1)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区别。
教育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标准)用数值来描述教育领域内事物的属性,是事实判断的过程。
因此,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之一,评价则是测量的深化与发展。
区别:①教育测量是对事实作判断,比较强调客观性;教育评价是价值判断,以主体的目标、需要为标准。
②教育测量是注重定量的活动,教育评价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活动。
③教育测量主要对事物的属性或现状进行描述,任务相对单一;教育评价不仅要描述现状,还要考察其发展过程,分析与总结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
美国学者N.E.格朗伦德用一个简单的公式阐明了两者的关系:评价=量以及(或)质的描述+价值判断。
(2)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的区别。
①探究的重点不同。
研究是获得正确的结论,推进知识的发展;评价则在得出结论后,还负有指导、促进工作的职责。
②处理的结果不同。
研究注重确立普遍适用的原理;评价针对特殊问题的解决。
③探讨的任务不同。
研究追求科学的真理;评价确定人或事物的价值,为决策提供信息。
④普遍性不同。
研究的范围小,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评价的范围广,却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学术基础不同。
研究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而评价却不能从个人意愿出发。
3.教育评价的种类(1)按评价的核心成分分类。
第十章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与质量评价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概念与结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作为质量的下位概念可以根据质量的定义来界定,即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就是托幼机构教育活动满足某种需要的特征。
结构:教育条件----教育过程---教育结果。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概念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进行的价值判断。
效果标准效率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的含义效果标准: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察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
效率标准:投入与产出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职责标准: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素质标准: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
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查阅资料法的含义观察法: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托幼机构的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
访谈法:评价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评价者进行交谈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法:评价者通过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从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
查阅资料法:评价者对托幼机构保存或准备的材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得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资料的方法。
质量的含义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
教育质量的结构结构因素:人员空间材料日常活动的模式过程、互动因素:教师-幼儿互动幼儿-幼儿互动幼儿-材料互动。
评价的含义价值判断的过程。
关于一定客体对一定主体的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
运用观察法的注意事项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内容合理选择观察方式和观察策略充分利用记录表和评价量表。
运用访谈法的注意事项做好访谈问题的组织编排工作善于控制和驾驭访谈过程做好访谈记录。
运用问卷法的注意事项做好问卷编制工作选取被调查对象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性运用查阅资料法的注意事项评价人员要有目的查阅资料分工查阅信息矛盾核实整理分类,注明出处,提高评价工作效率。
第十章学生评价知识点汇总(一)一、教育评价: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二)学生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三)二、学生评价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1)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咋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中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有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一般通过以下途径获取信息a.查阅被评价者在此之前的有关成绩记录;b.摸底测验;c.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表。
(2)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其过程见下左图)。
(3)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其过程见下右图)。
(下表对比了上述三种评价方法的异同)2.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1)相对评价法: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编制形成性测试试卷和平行性测试试卷实施形成性评价反馈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对象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
优:评价的客观性,不易受到、评价者主观标准差异性的影响缺:无法给被评价者以绝对的水平评估,准确地反映学生发展的真实水平;不易满足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上进要求(2)绝对评价法:在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优:易于使被评价者能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主动学习缺:技术上有一定难度(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被以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第十章教育评价
一、名词解释
1、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和教学效果的某些方面或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某些行为方式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的价值判断活动。
2、电化教学是使用各种视听器材、声光设备、电子计算机等,使教学内容与声、光、电结合起来,用以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二、填空题
1、教育评价的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2、电化教学的优越性主要有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夸大教学规模、便于学生自学、便于教学轻松教学。
第十章教育行动研究【评价检测】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行动研究简要的发展历程。
(1)“行动研究”这个术语源自美国。
1930年代,时任美国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的科利尔(J.Collier)为探讨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关系的方案,让局外人士参与到研究过程,与他和他的同事合作,他称这种方式为“行动研究”。
(2)最早对行动研究进行比较系统阐述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他在1940年代的著作中系统阐发了行动研究的概念、目的、方法和步骤。
(3)1950年代,行动研究的思想被广泛介绍到教育领域,“教育行动研究”在美国风靡一时。
(4)1970年代以后,行动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英国,斯腾豪斯(L.Stenhouse)于1970年代中期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和“研究成为教学的基础”的思想为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背景;在美国,施瓦布(J.J.Schwab)1970年代提出课程探究的“实践模式”的思想。
(5)舍恩(D.Schon)1980年代提出的“反思的实践者”思想,也为行动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1980年代以来,受德国哈贝马斯(Herbemas)提出的“批评的社会科学”思想的启发,以英国的卡尔(F.Carr)等人为主要代表提出的“批判的教育学”的思想,促进了行动研究的发展;最近几十年来关于教师的“个人知识”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行动研究的理解。
(6)行动研究在中国引起重视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
自此,人们开始日常地谈论行动研究,不少研究者和小学教师也纷纷从事行动研究,比较典型的包括上海的“经验筛选法”、“大学-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北京的“行动研究课程”,等等。
其中,“经验筛选法”借鉴了行动研究的“反馈机制”并以“假设-检验”模式改造行动研究法;“大学-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强调“从调查学校历史实践与现实状况入手”;“行动研究课程”则明显地具有“课程行动研究”特色。
第十章学前教育评价本章导读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学前教育评价的类型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学前教育评价的步骤案例十“一所受欢迎的差幼儿园”学前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获得科学的评价结果,为学前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一节学前教育评价概述一、学前教育评价的涵义学前教育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前教育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1、鉴定作用鉴定是教育评价最基本的功能。
通过评价,可以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和达成程度做出鉴别和判定。
2、激励与导向作用评价通常要对评价对象的水平高低进行区分或分出等次,从而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形象和利益,因此评价常能激发被评价者的动机,激励他们做好各项工作。
另外,评价是以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和需要为依据而进行的目的性、规范性很强的一项活动,科学的教育评价对学前教育发展起着“定标导航”的作用。
3、诊断与改进作用在学前教育评价活动中,通过对评价对象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常能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缺点,为人们及时发现问题与差距、改进工作提供帮助。
第二节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学前教育评价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发展评价、教师工作评价和学前教育机构评价三个方面。
一、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包括对儿童婴儿期发展评价和幼儿期发展评价两方面的内容。
(一)婴儿发展评价从出生起就不断接受对外界刺激,婴儿的感知觉、动作、认识能力、语言和思维、想像就不断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工作者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婴儿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下面是婴儿期儿童在语言、动作、认识能力和人际关系等四方面的发展表现,可以作为对婴儿发展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的参考。
①1、语言的发展-----2个月的婴儿有时伴着微笑能发出声音。
-----3、4个月的婴儿能咿哑学语,逗引时能大声笑,5个月会拉长声发喉音,能将头转向叫名字的人,成人与婴儿说话时,有手脚不断活动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