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礼仪与生活第五章主题三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4
现代礼仪课程笔记和su 2015-01-07 16:31现代礼仪(袁涤非—湖南大学)一、课程内容1.绪论2.个人形象礼仪3.生活礼仪4.言谈礼仪5.职场礼仪6.社交礼仪7.餐饮礼仪8.涉外礼仪二、课程学习目的成为有修养,有品位,有风度,有气质,懂得爱己爱人的现代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三、课程学习时间和考试1.十周学习时间2.平时成绩(作业和讨论)60%+期终论文(4000字)40%四、课程学习小贴士1.礼仪无处不在。
平时的生活中多思考,多感受,多尝试。
2.按时完成作业,积极讨论,相互分享课堂所得和课外所感。
3.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礼仪》,深化学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礼仪概说(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费礼物呀,非礼勿动。
(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1.礼仪的内涵与定义礼貌(好的态度),礼节(待人接物的方式),仪表(人的外在+内在),仪式(专门的社会活动)so,礼仪是什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徐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2.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仪的起源——院士时期开始萌芽*对神灵的敬畏-“礼立于敬而源于祭”*对家庭成员圆形的规范(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促进人们交往沟通*维系等级差别//礼仪的发展*孕育阶段(原始社会中、后期/用兽齿、石珠来作为修饰品/撒放赤铁矿粉表示对逝世者的哀悼)*形成阶段(青铜器时代/奴隶社会/祭祀活动《周礼》-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步礼仪专著//(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变革时期(孔孟儒家思想)儒家:孔子孟子:宣扬“礼教”,以“修身、真诚”为本孔子:治国安邦平天下/不学礼无以立孟子:“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主张废除一切礼仪法家:冲上强权政治,主张以法代礼墨家:主张平等、博爱、利他,以义代礼百家争鸣,互相融合。
生活礼仪_精品文档
一、穿着礼仪
1.适当穿着: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非常重要。
正式场合应穿着
得体、庄重,休闲场合则可以选择舒适和时尚的服装。
2.整洁干净:无论是什么样的服装,都应该保持整洁干净。
勤洗衣服、熨烫整理是保持良好形象的基本要求。
3.注意细节:细节决定品味。
注意搭配服装、鞋袜、首饰等细节,让
整体形象更加协调和优美。
二、言语礼仪
1.开口有度:避免说话声音过大或过小,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要注意嗓
音的控制,保持合适的音量。
2.措辞得当:言辞要文雅、得体,避免说粗话、骂人或使用伤人的言语。
尊敬他人、友善待人是良好的表达方式。
3.倾听他人:与他人交流时要注重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不要打断
别人的发言。
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注意是交流的基础。
三、餐桌礼仪
1.用餐姿势:坐下时要保持直立姿势,不可以搭腿或趴着吃。
用餐时
要慢慢咀嚼食物,不要说话时咀嚼未完的食物。
2.用餐器具:使用餐具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要错用或乱放餐具。
吃饭时要懂得使用筷子和刀叉等,尽量避免用手直接取食。
3.礼貌待人:与他人分享餐桌时要礼貌和谦让,不要争抢食物或嘴馋地夹取他人的盘中食物。
四、社交礼仪
1.问候礼仪:见到熟人或陌生人时要主动问候,使用适当的问候语。
尊重对方的职称和身份,称呼要准确。
2.合适的握手:握手时要注意用力适中,握手时间也要掌握恰当。
握手要真诚,表达友好之意。
3.礼让他人:走在马路上或进出门时要主动礼让他人,尤其是年长者或残疾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5年级礼仪主题教育班会教案内容三篇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通过文明礼仪班会,让同学们了解什么行为不文明,知道如何做一名文明有礼的学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5年级礼仪主题教育班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年级礼仪主题教育班会1活动目的:1、通过本次活动课,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语言行为文明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时刻警醒自己,处处要求自己做一个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之人,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
2.同遵守的文明秩序3. 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优秀中学生。
教学过程:一、教师开场语同学们,中国自古就是讲究一个礼仪的国度。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的过程。
那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呢?教师:同学们,大家可以来谈一谈,你认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具备哪些文明礼仪的好习惯?大家可以先对这个问题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各小组不起立,小范围讨论。
时间3分钟。
然后举手回答。
参考:1、形象文明。
衣冠端正、保持洁净,不穿奇装异服,不乱戴饰品,发型整洁等等,同学们应该保持天生的自然美和质朴美。
2、语言文明。
同学们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说粗话、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同学们在和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家人交往时要有礼貌,“请”“谢谢”“麻烦您”等礼貌用语不要忘。
3、行为文明。
不乱涂乱画损坏公物,不在危险地方(楼梯等)打闹,不乱扔垃圾,不将食品带入教室吃等等。
4、思想文明。
要懂得尊重他人,换位思考;还要待人真诚,做到诚实守信,因为这些能够体现出你的素养,体现出你对别人的尊重。
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关爱他人。
同学们提出的文明礼仪好习惯都很好!礼仪强调的是“互敬互重”,想让他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他人,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所以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争做文明好学生。
一、教案名称:文明礼仪队课教案第一章——礼仪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教学内容:(1)礼仪的定义与分类(2)礼仪的重要性(3)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要求3.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礼仪的定义与分类,引导学生了解礼仪的广泛应用。
(2)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基本礼仪要求。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课堂互动:进行礼仪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案名称:文明礼仪队课教案第二章——言谈礼仪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言谈礼仪的基本要求。
2. 教学内容:(1)言谈礼仪的基本要求(2)文明用语的运用(3)如何在不同场合运用言谈礼仪3.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言谈礼仪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重视日常言谈举止。
(2)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文明用语的运用,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遵守言谈礼仪。
(3)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场合,实践言谈礼仪的应用。
(4)课堂互动:进行言谈礼仪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案名称:文明礼仪队课教案第三章——仪容仪表礼仪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仪容仪表礼仪的基本要求。
2. 教学内容:(1)仪容仪表礼仪的基本要求(2)着装礼仪(3)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的运用3.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仪容仪表礼仪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形象。
(2)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着装礼仪,以及如何运用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
(3)示范演示:教师展示正确与错误的仪容仪表礼仪,让学生直观感受。
(4)课堂互动:进行仪容仪表礼仪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案名称:文明礼仪队课教案第四章——社交礼仪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礼貌交往,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1)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2)拜访与接待礼仪(3)宴会礼仪3.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重视人际交往中的礼貌。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生活中的礼仪》教案第一章:认识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和尊重。
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 礼仪的重要性:与人相处的准则,体现个人素质和教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对礼仪的理解。
2. 讲解礼仪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言谈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言谈中的礼仪规范。
2.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言谈习惯。
教学内容:1. 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尊重他人、文明礼貌、适度得体。
2. 言谈礼仪的具体要求:问候、称呼、交谈、告别等。
教学活动:1. 讲解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
2. 示范和练习文明礼貌的言谈习惯。
第三章:仪容仪表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仪容仪表礼仪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整洁、端庄的仪容仪表。
教学内容:1. 仪容仪表礼仪的基本要求:整洁、得体、端庄。
2. 仪容仪表礼仪的具体内容:服装、发型、化妆、仪态等。
教学活动:1. 讲解仪容仪表礼仪的基本要求。
2. 示范和练习整洁、端庄的仪容仪表。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仪容仪表,互相评价和建议。
第四章:餐饮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餐饮中的礼仪规范。
2. 培养学生优雅、文明的餐饮习惯。
教学内容:1. 餐饮礼仪的基本原则: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
2. 餐饮礼仪的具体要求:用餐姿势、刀叉使用、餐桌交谈等。
教学活动:1. 讲解餐饮礼仪的基本原则。
2. 示范和练习优雅、文明的餐饮习惯。
第五章:社交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交中的礼仪规范。
2. 培养学生得体、礼貌的社交行为。
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尊重他人、遵守规则、适度得体。
2. 社交礼仪的具体要求:见面问候、介绍交往、礼物交换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
2. 示范和练习得体、礼貌的社交行为。
3.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第六章:交通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中的礼仪规范。
《生活中的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意识。
3. 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增进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礼仪规范3.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注意事项4. 礼仪在不同场合的应用5. 礼仪修养与个人品质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实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和改进。
3. 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锻炼学生的礼仪应用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礼仪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材料。
2. 教室环境布置:座位排列整齐,讲桌干净整洁。
3. 教学道具:名片、手机、饮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场景为例,引发学生对礼仪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
3. 讲解基本礼仪规范: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注意事项,如问候、排队、用餐等。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礼仪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和改进。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锻炼学生的礼仪应用能力。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礼仪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礼仪,提升个人品质。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礼仪现象,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其对生活中礼仪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彼此在学习礼仪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社会活动,深入了解礼仪在职场和社会交往中的应用。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礼仪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礼仪课程标准展开全文礼仪规范教程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公共课课。
是一门为提高职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自身修养而开设的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础知识,成为一个知礼、行礼的现代人,为将来进入社会、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改革设想这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实用性,实践性,动手性和操作性,不采取满堂灌式地纯讲授,而是采取互动式教学,操作式教学。
三、成绩考核方法面试为主同时参考课堂表现。
四、讲授大纲第一章:礼仪概述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如历史沿革、内容、特性、功能等。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礼仪的特性(一)礼仪的历史发展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它是人们以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已、敬人的完整行为。
礼仪的历史是漫长而久远的。
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前进。
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的“礼”;进入奴隶社会,“礼”开始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到了封建社会,礼仪形成“礼制”,成为束缚人们行为的工具。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真正做到了诚挚相处、互谅互让、舍己救人、助人为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二)礼仪的内容。
礼节、礼貌、仪表、仪式1.礼节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和惯用的各种行为规范之总和。
礼节是社会外在文明的组成部分,具有严格的礼仪性质。
它反映了一定的道德原则的内容,反映了对人对已的尊重,是人们心灵美的外化。
2.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良好的言谈和行为。
它主要包括口头语言的礼貌、书面语言的礼貌、态度和行为举止的人类文明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3.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仪容、服饰、体态等。
仪表属于美的外在因素,反映人的精神状态。
仪表美是一个人心灵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美好纯正的仪表来自于高尚的道德品质,它和人的精神境界融为一体。
关于礼仪的研学课程导语:在当今社会,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忙碌的生活节奏和缺乏教育,许多人对礼仪知识了解有限。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人际关系能力,一所学校开设了一门关于礼仪的研学课程。
第一章:什么是礼仪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一套规则和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礼仪,人们可以在各种场合中表现得体,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二章: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指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规范。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包括问候、握手、介绍和礼貌用语等。
学生还将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礼仪差异。
第三章: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人们在用餐时应遵循的规则和行为准则。
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餐具,如何优雅地进食,并了解到西方和东方餐桌礼仪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着装礼仪着装礼仪是指在不同场合下的着装规范。
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并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着装习惯。
通过学习着装礼仪,学生可以在社交场合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第五章:商务礼仪商务礼仪是指在商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商务谈判、商务沟通、商务礼仪等。
通过学习商务礼仪,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商务交际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六章:礼仪在生活中的应用礼仪不仅在社交场合中有用,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
学生将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礼仪,例如如何与家人、朋友和邻居相处,如何在公共场所保持秩序等。
结语:通过这门关于礼仪的研学课程,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礼仪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培养出良好的社会形象。
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将所学的礼仪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风度的人。
《经典常谈》中“三礼第五”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中国的三种重要的礼仪经典——《仪礼》、《周礼》和《礼记》。
1.《仪礼》:这部经典主要记载的是古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的节文。
它按照礼仪的施行,从士大夫到庶人,详细地规定了冠、婚、丧、祭、相见、军旅等各种场合的仪节。
可以说,《仪礼》是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的混合物。
2.《周礼》:这部经典记载的是理想的政治制度。
它按照治民、建国、制军的需要,将天
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官及其下属各种职官和有关的制度都详细地加以说明。
其中,冬官的内容遗失,所以用《考工记》来补足。
3.《礼记》:这部经典的内容很驳杂,既有关于政治制度方面的,如《王制》、《月令》等
篇;也有关于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如《曲礼》、《檀弓》等篇;还有关于学术思想的,如《礼运》、《经解》等篇。
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是儒家学者论述礼治思想的重要篇章。
总的来说,“三礼第五”这一章节通过介绍这三种礼仪经典,展示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
同时,也体现了儒家学者对于礼治思想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礼仪与生活课程教学设计教案附页(详案、补充资料等)1.听故事,学礼仪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一颦一笑,样样都惹人喜爱。
西施平日只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
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
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还有一个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
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
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有一天,东施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哪知娇揉造作使她的样子更难看了。
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东施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她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
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皱眉,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东施,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思考与讨论:1)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2)什么是仪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一个人的美好,需要通过仪态风度、服饰、表情、言谈举止等表现出来。
由东施效颦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仪态的重要性。
在职场上,个人的形象有时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每个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首先应当掌握正确的体态语。
2)仪态,泛指人们的身体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姿势,亦指身体的具体造型。
有时,仪态又叫做姿态、仪姿。
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务必要高度重视体态的正确运用。
2.这位经理听了年度计划之后, 做出了这个动作, 他想表达什么?A有意见要表达B考虑当中C去洗手间D听不下去,想离开教师:一个人的体态语往往与其性格、当时特定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确认他人每一个具体的体态语的本意,通常应从整体上考察,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各种体态语。
湖南大学现代礼仪课程讲义第一章礼仪概述 2016年9月15日第一节礼仪的内涵与定义礼仪的内涵: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貌:人们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表示尊敬,重视和友好的态度。
礼节:指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相互表示尊重,祝愿,问候,致意,慰问等待人接物方面的形式。
仪表:指人的外表,穿着,它主要指美的外在形象,引申为人的精神状态。
仪式: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和形式的社会活动。
礼仪是什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第二节礼仪的起源于发展发展阶段1.孕育阶段(原始社会中后期)2.形成阶段(《周礼》、孔子、孟子)3.变革时期(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百家争鸣,相互融合”4.鼎盛时期(秦――秦始皇西汉――董仲舒“三纲五常” 汉――《礼记》唐宋――朱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5.衰落时期(清朝――死板、繁琐加入西方文华――“大杂烩”)6.现代礼仪时期(内容日趋简单化标准日趋国际化)第二节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一)一般心理特征:1.心理水平的二重性:幼稚的深刻性;2.心理倾向的二重性:a.积极: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积极进取b.消极:纠结、郁闷、抱怨、厌世;3.心理素质结构的二重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高求知欲与低识别力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道德规范的矛盾;(二)不同大学阶段的心理特征:1.大学适应阶段:学会、会学;2.稳定发展阶段:享受大学生活、两级分化;3.准备就业阶段:向职业生涯过渡。
第二章着装礼仪男士西装礼仪西装也称西服,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欧洲,上下面料完全一致的两件套或三件套。
纽扣扣法单排扣两粒扣:只扣上面的纽扣,坐下可以全部解开。
三粒扣:只扣中间的纽扣或者扣中间和上面的纽扣。
双排扣全部都要扣上。
与衬衫的搭配西装里只可以搭配衬衫,其他的都不行。
礼仪与生活课程教学设计
教案附页(详案、补充资料等)
1.听故事,学礼仪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边大力提倡“不学礼,无以立”,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礼仪思想;一边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表现出符合“礼”的仪表仪态。
史书记载,他在礼仪场合中拱手垂腰,神色庄重,并且“趋,翼如也”。
所谓“趋”,即小步快走,是古人见尊者时的行路规范。
难得的是,孔子居然能够走得使袖子像翅膀一样展开,可以想象其走路时的潇洒。
古人对行姿如此重视,那么今人呢?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谁让行姿成为“现代职场中最能体现人的精神面貌的姿态”呢!
思考与讨论:遇到以下情形时该如何行走?
①路面泥泞,怕溅起泥巴弄脏裤腿时;
②穿长裙上楼梯,很容易踩到裙摆时;
③穿拖式凉鞋下阶梯,发出很响的声音时。
2.行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