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支教趣味物理实验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17.69 KB
- 文档页数:3
趣味物理小实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围绕“趣味物理小实验”展开,主要涉及教材中第四章“力与运动”的相关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重力、摩擦力等基本概念,通过一系列简单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重力、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重力、摩擦力等物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并理解上述物理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滑轮、小车、弹簧秤、砝码等)、多媒体课件、黑板。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滑轮拉动小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小车会运动?(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2)讲解重力、摩擦力等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惯性3. 重力4. 摩擦力5. 实验现象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举例说明惯性的应用。
(3)分析实验中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答案:(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
《物理趣味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趣味实验》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要详细内容为“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对光的折射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2. 学会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玻璃砖、透明塑料尺、装满水的鱼缸、白纸屏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激光笔、玻璃砖、透明塑料尺、装满水的鱼缸、白纸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变化,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原理。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3. 例题讲解: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
4. 实验演示:(1)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2)用透明塑料尺在装满水的鱼缸中移动,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率3. 光的折射应用: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原理。
(2)举例说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率。
(2)应用举例: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有趣有用的物理》讲义物理,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学科,其实充满了无尽的趣味和实用价值。
它不仅存在于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和复杂公式中,更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物理世界,去探寻它的有趣和有用之处。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物理的有趣一面。
物理实验往往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秀。
比如,当我们看到静电实验中,头发因为静电的作用而根根竖起,是不是感觉既惊讶又好玩?还有那光的折射实验,把一根铅笔插入水中,铅笔看起来像是被折断了,这种视觉上的错觉总是能引发我们的好奇心。
再来说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想象一下,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落,而不是飞向天空?为什么月亮会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会围绕着太阳转?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万有引力的神秘力量。
当我们理解了这些,仿佛就揭开了大自然的一层神秘面纱。
物理的有趣还体现在各种物理现象的奇妙组合上。
比如,彩虹的形成就是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在雨后看到那美丽的彩虹,不只是欣赏它的色彩,更能从物理的角度去理解它是如何产生的。
而在日常生活中,物理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处处彰显着它的有用性。
在交通领域,汽车的刹车系统就运用了物理学原理。
通过摩擦力来使车辆减速停止,而刹车片的材料和刹车盘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到摩擦力的大小和稳定性。
建筑领域中,物理更是不可或缺。
设计师们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这就涉及到力学知识。
比如,桥梁的设计要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重量,同时还要抵御风、地震等自然力的影响。
在能源方面,太阳能的利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物理学在医疗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像 X 光、CT 扫描等技术,都是基于物理原理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甚至在我们日常的运动中,也蕴含着物理知识。
比如,打篮球时投篮的角度和力度,跑步时的能量转化,都与物理息息相关。
物理对于科技的发展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科学教案进行有趣的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亲自观察和实践,深入理解物理现象,并培养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帮助教师设计有趣的科学教案。
实验一:冰与盐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盐对冰的影响,了解溶解的概念。
实验材料:- 冰块- 常温水- 盐实验步骤:1. 取一块冰块放在一个容器中。
2. 向冰块上撒一层盐。
3. 观察冰块的变化。
实验原理:盐的加入会降低冰的融点,使冰变得更容易融化。
这是因为在加入盐之后,冰和盐溶液之间的温度会降低,从而使冰融化的速度加快。
实验二:静电球实验目的:观察静电现象,了解电荷的性质。
实验材料:- 电气球- 宽口塑料瓶- 羽毛或小纸片实验步骤:1. 将电气球蹭在头发或布上。
2. 将电气球靠近宽口塑料瓶的开口。
3. 观察羽毛或小纸片的变化。
实验原理:当电气球与头发或布擦拭时,会产生静电。
靠近宽口塑料瓶的开口时,静电会使它们附着在球上,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
实验三:风车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空气的力对物体的影响,了解气体的性质。
实验材料:- 纸- 洗衣篮或塑料容器- 风扇实验步骤:1. 将纸剪成四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
2. 在每个纸的一个角上剪个小口。
3. 将纸的四个角向中心折叠,使小口对齐并固定在洗衣篮或塑料容器上。
4. 打开风扇,将风扇正对纸的位置。
实验原理:当风扇吹向纸的时候,空气会推动纸的角,使整个纸片旋转起来。
这是因为空气的力对物体有推动作用,使风车转动。
通过以上的物理实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物理现象,并逐步理解物理原理。
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设计教案,提供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提供安全的实验场地和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总之,有趣的物理实验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宁波诺丁汉大学-潘火花园学校支教教案
教
学
内
容
新
课
导
入一.自我介绍
二.向小朋友们提问
大家都有谁知道物理是什么?(解释物理的基本含义,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是与时间,空间,以及运动紧密联系的)
大家都知道那些物理小知识呢?(什么都可以说,举例子引导他们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联系在一起)
三.物理小实验
1.道具:蜡烛,可乐,杯子,盐。
2.实验步骤
用可乐也不接触蜡烛就可以把蜡烛熄灭,你相信么?一起看看下面的小实验吧!
新买的可乐,倒入纸杯
向可乐中加入一些盐
发现可乐沸腾了,盐越多越沸腾的厉害
将燃烧的蜡烛放在上面,蜡烛熄灭
向瓶子里加入一些盐,然后对这燃烧的蜡烛轻轻的捏一下瓶子,蜡烛熄灭。
空瓶子难以熄灭
这样也可以熄灭!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揭秘:
刚打开的可乐里面有大量二氧化碳溢出,平口接触蜡烛的时候蜡烛周围充满二氧化碳,氧气迅速减少,导致蜡烛熄灭。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 助燃物(空气中的氧气),火源
我们再来做一个有关蜡烛的实验:
道具:蜡烛,玻璃杯,盘子,色素(如没有色素,墨水或者不加都可以)
实验步骤:
杯子里住了什么魔怪,它能吹灭蜡烛,还能把水吸上去。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材料:
蜡烛、水、玻璃杯、盘子、色素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步骤:
第一步:往盘子里倒一些水。
第二步:往水里加几滴色素。
第三步:将蜡烛点燃,放在盘子中央。
第四步:把玻璃杯垂直扣在蜡烛上。
第五步:蜡烛熄灭了,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课 程 讲 授。
41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实验
一、托比现象实验
原理:托比现象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托比(Toby)发现的一个实验现象。
它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物质的束流现象。
材料:一块水晶管,一个交流变压器,三个弹片,一个9V电池,热胶,一块铁片。
实验步骤:
1、将水晶管放在铁片上,并用热胶固定。
2、将变压器的一端与电池相连,另一端与水晶管相连。
3、将三块弹片放在同一水平平面内,并用一根线将他们连接起来。
4、通电,当弹出的火花达到一定数量时,弹片会突然跳起,就是托
比现象。
原理:当电流经过水晶管时,水晶管内会产生一个磁场。
该磁场会与
弹片上弹出的火花电流产生能量交互,从而产生推力,使得弹片突然跳起。
二、空气压汞柱实验
原理:空气压力对汞柱的高度的影响。
材料:玻璃漏斗,汞柱,硅胶塞,乙醇,平板。
实验步骤:
1、将乙醇放入玻璃漏斗中,并用硅胶塞密封。
2、将汞柱放入玻璃漏斗中,观察汞柱的高度改变。
3、将玻璃漏斗放在一个平板上,慢慢改变玻璃漏斗的高度,观察汞柱的高度是否有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原理:空气压力改变会影响汞的蒸发率,汞柱的高度会受到影响。
趣味物理小实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物理实验与探究》教材第四章“力的奇妙世界”,具体包括第3节“趣味物理小实验”。
详细内容涵盖了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等知识点,通过设计并动手进行物理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和能量转换等基本概念。
2. 通过设计并动手进行趣味物理小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和能量转换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杠杆、滑轮组、电池、灯泡等)、多媒体课件、黑板。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尺子、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如弹簧测力计的拉伸、杠杆原理的应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和能量转换等知识点,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述。
3. 动手实验(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内容包括:测量弹簧常数、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制作简易电动机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杠杆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六、板书设计1. 趣味物理小实验2. 内容: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和能量转换的概念。
①为什么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②杠杆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设计一个趣味物理小实验,并说明实验原理。
2. 答案:(1)见教材第四章第3节。
(2)①因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即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成正比。
小小物理学家物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简单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掌握基本物理实验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1. 烧杯、试管、石英坩埚、滤纸、玻璃棒等常用的实验器材;2. 拍板、滑轮、弹簧、定滑轮等物体。
三、实验一:弹簧的拉伸与压缩1. 实验原理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性质进行实验,了解弹簧在拉伸与压缩时的特点。
2. 实验步骤a. 取一根弹簧,悬挂在支架上,使其处于自然状态。
b. 用一张白纸固定在弹簧下方,标定初始位置。
c. 慢慢拉伸弹簧,使用卡尺测量每增加一重物的长度变化,并记录数据。
d. 将弹簧恢复到初始状态,并固定。
e. 慢慢压缩弹簧,使用卡尺测量每增加一重物的长度变化,并记录数据。
3. 实验结果与讨论记录各种重物下弹簧的伸长或缩短情况,并分析拉伸与压缩时的弹簧特性。
四、实验二:力的平衡1. 实验原理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实验,研究物体在各种力作用下的平衡情况。
2. 实验步骤a. 在桌面上放置拍板,尽量使其保持平衡。
b. 逐渐加重在拍板上的一侧,观察拍板的倾斜情况。
c. 调整加重的位置,使拍板恢复平衡。
3. 实验结果与讨论观察不同位置的加重对拍板平衡的影响,分析力的平衡条件。
五、实验三:光的反射1. 实验原理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光线在不同表面上的反射规律。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一块平整的镜子,放置在桌面上。
b. 在镜子前方放置一束光线,观察光线与镜子的交互作用。
c. 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与镜子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的变化情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记录不同入射角度与镜子角度下的反射光线情况,分析光的反射规律。
六、实验四:热胀冷缩1. 实验原理利用物体受热胀冷缩的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物体由低温到高温时的体积变化。
2. 实验步骤a. 在石英坩埚中放入一小块固体物体,标定其初始体积。
b. 将石英坩埚悬挂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
c. 观察固体物体随温度的变化,记录体积的变化情况。
支教物理教案电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电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电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荷等。
2. 电路元件: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
3. 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4.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5. 电能与电功率: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学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电能与电功率。
2. 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学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讲解等手段,直观地展示电学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运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电学基本概念:介绍电流、电压、电阻、电荷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学的基本要素。
3. 电路元件:讲解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电路元件的作用和连接方式。
4. 电路的连接方式:讲解串联和并联两种电路连接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5. 欧姆定律:介绍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
6. 电能与电功率:讲解电能的计算方法,电功率的计算及应用,让学生了解电能和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电学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连接方式、欧姆定律、电能与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练习题、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支教第二节课教案
教学内容:
为学生们演示四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教学目标:
让学生们在实验中熟悉物理知识,体会物理的奥秘,同时激发他们动手的热情。
教学内容:
1、简单总结上节数学课的知识
2、引入物理小实验
下面我们开始变“魔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小魔术,大家每个人都可以用手边的道具来展示自己的“魔力”。
好,下面我为大家演示一下这个魔术:(展示“失而复得的硬币”,可以给学生们一些硬币,让有条件的学生亲生体验)
好,我们展示结束这个小魔术后,那么问题来了:硬币明明就在水杯下面,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它?难道有二次元?下面有哪位同学想要说一说它是什么原理?(叫学生回答,答对者可以给一点小礼品)
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揭秘这个魔术: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光的折射,毕竟光在折射之后你还能看到它,比如下面(将木条放在水杯中,木条折断)。
但是现在硬币完全消失了 (~ ̄▽ ̄)→)!大家知道,我们要想看到东西,必须要有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板书演示)当硬币放在水中时,水的表面会反射一部分的自然光,水杯呢,也会反射一部分的光,到达硬币上反射出来的光太小了,就很难看到了。
这就好比有一扇玻璃窗(有色的),你站在暗的那一面,可以看到亮的那一面有人影;但如果你站在亮的一面,看暗的一面,那你很难会看到东西。
总而言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一句话:玻璃和水反射的光比硬币反射出来的光强的多
不要着急,我们下面还有魔术在等着大家→_→。
接下来,我们每个人又要变身名侦探。
下面这个实验只能我们演示给大家了。
(引入柠檬、烘烤实验,需要物品:柠檬、白纸、棉签、挤出柠檬汁的东西、或是直接挤好柠檬汁)下面我在白纸上用无色透明的水写下加密的信息,然后把纸晾干。
接下来,就让我们破解密码,只要用打火机稍稍烘烤信件背面,真相就回浮出纸面!
(~ ̄▽ ̄)→)这又是为什么呢?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见过类似的现象呢?
大家平时有没有遇到苹果咬了一口放在那里,一段时间它会慢慢变色。
这个原理是和这个差不多的。
这个实验是因为柠檬汁中富含柠檬酸(一种化学品,就是吃起来让你感觉酸的东西),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
用火焰烘烤,能大大加快氧化反应的进程。
而氧化的产物是褐色的,于是之前书写的内容就能看到了。
苹果又是为什么变色呢?是因为苹果果肉中也有类似的氧化物,叫做酚类化合物,当苹果完
好无损的时候,它们都在苹果内部,但当你咬了一口,它就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了,慢慢氧化,变黄,变得不如原来那么光鲜亮丽。
怎么样,看清楚气球为什么愤怒吗?
明明香甜的橙子,气球竟然那么过敏都气炸啦~ 这里我已经提示大家了哦,这里所谓的气球过敏呢是这样子的。
类似于上一个实验,橘子表皮是柠檬酸类的有机物,而气球本身呢也是一种高分子的有机物制成的,当二者相遇时,就会发生快速的化学反应,从未使得气球发生缺口,然后在气球内部较大的气体压强作用下,气球就发生了爆炸。
相信大家都有过在吃橘子被果皮挤出的汁碰到皮肤的时候,尤其是在眼睛碰到汁液时,会有比较明显的刺痛感,也是因为皮肤对于这种有机酸比较敏感。
好,我们接下来进行我们今天最后一个实验。
大家看,这是一个土豆,有谁告诉我怎么能让他立在我的指尖上吗,如果答得靠谱我们就把这个土豆送给他。
没有是吗?那好,接下来这个实验呢,叫做指尖上的舞蹈。
这个实验也是比较随意,在家里就可以尝试。
大家看好我接下来的步骤啊。
1)将叉子插入番茄两边,
2)放在手指上平衡,
3)开始舞蹈
大家看到了吗?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啊?其实这是一个物理里面非常简单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每个物体都有重心对吧。
重心也就是一个物体重量的中间点。
先在呢土豆的重点应该在他的内部,所以呢,放在指尖的话是不是就不是很稳啊,因为他的重心要比指尖高,这显然稳不下来的对吧。
那我们怎么办呢,很简单呗,我们把他的重心降下来就好了对吗。
那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给他连接这样两个重物,他的重心现在是不是就在我的指尖下面了对吧。
那好,现在他就稳下来了。
课堂总结:
总之呢,光怪陆离的物理世界到处都充满了奇妙的现象,希望大家能够能够细心观察,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足够的好奇心。
这是我们人类进步的源泉。
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以后将会在后续的学习道路上大家将会遇到的数学、物理类课程,这将使你们终生受益。
好了,今天的物理实验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配合,也祝各位小朋友们开心快乐,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