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学政治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意义
中学政治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政治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政治学科涉及的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感到困难。
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政治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思维能力。
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政治知识。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提升教师形象: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提升教师的形象,让学生更加尊重和信任教师。
一个具有良好语言艺术的教师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总之,中学政治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
作。
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作者:张翔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中学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课堂氛围枯燥无味。
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至关重要。
主要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要科学准确、规范文雅;其次要善于使用幽默语言,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再次,要巧妙运用肢体语言,才能使课堂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语言艺术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42-01中学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驾驭不好,课堂氛围就会枯燥无味,很可能还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逃避政治课的可能。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正确地使用教学语言,突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每个教师应当重视的。
下面,笔者主要就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应用语言艺术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政治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重要性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传授学生知识,无疑要借助语言这个载体。
一个教师在课堂语言表达上,如果口齿清楚,谈吐自如,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学生自然会对这位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自然而然地爱上这位教师的课。
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整天板着脸,面无表情地进课堂,总是用一种语调讲课,即使满腹经纶,学生也会发腻,感到枯燥。
所以说,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艺术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是活跃政治课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保证。
2.政治教师应具有哪些语言艺术修养2.1 用语科学准确,语言规范文雅。
常言道:"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
" 教学语言必须与书本语言相区别,书本语言严格、简练、准确、文雅,但是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全部使用书面语言,就会使听者感到干瘪、生硬,即使这种讲解没有什么错误,但就其本身而言已经失去了讲解的意义。
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
因此,对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应作较高的要求。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我们不仅能把思想概念,而且还能把最复杂的、色彩最细腻的图画用语言表达出来。
可以这样说,在人的大脑里好象有着成千上万个,也许还是成百万个键子,一个正在讲话的人,就好象是用无形的手指在大脑这个键盘上弹奏一样,而讲话人所奏出来的那支交响乐也就在知音者的头脑里回响起来。
”每个教师在讲台上都应该弹奏这样的交响曲。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语言美的陶冶,得到艺术享受。
放眼当今思想品德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艺术,应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
同样道理,思想品德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教学之路。
因此,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的课堂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拟就初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问题,浅谈一点我个人的见解。
(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思想性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极其重要的工具,就其本身来说是没有阶级性的。
但是,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对立,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
社会上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人们对语言不是漠不关心的,他们总是极力想使语言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我们政治教师作为党的理论宣传战线上的一名战士,也必须十分注意语言的思想性,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都能起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的作用。
为此,初中政治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1.旗帜鲜明。
我们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旗帜,当前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模糊与动摇。
有些政治教师不敢在课堂上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遇到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就采取回避的态度。
浅谈中学政治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语言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重视教学语言艺术,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修养。
中学政治课作为一门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它需要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大量的语言叙述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政治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特点,掌握科学合理的语言运用技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现象,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政治教师的语言及其特点
中学政治教师的语言是指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定
的教学目的所使用的专业性的口头语言,不仅具有教师语言的一般特点,而且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突出的思想政治性特点。
思想性是指政治教师的教学语言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
原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等内容,对学生具有思想教育功能。
政治性是指政治教师的教学语言包含着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观点、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内容,对学生具有政治教育的功能。
这些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教学语言的这一特点,把抽象的理
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和觉悟。
2、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时代性是指政治学科教材内容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更富有时代感,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总是不断反映到政治学科中来。
为了准确概括这些成果,政治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例如,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们曾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现在则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都很好地体现了政治教师语言的时代性特点。
3、明显的针对性特点。
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特点运用语言。
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动、形象的语言容易接受,教学语言应当具体、明确、亲切;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追求对事物的理性把握,教学语言应该深刻、隽永、灵活,具有哲理。
只有加强语言的针对性,才能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中学政治教师语言艺术的作用
1、开启智力,激发创造。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应能开拓学生思维的路径,指引学生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
2、陶冶情操,完美人格。
优美的语言能增强说服力,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不仅能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还能对学生思想情感、品德修养产生巨大影响。
3、以美促能,多能发展。
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三)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1、居高临下的政治权威性。
中学政治教学的内容知识不少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具有强烈的政策性、政治性和方向性,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居高临下的权威性。
2、理论和实际的-脱离性。
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
现实的教学是从书本上的定义、公式、结论出发,没有结合实际的具体分析,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损害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学内容的可信性。
3、教学语言的“三缺”性。
一是缺乏灵活性,照本宣科。
把教案写成讲稿,上课“背教案”,忽视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没能把书面语言变成适合学生易于接受的口头用语。
二是缺乏过渡语,问题与问题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语言,显得讲授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十分清楚。
三是缺乏趣味。
由于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等认识不够,所以课堂语言生硬平板或深奥冷淡,难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中学政治教学中强化语言艺术的途径
1、加强道德修养。
一是政治素养。
首先,要有崇高而远大的人
生理想;其次,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再次,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是思想素养。
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品德素养。
必须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忠诚正直,乐于奉献,关爱学生,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2、提高思维能力。
首先,思维具有形象性,语言就有艺术性。
教师无论在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中,还是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可以将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化为浅显、呆板化为生动、晦涩化为流畅,从而使学生听得明白,学有兴趣。
其次,思维具有创造性,语言就有新颖性。
教师在教学时善于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富于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