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导论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概述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1)视听教学论(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
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本章学习要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得以出现并快速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积极吸纳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等有关知识,发展成为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育学二级学科。
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的标志性界定,推动了人们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AECT2005年又进一步提出新的教育技术定义,通过对AECT’05定义与’94定义所做的对比分析,我们提出了能较真实地反映目前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相对比较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即“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主要分析并阐述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理论基础,以后各章将根据本章所尝试构建的教育技术学课程内容体系展开论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初步了解教育技术学课程内容的概貌。
【本章内容结构】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AECT的05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定义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学科发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一、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出版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
该书是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主持下,通过美国众多教育技术专家的积极参与,并举行一系列专题学术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历时5年时间,最后由巴巴拉·西尔斯(Barbara B.seels)和丽塔·里奇(Rita C.Richey)总结成文。
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难点考试分析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001501.2.2B3.0.54.卷面的安排30130分)10220分)5630分)8分)12分)每章常考知识点1.2.1. 2.1. 2.每章常考知识点考题举例(2013,0130130分)5)ABCD【正确答案】B考题举例(2020,0110220分。
34.)A. B.C. D.E.【正确答案】ACD考题举例(2013,015630分)45.【参考答案】(1(2(3考题举例(2020,018分)46.【参考答案】(12分)(22分)(32分)考题举例(2013,0112分。
47(1(2考题举例【参考答案】47(1(2(31(2谢谢第一章绪论——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本章知识框架绪论知识点归纳考点1.考点2.考点1.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重建21考点1.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重建例题(2013.01 1.)A.B.C.D.【正确答案】C考点2.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的影响"转变例题(2013.011)ABCDE【正确答案】ABCE第二章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本章知识框架知识点归纳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1.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例题(2020.0136)A B C D E【正确答案】ACD考点2.语文素养的整体结构例题(2020.019.)A.B.C.D.【正确答案】B考点3.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解释1.:(1(2(32.3.4.5.例题(2020.01 4.)A.B.C.D.【正确答案】B考点4.加强言语实践例题(2013.0119)ABCD【正确答案】A考点5.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题(2013.0129)ABCD【正确答案】A考点6.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考点6.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工作——语文教学的三大准则。
语文课程形态、语文教材形态与语文教学形态。
第一讲第一章绪论一、教育的产生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它起源于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二、教育的开展以教育在历史进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不同特征为标志,将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三、不同时期教育特点:1、原始状态教育的特征:①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②没有阶级性;③形式简单。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①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②远离生产实践,与生产劳动别离;③有专职教师、固定学员和专门教材。
3、现代教育的特征: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教育的普及性;③形式多样化。
四、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对人从生到死全部感化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五、教育的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
六、教育的根本要素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主导地位〕2、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3、教育内容: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4、教育手段: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七、教育的本质:1、教育者角度:培养、造就、训练人的过程。
2、受教育者角度:个体开展,适应生活,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八、教育学的开展1、萌芽阶段:教育学的思想萌芽在古希腊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17 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标志着教育学初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 世纪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使教育学从其他学科分化出来,加之 19 世纪中叶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为科学教育的建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3、教育学的多元化开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结构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影响下,现代教育学也形成了立体、交叉的学科网络结构和多元化的研究和开展格局。
远程教育导论第⼀章解答1.概念解释: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协作学习、教学媒体、⼈机⼯程。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协作学习:我们把为了⼀个共同的学习⽬标⽽组织在⼀起参与协作学习的集体(⼩组)称为协作学习⼩组,简称协作组。
协作组是协作学习活动的主体。
媒体:⼀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
它是指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具。
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的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机⼯程学⼜称⼈机⼯效学(ergonomics),是⼀门让技术⼈性化的科学,是研究“⼈—机—环境”系统中⼈、机、环境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法的科学。
也就是让技术的发展围绕⼈的需求来展开,把⼈作为产品和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使其性能、⾊彩等更好地适应和满⾜⼈类的⽣理和⼼理的需要,从⽽使⼈们在⼯作中更安全、便捷和舒适,⼯作效率更⾼。
2.简述⾏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随之的有机体⾏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为都是习得的。
⾏为主义学习理论应⽤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为的⽅法,为学⽣创设⼀种环境,尽可能在最⼤程度上强化学⽣的合适⾏为,消除不合适⾏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学习就是⾯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经过积极的组织,从⽽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本主义⼼理学是五、六⼗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种⼼理学学派,它们强调⼈的尊严和价值,主张⼼理学要研究对⼈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其代表⼈物罗杰斯就教学问题提出:(1)在教学⽬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第一章导论一、关键词1.思想政治教育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工作答: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主要运用于工厂、农村、党政机关等领域。
3.思想政治教育学答: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客体,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4.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它以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为特殊研究领域,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根据。
5.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答: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一个由起点范畴、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结果范畴和终点范畴所构成的范畴体系,是对本学科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反过来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指导下,借鉴相关学科建设经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和日趋完善,加强学科建设,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深化理论成果。
二、复习思考题1.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并加以辨析。
答:(1)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①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引导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等。
护理教育学第一章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概述一、护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一)教育广义的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于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中。
它是一种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区别在于:①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可控制性最强;②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承担;③学校的任务是专门培养取得入学资格的人。
(二)教育学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卫生保健事业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数量充足、质量优等的护理人才。
二、护理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护理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二)护理教育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母学科与子学科的关系。
护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教育学发生互动、互补关系,继而形成了护理教育学。
(三)护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是护理教育学的重要科学基础,在解决护理教育问题、解释、说明护理教育现象,预测、控制护理教育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学习护理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一)学习护理教育学的意义1.认识护理教育的客观规律,指导护理教育实践。
2.培养从事护理教育工作的实际技能。
3.打好从事研究性、创造性活动的基础。
(二)学习护理教育学的方法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护理教育学,才能正确吸收中外护理教育史上优秀的遗产,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护理教育现状,总结我国护理教育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掌握护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应根据学习需要,适当参加一些护理教育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会,提高自己运用理论解决护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等。
4.坚持学习与思考结合。
第一章学前教育导论学前教育啊,那可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站!咱先来说说啥是学前教育。
简单来讲,学前教育就是在小朋友正式上小学之前,给他们提供的教育和照顾。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玩耍时间哦,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就说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儿。
有个小朋友叫明明,刚到幼儿园的时候,那叫一个不适应。
每天哭着喊着要找妈妈,玩具也不玩,小伙伴也不理。
老师可没着急,耐心地陪着明明,给他讲故事,带着他一起做游戏。
慢慢地,明明开始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了,还交了好朋友。
这就是学前教育的魅力呀,它能让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人相处。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那真是不言而喻。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就像小海绵,不停地吸收着周围的一切。
他们的好奇心爆棚,啥都想知道,啥都想尝试。
这时候,好的学前教育就能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比如说,通过画画,孩子们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心里的奇妙世界展现出来;做手工呢,能锻炼他们的小手灵活性;唱歌跳舞,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而且,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互相帮助,这些品质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可是至关重要的。
再看看现在的学前教育教材,那也是越来越丰富多样。
不再是单纯的认认字、数数数,而是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有各种有趣的故事、好玩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而且,学前教育也不仅仅是在幼儿园里。
家庭也是重要的一环。
家长们的陪伴和引导同样不可或缺。
就像明明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会陪他读绘本,周末一起去公园观察大自然。
这种家庭氛围对明明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学前教育就像是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精彩世界的大门。
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阶段,孩子们能收获快乐,收获知识,收获成长。
让我们一起重视学前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感受呢?欢迎一起来聊聊呀!。
第一章 导论教育的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狭义上专指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本质: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功能: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学的概念和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发展阶段(1)早期:《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学专著(2)发展: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确立了班级授课制;1809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以心理学、伦理学为学科基础,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和教学阶段理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社会物质生产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具有促进作用;性质为社会物质生产是教育的基础并起决定性作用(2)教育与社会政治: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为政治服务;性质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传播和普及文化;性质为文化与教育关系是相互部分包含,相互作用,并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的内涵及作用(1)遗传因素作用: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指通过某些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
题(2)个体后天因素个体出生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特征。
作用:个体后天因素赋予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3)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作用:社会环境是使人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基本条件。
(4)个体实践活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都要通过个体实践活动来实现。
作用:个体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教育作用教育对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作用:教育是对个体发展方向的引导;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教育可使受教育者在短期内达到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为人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